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布线工程验收规范(含条文说明)

综合布线工程验收规范(含条文说明)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zip
资源大小:1614 KB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419817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综合布线工程验收规范(含条文说明)

综合布线工程验收规范是确保建筑物内通信网络和信息传输系统质量的重要标准。该规范详细规定了综合布线系统的验收流程、技术要求及测试方法,涵盖设计、施工、检测及文档管理等环节,旨在保证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可扩展性。

规范主要内容包括:1)工程范围与分类,明确不同等级布线系统的验收标准;2)材料与设备检验,对电缆、连接件、配线架等关键组件的性能指标进行严格检查;3)施工工艺要求,如线缆敷设、端接工艺、标识管理等,确保安装符合技术规范;4)测试与评估,通过物理链路测试(如衰减、串扰、回波损耗等)和功能验证(如网络连通性),全面评估系统性能;5)文档交付,要求提供完整的竣工图纸、测试报告和技术资料。

条文说明部分则进一步解释了各项条款的技术背景、制定依据及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例如,针对测试参数的选择,说明其与国际标准的对应关系;对于施工细节,则强调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信号干扰或损坏。

总体而言,该规范为综合布线工程提供了科学、统一的验收依据db12t 1107—2021 乳制品生产质量控制及检验规范,有助于提升工程质量,满足现代化建筑信息化需求。

2综合布线系统的测试仪表应能测试相应类别工程的各种电气性能及传输特性,其精度符合相应要求。测试仪表的精度应按相应的鉴定规程和校准方法进行定期检查和校准,经过相应计量部门校验取得合格证后,方可在有效期内使用。

3施工工具,如电缆或光缆的接续工具:剥线器、光缆切断器、光纤熔接机、光纤磨光机、卡接工具等必须进行检查,合格后方可在工程中使用。

3.0.7现场尚无检测手段取得屏蔽布线系统所需的相关技术参数时,可将认证检测机构或生产厂家附有的技术报告作为检查依据。

3.0.8对绞电缆电气性能、机械特性、光缆传输性能及连接器件的具体技术指标和要求,应符合设计要求。经过测试与检查,性能指标不符合设计要求的设备和材料不得在工程中使用。

4·0·1机柜、机架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机柜、机架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垂直偏差度不应大于3mm。

2机柜、机架上的各种零件不得脱落或碰坏,漆面不应有脱落及划痕,各种标志应完整、清晰。

3机柜、机架、配线设备箱体、电缆桥架及线槽等设备的安装应牢固,如有抗震要求,应按抗震设计进行加固。

4.0.2各类配线部件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各部件应完整,安装就位,标志齐全。

2安装螺丝必须拧紧,面板应保持在一个平面上。

4.0.3信息插座模块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信息插座模块、多用户信息插座、集合点配线模块安装位置和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2安装在活动地板内或地面上时,应固定在接线盒内,插座面板采用直立和水平等形式;接线盒盖可开启,并应具有防水、防尘、抗压功能。接线盒盖面应与地面齐平。

3信息插座底盒同时安装信息插座模块和电源插座时,间距及采取的防护措施应符合设计要求。

4信息插座模块明装底盒的固定方法根据施工现场条件而定。

5固定螺丝需拧紧,不应产生松动现象。

6各种插座面板应有标识,以颜色、图形、文字表示所接终端设备业务类型。

7工作区内终接光缆的光纤连接器件及适配器安装底盒应具有足够的空间,并应符合设计要求。

4.0.4电缆桥架及线槽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桥架及线槽的安装位置应符合施工图要求,左右偏差不应超过50mm。

2桥架及线槽水平度每米偏差不应超过2mm。

3垂直桥架及线槽应与地面保持垂直,垂直度偏差不应超过3mm。

4线槽截断处及两线槽拼接处应平滑、无毛刺。

5吊架和支架安装应保持垂直,整齐牢固,无歪斜现象。

6金属桥架、线槽及金属管各段之间应保持连接良好,安装牢固。

7采用吊顶支撑柱布放缆线时,支撑点宜避开地面沟槽和线槽位置,支撑应牢固。

4.0.5安装机柜、机架、配线设备屏蔽层及金属管、线槽、桥架使用的接地体应符合设计要求,就近接地,并应保持良好的电气连接。

5缆线的敷设和保护方式检验

5.1.1缆线敷设应满足下列要求:

1缆线的型式、规格应与设计规定相符。

2缆线在各种环境中的敷设方式、布放间距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3缆线的布放应自然平直,不得产生扭绞、打圈、接头等现象,不应受外力的挤压和损伤。

4缆线两端应贴有标签,应标明编号,标签书写应清晰、端正和正确。标签应选用不易损坏的材料。

5缆线应有余量以适应终接、检测和变更。对绞电缆预留长度:在工作区宜为3~6cm,电信间宜为0.5~2m,设备间宜为3~5m;光缆布放路由宜盘留,预留长度宜为3~5m,有特殊要求的应按设计要求预留长度。

6缆线的弯曲半径应符合下列规定:

1)非屏蔽4对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4倍。

2)屏蔽4对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8倍。

3)主干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10倍。

4)2芯或4芯水平光缆的弯曲半径应大于25mm;其他芯数的水平光缆、主干光缆和室外光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光缆外径的10倍。

7缆线间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注:①当380V电力电缆<2kV·A,双方都在接地的线槽中,且平行长度≤10m时,最小间距可为10mm。

②双方都在接地的线槽中,系指两个不同的线槽,也可在同一线槽中用金属板隔开。

表5.1.1—2综合布线电缆与其他机房最小净距

4)综合布线缆线宜单独敷设,与其他弱电系统各子系统缆线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5)对于有安全保密要求的工程,综合布线缆线与信号线、电力线、接地线的间距应符合相应的保密规定。对于具有安全保密要求的缆线应采取独立的金属管或金属线槽敷设。

8屏蔽电缆的屏蔽层端到端应保持完好的导通性。

5.1.2预埋线槽和暗管敷设缆线应符合下列规定:

1敷设线槽和暗管的两端宜用标志表示出编号等内容。

2预埋线槽宜采用金属线槽,预埋或密封线槽的截面利用率应为30%~50%。

3敷设暗管宜采用钢管或阻燃聚氯乙烯硬质管。布放大对数主干电缆及4芯以上光缆时,直线管道的管径利用率应为50%~60%,弯管道应为40%~50%。暗管布放4对对绞电缆或4芯及以下光缆时,管道的截面利用率应为25%~30%。

5.1.3设置缆线桥架和线槽敷设缆线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密封线槽内缆线布放应顺直,尽量不交叉,在缆线进出线槽部位、转弯处应绑扎固定。

2缆线桥架内缆线垂直敷设时,在缆线的上端和每间隔1.5m处应固定在桥架的支架上;水平敷设时,在缆线的首、尾、转弯及每间隔5~l0m处进行固定。

3在水平、垂直桥架中敷设缆线时,应对缆线进行绑扎。对绞电缆、光缆及其他信号电缆应根据缆线的类别、数量、缆径、缆线芯数分束绑扎。绑扎间距不宜大于1.5m,间距应均匀,不宜绑扎过紧或使缆线受到挤压。

4楼内光缆在桥架敞开敷设时应在绑扎固定段加装垫套。

5.1.4采用吊顶支撑柱作为线槽在顶棚内敷设缆线时,每根支撑柱所辖范围内的缆线可以不设置密封线槽进行布放,但应分束绑扎,缆线应阻燃,缆线选用应符合设计要求。

5.1.5建筑群子系统采用架空、管道、直埋、墙壁及暗管敷设电、光缆的施工技术要求应按照本地网通信线路工程验收的相关规定执行。

5.2.1配线子系统缆线敷设保护应符合下列要求:

1预埋金属线槽保护要求:

1)在建筑物中预埋线槽,宜按单层设置,每一路由进出同一过路盒的预埋线槽均不应超过3根,线槽截面高度不宜超过25mm,总宽度不宜超过300mm。线槽路由中若包括过线盒和出线盒,截面高度宜在70~l00mm范围内。

2)线槽直埋长度超过30m或在线槽路由交叉、转弯时,宜设置过线盒,以便于布放缆线和维修。

3)过线盒盖能开启,并与地面齐平,盒盖处应具有防灰与防水功能。

4)过线盒和接线盒盒盖应能抗压。

5)从金属线槽至信息插座模块接线盒间或金属线槽与金属钢管之间相连接时的缆线宜采用金属软管敷设。

1)预埋在墙体中间暗管的最大管外径不宜超过50 mm,楼板中暗管的最大管外径不宜超过25mm,室外管道进入建筑物的最大管外径不宜超过l00mrn。

2)直线布管每30m处应设置过线盒装置。

3)暗管的转弯角度应大于90。,在路径上每根暗管的转弯角不得多于2个,并不应有S弯出现,有转弯的管段长度超过20m时,应设置管线过线盒装置;有2个弯时,不超过15m应设置过线盒。

4)暗管管口应光滑,并加有护口保护,管口伸出部位宜为25~50mm。

5)至楼层电信间暗管的管口应排列有序,便于识别与布放缆线。

6)暗管内应安置牵引线或拉线。

7)金属管明敷时,在距接线盒300mm处,弯头处的两端,每隔3m处应采用管卡固定。

8)管路转弯的曲半径不应小于所穿入缆线的最小允许弯曲半径,并且不应小于该管外径的6倍,如暗管外径大于50mm时,不应小于10倍。

3设置缆线桥架和线槽保护要求:

1)缆线桥架底部应高于地面2.2m及以上,顶部距建筑物楼板不宜小于300mm,与梁及其他障碍物交叉处间的距离不宜小于50 mm。

2)缆线桥架水平敷设时,支撑间距宜为1.5~3m。垂直敷设时固定在建筑物结构体上的间距宜小于2m,距地1.8m以下部分应加金属盖板保护,或采用金属走线柜包封,门应可开启。

3)直线段缆线桥架每超过15~30m或跨越建筑物变形缝时,应设置伸缩补偿装置。

4)金属线槽敷设时公伯峡水电站职工食堂施工组织设计,在下列情况下应设置支架或吊架:线槽接头处;每间距3m处;离开线槽两端出口0.5m处;转弯处。

5)塑料线槽槽底固定点间距宜为lm。

6)缆线桥架和缆线线槽转弯半径不应小于槽内线缆的最小允许弯曲半径,线槽直角弯处最小弯曲半径不应小于槽内最粗缆线外径的10倍。

7)桥架和线槽穿过防火墙体或楼板时,缆线布放完成后应采取防火封堵措施。

4网络地板缆线敷设保护要求:

5)至楼层电信间暗管的管口应排列有序db23-t 2934—2021人民防空工程防护设备安装技术规程---黑龙江,便于识别与布放缆线。

6)暗管内应安置牵引线或拉线。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