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SD_288-88_水轮发电机组推力轴承、导轴承安装调整工艺导则《SD_28888_水轮发电机组推力轴承、导轴承安装调整工艺导则》是针对水轮发电机组中推力轴承和导轴承的安装与调整制定的技术规范。该导则详细规定了推力轴承和导轴承在安装过程中应遵循的技术要求、操作步骤以及质量控制标准,旨在确保水轮发电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
推力轴承作为承受轴向载荷的关键部件,其安装调整需精确控制接触面积、间隙及受力均匀性。导轴承则主要负责支撑转子并减少径向振动,其安装精度直接影响机组的运行平稳性。导则对轴承座的基础处理、轴承瓦的刮研、轴颈与瓦面的配合间隙测量等环节提出了具体要求,并强调使用专用工具和仪器进行检测,以保证数据准确可靠。
此外,导则还明确了安装环境条件、润滑油系统调试以及试运行阶段的监测内容。通过严格执行该工艺导则,可有效提高水轮发电机组的安装质量,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同时为后续维护检修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总之,这一标准为水电站建设中的核心设备安装提供了科学指导,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图A3弹簧刮刀形式 长柄;2一圆柄;3—平头弹簧刮刀;4一弯头弹簧刮刀
附录B镜板水平的旋转测量法
用方型水平仪结合机组刚性盘车测量镜板工作面(即瓦面)的水平,比测镜板背面能更准 确地反映镜板的运行水平状态。其方法如下: a.把方型水平仪沿径向[如图B1(a)所示]或切向[如图B1(b)所示]放置在推力头或盘车架 上+x方位的地方,用垫塞尺等方法,大致将其操平,一般气泡偏差不超过4~5格即可; b.水平仪随机组盘车而转动,每转过45°,即八等分盘车时每一停点,在撤去外力后 与读取摆度同时,记取水平仪的读数n; c.计算4个方向的水平偏差,每个方向用水平仪处在与该方向平行的两位置(相隔180° 的读数来计算:
n;+n(i+180°) x△ 2
式中S一一某方向的水平偏差,mm/m; i、n(i+180°)——水平仪在某位置和与它相隔180°的位置的读数,格; 一—水平仪的精度;mm/(m格)。 如图B1(a)或(b)所示的测量值,经计算后镜板工作面(瓦面)的水平偏差如图(c)所示
图D1用方型水平仪直接测镜板水平 (a)读数(调头测后算得),格;(b)求r、y向水平,格;(c)镜板最大水平偏差,格 D.0.2用百分表监视主轴垂直变化,按图D2所示求出镜板水平最大变化值及其方位。
图D2用百分表监视主轴垂变化求镜板水平变化
a)读数,mm;(b)求r、y方向水平变化值,mm/m;(c)求镜板最大水平变化值,mm D.0.3由镜板最大水平偏差(或变化)值,按图D3所示的作图法求得各支柱螺栓应调
m;(b)求r、y方向水平变化值,mm/m;(c)求镜板最大水平变化值,mm/m 由镜板最大水平偏差(或变化)值,按图D3所示的作图法求得各支柱螺栓应调量
图D3用作图法求取各瓦支柱螺栓应调量A
E.0.1筒式轴瓦的研刮,一般把主轴卧放进行。如图E1所示。为了使轴瓦在主轴上均匀 地不歪扭研磨。应在轴承下部进行配重,轴颈上加导向挡块,并使钢丝绳的作用力尽可能通 过轴瓦轴向中心处。
图E1筒式轴承轴瓦研刮 主轴轴颈;2—筒式轴承;3—配重块;4—钢丝绳 5一刮瓦专用小车;6一轴承组合螺栓
E.0.2筒式轴瓦研刮采用三角刮刀,其他刮瓦用的材料及工具应按实际情况参考附录A 进行准备。 E.0.3轴瓦和轴颈在研瓦前应用酒精或甲苯清洗干净并擦干。瓦的一半用专用小车运至 轴下,另一半吊上,组合后,转动2~3圈,然后拆开,用吊车和专用小车把瓦吊运出来研 刮。研瓦时对轴颈的保护应参照10.1.7条有关规定进行。 E.0.4筒式轴瓦的研刮,以保证轴承总间隙和圆柱度符合10.2.5条要求为主,而对瓦面 接触点要求可放在次要地位,一般在2cm×2cm面积上要有3~5点,有接触点的面积不少 于轴瓦总面积的75%。 E.0.5筒式瓦的刮削,即可采用挑花(三角形或条形刀花)方式,也可采用修刮方法进行。 待间隙及上点符合要求后,再排2~3遍刀花。
附录F 主轴在已定位水导轴承内任一位置时 发电机导轴承间隙的确定方法
主轴在已定位水导轴承内任一位置时发电机导轴承间隙的确定,可采用图解法,步骤如 下: a.根据盘车记录和转轴停留位置,以镜板处轴心为中心,取比例M作轴线水平投影。如 图F1所示,M=1:0.01=100,水导最大摆度点在轴号8,其值为0.20mm(倾斜值ac= 0.10mm),法兰处最大摆度点在轴号1.8之间,其值为0.08mm(倾斜值a=0.04mm);
专轴停留位置及轴线水平
b.以各轴承单侧设计间隙取同一比例M后为半径作各轴承圆,如图F2所示,并标出各轴瓦 位置;
b.以各轴承单侧设计间隙取同一比例M后为半径作各轴承圆,如图F2所示,并标出各轴瓦 位置;
生产车间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图F2图解法求轴承间隙分配
d.在轴承圆中按(x、yc)坐标确定轴心c点位置,然后把图F1中的轴线水平投影平移到 图F2中,得a、b、c,其中a为上导处轴心,b为下导处轴心; e.由a、b两点各向上导和下导的各对瓦方向的直径作垂直线得a1、a2、a3和bi、b2、b3 b4等点,按比例量取这些点与相应的瓦位点之距,即为该瓦应调间隙,如图F2所示。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原水利电力部水利水电建设局提出 本标准由水利部、能源部机电研究所起草。 本标准起草人黄景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