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K配合全站仪数字化测图

RTK配合全站仪数字化测图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zip
资源大小: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420166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RTK配合全站仪数字化测图

RTK(RealTimeKinematic)与全站仪结合的数字化测图技术是一种高效、精确的空间数据采集方式,广泛应用于地形测绘、工程测量和地籍测量等领域。RTK通过卫星导航系统(如GPS、北斗等)实时获取厘米级精度的三维坐标,而全站仪则利用光学和电子技术对目标点进行角度和距离测量,二者结合可以显著提高测图效率和精度。

在实际操作中,RTK主要用于快速获取大范围控制点或碎部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信息,尤其适合开阔区域的测量任务。其优点在于无需通视,操作简便且效率高。然而,在复杂地形或遮挡严重的环境中,RTK信号可能受到干扰,此时全站仪的作用便凸显出来。全站仪通过直接瞄准目标点,能够提供高精度的角度和距离数据,适用于局部精细测量或RTK难以覆盖的区域。

数字化测图过程中,RTK与全站仪相辅相成:RTK负责大面积数据采集,建立整体框架;全站仪补充局部细节,确保关键点位的准确性。最终,将两者的测量成果导入专业软件进行处理,生成数字地形图或其他空间数据产品。这种组合方式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兼顾了测量精度和适用性,是现代测绘领域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

RTK(RealTimeKinematic)实时动态测量系统,它 是集计算机技术、数字通讯技术、无线电技术和GPS 测量定位技术为一体的组合系统;它是GPS测量技术 发展中的一个新突破。RTK定位精度高,可以全天侯 作业,每个点的误差均为不累积的随机偶然误差 如:天宝(Trimble)公司生产的5700RTK系统,外业操 作十分简单,只需一人,属于真正的一人操作系统 其水平标称精度为10mm+2ppm,垂直标称精度为 20mm+2ppm。能够满足地形测量的精度要求

实时动态测量的基本思路是:在基准站安设 台GPS接收机,对所有可见GPS卫星进行连续的观 测,并将观测数据通过无线电传输设备实时地发送 给用户观测站(流动站);在流动站上,GPS接收机在 接收卫星信号的同时,通过无线电接收设备,接收基 准站传输的观测数据q/gdw 10815-2017 铝合金芯高导电率铝绞线,然后根据相对定位的原理实 时地计算并显示出流动站的三维坐标及精度。

站 流动 图1 RTK·GPS系统结构图

RTK·GPS系统结构图

1.3RTK的基本原理

GPS系统包括三大部分:地面监控部分、空间卫 星部分、用户接收部分,各部分均有各自独立的功能 和作用,同时又相互配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系统, 对于静态GPS测量系统,GPS系统需要二台或 二台以上接收机进行同步观测,记录的数据用软件 进行事后处理可得到两测站间的精密WGS-84坐 标系统的基线向量,经过平差、坐标转换等工作,才 能求得未知的三维坐标。现场无法求得结果,不具 备实时性。因此.静态测量型GPS接收机很难直接

应用于具体的测绘工程,特别是地形图的测绘。 RTK实时相对定位原理如图2所示:基准站把 接收到的所有卫星信息(包括伪距和载波相位观测 值)和基准站的一些信息(如基站坐标天线高等)都 通过无线电通讯系统传递到流动站,流动站在接收 卫星数据的同时也接受基准站传递的卫星数据。在 流动站完成初始化后,把接收到的基准站信息传送 到控制器内并将基准站的载波观测信号与本身接受 到的载波观测信号进行差分处理,即可实时求得未 知点的坐标。数据流程如图3所示

图2RTK实时相对定位示意图

图 RTK·GPS数据流程图

RTK测绘地形图的野外数据采集

作业前,首先要对基准站进行设置。基准站可 架设在已知点上,也可架设在未知点上。本文以 Trimble5700接收机架设在未知点上为例,说明基准站 的设置过程: 首先将基准站架设在未知点上,将GPS接收机 与GPS天线连接好,电台主机与电台天线连接好,电

台与GPS接收机连接好;GPS天线与无线电发射天 线最好相距3m开外,最后用电缆将电台和电瓶连 结起来,但应注意正负极。连接手薄(基准站控制 器)与基准站主机,进行基准站设置

首先打开控制器,TSCL控制器进行加电自检, 自检成功后显示Trimble的TSCL图标并进入TSCL主 菜单,主菜单有六项内容:如下图4所示。

在主菜单中选择Files(文件),进入子菜单,选择 文件管理(Job manage ment),在文件管理子菜单中建 立工作文件,工作文件建好后退回主菜单

(1)初始配置 在主菜中选择配置,在配置中对坐标系统、单 位、坐标几何进行设定,然后退回主菜单。 (2)基准站设置 在主菜单中选择配置一测量形式→Trimble RTK,对基准站选项和基准站无线电进行设置。在 基准站选项设置中,测量类型应选择RTK,高度角限 制应大于15,天线类型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Trimble 5700基准站的天线类型为ZophyGeodetic)。基准站 无线电:类型应选择与使用的相同(Trimble5700的 电台类型为TRIMMARK3),其它可采用默认值。连接 后,无线电频率可任选一个,无线电操作模式必须选 择基准站不能选择流动站,其它可采用默认值。无 线电设置完毕后退回主菜单。 在主菜单中,选择"测量一测量形式一Trimble RTK一启动基准站接收机"进入启动基准站接收机选 项,在此选项中,要输入基准站点名称、天线高度、及 测量到天线的何种部位,最后要测量此处再按F1开 始键,控制器显示基准站已启动、切断接收机和控制 器的连接,这时要看电台的屏幕上是否出现“Tram” 闪烁,如果“Tram”在闪烁,说明启动成功,此时可切 断手薄与接收机的连接。否则,启动不成功,应查明 原因,重新设置和启动,直到成功为止。至此基准站

输入网格点名称(如GPSIA),若在当前工作文

中此点不存在,会出现警告提示:

NEE点不存 按回车后进入下面界 键入点 点名称 GPSIA 代码 ? 方法 键入坐标 北 ? 东 C 高程 ? 控制点 是

按要求逐项输入点名称、平面坐标和高程,回 人.显示如下界面:

网格点名称 GPSIA GPS点名称 C 使用 关

在GPS点名称?处输入GPS点名(如GPSI)后回 车.显示如下:

按F增加,重复上述操作,当3个已知点完成后出 现如下界面:

点 水平线差 垂直线差 使用 GPSIA 0.000m 0.000m H, V GPS2 A 0.000m 0.000m H,V GPS3 A 0.000 M 0.000M H , V 增加 删除 结果 应用 选项 F1 F2 F3 F4 F5

若还要进行其它点校正,则继续选择F1增加点,否 则,按F4(应用),回到测量界面。点校正工作结束 接下来就可以进行野外数据采集,手簿显示的即为 测区内的平面(网格)坐标。 注意:当实地采集的WGS-84坐标的点号为1 23时,在输入网格坐标点名时,应在其后加后缀,如

1A2A3A.加以区别

2002年5月1日-5月11日,笔者利用RTK和 全站仪对某矿区进行了数字化测图,测图比例尺为 :2000,测区面积为6.5km。在人员分工上,全站仪 组为3人,一人施仪,一人跑尺,一人画草图;RTK分 为2组(每个流动站为一组),每组2人,一人操作 RTK,一人画草图;另有一人留守基准站,负责基准站 的安全;一人将RTK、全站仪野外采集的数据导入计 算机,根据野外草图进行数字化成图。在人员分配 上达到了最优最小组合,10个工作日(每个工作日 不大于8小时)就完成了整个测区的测图任务;而 2001年3日,40名同志利用经纬仪与半圆仪联合对 另一测区进行测图,共分为8组,每组5人,测图比 例尺同为1:2000,测区面积为8k㎡,从首级控制到图 根控制再到测图,分段完成:其中首级控制用 TOPCON静态GPS完成db42t 1951-2023 桥梁桥梁结构健康信息化监测技术规范,图根加密控制用全站仪完成 测图用经纬仪配合半圆仪完成,在整个施测过程中 平面控制与高程控制穿插进行,可以说在人员、时 间、设备等各方面安排上都达到了最优化组合,到测 图结束,共用了60天的时间(不含数字化)。由此可 以看出,RTK与全站仪联合测图优势相当明显,其测 图效率提高了近20倍

RTK在地形测绘中的注意事项及优点

在利用RTK测绘地形图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①基准站GPS天线与无线电发射天线间最好相距 3m以上。②电台与电瓶连接时应注意正负极。③ 流动站无线电的频率与基准站的相同。④流动站的 位置应在基准站的控制范围之内(一般不应超过20 km)。5在量取天线高时,应注意所量至的位置应与 设置的位置一致。③根据不同的精度要求选择不同 的测量点的方法:如地形点、测量控制点、快速点和 校正点等。在用RTK测设图根点时,必须使RTK 进入“固定”状态才能进行,否则,精度不能满足;当 用RTK测量地形点时,即使RTK不固定,也可以强 制它测量,当结束该点测量时,控制手薄会显示出该 点的水平和垂直偏差,根据测图比例尺的精度来决

定该点的取舍。符合精度要求,则存储之,反之取 消,继续测量该点,直至符合精度要求为止。⑧利用 RTK进行野外数据采集时,不知该点是否在测区内 可在作业前利用RTK的放样功能,将测区的边界放 出或将测区边界的大致坐标输入到控制器内,这样 就可以随时查看测点是否在测区内了。9在作业结 束时,应先结束测量再关机,否则,有可能造成测量 数据的丢失

3.2RTK在地形测绘中的优点

RTK在地形测图中除了具有GPS全天侯、不受 通视条件限制等优点外,与传统的测图方法相比还 有以下优点: (1)不需建立图根控制,可节省大量的时间、人 力和财力。 (2)用RTK测图,人员少、速度快、效率高。传统 的测图方法需要4~5人才能进行作业,而RTK流动 站只需一人最多两人即可进行。如果几个流动站同 时作业,则可大大加快测图进度,提高工作效率。 (3)精度高。用RTK测图其点位误差不积累、不 传播,测图精度相当于传统测图法的图根点精度

综上所述,采用RTK与全站仪联合进行数字化 测图,它不仅可以减少作业人员和作业工序,而且可 以提高采集数据的速度和质量钢筋工程施工方案(1#夜休息楼),从而有效地提高了 工作效率。因此,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测图方法

[1] 刘基余,李征航,王跃虎,桑吉章,全球定位系统原理及 应用[M].北京:测绘出版社,1995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