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三峡库区某滑坡设计文件及相关图件三峡库区某滑坡设计文件及相关图件主要围绕该滑坡的地质特征、稳定性分析、治理措施及工程设计展开,旨在确保库区周边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环境稳定。以下为简要介绍:
该滑坡位于三峡库区某段岸坡,受水库水位周期性涨落、降雨及地质构造活动等多重因素影响,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和动态性。设计文件详细记录了滑坡的地质背景,包括岩土体类型、结构面特征、地下水分布及库水作用机制,并通过现场勘察、钻探取样和数值模拟等手段对滑坡的变形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关图件主要包括滑坡地形地貌图、地质剖面图、监测点布置图及治理方案平面图等。其中,地形地貌图清晰展示了滑坡范围、边界及高程信息;地质剖面图反映了地层结构和潜在滑动面位置;监测点布置图标注了位移、渗流和应力等关键参数的监测位置;治理方案图则明确了抗滑桩、锚索、排水沟及植被恢复等工程措施的具体布局。
设计文件结合滑坡现状和预测发展趋势,提出了综合治理方案sl 113-2014标准下载,包括以抗滑桩为主的支挡工程、优化地表与地下排水系统以及生态护坡技术的应用。同时,强调建立长期监测预警体系,实时跟踪滑坡动态变化,为后续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整体设计体现了安全性、经济性和环保性的统一,为类似库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了参考。
根据滑坡剩余下滑力计算结果,设桩处剩余下滑力为255.178KN,但经计算,滑移带处的库仑主动土压力Eax=503.071KN,因此,本桩以主动土压力为设计值;嵌入地层为软质岩石,地基承载力500kp;设计时取主剖面悬臂段最长的即14m深的桩作为抗滑桩结构计算;设计桩为矩形,桩宽1.5m,桩高2.0m;根据公式计算出桩的嵌固段长7.0m,桩总长21.0m。
五、抗滑桩及桩间挡土板工程量
2.2.2 重力式挡墙
2.2.2.1 B型挡土墙
设计参数拟定如下:墙后土容重20.0KN/m3;内摩擦角φ=17.5;地基承载力σ0=200Kpa;基底摩擦系数F=0.4。
挡土墙主动土压力计算:Ea=1/2rH2Ka=96.65KN/m。
通过计算,其设计抗滑稳定系数Kc=1.328> 1.300,抗倾覆稳定系数Ko=2.285> 1.600。
该类型挡墙布设于1#滑坡前缘北侧陡直坡段上部,高程260m,长30m。
2.2.2.2 C型抗滑挡土墙
设计参数拟定如下:墙后土容重19.0KN/m3;内摩擦角φ=35度;地基承载力σ0=500Kpa;基底摩擦系数F=0.6(岩质地基)。
挡土墙主动土压力根据下式计算:
Ea=1/2rH2Ka=238.045KN/m。则 Ex=210.756 Ey=110.668(kN)。
根据滑坡推力计算,布设挡墙处滑坡推力约为200KN/m(滑坡后缘处布设抗滑桩,设墙处的滑坡剩余下滑推力需重新从桩前起算),小于库仑主动土压力,故选取库仑主动土压力作为挡墙计算主应力。
通过计算,其设计抗滑稳定系数Kc=5.77 > 1.300,地基土层水平向滑移验算,Kc2 = 1.493 > 1.300;抗倾覆稳定系数Ko=7.517 > 1.600。挡墙满足要求。
该类型挡墙布设于1#滑坡前缘民房后侧,长190m。
2.2.3地表排(截)水沟
地表排水工程设计首先考虑的是降雨因素,从而确定设计降雨强度。根据收集到的××新县成××镇的相关降雨资料,本地区20年一遇暴雨强度为71.3mm/h,50年一遇暴雨强度为79.6mm/h。
排(截)水沟堵塞系数取1.5,即过水断面在水力计算基础上增大1.5倍。
当自然纵坡大于1:20或局部高差较大时,应设置消力坎,以减缓流速,防止对沟体的冲刷破坏。
根据《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技术要求》有关排水沟的布置原则与要求、建议,本工程设计排水沟布设如下:
依据《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技术要求》,地表排水沟的设计降雨标准为20年一遇降雨强度,设计地表排水流量按下式进行计算:
式中: —地表汇水流量(L/S);
—设计暴雨强度(L/S);
2.2.4 2#不稳定斜坡挡土墙拆除、恢复
通过计算,其设计抗滑稳定系数Kc=1.69 > 1.300;抗倾覆稳定系数Ko=2.828 > 1.600。挡墙满足要求。
3.1监测工程的目的和任务
×××滑坡防治工程的监测主要是通过监控滑坡体变形、检验治理工程效果,从而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监测的主要任务是:
(1)组建监测机构,完善监测体系;
(2)建立监测网点,及时投入运行;
(3)认真监测,科学预警。
3.2监测设计原则与依据
3.2.1主要技术依据
(1)《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技术要求》;
(2)《湖北省三峡库区××××××滑坡防治工程地质勘查报告》;
(3)《国家水准测量规范》;
(4)《国家三角测量和精密导线测量规范》;
(5)《大地形变测量规范》;
(6)《岩土工程测试技术》;
(7)《水利水电工程地质观测规程》。
根据《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技术要求》,×××滑坡防治工程监测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滑坡防治工程在施工期应建立安全监测和防治效果监测点,同时,宜建立以简易监测和巡视检查为主的长期监测点。
(2)监测网点布设应重点突出,目的明确。监测范围以能控制滑坡区变形特点为宜。
(3)监测方法的确定、仪器的选择,既要考虑到能反映滑坡的变形动态,又要考虑到仪器的维护方便和节省投资。
(4)监测应采用可靠的和经济实用的方法技术,并与宏观地质巡视监测相结合。
(5)监测项目主要包括位移形变监测、大气降水监测、防治工程效果监测。
(1)监测点采用仪器进行监测,正常监测频率1次/月,雨季2~3次/月,观测误差为±2mm;
(2)宏观巡视调查工作正常观测频率2次/月,雨季4~5次/月,应作详尽记录;
(3)所有观测均应认真记录,资料及时整理,提交相应成果报告;
(4)建立数据库,分析变形特征,评价防治工程效果。
×××滑坡位于××新县城××镇北端,209国道从防治工程施工区通过,区内公路网较发达,施工所需机械设备、建筑材料均可直接运抵工地,交通条件良好。
防治区大部位于×××校园内,前缘居民较为集中,施工用水、用电均可就近解决。
滑坡防治工程施工场地开阔,场地条件较好。材料及机械设备堆放均不存问题。施工所需临时工棚、仓库等均可就近租借当地居民房屋。
防治工程实施所需的建筑材料主要包括钢材、水泥、砂石料等。
(1)钢材:××县城内目前没有专门的钢材市场,可从宜昌市夜明珠钢材市场购进,该市场位于宜昌市西陵区夜明珠路,紧邻夜明珠港口(码头),与三峡专用公路起点相连(夜明珠转盘处),运距约200km。交通便利。
施工所需的建筑材料主要包括砂、石料及钢筋、水泥等。其中,砂、石料可在当地购买,砂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含泥量不得超标,石料强度按设计要求,须到达Mu40以上。钢筋、水泥的等级、型号(标号)须满足设计要求,且必须附有出厂证明或合格证。
4.3施工方法及施工工序
施工单位在抗滑桩施工前,应作好施工组织设计,内容应包括:桩孔碎石土层和基岩的开挖方法,桩孔开挖支护措施,施工质量保证措施,进度保证措施,投资控制措施,员工安全保护措施,施工中出现质量事故、安全事故时的应急措施。施工组织设计与相应的措施经监理验收合格后,方可施工。
1)桩孔定位,桩孔定位误差应小于100mm。桩孔深度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桩孔开挖进入完整基岩深度应大于或等于桩深的三分之一。
2)抗滑桩开挖次序,第一组1#、4#、7#、10#、13#和16#桩,第二组2#、5#、8#,11#、14#和17#桩,第三组3#、6#、9#、12#、15#和18#桩。
3)桩孔开挖应做好施工区的地表截、排水及防渗工作,并及时排除桩孔中积水。
4)桩孔分段开挖,碎石土层原则上以人工开挖为主,进入基岩后,可用静态爆破法施工。
5)桩孔应分段开挖,每段以1米为宜。护壁前,应做好检验记录和验收记录,确保施工质量。
6)桩孔表面做锁口处理,桩孔分段用混凝土护壁。如果土质情况特殊,应采用能保证安全的、有效的支护措施。
7)桩孔挖好后,应及时布设钢筋,钢筋分段绑扎,钢筋搭接长度,同一截面的接头数量应符合现行规范要求。
8)分段绑扎验收合格后,立即浇筑混凝土。混凝土自由下落高度,时间间隔要符合规范要求,防止混凝土发生离析现象。
排水沟施工应与现场实际情况相结合,可根据实际地形情况,适当调整排水沟位置。排水沟施工前,应注意施工前水流的导流与排水工作。排水沟每15米左右设置一沉降缝。
地表排水工程施工,首先按设计要求,选定位置,确定轴线。然后按设计图纸尺寸、高程,量定开挖基础范围,准确开挖地基,进行修建。
开挖土方基坑必须留够稳定边坡。填方必须分层夯实。块石砌筑宜用座浆法,要求砂浆饱满,石料使用前应洗刷干净。
施工所需的主要机械包括运输机械、砂浆和混凝土搅拌机等。各种机械须运转正常,重要机械应有出厂证明或检验合格证明。
本防治工程在施工工艺和方法上应重点注意以下事项:
①严格控制混凝土及砂浆的配合比,混凝土及砂浆须搅拌均匀;
②抗滑桩须跳挖,不能连续开挖,以免对滑坡造成不利影响,且需逐模支护;
③抗滑桩钢筋连接点须进行点焊,混凝土振捣密实,标号严格按设计控制;
④挡墙和排水沟应错缝砌筑宁德虎贝35kv变电所施工组织设计纲要,抹面光滑,排水通畅。;
⑤挡墙墙背回填料须达到设计要求的密实度。
本设计方案的施工顺序为:首先进行抗滑桩(桩间挡土板)施工,然后施工挡墙及排水沟。抗滑桩(桩间挡土板)施工完成后,滑坡的整体稳定性有一定保障的情况下,挡墙和排水沟可同时施工。
建议施工工期为100日历天。如遇不可抗拒的自然和其它因素,可适当顺延。
(1)充分利用现有交通道路网jtg f60 2009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合理整修施工场地交通便道。
(2)调集充裕车辆和交通工具,保证施工材料和人员的及时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