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抚矿机械制造厂热处理厂房及附属办公楼改造工程方案抚矿机械制造厂热处理厂房及附属办公楼改造工程旨在提升厂区设施的功能性和现代化水平,满足企业转型升级的需求。本项目主要涉及热处理厂房和附属办公楼的全面改造,包括结构加固、功能分区优化、节能环保升级以及智能化管理系统的引入。
热处理厂房的改造重点在于改善生产工艺环境,通过更新设备基础、优化通风系统和隔热措施,确保生产过程中的温度控制更加精准,同时降低能耗。厂房内部重新规划物流通道,提高物料流转效率,并增设安全防护设施,保障员工操作安全。
附属办公楼的改造则注重提升办公舒适度与工作效率。外墙采用新型保温材料,增强建筑节能性能;室内空间重新布局,设置开放式办公区、会议室及休息区,营造更人性化的办公环境。此外,引入智能照明、空调控制系统,实现能源高效利用。
整体方案遵循绿色建筑理念,兼顾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为抚矿机械制造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通过此次改造,不仅提升了厂区的整体形象,还为企业未来的技术创新和产能扩张提供了有力支持。
a.脚手架搭设高度南北两侧在10m左右华置广场凯旋门结构c50自密实混凝土施工组织方案,东西侧搭设高度不超过18m外侧立杆高出作业面层1.5m。
b. 双排脚手架立杆纵距不大于2m,步距不大于1.8m,架体宽度1.05m,内立杆离墙体距离不大于20cm。
c. 材质要求:钢管选用648mm,壁厚3.5mm的脚手架钢管,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扣件应采用可锻铸铁制作的扣件,螺栓拧紧扭力距不小于65N·m。脚手板采用松木板,长4m,厚度不小于50mm,宽度约20cm,两端用直径为4mm的镀锌钢丝箍两道。
d. 脚手架基础,要求落在坚硬实土,分层夯实回填的地基土上,立杆下端必须垫木板,木板厚度不小于5cm,宽度20cm,长度4m平行于墙体放置。搭设范围内的地基土应夯实平整,高于自然地坪10—15cm,并沿外侧做排水沟,做好排水处理。
e. 与墙柱体的连接;当架高≥6m时,设置均匀布置的连墙体,不大于40㎡设一点,且连墙体的竖向间距与横向间距均于≤6m,脚手架上部未设置连墙点的自由高度不得大于6m,一字型及开口型脚手架的二端必须设置连墙体,连墙体的竖向间距不大于4m。
f. 剪刀撑的设置:为保证脚手架的整体稳定性在脚手架外侧立面从两端开始设置剪刀撑,中间每隔12—15m设一组,自下而上连续设置,连接3—4根立杆,宽度不应大于8m,最高跨6根大模杆,斜边与地面成450——600角。
g. 在脚手架立杆底端距10—30cm处,设纵向和横向扫地杆,与立杆连接牢固。
h. 在脚手架外侧,按1:3坡度,要求搭设之字型斜道,供人员上下使用,搭设宽度不小于1m,拐弯处宜设置不小于1.2m宽的休息平台。
i. 按有关规定做好按地防雷布置。
a. 搭设之前,对脚手架杆件,扣件等进行严格的检查。
b. 搭设前场地基础已平整,并铺设好垫板,从墙体的端角开始测量放线,分出主立杆的位置,并用石灰标出记号。
c. 沿墙体的一角开始搭设并向另一侧延伸。
d. 按定位依次竖起立杆,将立杆与第一步纵向、横向水平杆连接固定,装设扫地杆,并校正立杆间距与垂直度之后予以固定,并按此要求继续向上搭设,首排立杆、相邻两根立杆应长短错开,避免接头在同一位置。对边长较大脚手架,应按一定距离设置抛杆,抛杆埋入地面60cm,与地面形成夹角小于60℃。立杆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相邻两杆接头应错开不少于50cm,且不在同一步距内,纵向水平杆接长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上下两纵向水平接头错开不小于50cm,同一步距内两根纵向水平杆的接头应错开并不在同一跨内。
e. 剪刀撑、撑拉等结杆件和连墙件应随搭设的架子同步设置,从第二步起每隔四步设一层隔离措施。安全网从第一步起随架子的进度而围护。
f. 脚手架连墙体设置按柱距每6m设一点与柱刚性连接,连接方式采用双立杆从窗洞伸入与原结构柱扣牢。对东侧无柱可与墙体连接,但必须边拆墙边拆脚手架,以减少架体的高度。
g. 脚手板的铺设:脚手板在作业层内满铺铺稳,离开墙面距离应在15cm之内,脚手板对接铺设时,接头处设两根横向水平杆,搭接铺设的脚手板接头必须在横向水平杆上,搭接长度不小于20cm,不允许有探头板,脚手板悬挑长度不宜超过15cm。
h. 操作层必须有18cm高的挡脚板和1.2m护身栏,用二道水平钢管管紧贴立杆内侧用扣件扣紧。
i. 斜道处的立杆荷截较大,必须增加钢管立杆数量,斜道两侧端部及平台外围必须设置剪刀撑,斜道两侧及平台外围应设置两道护栏及挡脚板,斜道脚手板上必须设防滑条,防滑条间距不大于30cm。
(3)脚手架的验收规定:
a. 脚手架必须按规定搭设,基础牢固,节点连接可靠,其中扣件的拧紧程度应控制在扭力矩达到40——60N·m。
b. 脚手架的垂直度应控制在1/300以内,同时控制最大偏差不大于50mm。
c. 纵向水平杆的水平偏差控制在1/250,同时控制最大偏差值不大于50mm。
d. 脚手架立分段分步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允许使用。
a. 拆架前,全面检查拟拆脚手架,根据检查结果,拟订出作业计划,报请批准,进行技术交底后才准工作。
b. 拆架时应划分作业区,周围设绳绑围栏或竖立警戒标志,地面应设专人指挥,禁止非作业人员进入。
c. 拆架的高处作业人员应戴安全帽、系安全带、扎裹腿、穿软底防滑鞋。
d. 拆架程序应遵守由上而下,先搭后拆的原则,即先拆拉杆、脚手板、剪刀撑、斜撑,而后拆小横杆、大横杆、立杆等,并按一步一清原则依次进行。严禁上下同时进行拆架作业。
e. 拆立杆时,要先抱住立杆再拆开最后两个扣,拆除大横杆、斜撑、剪刀撑时,应先拆中间扣件,然后托住中间,再解端头扣。
f. 连墙杆(拉结点)应随拆除进度逐层拆除,拆抛撑时,应用临时撑支住,然后才能拆除。
g. 拆除时要统一指挥,上下呼应,动作协调,当解开另一人有关的结扣时,应先通知对方,以防坠落。
h. 拆架时严禁碰撞脚手架附近的电源线,以防触电事故。
i. 拆架时,不得中途换人,如必须换人时,应将拆除情况交代清楚后方可离开。
j. 拆下的材料要徐徐下运,严禁抛掷。运至地面的材料应按指定地点随拆随运,分类堆放,当天拆当天清,拆下的扣件要集中回收处理。
六、改造部分的施工方案:
a.材料准备:所用的防水材料应及时进场,并经抽样复试合格。
b.技术准备: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小组学习设计图纸;熟识屋面构造、细部节点要求;了解所用材料的技术质量要求和施工工艺规定;进行操作技术交底或培训,未经交底或培训不得上屋面进行施工操作。
c.施工机具:屋面防水施工需要的主要机具见下表。
主要施工机具需用计划表
d.施工条件准备:各种防水材料按时运到现场;垂直运输可利用脚手架;屋面找平层上已恢复清理完毕,含水率符合规定;天气晴朗。
(2)施工工艺流程和顺序:
a.施工工艺流程为:找平层修复及清扫 找平层分格缝密封处理 节点密封处理 节点防水涂膜附加层 涂刷冷底子油 卷材铺贴及封边处理 收头固定、
密封 闭水试验。
b.施工顺序:铺贴多跨或高低跨屋面时,应先远后近,先高跨后低跨;在一个单跨铺贴时,应先铺贴排水比较集中部分(如天沟、水落口、檐口),再铺贴油毡附加层,由低到高,使卷材油按流水方向搭接。
a.卷材铺贴方向:采用平行屋脊的铺贴方法,其搭接缝应顺流水方向搭接。
b.冷底子油:当找平层经检验证实已干燥后,在铺贴卷材之前在找平层上涂刷一道冷底子油。冷底子油采用长柄滚刷涂刷,要求涂刷均匀,不漏涂。当冷底油挥发干燥后,即可铺贴卷材防水层。如涂刷冷底油后因气候、材料等影响,较长时间不能铺贴卷材时,则在以后铺贴卷材之前重刷一道冷底子油,以清除找平层上的灰尘、杂物,增强卷材与基层的粘结。
c.卷材搭接缝宽度:SBS改性沥青卷材防水层一般采用热熔满粘法施工,故要求长边的搭接缝宽度均不得小于80㎜,短边不得小于100㎜。为确保搭接缝的宽度,应先在找平层上弹出墨线,进行卷材试铺,无问题后方可进行正式铺贴。
f.铺贴时,应使卷材与基层紧密粘结,避免铺斜、扭曲,仔细压紧、刮平,赶出气泡封严。如发现已铺贴卷材有气泡、空鼓或翘边等现象,应及时进行处理。
末端收头处理封边:将卷材采用橡胶沥青粘结剂将末端粘结封严。
屋面要处理的细部一般有:水落口处理、泛水处理、和凸出屋面的管道处理。
a.水落口处理:水落口应设在排水沟的最低处,水落口杯与找平层接融处,应留宽20㎜、深20㎜的凹槽,槽内用SBS改性沥青弹性沥青密封膏嵌填严密。上面做2㎜厚的氯丁橡胶改性沥青防水涂膜附加层,并用化纤纺布胎体进行增强。如图所示:
b.泛水节点处理:砖砌女儿墙上在距檐沟沟底最高处的上方250㎜,预留60㎜×60㎜的凹槽,槽内用水泥砂浆抹出斜坡。找平层在泛水处应抹成半径为50㎜的圆角,然后再刷2㎜厚的氯丁橡胶改性沥青防水涂膜附加层,并用化纤无纺布做胎体增强材料。卷材防水层的收头应压入凹槽内,每隔900㎜用水泥钉钉牢,卷材收头上口用SBS改性沥青弹性密封膏封严,然后用干性砼将凹槽嵌填、挤实,表面用水泥砂浆找平。如图所示:
c.凸出屋面的管道接口处理:在防水层上沿排气管道壁铺贴卷材附加层,上口用金属箍卡牢,在附加层上口与排气孔管道壁间用SBS改性沥青弹性密封膏封口。如图所示:
卷材铺贴完成后,经外观初步检查合格,然后用碎布或其它材料塞严水落管,灌水试验,一般蓄水24小时,未发现有渗漏为宜。
sl 101-2014 水工钢闸门和启闭机安全检测技术规程(替代sl 101-94,清晰,附条文说明)2、屋面檩条及吊车滑道防腐喷漆:
基面清理→喷漆(二遍底漆一遍面漆)
(1)基层处理:喷漆应在喷砂除锈验收合格后进行。
3、厂房屋面、外(内)墙面、柱喷涂料:
原则是先上后下、先顶棚后柱子再墙面。
曹安公路轻型井点降水施工组织设计基层处理 →喷涂层→涂料修整
(1)基层处理:将基层缺棱掉角处,用1∶3水泥砂浆修补好;表面麻面及缝隙用腻子填补齐平,待腻子干后,用砂纸磨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