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土方工程常见质量问题、事故的防范与理土方工程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质量问题或事故。常见的问题包括边坡失稳、基坑坍塌、超挖或欠挖、地下水渗漏等。这些问题可能由设计不合理、施工不当、地质条件复杂或环境因素引起。
防范措施:1.详细勘察与设计优化:在施工前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了解土壤性质和水文条件,确保设计方案合理。2.严格控制施工工艺: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分层开挖,避免一次性开挖过深,同时加强边坡支护,防止坍塌。3.排水系统完善:设置有效的降水和排水措施,降低地下水位,减少水对土体稳定性的影响。4.监测与预警:利用仪器对边坡位移、沉降等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措施。5.质量验收:每道工序完成后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确保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处理方法:一旦发生事故,应立即停止施工,分析原因并采取应急措施。例如,边坡失稳时可采用反压填土、加固支护等方式;基坑渗水则需增加排水设施或注浆止水。此外,总结经验教训,完善施工方案t/cpqs xf003-2023 灭火器产品维修、更换及售后服务,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通过科学管理与技术手段,可以有效预防土方工程中的质量问题和事故,确保工程安全顺利进行。
在黄土层或岩溶地区可溶性岩层土的粘土层或碎石粘土混合层中,常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的碟状(或漏斗状)洞穴,成为排泄地表迳流的暗道。常具有埋藏浅、分布密、发育快、顶板强度等低等特点,影响场地和边坡的稳定,当发展到一定程度,会造成塌陷或边坡坍方。
落水洞、土洞的形成和发育,与土层的性质、地质构造、水的活动等因素有关。但大多由于地表水在粘土层的凹地积聚、下渗、冲蚀或地下水位频繁升降潜蚀,将土中细颗粒带走而形成。
对地表较浅的落水洞、土洞及塌陷地段,可将上部挖开,清除软土,分层填土、夯实,面层用粘土夯填,并使其比周围地表略高些,同时作好地表水的截流、防渗、堵漏工作,阻止下渗。对深洞,可用砂、砾砂、片石或贫混凝土填灌密实,面层用粘土夯实。对地下水形成的深洞,应先将洞底软土挖除,抛填块石,并从下到上用砂砾作反滤层,面层再用粘土夯填密实。
在黄土地区,地面出现一道道纵横交错、外形不规则的土沟,有的深达5~6,沟底堆积松软土层,使场地土层软硬不均。
黄土受经常性的暴雨冲刷,地表水沿低凹水流线集中,将地面、边坡土粒带走,冲刷切割成许多宽窄不一,较深的沟槽,使地形、地貌、土层遭到破坏。
地面上的冲沟可将松土清除,用好土分层回填夯实;边坡上的冲沟可用好土或3;7灰土分层回填夯实,或用浆砌块石填砌至坡面一平,在坡顶作排水沟及反水坡,以阻止冲刷坡面,坡脚设排水坡,以防冲蚀坡脚。
在杂填土地区常出现一些较宽、较深的软弱带,土质松软,含有大量有机杂质,压缩模量低,与附近土层承载力相差悬殊,不能作为地基。
如古河道已年久被密实的沉积物填满,且无被水冲蚀的可能,可不处理;如填积物为松软土、淤泥,则应挖去后用好土分层回填夯实,用作地基的部位应用灰土分层回填夯实,使承载力不低于同一地区的天然土。与河道边坡接触的部位,应作成阶梯形接槎,并仔细捣实。阶宽应不小于1m,回填按先深后浅的顺序进行。
在黄土地区出现人工挖掘居住的废弃窑洞,大小不一,有的在边坡上,有的暗埋在地下,机械行驶或日后经雨水冲蚀,将发生塌陷。
窑洞多由人工挖掘形成,由于冲蚀,有的堵塞或倒塌将洞口封闭埋于地下。
通过调查摸清情况,对于边坡上的废窑洞,可采取人工夯填至离洞顶1.8m,再从里向外回填至洞外2m,或顶面用石头堆砌;对地面下的废窑洞,可用土分层回填夯实。用作地基的部分用灰土夯填密实。
地面下出现墓穴、松土坑,如在上部设置建筑物或构筑物,将造成建筑物塌陷或倒塌
古时深埋墓葬,年久淤填被埋在地底;有的墓葬腐朽塌陷,则在地下深处形成松土坑或洞穴。
在施工前应用洛阳铲在建筑物一定范围(一般外墙基础边缘向四周扩 3~5m)内按规定进行探墓,发现墓穴,应将松土杂物清除,分层回填原土或3:7 灰土夯实,使达到要求的干密度。如古墓中有文物,应及时报告当地文物管理部门处理。
在挖方过程中或挖方后,边坡土方局部或大面积塌陷或滑塌,使地基土受到扰动,承载力降低,严重的会影响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
1、基坑(槽)开挖较深,放坡不够;或通过不同土层时,没有根据土的特性分别放成不同坡度,致使边坡失去稳定而造成塌方。
2、在有地表水、地下水作用的土层开挖基坑(槽)时,未采取有效的降、排水措施,土层受到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影响而湿化,内聚力降低,在重力作用下失去稳定而引起塌方。
3、边坡顶部堆载过大,或受外力振动影响,使坡体内剪切应力增大,土体失去稳定而塌方。
4、土质松软,开挖次序、方法不当而造成塌方。
根据土的种类、物理力学性质确定适当的边坡坡度。对永久性挖方边坡,应按设计要求放坡,一般在1;1.0~1;1.5 之间。经过不同土层时,其边坡应做成折线形;
当基坑深度较大,放坡开挖不经济,或环境不允许放坡时,应采用直立边坡,并进行可靠的支护;
做好地面排水和降低地下水位的工作;
在基坑(槽)边坡上侧堆土或材料以及移动施工机械时,应与挖方边缘保持一定距离,以保证边坡和直立坑壁的稳定。当土质良好时,堆土或材料应距边坡边缘 0.5m以外,高度不超过1.5m。
对坑(槽)塌方,可将坡脚塌方清除作临时性支护(如堆装土草袋、设支撑、砌护墙等)。
对永久性边坡局部塌方,可将塌方清除,用块石填砌或回填2;8、3;7灰土嵌补,与土接触部位作成台阶搭接,防止滑动;或将坡顶线后移;或将坡度改缓。
基坑(槽)开挖后,地基土被水浸泡。
基坑(槽)开挖后,地基被水淹泡,或直接在地下水位以下挖土,基土浸水,由固态变成流态,降低地基承载力,引起地基大量沉降。
1—排水沟;2—截水沟;3—基坑
2、基坑(槽)开挖时,应逐层开挖,逐层放坡,并加深排水沟和集水井,随时检查边坡坡度,不允许偏陡或挖成神仙土。边坡上缘堆土或堆置材料时,至坡边应保持一定距离,一般在0.8m以上,堆土高度不超过1.5m。
3、在潜水层内开挖基坑(槽)时,根据水位高度、潜水层厚度和涌水量,在潜水层标高最低点设置排水沟和集水井。
1、已被水淹泡的基坑(槽),应立即检查排水(或降水)设施,疏通排水沟,并采取措施将水引走、排净。
3、已被水浸泡扰动的土,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排水晾晒后夯实,或抛填碎石、小块石夯实;换土(3;7灰土)夯实,或挖去淤泥加深基础等措施处理。
1-排水沟;2—集水井
(a)挖阶梯形;(b)草袋装土叠砌支护
在斜坡地段,土体或岩体受到水(地表水、地下水)、人工或地震活动等因素的影响,边坡的大量土或岩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结构面(带)整体向下滑动,造成线路摧毁,建筑物产生裂缝、倾斜、滑移,甚至倒塌等现象,危害常很严重。
1、边坡坡度不够,倾角过大,土体因自重,及地表水(或地下水)浸入,剪切应力增加,内聚力减弱,使土体失稳而滑动。
2、土层下有倾斜度较大岩层,在填土、堆置材料荷重和地表、地下水作用下,增加了滑坡面上的负担,降低了土与土、土体与岩石面之间的抗剪强度而引起土体顺岩面滑动。
1—滑坡土体;2—被切割的坡脚;3—基岩
1—粘土质岩石;2—砂页岩;3—软弱夹层(结构面);4—原地面线;5—滑坡堆积物;6—裂隙或断层
5、在坡体上不适当的堆土或填方,或设置土工构筑物(如路堤、土坝),增加了坡体自重,使重心改变,在外力或地表、地下水作用下,使坡体失去平衡而产生滑动。
6、由于河流冲刷或潜蚀斜坡坡脚,或坡体地下水位剧烈升降,增大水力坡度,使土体和自重增加,抗剪强度降低,破坏斜坡平衡而导致边坡滑动。
7、现场大型爆破或车辆振动影响,产生不同频率的振荡,使岩、土体内摩擦力降低,抗剪强度减小而使岩、土体滑动。
1、加强地质勘察和调查研究,注意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如岩、土性质、岩层生成情况、岩层倾角、裂隙节理分布等)、滑坡迹象及地表、地下水流向和分布,认真规划,采取合理的施工方法,避免破坏土坡地表的排水、泄洪设施,消除滑坡因素,保持坡体稳定,预防滑坡发生。
1—削去土坡;2—填筑挡土堆(台地);3—滑动面;
H—边坡原来高度;h—设备平台后各个边坡的高度;b—平台宽
3、在滑坡体范围以外设置环形截水沟,使水不流入坡体内,在滑坡区域内修设排水系统,疏导地表、地下水,减少地表水下渗冲刷地基或将坡脚冲坏。主沟宜与滑坡滑动方向一致,沟底设防渗层;支沟一般与滑坡方向成 30o~45o斜交,为防止水沟淤塞桂交建管发〔2019〕39号《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关于印发公路工程建设项目估算概算预算编制办法广西补充规定的通知》,减少地表水下渗,应做好截水沟上方坡面的整平和压实工作。如无条件修筑正式排水工程,则应做好现场临时泄洪排水设施,或保留原有场地自然排水系统,并进行必要的整修和加固。
4、施工中尽量避免在坡脚处取土,在坡体上弃土或堆放材料,或设置土工构筑物。尽量遵循先整治后开挖的施工程序。在斜坡上挖方,应遵守由上至下分层开挖的程序,严禁先切割坡脚;在斜坡上填方时,应遵守由下往上分层压填的程序,避免集中弃土,破坏原边坡的自然平衡造成滑坡。必须挖去坡脚,应设挡土结构代替原坡脚,并采取分段跳槽开挖措施,并应尽量在旱季施工。
5、对可能出现的浅层滑坡,如滑坡土方量不大时,可将滑坡体挖除;如土方量较大不能全部挖除,且表层破碎含有滑坡夹层时,可对滑坡体采取深翻、推压、打乱滑坡夹层、做好表面平整压实等措施,减少滑坡因素。
6、避免破坏坡体上的自然植被,对于可能滑动的土坡和易于风化的岩坡,在表面及坡顶作罩护措施。如植草皮、喷灰、抹面等,并尽可能保护天然植被不被破坏,借以稳定土(岩)坡,对于岸边受流水冲刷者,可在边坡前缘采取抛石、铺设石笼等措施。
7、避免在有可能滑坡的区段进行大爆破,或设置振动很大的构筑物,影响边坡的稳定。
8、发现滑坡裂缝,应及时填平夯实;沟渠开裂渗水,要及时修复。
1、对上部先变形挤压下部滑动的推动式滑坡,可采取卸荷减重的方法,在滑坡体上削去一部分土,并辅以做好排水系统,一方面减轻自重,另一方面在坡脚堆土以抵御滑坡体滑动22052_11575_北大医院二部病房楼工程结构施工组织设计,使达到平衡。
1-基岩滑坡面;2—滑动土体;3—钢筋混凝土锚固(抗滑)排桩;4—原地面线;5—排水盲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