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地区某金沙江大桥索塔施工技术

西南地区某金沙江大桥索塔施工技术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rar
资源大小:66.8 KB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418897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西南地区某金沙江大桥索塔施工技术

由于设计砼标号较高,因此拌合必须采用机械拌合。根据输送泵和工地实际情况,选用4台强制式JDY500的砼搅拌机,每两台供一台输送泵。

采用机械插入式捣固。特别是上塔柱砼的捣固相当困难,有密集的环向预应力和索管。所以砼的坍落度和流动性必须好援赤道几内亚马拉博电视中心项目施工组织设计,而且浇筑点必须做到四个角和每个面的中间都要有。捣固时派人工锤击外侧模型的方法辅助捣固。

3.8.6 砼施工界面的处理

采用用常规的凿毛、加筋外,还采用涂刷界面剂等工艺。

3.8.7 砼养护采用常规的保湿养护。

3.8.8 砼温度的控制

“三个温度(气温、砼入模温度、砂石温度)”对比检测必须做好,并根据此情况进行调整施工情况。在xx气候是早晚较冷,中午较炎热,这时如果砼还未浇筑完,那么采取碎石洒水降温,或在拌合水中加冰块以防温差过大产生开裂等措施。

3.9 高塔墩测量施工技术

由于塔柱施工是分节浇筑整个塔柱施工共分单肢46次浇筑,因此每浇筑一节有很多工序都离不开测量。

3.9.1 点线测量

3.9.1.1 墩中心的布设(见附图)

墩中心点和布设是整个塔柱施工测量的关键,其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塔柱及索管定位的质量。墩中心点的布设方法:根据索塔中心线上任意一点到索塔外控制点的水平距离相等的原理,利用全站仪在桥外控制点B直接测出塔墩顶面中心控制点A到控制点B的水平距离L;再在下横梁z纵向中轴线上找出一点C,使C点到桥外控制点B的水平距离也为L,则C点即为下横梁上中心控制点。

3.9.1.2 塔柱中心的施测放样

塔柱横向轴线的施工放样:在墩中心架设经纬仪,后视桥轴线方向,转镜90°,直接投放横桥向中心线,高度较大时利用折角目镜投放。

塔柱顺桥向轴线的施工放样:采用平移的方法,在桥外中轴线控制点置镜,转镜90°,找取一点A(B),使A(B)点到该控制点距离为L(塔柱纵向轴线到墩中心纵向轴线的水平距离)。再置镜A(B)点,后视控制点,转镜90°,即为塔柱顺桥向轴线。(如图)。

3.9.1.3 塔柱模板控制

塔柱模板的控制是依据中心十字线来进行。根据模板的尺寸、模板总体布置及塔柱倾斜度,可计算出每节模板顶口顺桥向中心线到桥轴线的距离;在横梁上作出相应的控制点,用激光扫平仪在横梁上的控制点上置镜,扫描模口位置,即可控制每节塔柱模板的位置。

3.9.1.4 索管的定位

主塔索管的定位方法:建立空间三维坐标系,利用空间点到面的距离(即坐标或坐标差)的原理,确定空间点的三维坐标来确定索管。具体做法是利用塔柱上已放出的纵、横轴线,来控制索管顶口与底口中心点;在纵桥向和横桥向的坐标位置,用钢尺导入法,将中横梁顶面高层定位控制点的高程引测至塔柱已浇段顶面的临时水准点上;然后,再以几何水准测量,配合竖向量距的方法测定索管顶口和底口中心的高程。

3.9.1.5 水平高程测量

主要上利用钢尺导入法和三角高程法相配合。

3.10 下横梁施工技术

下横梁为高5.0m的多箱室结构。上面横向布置有20束22фj15.24及14束12фj钢铰线预应力束,纵向布置有28束24фs5高强钢丝预应力束,4束22фj15.24以及4束12фj15.24钢铰线预应力束。预应力束纵横交错,一次性浇筑砼比较困难,且不方便1#箱内模的拆除,故经讨论分析,决定将下横梁分两次浇筑:第一次浇灌砼高度3.2m,第二次1.8m。第一次浇注时在1#箱顶模上留出一个1.0×0.5m的施工洞,以便拆除1#箱内模。在横梁底板顶面设置ф20钢筋墩支撑箱体底模。为了方便砼的捣固及防止箱体在浇筑砼过程中发生“上浮”现象,1#箱底模只在四周安装1m宽的底模。外模的加固采用内拉外撑的方法加固。下横梁施工支架为“钢木共存,固结与漂浮同在”的体系,由塔墩顶面拼装起来的万能杆件支架,支架顶层从下到上依次设置了一层钢轧、两层方木。方木与方木之间用抓钉连成一个整体,在方木上拼装碗扣式支架,碗扣式支架上还有一层方木。下横梁底模就安装在方木上。通过调整碗扣式支架来调整下横梁底模标高,在设定底模标高时必须考虑预拱度的设置,这样可保证横梁在浇注砼之后的位置达到设计位置。通过我们对支架进行检算和对各个节点进行分析,决定设置预拱度值为5.4cm,最后测量实际预拱度值为4.0cm。为了避免波纹管胶带缠裹波纹管节头以及损伤处,加涂一层环氧树脂。并在砼浇注过程中派专人抽动波纹管里的检通器。采用此法,在下横梁浇注过程中没有发生预应力孔道堵塞现象。浇注砼,待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后,即可进行预应力张拉工作。

4 合理进行施工组织

由于塔柱是分节段施工,把每一节段作为一个施工循环,施工循环中按工序进行详细划分,明确施工内容,采用横道图对每一个工序时间严格按小时编排控制。因此,加强机械设备和材料的管理供应以及检查督促制度的落实是很有必要的。

5.1 冷挤压连接工艺

比传统的焊接工效快,施工质量稳定,施工安全,无公害,适合于高桥墩的施工。特别是在本桥施工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技术效益。

0425.凿除砼工序分析5.2 桁架式骨架整体吊装方案

从实践来看,获得了很好的技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体体现在:①、技术上获得了突破和创新。②、减少定位安装次数,提高了工效。③、减少高空作业工作量,把大部份焊拼工作转化到地面实施,也减少了重叠施工的安全威胁。④、加强了骨架的刚度,提高了定位精度,使钢筋形态得到了很好的保证。⑤、节约了材料。

5.3 桁架式背杠翻模施工

从实践来看,效果比较好:①、实现了以钢代木。②、结构受力明显,施工容易控制。③、背杠钢度大,模面一但定型后,变形则很小,结构尺寸精度较高。④、自带施工平台和围栏,解决了高空作业的一大难题。⑤、拉杆数量少,拆卸方便,节约材料。⑥、重量较轻。

【汇编】风电场安全技术交底(24页)5.4 自制螺旋筋成型机

5.5 万能杆件与碗扣式支架共用,作为现浇托架

“钢木共存,固结与漂浮同在”体系的使用,很好解决了施工中预拱度设置、结构高度可变性大的问题。具有节约材料、工艺简单、适用灵活等优点。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