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钻孔灌注桩穿越碎石粘土层的工程实践钻孔灌注桩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的基础施工技术,尤其在穿越复杂地层(如碎石粘土层)时具有显著优势。碎石粘土层通常由大小不一的碎石与粘土混合而成,其特点是地层结构不稳定、透水性强且易塌孔,这对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提出了较高要求。
在工程实践中,为确保钻孔灌注桩顺利穿越碎石粘土层,需采取以下关键技术措施:首先,合理选择钻进设备和工艺。针对碎石粘土层的特点,可采用回转钻机或冲击钻机,并配以适合的钻头类型,以提高钻进效率和稳定性。其次,优化泥浆配比。泥浆在钻孔过程中起到护壁、携渣和冷却钻头的作用,通过调整泥浆的比重、粘度和失水量,可以有效防止塌孔和卡钻现象。此外,还需加强清孔工序,确保孔底沉渣厚度符合设计要求,以保证桩基承载力。
在钢筋笼安装阶段,应避免因吊装不当导致的变形或碰撞孔壁,从而引发塌孔风险。混凝土浇筑时,宜采用导管法施工,确保混凝土连续灌注,避免断桩问题。同时,实时监测孔内情况,及时调整施工参数。
钻孔灌注桩穿越碎石粘土层的成功实践,不仅依赖于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还需要施工团队具备丰富的经验。通过科学管理与严格质量控制,能够有效克服复杂地层带来的挑战,保障工程安全与经济性。
钻孔灌注桩穿越碎石粘土层的工程实践
钻孔灌注桩技术,因其对各种土层的适当性强、无挤土效应、无震害、无噪音、承载力高等优点,在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钻孔灌注桩对于一般粘性土、填土、淤泥质土及砂土等,穿越方便,成孔效果较好,而对于碎石粘土则不宜采用。本文就钻孔灌注桩穿越碎石粘土层的工程实例进行分析,对穿越该类土的设计施工提出一些看法,从而为同类土层中设计钻孔灌注桩时桩端土层的选取提供参考。
2、工程地质概况及试桩情况
某公用建筑工程,三层框架结构,建筑物总高度为16.5m,跨度10m,楼面设备荷载最大为12kN/m2.设计最大单柱荷载为3000kN.该工程地处杭州老城区涌金门附近,系旧城改造老宅基地,山脚坡积型地层。
3、处理方案及结果
根据以上情况,地质勘察、设计及施工各方进行了认真的分析探讨,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方案四:保持原设计不变,改进施工工艺。如采用进口的S500反循环钻机,其钻杆孔径大,吸出块石方便,钻透该层有把握,工期较快。但费用增加很大,需增加投资30万元,且目前难以组织到该机型进场。因此采用SPJ300型正循环钻机,加大钻进力度,穿透此层,但工期及费用将有所增加。
根据上述工程实践,在钻孔灌注桩的设计及施工中,除了一般的认识经验外,下面几个方面问题应引起重视。
(1)加强地质勘察报告的深度与准确度。对于含碎石粘性土的土层,由于勘探工艺的特点,要判明碎石含量及其粒径不可能十分准确。这会直接影响钻孔灌注桩的设计及施工工艺的采用,因此还要加强对同地区土质情况的调研,结合实际勘探情况,提交准确的报告,供设计与施工决策。
(2)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碎石含量对承载力的影响。由于桩底沉渣问题制约着单桩承载力和桩 身质量的稳定性,对碎石含量较多、粒径较大的土层0022 02-纺织车间施工组织设计,正循环钻孔工艺排渣能力较差,沉渣小于5cm的设计要求较难满足,特别当孔底沉渣的粒径较大,一般正循环泥浆清孔难于将其携带上来。在设计钻孔灌注桩时,必须适当考虑“施工因素”的影响。因此针对该类土层,单桩承载力设计值应适当减小。
(3)在施工上,应对相应土层的钻入难度有充分的估计,采用钻杆力度较大的机型,避免机型选择不合适造成窝工、影响工期,酿成经济损失。在机械安排及整个施工组织设计中应有足够的考虑和准备,如一般正循环清孔效果达不到要求时,或长时间清孔,孔底沉渣仍超过规定要求时,应改换清孔方式(如用风压机清孔等),以确保设计要求的承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