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透视图绘制方法与角度问题透视图是一种通过几何原理表现三维空间在二维平面上的视觉效果的方法,广泛应用于建筑设计、艺术创作和工程制图等领域。透视图的核心在于模拟人眼观察物体时近大远小的视觉规律,从而增强画面的真实感和空间感。
绘制方法:1.确定视点与视平线:视点是观察者的眼睛位置,视平线是与视线平行的水平线,决定了画面的整体高度和视角。2.选择透视类型:根据消失点的数量分为一点透视、两点透视和三点透视。一点透视:适用于正面观察场景,所有平行线汇聚于一个消失点。两点透视:适用于侧面观察,有左右两个消失点。三点透视:多用于俯视或仰视角度,增加上下方向的消失点。3.绘制框架:以视平线为基准,将物体的主要轮廓线延伸至消失点,形成基本框架。4.细化细节:在框架基础上补充物体的具体形状、纹理和光影效果。
角度问题:透视图的角度直接影响画面的表现力。例如,俯视角度常用于展示建筑整体布局,仰视角度则强调建筑物的高度和宏伟感。选择合适的角度需要考虑观者的心理感受和画面主题需求。同时,角度的变化会改变消失点的位置和数量,因此在绘制过程中需精确计算各线条的汇聚关系,避免失真。
总之,透视图的绘制不仅需要掌握几何规则,还需结合实际需求灵活调整角度,以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
(1)视平线位置偏低,地面物象面积小,透视感强,场景有气势,适宜表现近中景观。
一点透视角度问题——视平线位置
(2)视平线居中,地面物体面积增大,要表现的内容也增多,适宜表现中型场景。
一点透视角度问题——视平线位置
(3)视平线偏高,地面物体面积随之增大,即表现的空间内容也越来越多,能直观地表现地貌,以及与之相关的配套设施一览无遗
一点透视角度问题——灭点的位置
灭点偏左或偏右,是根据在透视图中所需要表现的主体景观来决定的,如果所需表现的物象在画面中偏左,那么灭点就偏右,反之也是如此。
两点透视的网格法(九分格)
3)透视图绘制方法与角度问题
(1)仔细观察平面图(纵向45m>横向30m)(2)按等比例关系在平面图上画出“九分格”,分出a、b、c三段。突外设置一个远景区。(3)根据所需表现的主体景观确定视点。
两点透视在视平线(HL)上,会有VP1和VP2两个灭点
(4)视平线定在纸张1/3处(A处)注:视平线高低,要根据表现对象区域的大小而定。如果区域空间大,视平线提高,成小俯视状态,如果所表达空间小,视平线应适当降低。
(8)VP1和VP2点。与交汇点,做透视连线。(9)从交汇线上,均等分为三段,画在GL线上,通常情况下,M测点可借用VP1和VP2点花桥裕花园一期高压线防护施工方案,既可确定透视间每段距离,也可以作为透视连线。(10)把平面图的位置,投影到两点透视图相应的位置。
(7)在GL基线上,确立“交汇点”,从视点中心线中,从左右来观察两边尺寸的关系,左边尺寸30m小于右边45m,中心“交汇点”就定在画面中心偏左的位置。
(11)以交汇线的标高作为参考,升高各物体,如亭子高5m,从标高中,找到5m的高度,VP1与5m刻度做连线,然后从亭子投影中,画出对角线,中心点与VP2相连。在VP1与交汇点的透视连线上a点停住,垂直相交于VP1与5m的b点上,得出高度。VP2与b点相交,亭子的高度就确定了。而树的高度,也可以通过相应高度尺寸,以标高尺寸作参考,用VP1与VP2做透视连线,即可得出各物体高度。(12)完成后,再绘制草图,也可作适当调整。
课程练习——两点透视九分格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