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建筑工程质量通病是指在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些质量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工程的外观和使用功能,还可能对结构安全造成隐患。为了有效防治这些质量通病,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
首先,加强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是关键。设计单位应充分考虑施工条件和材料特性,避免因设计不合理导致的质量问题。同时,在施工前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确保施工单位准确理解设计意图。
其次,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建筑材料是工程质量的基础,必须从源头上把关,选择合格供应商并严格执行进场检验制度。对于水泥、钢筋、混凝土等重要材料,应定期抽检以保证其性能符合标准。
第三,强化施工过程管理。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规范操作,杜绝偷工减料行为。例如,针对常见的墙体裂缝问题,可采取分层浇筑、合理养护等措施;对于屋面渗漏,则需优化防水层施工工艺,确保细部处理到位。
此外,建立健全质量监督体系也至关重要。通过引入第三方检测机构,对关键工序和隐蔽工程进行验收,及时发现并整改问题。同时,加强工人技能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和责任心。
最后,注重后期维护与管理。工程交付后,应及时解决用户反馈的问题,并总结经验教训,为后续项目提供参考。通过以上综合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建筑工程中的质量通病,提升整体工程质量。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1.土方工程 1.1场地积水 场地范围内局部积水 原因分析: (1)场地平整填土未分层回填压(夯)实,土的密实度很差,遇水产生不均匀下沉。 (2)场地周围未做排水沟,或场地未做成一定排水坡度,或存在反向排水坡。 (3)测量错误,使场地标高不一。 防治措施: 场地内的填土认真分层回填碾压(夯)实,使密实度不低于设计要求,避免松填;按要求做好场地排水坡和排水沟。做好测量复核,避免出现标高误差。 1.2填方边坡塌方 填方边坡塌陷或滑塌 原因分析: (1)边坡坡度偏陡。(2)边坡基底的草皮、淤泥松土未清理干净;与原陡坡接合未挖成阶梯形搭接;或填方 土料采用淤泥质土等不符合要求的土料。(3)边坡填土未按要求分层回填压(夯)实。 (4)边坡坡角未做好排水设施,由于水的渗入,土内聚力降低,或坡角被冲刷而导致塌方。 防治措施: 永久性填方的边坡坡度应根据填方高度、土的种类和工程重要性按设计规定放坡;按要求清理基底和做阶梯形接槎;选用符合要求的土料,按填土压实标准进行分层、回填碾 压或夯实;在边坡上下部做好排水沟,避免在影响边坡稳定的范围内积水。 1.3填土出现橡皮土 填土夯打后,土体发生颤动,形成软塑状态而体积并没有压缩。 原因分析:在含水量很大的腐殖土、泥炭土、黏土或粉质粘土等原状土上进行回填,或采用这种土作土料回填,当对其进行夯实或碾压,表面易形成一层硬壳,使土内水份不易渗透和散发,因而使土形成软塑状态的橡皮土。 防治措施: 夯实填土时,适当控制填土的含水量;避免在含水量过大的原状土上进行回填。填方区如有地表水时,应设排水沟排水,如有地下水应降低至基底。 治理方法:可用干土、石灰粉等吸水材料均匀掺入土中降低含水量,或将橡皮土翻松、凉干、风干至最优含水量范围,再夯(压)实。 1.4回填土密实度达不到要求 回填土经碾压或夯实后,达不到设计要求的密实度。 原因分析: 1)填方土料不符合要求;采用了碎块草皮、有机质含量大于8%的土、淤泥质土或杂填 土作填料。(2)土的含水率过大或过小,因而到不到最优含水率的密实度要求。 (3)填土厚度过大或压实遍数不够。 (4)碾压或夯实机具能量不够,影响深度较小,使密实度达不到要求。 防治措施: 选择符合要求的土料回填;按所选用的压实机械性能;通过实验确定含水量控制范围 内每层铺土厚度、压实遍数、机械行驶速度;严格进行水平分层回填、压(夯)实;加强 现场检验,使其达到要求的密实度。 处理方法:如土料不符合要求,可采取换土或掺入石灰、碎石等措施压实加固;土料 含水量过大,可采取翻松、凉晒、风干或掺入干土重新压、夯实;含水量过小或碾压机具 能量过小,可采取增加压实遍数或使用大功率压实机械碾压等措施。 1.5挖方边坡塌方 在挖方过程中或挖方后,边坡土方局部或大面积塌陷或滑塌。
治理方法:挖开立管甩口周围的地面,使用零件或用煨弯方法修正立管甩口的尺寸。 10.3镀锌钢管焊接和配用非镀锌管件 镀锌钢管焊接和配用非镀锌管件,造成管道镀锌层损坏,降低管道使用年限并影响供水的质量。 原因分析:1)镀锌钢管的零件供应不配套 (2)不按操作规程施工 防治措施:(1)及时做出镀锌管零件的供应计划,保证安装使用的需要。 (2)认真学习和执行操作规程。
治理方法:拆除焊接部分的管道,采用丝扣连接的方法,非镀锌管件换成镀锌管件,重新安装管道。 10.4管道结露 管道通水后,管道周围积结露水,并往下滴水。 原因分析:1)管道没有防结露保温措施。 (2)保温材料种类和规格选择不合适。 (3)保温材料的保护层不严密。 防治措施:(1)设计中选择满足防结露要求的保温材料。 (2)认真检查防结露保温质量,保证保护层的严密性。 治理方法:(1)管道按要求做好保温措施。(2)重新修整保护层,保证严密性。 室内排水管道安装 10.5地下埋设排水管道漏水排水管道渗漏处附近的地面、墙面缝隙部位返潮,埋设在地下室顶板与一层地面夹层 内的排水管道渗漏处附近(地下室顶板下部),还会看到渗水现象。 原因分析: (1)管道支墩位置不合适,在回填土夯实时,管道因局部受力过大而破坏,或接口处活动而产生缝隙。 (2)预制管段时接口养护不认真,搬动过早,致使水泥接口活动,产生缝隙。 (3)冬期施工时管道接口保温养护不好,管道水泥接口受冻损坏。 (4)冬期施工时,没有认真排除管道内的积水,造成管道或零件冻裂。(5)管道安装后未认真进行闭水试验,未能及时发现管道和零件的裂缝或砂眼,以及接 口处的渗漏。 防治措施: (1)管道支墩要牢靠,位置要合适,支墩基础过深时应分层回填土,回填时严防直接碰撞管道。 (2)预制管段时认真做好接口养护,防止水泥接口活动。 (3)冬期施工前注意排除管道内的积水,防止管道内结冰。(4)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管道闭水试验,认真检查是否有渗漏现象。如果发现问题, 应及时处理。
治理方法:查看竣工图,弄清管道走向和零件连接方式,判定管道渗漏位置,挖开地 面进行修理道路、堆场施工方案,并认真进行灌水试验。 10.6排水管道堵塞 管道通水后,排水不畅通。 原因分析:1)管道甩口封堵不及时或方法不当,造成水泥砂浆等杂物掉入管道中。 (2)卫生器具安装前没有认真清理掉入管道内的杂物。 (3)管道安装时,没有认真清除管膛杂物。 (4)管道安装坡度不均匀,甚至局部倒坡。(5)管道接口零件使用不当,造成管道局部阻力过大。 防治措施:(1)及时堵死封严管道的甩口,防止杂物掉进管膛。 (2)卫生器具安装前认真检查原甩口,并掏出管内杂物。 (3)管道安装时认真疏通管膛,除去杂物。 (4)保持管道安装坡度均匀,不得有倒坡。(5)生活排水管道标准坡度应符合规范规定。无设计规定时,管道坡度应不小于1%。生活排水管道标准坡度详见下表: 管径(mm) 50 75 100 150 标准坡度 0.035 0.025 0.020 0.010 (6)合理使用零件。地下埋设管道应使用TY和Y形三通,不宜使用T形三通;水平横管使用四通;排水出墙管及平面清扫口需用两个450弯头连接,以便流水畅通。(7)立管检查口和平面清扫口的安装位置应便于维修操作。(8)施工期间,卫生器具的返水弯丝堵最好缓装,以减少杂物进入管道内。
治理方法:查看竣工图,打开地平清扫口或立管检查口盖,排除管道堵塞。必要时须破坏管道拐弯处,用更换零件方法解决管道严重堵塞问题。 10.7排水管道甩口不准 在继续安装立管时,发现原管道甩口不准。 原因分析: (1)管道层或地下埋设管道的甩口未固定好。(2)施工时对管道的整体安排不当,或者对卫生器具的安装尺寸了解不够。 (3)墙体与地面施工偏差过大,造成管道甩口不准。 防治措施: (1)管道安装后要垫实,甩口应及时固定牢靠。(2)在编制施工方案时,要全面安排管道的安装位置,及时了解卫生器具的规格尺寸, 关键部位应做样板交底。(3)与土建密切配合,随时掌握施工进度,管道安装前要注意隔墙位置和基准线的变化 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治理方法:挖开管甩口周围地面,对钢管排水管道可采用改换零件或煨弯的方法;对 铸铁排水管道可采用重新捻口方法,修改甩口位置尺寸。 10.8地漏汇集水效果不好 地漏汇集水效果不好,地面上经常积水。 原因分析: (1)地漏安装高度偏差较大,地面施工无法弥补。(2)地面施工时,对做好地漏四周的坡度重视不够,造成地面局部倒坡。 防治措施:(1)地漏的安装高度偏差不得超过允许偏差。 (2)地面要严格遵照基准线施工,地漏周围要有合理的坡度。 治理方法:将地漏周围地面返工重做。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山西誉海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浮山三中项目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