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zip
资源大小: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421067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是建筑工程中用于指导地基和基础设计的重要技术文件,旨在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稳定性和耐久性。该规范综合考虑地质条件、荷载特性、材料性能及施工工艺等因素,为地基基础的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标准。

规范的核心内容包括:地基承载力的确定方法、基础形式的选择原则、沉降计算与控制要求、抗震设计准则以及特殊土(如软土、膨胀土、冻土等)地区的处理措施。它强调根据场地地质勘察资料合理选择地基类型,例如天然地基、复合地基或桩基础,并对地基变形进行严格控制,以避免因不均匀沉降引发结构损坏。

此外,规范还提出了针对不同建筑用途和重要性的安全系数设定,明确了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验标准和验收要求。通过遵循这些规定,可以有效降低工程风险,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性能。随着科技进步,规范也在不断更新,融入新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如数值模拟分析、绿色建造理念等,以适应现代建筑发展的需求。

喻园住宅小区地下车库人防工程施工组织设计2.表内N635为经综合修正后的平均值。

4.1.7砂土为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全重50%、粒径大于

砂土为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全重50%、粒径大于0.075mm的颗 全重50%的土。砂土可按表4.1.7分为砾砂、粗砂、中砂、细砂和粉砂。

4.1.8砂土的密实度,可按表4.1.8分为松散、稍密、中密、密实。 表4.1.8 砂土的密实度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注:塑性指数由相应于76g圆锥体沉入土样中深度为10mm时测定的液限计算而得。

注:当用静力触探探头阻力或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判定粘性土的状态时,可根据当地经验 确定。

失水收缩特性,其自由膨胀率大于或等于40%的粘性土。

4.2.1土的工程特性指标应包括强度指标、压缩性指标以及静力触探探头阻力,标 准贯入试验锤击数、载荷试验承载力等其他特性指标。 4.2.2地基土工程特性指标的代表值应分别为标准值、平均值及特征值。抗剪强度 指标应取标准值,压缩性指标应取平均值,载荷试验承载力应取特征值。 4.2.3载荷试验包括浅层平板载荷试验和深层平板载荷试验。浅层平板载荷试验适 用于浅层地基,深层平板载荷试验适用于深层地基。两种载荷试验的试验要求应分 别符合本规范附录C、D的规定。

4.2.4土的抗剪强度指标,可采用原状土室内剪切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现 场剪切试验、十字板剪切试验等方法测定。当采用室内剪切试验确定时,应选择三 轴压缩试验中的不固结不排水试验。经过预压固结的地基可采用固结不排水试验。 每层土的试验数量不得少于六组。室内试验抗剪强度指标Ck、Pk,可按本规范附录 E确定。 在验算坡体的稳定性时,对于已有剪切破裂面或其它软弱结构面的抗剪强度, 应进行野处大型前切试验

5 地基计算 5.1 :基础埋置深度

5.1.1基础的埋置深度,应按下列条件确定: 1建筑物的用途,有无地下室、设备基础和地下设施,基础的型式和构造; 2作用在地基上的荷载大小和性质; 3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4相邻建筑物的基础埋深; 5地基土冻胀和融陷的影响。

1建筑物的用途,有无地下室、设备基础和地下设施,基础的型式和构造; 2作用在地基上的荷载大小和性质; 3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4相邻建筑物的基础理深; 5地基土冻胀和融陷的影响。 5.1.2在满足地基稳定和变形要求的前提下,基础宜浅埋,当上层地基的承载力大 于下层土时,宜利用上层土作持力层。除岩石地基外,基础理深不宜小于0.5m。 5.1.3高层建筑筏形和箱形基础的理置深度应满足地基承载力、变形和稳定性要求。 在抗震设防区,除岩石地基外,天然地基上的箱形和筏形基础其理置深度不宜小于 建筑物高度的1/15;桩箱或桩筏基础的埋置深度(不计桩长)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 1/18~1/20。位于岩石地基上的高层建筑,其基础理深应满足抗滑要求。 5.1.4基础宜理置在地下水位以上,当必须埋在地下水位以下时,应采取地基土在 施工时不受扰动的措施。 当基础理置在易风化的岩层上,施工时应在基坑开挖后立即铺筑垫层。 5.1.5当存在相邻建筑物时,新建建筑物的基础埋深不宜大于原有建筑基础。当埋 深大于原有建筑基础时,两基础间应保持一定净距,其数值应根据原有建筑荷载大 小、基础形式和土质情况确定。当上述要求不能满足时,应采取分段施工,设临时 加固支撑,打板桩,地下连续墙等施工措施,或加固原有建筑物地基。 5.1.6确定基础埋深应考虑地基的冻胀性。地基的冻胀性类别应根据冻土层的平均

建筑物高度的1/15;桩箱或桩筏基础的埋置深度(不计桩长)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 1/18~1/20。位于岩石地基上的高层建筑,其基础埋深应满足抗滑要求。 5.1.4基础宜埋置在地下水位以上,当必须埋在地下水位以下时,应采取地基土在 施工时不受扰动的措施。 当基础理置在易风化的岩层上,施工时应在基坑开挖后立即铺筑垫层。 5.1.5当存在相邻建筑物时,新建建筑物的基础理深不宜大于原有建筑基础。当理 深大于原有建筑基础时,两基础间应保持一定净距,其数值应根据原有建筑荷载大 小、基础形式和土质情况确定。当上述要求不能满足时,应采取分段施工,设临时 加固支撑,打板桩,地下连续墙等施工措施,或加固原有建筑物地基。 5.1.6确定基础埋深应考虑地基的冻胀性。地基的冻胀性类别应根据冻土层的平均 冻胀率n的大小,按本规范附录G.0.1查取。 5.1.7季节性冻土地基的设计冻深zd应按下式计算:

土的类别对冻深的影响系数

注:环境影响系数一项,当城市市区人口为20~50万时,按城市近郊取值;当城市市区人口 大于50万小于或等于100万时,按城市市区取值;当城市市区人口超过100万时,按城市市区 取值,5km以内的郊区应扫城市近郊取值。

注:环境影响系数一项,当城市市区人口为20~50万时,按城市近郊取值;当城市 大于50万小于或等于100万时,按城市市区取值;当城市市区人口超过100万时,按 取值,5km以内的郊区应扫城市近郊取值。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5.1.8 3当建筑基础底面之下允许有一定厚度的冻土层,可用下式计算基础的最小理 深:

5.1.9在冻胀、强冻胀、特强冻胀地基上,应采用下列防冻害措施: 1对在地下水位以上的基础,基础侧面应回填非冻胀性的中砂或粗砂,其厚度 不应小于10cm。对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基础,可采用桩基础、自锚式基础(冻土层下有 扩大板或扩底短桩)或采取其他有效措施。 2宜选择地势高、地下水位低、地表排水良好的建筑场地。对低注场地,宜在 建筑四周向外一倍冻深距离范围内,使室外地坪至少高出自然地面300~500mm。 3防止雨水、地表水、生产废水、生活污水浸入建筑地基,应设置排水设施。 在山区应设截水沟或在建筑物下设置暗沟,以排走地表水和潜水流。 4在强冻胀性和特强冻胀性地基上,其基础结构应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和基础 梁,并控制上部建筑的长高比,增强房屋的整体刚度。

5当独立基础联系梁下或桩基础承台下有冻土时,应在梁或承台下留有相当于 该土层冻胀量的空隙,以防止因土的冻胀将梁或承台拱裂。 6外门斗、室外台阶和散水坡等部位宜与主体结构断开,散水坡分段不宜超过 1.5m,坡度不宜小于3%,其下宜填入非冻胀性材料。 7对跨年度施工的建筑,入冬前应对地基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按采暖设计的 建筑物,当冬季不能正常采暖,也应对地基采取保温措施。

5.2.1基础底面的压力,应符合下式要求

P k max ≤ 1.2 f

中 Pkmax一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边缘的最大压力值。 2.2 基础底面的压力,可按下列公式确定:

5.2.2基础底面的压力,可按下列公式确定:

式中F一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力值; Gk一基础自重和基础上的土重; A一基础底面面积。 2当偏心荷载作用时

Fk+Gk.Mk Pkmax A W Fk+GkMk pkmin A W

式中Mk一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作用于基础底面的力矩值; W一基础底面的抵抗矩;

距e>b/6时(图5.2.2),Pkmax应按下式计算

图5.2.2偏心荷载(e>6/6)下基底压力计算示意 b一力矩作用方向基础底面边长

2(Fk +Gk) Pkmax 3la

式中一垂直于力矩作用方向的基础底面边长; a一合力作用点至基础底面最大压力边缘的距离。 5.2.3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由载荷试验或其它原位测试、公式计算、并结合工程实 践经验等方法综合确定。 5.2.4当基础宽度大于3m或理置深度大于0.5m时,从载荷试验或其它原位测试、 经验值等方法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尚应按下式修正:

式中 2 fa一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ak一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按本规范第5.2.3条的原则确定; nb、Ⅱa一基础宽度和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按基底下土的类别查表5.2.4 仅值; Y一基础底面以下土的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 b一基础底面宽度(m),当基宽小于3m按3m取值,大于6m按6m取值; Ym一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 d一基础理置深度(m),一般自室外地面标高算起。在填方整平地区,可 自填土地面标高算起,但填土在上部结构施工后完成时,应从天然地面标高算起。 寸于地下室,如采用箱形基础或筏基时,基础埋置深度自室外地面标高算起;当采 用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时,应从室内地面标高算起。

注:15 强风化和全风化的岩石,可参照所风化成的相应土类取值,其他状态下的岩石不修正;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按本规范附录D深层平板载荷试验确定时7a取0。

5.2.5当偏心距e小于或等于0.033倍基础底面宽度时,根据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确 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按下式计算大院总体改造住宅楼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砖混结构),并应满足变形要求:

f= Mb+ M aY md + MCk

f一由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M一承载力系数,按表5.2.5确定; b一基础底面宽度,大于6m时按6m取值,对于砂土小于3m时按3m Ck一基底下一倍短边宽深度内土的粘聚力标准值。

承载力系数Mb、Md、Mc

曹妃甸降水工程设计及施工组织设计承载力系数Mb、Md、Mc

主:Vk一基底下一倍短边宽深度内土的内摩擦角标准值。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