钢筋机械连接通用规程

钢筋机械连接通用规程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zip
资源大小: MB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421142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钢筋机械连接通用规程

钢筋机械连接通用规程是一种规范钢筋机械连接技术的标准文件,旨在确保建筑工程中钢筋连接的质量、安全性和可靠性。钢筋机械连接是现代建筑施工中一种重要的钢筋接头方式,相较于传统的绑扎和焊接连接,具有操作简便、施工速度快、不受环境影响等优点。

主要内容1.适用范围:该规程适用于各类建筑工程中采用机械连接方式的钢筋接头设计、加工、安装及验收。主要包括直螺纹连接、锥螺纹连接、套筒挤压连接等方式。2.基本要求:规定了钢筋机械连接的基本原则,包括接头性能等级划分(如Ⅰ级、Ⅱ级、Ⅲ级)、接头适用的钢筋直径范围以及对接头强度的要求。接头的抗拉强度应不低于被连接钢筋的抗拉强度标准值。

4.工艺要求:详细规定了各种机械连接方式的操作步骤、加工精度和技术参数。例如,直螺纹连接需确保螺纹加工精度,锥螺纹连接需保证锥度配合,套筒挤压连接需控制挤压压力和变形量。

5.质量检验:提出了对接头质量的检验方法,包括外观检查、单向拉伸试验和现场抽检。对接头的合格率有明确要求,不合格接头需重新加工或更换。

6.施工管理:强调施工单位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湖南某城市广场施工组织设计方案_secret,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确保施工过程符合规程要求。

意义钢筋机械连接通用规程为建筑工程提供了科学的技术指导,有效提高了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通过标准化的连接方式和严格的质量控制,减少了施工中的安全隐患,延长了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同时推动了建筑业的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公 告

《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的公告 现批准《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为行业标准,*号为JGJ107一2003,自2003 年7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3.0.5、6.0.5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行业标准 《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一96同时废止。

现批准《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为行业标准,*号为JGJ107一2003,自20 7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3.0.5、6.0.5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行业标 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一96同时废止,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2003年3月21日

根据建设部建标[1999]309号文的要求,规程*制组在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 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制定了本规程。 本规程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修改了接头的分级和抗拉强度指标;2.取消“割 线模量”改用“非弹性变形”控制接头的变形;3.修改了不同等级接头的应用范围和允 许的接头面积百分率;4.修改了型式检验的接头数量和加载制度;5.对各类螺纹接头增 加安装时拧紧力矩要求。 本规程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主*单位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 解释。 本规程主*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址:北京北三环东路30号;****: 100013) 本规程的参*单位:冶金建筑研究总院 上海钢铁工艺技术研究所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二工程局施工科学研究所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刘永颐徐有邻郁站张承起 杨熊川霍箭云李本端

前 总 则 术语、 符号 2.1 术 语. 6 2.2 符 号. 接头的设计原则和性能等级 接头的应用 接头的型式检验 2 接头的施工现场检验与验收 10 附录A接头型式检验的加载制度, 12 附录B接头试件形式检验报告 14 本规程用词说明 16

1.0.1为在混凝土结构中使用钢筋机械连接,做到技术先进、安全适用、经济合理、确 保质量,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房屋与一般构筑物中受力钢筋机械连接接头(以下简称接头)的设 计、应用与验收。各类钢筋机械连接接头均应遵守本规程的规定。 1.0.3用于机械连接的钢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 及《钢筋混凝土用余热处理钢筋》GB13014的规定。执行本规程时,尚应符合国家现行 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另 一根钢筋的连接方法

接头试件按规定加载制度第3次加载至0.6倍钢筋屈服强度标准值时,在规定标 测得的伸长值减去同标距内钢筋理论弹性伸长值的变形值,

长度加连接件两端钢筋横截面变化区段的

f. 钢筋屈服强度标准值。

J诚 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与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 中的钢筋抗拉强度值相当。 f一接头试件实际抗拉强度。 uT 接头的非弹性变形。 Uu20 一接头经高应力反复拉压20次后的残余变形。 U4° 接头经大变形反复拉压4次后的残余变形。 U18 接头经大变形反复拉压8次后的残余变形。 C 钢筋应力为屈服强度标准值时的应变。 8 接头试件总伸长率。

接头的设计原则和性能等级

3.0.1接头的设计应满足强度及变形性能的要求。 3.0.2接头连接件的屈服承载力和抗拉承载力的标准值应不小于被连接钢筋的屈服承 载力和抗拉承载力标准值的1.10倍。 3.0.3接头应根据其等级和应用场合,对单向拉伸性能、高应力反复拉压、大变形反复 拉压、抗疲劳、耐低温等各项性能确定相应的检验项目。 3.0.4根据抗拉强度以及高应力和大变形条件下反复拉压性能的差异,接头应分为下列 三个等级: I级:接头抗拉强度不小于被连接钢筋实际抗拉强度或1.10倍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 并具有高延性及反复拉压性能。 Ⅱ级:接头抗拉强度不小于被连接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并具有高延性及反复拉压 性能。 Ⅲ级:接头抗拉强度不小于被连接钢筋屈服强度标准值的1.35倍,并具有一定的延 性及反复拉压性能。 3.0.5I级、I级、Ⅲ级接头的抗拉强度应符合表3.0.5的规定。

表3.0.5 接头的抗拉强度

3.0.6I级、ⅡI级、Ⅲ级接头应能经受规定的高应力和大变形反复拉压循环,且在经历 拉压循环后,其抗拉强度仍应符合本规程表3.0.5的规定。 3.0.71级、Ⅱ1级、Ⅲ级接头的变形变形性能应符合表3.0.7的规定

表3.0.7 接头的变形性能

注:u—一接头的非弹变形; g一一接头试件总伸长率。

1混凝土结构中要求充分发挥钢筋强度或对接头延性要求较高的部位,应采用I级 或Ⅱ级接头; 2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应力较高但对接头延性要求不高的部位,可采用Ⅲ级接头。 4.0.2钢筋连接件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宜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中受力钢筋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的规定,且不得小于15mm。连接件之间的横向 净距不宜小于25mm。 4.0.3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宜相互错开,钢筋机械连接的连接区段长度应按 35d计算(d为被连接钢筋中的较大直径)。在同一连接区段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 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以下简称接头百分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1接头宜设置在结构构件受拉钢筋应力较小部位,当需要在高应力部位设置接头时 在同一连接区段内IⅢI级接头的接头百分率不应大于25%;ⅡI级接头的接头百分率不应大于 50%;1级接头的接头百分率可不受限制。 2接头宜避开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的梁端、柱端箍筋加密区;当无法避开时,应 采用1级接头或Ⅱ级接头,且接头百分率不应大于50%。 3受拉钢筋应力较小部位或纵向受压钢筋,接头百分率可不受限制。 4对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构件,接头百分率不应大于50%。 4.0.4当对具有钢筋接头的构件进行试验并取得可靠数据时,接头的应用范围可根据工 程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材料、工艺、规格进行改动时; 3质量监督部门提出专门要求时。 5.0.2用于型式检验的钢筋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当钢筋抗拉强度实测值大于抗拉强 度标准值的1.10倍时,I级接头试件的抗拉强度尚不应小于钢筋抗拉强度实测值f的 0.95倍;ⅡI级接头试件的抗拉强度尚不应小于钢筋抗拉强度实测值f的0.90倍。 5.0.3型式检验的变形测量标距应符合下列规定(图5.0.3):

L=L+4d L2= L+8d

式中L一一非弹性变形、残余变形测量标距; L2一一总伸长率测量标距; L一一机械接头长度; d一一钢筋公称直径。 5.0.4对每种型式、级别、规格、材料、工艺的钢筋机械连接接头,型式检验试件不应 少于9个:其中单向拉伸试件不应少于3个某泛水泵站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高应力反复拉压试件不应少于3个,大变 形反复拉压试件不应少于3个。同时应另取3根钢筋试件做抗拉强度试验。全部试件均 应在同一根钢第上截取

5.0.5型式检验的加载制度应按本规程附录A的规定进行,其合格条件为:

1强度检验:每个接头试件的强度实测值均应符合本规程表3.0.5的规定; 2变形检验:对非弹性变形、总伸长率和残余变形,3个试件的平均实测值应符合本 规程表3.0.7的规定。 5.0.6型式检验应由国家、省部级主管部门认可的检测机构进行,并应按本规程附录 的格式出具检验报告和评定结论

接头的施工现场检验与验收

6.0.1工程中应用钢筋机械连接接头时,应由该技术提供单位提交有效的型式检验报 告

工程中应用钢筋机械连接接头时db37/t 5183-2021 装配式冷弯薄壁型钢混凝土结构技术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应由该技术提供单位提交有效的型式检验报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