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光缆施工技术规范光缆施工技术规范是指在光缆敷设、接续和测试等施工过程中,为确保工程质量、安全性和可靠性而制定的一系列标准和技术要求。以下是关于光缆施工技术规范的简要介绍:
光缆施工技术规范涵盖了从设计规划到竣工验收的全过程。首先,在施工前需进行详细的现场勘察,明确路由走向、环境条件及潜在障碍物,并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同时,对所用光缆的规格型号、性能指标以及配套设备进行严格检查,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
敷设阶段是施工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直埋、管道、架空和水下等多种敷设方式。对于每种方式,规范均明确了具体的技术要求。例如,直埋光缆应保持适当的埋深,避免外界干扰;管道光缆需注意弯曲半径,防止光纤受损;架空光缆则要合理设置挂钩间距,确保光缆受力均匀。
接续工艺直接影响光缆传输质量,因此规范对接头盒的选择、熔接损耗控制及密封性等方面提出了严格要求。此外,施工完成后还需进行全面测试,包括光纤衰减、反射特性等参数检测,以验证光缆性能是否达标。
最后,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安全管理措施,保护施工人员健康与安全,同时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通过遵循这些规范搪瓷钢板骨架技术交底,可以有效提升光缆工程的质量和使用寿命,满足现代通信网络的需求。
9.汇接点局前井内光缆预留在20米至30米之间,剩余光缆应依次均匀盘留在其他相邻井内。每个井内盘留光缆不超过2条。
10.光缆直过井须采用保护套管进行保护,皮线须绑扎在保护套管上。
1. 局内光缆一般从局前人孔经地下进线室引至光传输设备。局内光缆应按相关规定制作并绑扎标识牌,以便识别。
2. 光缆在进线室内应选择安全的位置,当处于易受外界损伤的位置时,应采取保护措施。
3. 局内光缆应布放整齐美观,沿上线井布放的光缆应使用皮线绑扎在上线加固横铁上.光缆经由走线架、拐弯点(前、后)应予绑扎,两处绑扎的距离不应超过30cm,上下走道或爬墙的绑扎部位,应垫胶管,避免光缆受侧压。
4. 按规定预留在设备侧的光缆,可以留在传输设备机房或进线室。有特殊要求预留的光缆,应按设计要求留足。
5. 光缆引入局站后应使用阻燃黏胶封堵管孔,不得渗水、漏水。
6. 光缆从局前井至机房ODF设备端,必须全程缠防火绝缘胶带(使用阻燃光缆进局可不缠绕阻燃胶带)。
7. 采用馈线窗方式进局后,馈线窗须使用阻燃黏胶严密封堵不得渗水、漏水,光缆在馈线窗外须预留回水弯(弯曲度要求:不小于光缆外径的20倍)(角度要求:光缆与馈线窗平面角度为45度)。
光缆成端及接续测试规范
应根据设计要求留足预留光缆。
在设备机房的光缆终端接头安装位置应稳定安全,远离热源.
成端光缆和自光缆终端接头引出的束管和尾纤应按照ODF的说明书进行走线并按设计要求进行保护和绑扎。
尾纤所带的连接器,应按设计要求顺序插入光配线架(分配盘)。未连接软光纤的光配线架(分配盘)的接口端部应盖上塑料防尘帽。
软光纤在机架内的盘绕应大于规定的曲率半径.
6.光缆在光纤配线架(ODF)成端处,将金属构件用16mm线径铜芯聚氯乙烯护套电缆引出,并将其连接到单独的保护地线上,该地线不允许接头。
7.软光纤应在醒目部位标明方向和序号。
8. 机房内不允许光缆预留,预留光缆应绑扎于局前井内。
9. 光缆成端后应制作《光缆成端纤序表》,并使用塑料膜封后用扎带捆扎在ODF架上。
10. 采用熔接法进行光缆接续时,光纤熔接完成并测试合格后应立即做增强保护措施.增强保护方法可采用热可缩套管法。
11. 光纤全部连接完成后,应按下列要求将余长光纤收容盘放:
(1) 根据光缆接头套管(盒)的不同结构北海市市政道路工程投标施工组织设计,按工艺要求顺序将余纤盘在熔纤盘内,盘绕方向应一致;
(2) 光纤盘绕弯曲半径应大于厂家规定的曲率半径,接头部位应平直不受力;
12. 光缆加强芯应按需要长度截断并按工艺要求固定在接头盒内,电气断开;
13. 管道光缆接头盒的安装方式,应按设计的要求,固定在人(手)孔壁上或电缆托架上,安装位置应便于维护;
14. 人(手)孔内的接头盒应挂有按照相关要求制作的标识牌.
15. 预留光缆应整齐盘留,固定在人(手)孔壁上或电缆托架上.
萧山供电局电力调度大楼幕墙工程外墙吊篮施工方案书16. 中继段衰减的测试结果应符合以下要求:
测量的光纤衰减系数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光缆熔接损耗双向平均值小于0.08 dB。接入层单向绝对值应不大于0.2dB,若不能满足此项需有三次以上接续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