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高边坡支护高边坡支护是土木工程领域中一项重要的技术措施,主要用于保障高陡边坡的稳定性,防止滑坡、崩塌等灾害的发生,同时为工程建设提供安全可靠的施工环境。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在山区公路、铁路、水利水电工程以及矿山开采等领域,高边坡支护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高边坡支护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加固和防护手段,提高边坡岩土体的抗剪强度和整体稳定性。常见的支护形式包括锚杆(索)框架梁支护、喷锚支护、抗滑桩支护、挡墙支护以及生态护坡等。这些方法根据边坡地质条件、高度、坡度及使用功能的不同进行选择和组合应用。例如,锚杆(索)支护适用于岩质边坡,通过在岩体内施加预应力来增强其稳定性;喷锚支护则常用于软弱岩层或土质边坡,结合混凝土喷射技术形成防护层;抗滑桩则多用于深层滑动的大型边坡。
高边坡支护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地质勘察数据、水文条件、地震作用及施工可行性等因素。现代技术如数值模拟、监测预警系统等也被广泛应用于高边坡支护的设计与管理中,以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此外,生态护坡技术的发展还兼顾了环境保护和景观协调,使边坡支护不仅满足功能性需求,还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总之,高边坡支护技术在保障工程安全、减少地质灾害损失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不断优化和创新为复杂地形条件下的工程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
db4401/t 105.2-2021 单位内部安全防范要求 第2部分:高等院校2.7.4钻孔质量保证技术措施
(1) 跟管注意事项:在钻进结束或需要更换中心钻具时,先将孔底残渣吹尽,脱开中心钻具的回转动力,停止回转,缓慢提升钻具至偏心钻头后背与套管靴前端接触为止,用管子钳卡持钻杆,作逆时针回转,同时缓慢提中心钻具,当中心钻具可顺利提升时,表明偏心钻头已经顺利收拢,这时可按照常规方法提升中心钻具,直至全部提出中心钻具。
(2) 在基岩内进行常规钻进时,每钻进1米,必须缓慢倒杆1米,往返不少于2次,直至孔口无岩粉返出。
2.7.5破碎地层段的钻进措施
(1)在钻遇破碎地带时,钻具会发生跳动,钻进负荷加大,甚至会发生坍孔、卡钻、埋钻事故,给正常钻进带来不利影响。为保证成孔质量及效率,可采用先进行固结灌浆,待凝等强后继续钻进。
(2)在钻进过程中若遇到地下水,可根据实际情况按间排距两米梅花型布置施工Φ152排水孔,下入Φ89排水PVC花管,仰角3~5o以利排水。
钻孔完毕,用压缩风冲洗钻孔,直至孔口返出之风,手感无尘屑,延续5~10分钟,孔内沉渣不大于20cm。
(1)下料: 使用砂轮切割机下料,锚索长度L= L1(锚固段长度)+ L0(自由段长度)+Li(锚礅长度)+锚具及传感器长度Lms +Lz(张拉长度)。
锚固段长度与自由段长之和为钻孔孔深,锚具、传感器及锚礅长度共取1.5m,张拉长度取0.5m。
① 钢铰线顺直排列在加工平台上。
② 按照要求进行内锚头部分制作。
③ 顺直注浆管,按1.2m的间距安置对中架和隔离架,注浆管深入孔底,管端部应进行简易堵塞防止异物进入。
a.自由段:在两对中架中间使用黑铁丝捆扎。
b.锚固段:在两隔离架中间使用黑铁丝将其捆扎成纺锤型。
⑤ 锚固段顶部安装导向帽,焊接时注意防止承压板变形。
⑥ 对组装好的锚索按照对应的锚索孔进行编号,并妥善放置备用。
2.9.5锚索体质量检查
(1)锚索体所用材料,均应出具材质证明书,并征得监理工程师认可,方可使用。
(2)锚索体的结构尺寸和加工质量,必须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
(3)每根锚索体按锚索孔号对应挂牌。
2.9.6 锚索编制注意事项
(1)锚索剥皮长度:由于采用了新型的锚索体结构,钢铰线不需要进行剥皮,每根钢铰线只需要剥掉10cm的PVC保护套。
(2)剥出的钢铰线应彻底清洗,并套上伸缩弹簧。
(3)挤压前检查弹簧是否完好,挤压时观察压力是否正常,若有异常无法升至设计压力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4)对各钢绞线进行编号,在尾部做出明显标志。
2.10.1 下锚方式:人工下锚
2.10.2 下锚时,操作人员要协调一致,用力均匀,只能往里推,不能往外拉,保证锚索体在孔内顺直不扭曲。
2.10.3 锚索体在下入到套管底部时,要注意缓慢使锚索体通过,并使锚索体外露孔口外达2米。
下锚完成后,用液压拧管机把套顶从孔内拔出。在拔管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两点:
2.11.1拔管过程中不能把锚索体从孔内带出来。
2.11.2 拔管过程中不能损坏无粘结钢绞线外的PVC保护套。
2.12.1 方式:全孔一次注浆。
① 水泥:新鲜普通硅酸盐水泥。使用大厂水泥,水泥强度等级不得低于P.O42.5,并采用早强型水泥。
② 水:符合拌制水工混凝土用水。
(3)浆液W/C=0.36:1
(4)搅拌时间:t≮3min。
(1)采用孔口封闭、排气法注浆,即注浆管随锚索体一同送至孔的最底端,待孔口有浓浆流出时,关闭排气管,纯压灌浆至结束。
(2)灌注前通风检查管道畅通情况,并在孔口放置一个隔离架,以保证锚索体中的钢铰线在注浆后能均匀地分布。
(3)灌注方法:采用孔口封闭法,压力纯压注浆。
(4)注浆压力:0.2~0.4Mpa或根据监理工程师要求进行。
(5)注浆结束标准:在设计压力下不吸浆,持续5min即可结束。
(6)注浆浆液取样试验
为给锚索张拉提供依据,注浆时对每一批预应力锚索的灌浆浆液取样做抗压强度试验。
2.12.4 注浆体水泥结石强度指标:R28≮M40。
2.12.4.5 锚固注浆设备清洗
(1)制浆结束后,立即清洗干净制浆机、送浆管路等,以免浆液沉积堵塞。
(2)注浆结束后,立即清洗干净注浆设备、管路等。
2.13 锚礅浇注及网格梁浇筑
(1)钢筋:锚墩及网格梁用钢筋符合国家标准、设计要求或图示,钢筋的机械性能如抗拉强度、屈服强度等指标经检验合格,钢筋除锈、除油并调直,外表面检查合格
(2)水泥:新鲜普通硅酸盐水泥。
砂、石、水:符合配合比要求
锚垫板:9束采用400×400×40(钢板),12束采用400×400×50(钢板)的锚垫板。
(2)钢垫板安装:钢垫板牢固焊接在钢筋骨架上,其预留孔的中心位置置于锚孔轴线上,平面上与锚孔轴线正交,其误差不得大于0.5。
(4)在锚墩上安设好二期注浆管、排气管。
(5)在钢垫板与基岩面之间按照图示锚墩尺寸立模,验仓合格后,浇筑C30混凝土,边浇筑边用振捣棒振捣,充填密实。
(6)砼浇筑时,须现场取砼样,确保锚墩浇筑质量,并给锚索张拉提供依据。
2.13.4 网格梁浇筑
(1)钢筋制安时,先用风钻在坡面上打孔,插入Ф20骨架钢筋并固定。按照网格梁图纸要求安设主筋及箍筋,绑扎或焊接符合要求。
(2)按照图示网格梁尺寸立模,并按照图纸要求预留施工缝,用压缩气吹净仓底,验仓合格后,浇筑图示标号混凝土,边浇筑边用振捣棒振捣,充填密实。
(3)砼浇筑时,须现场取砼样,确保网格梁浇筑质量。
锚索张拉在锚固注浆结石体抗压强度及锚墩混凝土等的承载强度达到施工图纸规定值后进行。
2.14.1 张拉程序
穿锚→初始循环张拉(钢铰线调直)→第一循环张拉→第二循环张拉→第三循环张拉→第四循环张拉
2.14.2 张拉设备
(2)千斤顶: 单根张拉千斤顶:YDC240Q。
(3)锚索测力计。
(4)张拉设备仪器标定合格后使用。标定间隔期不超过6个月。
2.14.3 张拉原则
(1)先进行试验锚索的张拉(如果设计要求)。试验锚索的数量及位置由监理工程师确定。在进行锚索试验时,记录力传感器读数、千斤顶读数以及试验束在不同张拉吨位时的伸长值。每次进行试验锚索的张拉,须有监理工程师在场,并按监理工程师指示进行。
(2)升荷速率:每分钟不宜超过设计应力的10%。
(3)卸荷速率:每分钟不宜超过设计压力的20%。
(4)张拉顺序:采用单根张拉千斤顶间隔对称分序张拉。
:钢铰线理论弹性伸长值,mm。 F:单根钢铰线设计拉力,KN。
L:自由段长度,m。 E:钢铰线固定值,(1.95±0.1)×105。
A:钢铰线横截面积,取140mm2。
清理干净锚具、工作夹片及钢绞线表面,夹片及锚具锥孔无泥砂等杂物。
将钢绞线按周边序和中心序顺序理出,穿入锚具,套上夹片。
推锚具与钢垫板平面接触。
用尖嘴钳、改刀及榔头调整夹片间隙,使其对称。
(1)初始循环张拉:将钢绞线逐根拉直, 并按设计应力的10%锁定,再逐根分序张拉至设计应力δ的1/4锁定,张拉按照先中间后周边对称分序张拉的原则进行。
单根张拉δ/10(稳定后锁定)→δ/4(稳定3min)。
(2)第一循环张拉:初始张拉结束后,在δ/4荷载的基础上,继续加载至δ/2荷载锁定。
δ/4→δ/2(稳定3min,稳定后锁定)
(3)第二循环张拉:第一循环张拉结束,在δ/2的基础上继续加载至3δ/4锁定。
δ/2→3δ/4(稳定3min,稳定后锁定)。
(4)第三循环张拉:第二循环张拉结束后,在3δ/4荷载的基础上继续加载至δ锁定。
3δ/4→δ(稳定4min,稳定后锁定)。
δ→1.δ(稳定5min锚杆静压桩施工组织设计,稳定后锁定)。
(5)具体张位力及对应的张拉压力,在锚索张拉时根据张拉系统的率定值确定。
(1)在锁定3d后或锚索应力损失基本稳定后,若锚索锁定的张拉力低于规定的设计值,对锚索进行补偿张拉,以满足设计永久赋存力的要求。
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2)补偿张拉程序:实际张拉力(稳定2min)。
2.16.1使用砂轮切割机切除钢绞线,锚具外留存15cm。
2.16.2用黄油保护锚具及外留钢铰线,浇筑C20砼封闭锚头,砼保护厚度不小于1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