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粮库地基处理质量事故分析

某粮库地基处理质量事故分析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rar
资源大小: KB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418220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某粮库地基处理质量事故分析

某粮库地基处理质量事故主要发生在其施工过程中,由于地基处理不当导致建筑物沉降不均匀、裂缝等问题。该事故的起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地质勘察工作不够细致,未能准确评估地基土层的承载力和稳定性,从而选择了不合适的地基处理方案;其次,施工过程中未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执行,例如压实度不足、换填材料不合格或排水措施不到位等;再次,监理单位监管不力,未能及时发现并纠正施工中的偏差。

此事故对粮库的结构安全造成了严重影响,可能导致粮仓倾斜、墙体开裂甚至坍塌,影响粮食储存功能,并带来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为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应加强地质勘察的深度与精度,优化地基处理设计方案,严格控制施工质量,同时强化监理职责,确保每个环节符合规范要求。此外,还需定期对已建工程进行监测和维护,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以保障建筑物的安全性和耐久性。通过总结经验教训,可以提高地基处理技术水平,减少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概率。

  对平房仓粮食堆场则是采用满堂搅拌桩来加固。搅拌桩的设计直径为500mm,有效桩长为6m,呈梅花形布置,桩距为1.0m,每栋平房仓总桩数为1066根。六栋平房仓的总量约为38000延米,水泥掺入量为12%,全长采用二喷二搅,加固后的地基承载力为大于80kPa。搅拌桩的施工关键是水泥与土搅拌均匀程度,在施工过程中,控制浆液的注入压力和搅拌头提升速度是控制质量的关键。

3 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1 搅拌桩的施工事故

  条基下夯扩桩与搅拌桩的施工完成后立即进行了条形基础的土方开挖,人工开挖的土方堆放在基槽两侧的场地上。当开挖的深度逐渐加大时,其两侧的堆载也逐渐的加大。由于施工管理过程中未能将这些堆土及时运走,而且施工时又适逢江南每年一次的梅雨季节,因此大量的雨水浸泡这些堆土和其下的地基。这些因素终于导致条形基坑两侧大量的土方坍塌,同时又将靠近基坑的一排搅拌桩推断。另外,在施工场地内用推土机进行平整场地时,推土司机未能小心驾驶推土机,从而使推土机推铲碰到大量的搅拌桩,有的甚至将搅拌桩头推断,因此也造成了搅拌桩内部有大量的断裂裂缝。

  3.2 夯扩桩的质量事故

  在夯扩桩施工完毕后,对其进行了小应变动测和单桩竖向静荷载试验。结果发现在1M、1A、1J三栋平房仓的条形基础下夯扩桩中,有部分桩的桩身与夯扩头交接处出现桩身砼被拉断现象。为了查明断桩所占比例和分布的情况,设计方根据现场实际施工情况制定了如下的检查方案:

  (1)在上述三栋基础中各选一条条基,对其下的66根夯扩桩进行小应变普测,而其它条基仍旧按照规范规定的比例各测15根,对独立基础共测8根小应变。

(2)对于1M、1A、1J三栋平房仓的抽检条形基础或其它几栋平房仓的条形基础,如出现抽检的15根桩中,断桩(D类桩)比例超过10%时,则要加倍检测。如果加倍检测的比例仍旧超过10%时,应该每根都要检测。

  根据上述检测方案对六栋平房仓的条形基础下夯扩桩进行了一次小应变的普测。结果发现在抽检的15根桩中,未发现断桩超过10%的情况,因此就没有必要对余下的桩基进行加倍检测。

  根据上述的小应变检测结果表明,此工程出现裂缝的搅拌桩和夯扩桩必须要进行加固处理。经过建设单位、、检测单位、总承包单位的多次协商最后制定了如下的施工加固处理方案,由施工单位负责编写并要报经院认可。

  (1)在1M栋①轴线条形基础下,经普测发现西南角的65#~88#桩位段,夯扩桩断桩事故严重,C、D类桩的比例占72.7%。对此部分的桩,起初的处理意见为:先采用重锤锤击断桩使桩身与扩大头间隙闭合,以充分发挥扩大头在竖向荷载下的支撑作用,同时对此段范围内的桩间土进行压密注浆加固处理,处理深度为设计桩顶下3.0m~5.0m,使土体上拱引起桩间土松动的部位得到注浆加密,并填塞土体与土体、土体与桩体间的空隙以提高桩体抵抗水平荷载的能力。

  (2) 对于零星分布的夯扩桩断桩裂缝,均采取与以上相同的措施对桩身进行加固。

  在呈报上述方案后,设计方认为此种做法有所不妥,其理由如下:若采用上述方案,则当粮仓内堆满粮食后,地坪土体压缩变形、空隙排水会侧向挤压桩体,若将桩间土加固后会阻隔一定的侧向排水通道,从而会增加桩体的侧向挤压力,使桩基所受的水平力大大增加,从而可能使桩体弯曲断裂。因此设计方提出了如下的改进意见:对1M栋平房仓①轴条基下检测后有问题的断桩,应该对桩身打孔进行压力注入高强浆液,并在桩身周围(四处)钻孔注浆。注浆深度范围以包裹住开裂处为原则,且应先选择某个桩进行加固试验,加固后检测并开挖检查确保加固有效后再对其它产生质量事故的桩进行加固,以便使桩体本身能够承受足够的水平荷载,确保工程质量。

  施工单位根据设计院以上有关断桩事故的处理方案精神,对现场进行了一次实测,并结合现场实测的结果综合考虑施工条件,确定了如下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施工方案:

  对现场的每一根断桩均采用压密注浆加固处理,注浆孔沿断桩四周均匀布置四个,深度为桩顶以下4m,即扩大头与桩身断裂处。

  加固方案的施工步骤如下:

  (1) 定孔位:根据桩号在桩周围定孔位,孔位偏差<10mm;

  (2) 插管:根据孔位振动插管到设计标高,保证垂直度小于1%,插管过程中如遇障碍物插不到深度,可以适当移位再插管;

  (3) 浆液配制:采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和自来水配制浆液,浆液水灰比为0.5~0.6,保证浆液的均匀性、无结块、不离析;

  (4) 压密注浆:首次注浆需把注浆管上拔100mm~200mm后再进行注浆全钢结构框架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注浆压力为1.5~2Mpa,注浆至孔口周围邻近区域或邻近孔内冒浆,再上拔注浆管300mm,停10~20分钟后再注浆,如此反复直到全过程拔管结束。最后用细石砼把注浆孔口封堵,移至下一孔口,按同样施工步骤进行压密注浆。

  施工单位对1M、1A、1B、1E、1F、1J六栋平房仓内断桩均采用了如上的加固处理方法,并且在上部的施工过程中严格按规范要求埋设有沉降观测点,定期对每栋平房仓进行沉降观测,观测结果表明其整体沉降量与不均匀沉降量均能满足规范要求。现此六栋平房仓已经正常使用了二年多,说明对平房仓断桩的加固处理方法是成功有效的。

  此工程的一些断桩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主要由于在施工过程中管理不善造成的,这就要求现场管理人员必须根据具体的各种天气、地质条件、施工人员素质、施工机械等各种因素预先估计到在施工过程中将会发生的一些问题,并能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现场跟踪监督管理,而不是只预先估计到问题,不采取措施,或只是向施工人员简单交代一下,不进行措施落实的监督,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这都将对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产生巨大的损失。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