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制冷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制冷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是确保制冷系统安全、高效运行的重要技术标准。该规范详细规定了制冷设备从设计、选型、安装到调试和验收的全过程要求,旨在保障工程质量、提高能效并减少环境污染。
首先,在施工前,需对制冷设备进行详细的规划与设计,包括设备选型、管道布置及电气控制系统的配置等。所选用的设备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并具备合格证及相关认证。
其次,安装过程中要严格遵循规范要求。例如,制冷剂管道的焊接应采用惰性气体保护焊以防止氧化;管道安装时需注意坡度设置,确保冷凝水顺利排出;同时,保温层施工应紧密贴合,避免冷量损失和结露现象。此外,电气部分的接线需准确无误,接地装置必须可靠,以保证设备运行的安全性。
调试阶段,应对制冷系统进行全面检查,包括压力测试、真空抽取以及充注适量制冷剂等步骤,确保系统无泄漏且运行稳定。最后,在验收环节,需依据规范对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如温度控制精度、噪音水平及能耗参数等,只有全部达标后才能正式投入使用。
总之,严格执行制冷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不仅能够延长设备使用寿命,还能有效降低运行成本,为用户提供舒适、节能的工作生活环境。
第三章活塞式制冷设备的安装及试运转
调节站至机器间的回气管
第3.2.6条当吸气管和排气管设于同一支架或吊架时,吸气管应放在排气管的下面,其管道间的距离 不应小于200~250毫米。钢管弯头采用可控硅中频弯管机弯管。 第3.2.7条在液体管上接支管,应从主管的底部接出;在气体管上接支管,应从主管的上部接出。 第3.2.8条设备和管道的保温层厚度,应符合设计或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第3.2.9条润滑系统和制冷管道上的阎门,应具有产品合格证,其进出口端封闭良好的可在安装前只 清洗密封面。 由于包装而损坏的阀门,应逐个进行拆卸清洗,并应更换填料和垫片;填料和垫片均应符合产品要求。 第3.2.10条制冷系统中的自动控制阀件,安装前应按有关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斡验收,并应清洗密 封面。 第3.2.11条润滑油管道和制冷剂管道上的阀门、应逐个进行气密性试验,其试验压力应符合本规范 第2.0.5条的规定。其他管道上的阀厂,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工业管道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的有 关低压阀门的规定进行气密性试验。 第3.2.12条立式压缩机的单向阀应安装要竖管上,卧式压缩机的单向阎应安装在水平管上。阀门必 须按制冷剂流动的方向装设严禁反装
不应小于200~250毫米。钢管弯头采用可控硅中频弯管机弯管。 第3.2.7条在液体管上接支管,应从主管的底部接出;在气体管上接支管,应从主管的上部接出。 第3.2.8条设备和管道的保温层厚度,应符合设计或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第3.2.9条润滑系统和制冷管道上的阎门,应具有产品合格证,其进出口端封闭良好的可在安装前只 青洗密封面。 由于包装而损坏的阀门,应逐个进行拆卸清洗,并应更换填料和垫片;填料和垫片均应符合产品要求。 第3.2.10条制冷系统中的自动控制阀件,安装前应按有关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斡验收,并应清洗密 封面。 第3.2.11条润滑油管道和制冷剂管道上的阀门、应逐个进行气密性试验,其试验压力应符合本规范 第2.0.5条的规定。其他管道上的阀门,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工业管道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的有 关低压阀门的规定进行气密性试验。 第3.2.12条立式压缩机的单向阀应安装要竖管上,卧式压缩机的单向阎应安装在水平管上。阀门必 须按制冷剂流动的方向装设,严禁反装。 第三节活塞式制冷压缩机及其系统试运转 第3.3.1条整体安装的压缩机和压缩机组,以及现场组装的压缩机,和系统安装后,应先进行单机试 运转(制冷机组除外)。 第3.3.2条压缩机试运转前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冷却水系统供水应电能; 二、安全阀出厂铅封应完整; 三、压力、温度、压差等继电器的整定值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四、曲轴箱的油面高度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五、就将气缸盖和吸气阀片等拆下,加适量润滑油,再装上气缸盖;盘动压缩机数转,使活塞、 气缸及各滑动面上的润滑油分布均匀;各运动部件应转动灵活,无过紧及碰撞现象; 六:瞬时启动电动机,检查转向是否正确。 第3.3.3条现场组装的压缩机应进行不带阎的试运转,并就符合下列要求: 一、启动压缩机并运转10分钟后,应停车检查各磨擦部位的润滑和温升情况,待一切政党后,再 继续运转2小时; 二、各磨擦部位的温升不应超过30℃,轴承的最高温度不就超过70℃; 三、润滑油的压力及温度应符合有关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四、轴封处不应有油的滴漏; 五、运转中各运动部位应无异常声响,紧固件应无松动现象。 第3.3.4条现场组装的压缩机空气负荷试运转,就符合下列要求: 一、在吸、排气阀安装固定后,应调整活塞止点间隙,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二、装上气缸盖,启动压缩机,并在规定的排气压力下运转4小时;如无规定时,排气压力应为 0.343兆帕。 三、润滑油压力应比吸气腔压力高0.098~0.294兆帕,油温不应高于70℃; 四、气缸套的冷却水进口温度不应超过表3.3.4的规定; 五、试运转时的最高排气温度
六、吸、排气阀的阀片跳动声响应正常: 七、各磨擦部位的温度应符合有关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八、各连接部位、轴封、填料、气缸盖和阀件应无漏气、漏油、漏水现象。 第3.3.5条活塞式制冷系统的吹净,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压缩机空气负荷试运转合格后,应迅速全部打开设备最低处的阀门,按操作程序进行系统吹 净,并在距离阀门200毫米处用白布(白纸)检查,直至无污物; 二、吹净应采用压力这0.49~0.588兆帕(5~6公斤力/厘米2)的氮气或干燥空气按顺序反复多 次进行,然后彻底清洗阀门,重新组装,直至系统中排出的空气洁净为止。 第3.3.6条系统吹净合格后,应按本规范第2.0.5条的规定进行系统气密性试验。 第3.3.7条压缩机空气负荷试运转和系统吹净、试压后,应对吸、排气2.0.6条的规定。 第3.3.9条制冷系统充灌制冷剂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充灌制冷剂应在系统气密性试验、吹净、抽真空试验均合格后进行; 二、充灌制冷剂应符合本规范第2.0.7条的要求。 第3.3.10条制冷系统的负荷试运转应符合本规范第2.0.8条的规定。
四章螺杆式制冷设备的安装
第4.0.1条螺杆式制冷压缩机通过弹性联轴器与电动机直联,它与油分离器及油冷凝器等到部件设置 在同一支架上出厂时即为螺杆式制冷压缩机组。 第4.0.2条螺杆式制冷压缩机组安装时,应对基础进行找平,其纵、横向不水平度水就超过1/1000。 第4.0.3条螺杆式制冷压缩机接管前,应先清洗吸、排所管道;管道应作必在的支承。连接时应注意 不要使机组变形,而影响电机和螺杆式制冷压缩机的对中。 第4.0.4条螺杆式制冷系统的试运转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系统的吹净应按本规范第3.3.5条的规定进行; 二、系统的气密性试验应按本规范第2.0.5条的规定进行; 三、系统的抽真空试验应按本规范第2.0.5条的规定进行; 四、系统应要抽真空试验后充灌制冷剂;制冷剂的充灌量应符合有关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充灌 制冷剂应符合本规范第2.0.7条的要求。 第4.0.5条螺杆式制冷压缩机试运转前,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将电机与螺杆式制冷压缩机分开,并检查电动机的转向是否正确; 二、检查油泵转向是否正确; 三、检查吸气侧、排气侧压力继电器、过滤器用的压差继电器、油压与冷却水用的压力继电器和 油压继电器的动作是否灵敏; 四、安装联轴节,并重新找正。压缩机轴线与电机轴线的不同轴度应符合有关设备技术文件的规 定; 五、擦制冷机油加入油分离器或冷却器中,加油量应保持在视油镜的1/2~3/4处; 六、按规定向系统充灌制冷剂。 第4.0.6条螺杆式制冷压缩机的启动运转应符合下列要求: 二、启动运转应按有关设备技术文件的程序进行:
二、润滑油的压力、温度和各部分的供油情况,应符合有关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三、油冷却器的水管供水应畅通 四、应启动油泵,通过油压调节阀来调节油压,使之与排气压力差符合有关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五、应调节四通阀,使之处于减负荷或增负荷的位置,并检查滑阀移动是否正常; 六、应使压缩机作短时间的全速运转,并观察压力表的压力、电流表的电流,检查主机机体与轴 承处的温度,听听有无异常声音。 第4.0.7条附属设备及管道的安装某高层住宅外脚手架施工方案,应符合本规范第三第二节的有关规定。
五章离心式制冷设备的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