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5.4 灌砂法灌砂法是一种用于测定土体或其他散粒状材料密度的现场试验方法,广泛应用于公路、铁路、水利工程及建筑工程中。该方法通过将已知密度的标准砂填入试坑或试洞中,间接计算出土体的实际密度和孔隙率,从而评估土体的压实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原理灌砂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标准砂的均匀性和流动性,使其能够完全填充试坑中的空隙。通过测量标准砂的质量变化以及试坑内土样的质量,结合标准砂的密度,可以推算出土体的体积和密度。
测定步骤1.准备阶段:选择合适的标准砂并标定其密度。同时,确定灌砂筒的下锥体内砂的质量。2.现场操作:在待测土体表面挖一个规则形状的试坑(通常为圆柱形),称量挖出的土样质量,并测定其含水量。3.灌砂过程:将灌砂筒放置于试坑上方,向试坑中灌入标准砂,直至试坑被完全填满。记录灌入砂的质量。4.计算分析:根据标准砂的密度和灌入砂的质量,计算试坑的体积;结合土样的质量和含水量,最终求出土体的干密度和压实度。
优点与局限性优点:操作简单,设备轻便,适合现场使用。结果可靠,能较好反映土体的真实密度。
局限性:对于粗粒土或不规则颗粒材料现浇砼专项施工方案,可能因空隙过大而影响精度。需要较长时间完成测试,效率较低。不适用于水下或饱和土体的测定。
灌砂法作为一种经典的密度测试方法,在工程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尤其适用于路基、堤坝等需要严格控制压实质量的工程项目。
©版权声明
资源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