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离心式压缩机组安装方案离心式压缩机组安装方案是确保设备高效、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以下是关于离心式压缩机组安装方案的简要介绍:
其次,设备吊装是关键步骤之一。根据压缩机的重量、外形尺寸及现场空间,选择合适的吊装工具和方法。在吊装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设备平稳、安全地就位。此外,压缩机主机与电机(或透平)的联轴器对中是核心工序,需使用激光对中仪或其他精密工具,将偏差控制在允许范围内,以减少振动并延长设备寿命。
管道连接时,应注意避免强制对接,防止因外力导致设备变形或损坏。所有法兰连接处应加装密封垫片,并按规定的扭矩值紧固螺栓。同时,电气、仪表系统的安装需遵循相关规范,确保信号传输准确无误。
最后,安装完成后需进行全面检查,包括润滑油系统、冷却水系统、控制系统等是否正常运行。并通过试车验证设备性能是否达到设计要求。整个安装过程应严格按照厂家提供的技术文件执行,并做好记录磷石膏大坝筑坝施工方案,为后期维护提供依据。
表2 压缩机水平度的允许偏差(mm、m)
(4)联轴器的轴对中,必须按制造厂提供的找正图表或冷对中数据进行对中。联轴器对中允许偏差应符合表 3 的规定。
表3 联轴器对中允许偏差 单位:mm
1.地脚螺栓预留孔的灌浆工作,必须在机器的初找平、找正后进行。二次灌浆层的灌浆工作,一般应在隐蔽工程检查合格、机器的最终调平、找正后 24 小时内进行,否则在灌浆前应对机器的调平、找正数据进行复测核对。
2.与二次灌浆层相接触的底座底面应光洁无油垢、无防锈漆等。
3.二次灌浆层的高度一般为 30~70mm。
4.在捣实地脚螺栓预留孔中的混凝土时,不得使地脚螺栓歪斜或使机器产生位移。带锚板的地脚螺栓孔内应按规范要求灌入干砂。
5. 二次灌浆的基础表面须用水冲洗干净并浸湿。 当环境温度低于零度时, 应采取防冻措施。
6.二次灌浆前应安设外模板,外模板距底座外缘值应不小于 60mm,灌浆层高度,高出底座底面值应不小于 10mm。模板拆除后,表面应进行摸面处理。当设备底座下不需全部灌浆,且灌浆层需承受设备负荷时,应敷设内模板。
7.二次灌浆层的灌浆(捣浆)工作,必须连续进行,不得分次浇灌,并应符合土建专业的有关技术规定。
8.地脚螺栓预留孔内及二次灌浆层的灌浆用料,一般为细碎石混凝土为宜,其标号应比基础混凝土的标号高一级。当环境温度低于 5℃时,在二次灌浆层养护期间,应采取保温或防冻措施。
4.6 离心式压缩机清洗与组装
(1)滑动轴承组装:为保证离心式压缩机高速、平稳、正常运转,支承转子的轴承一般都选用滑动轴承。其中多油楔可倾瓦轴承由于轴颈与轴瓦之间的配合精度高;可产生多个油楔;油膜稳定性好,因此广泛地应用于离心式压缩机中。
A. 多油楔可倾瓦、薄壁瓦轴承间隙及轴颈的接触面积是由机械加工保证的,安装时不允许刮研。
B. 用着色法检查瓦背与轴承座孔应紧密均匀配合,厚壁瓦的接触面积,不应少于 50%;可倾瓦、薄壁瓦、球面瓦的接触面积不应少于 75%。
C. 用着色法检查轴颈与轴瓦的接触情况,轴瓦与轴颈接触应均匀,轴向接触长度不应少于80%。
D. 径向轴承顶部间隙测量,可选用压铅法、千分尺测量法及抬轴法进行检测。各类型轴承间隙允许偏差见表4。
表4 轴承间隙 单位:mm
止推轴承的作用:承受转子的轴向力,保持转子和机体的轴向位置。
(2) 机体与隔板的组装
隔板包括扩压器、回流器及弯道。隔板是离心式压缩机的固定元件用来将机体分成若干个气室,每块隔板沿水平剖分面分成上下两半,下半块隔板在水平剖分面处装有凸键,上半块隔板在剖分面处装有凹键,组装上、下隔板时以键为准可以自动定位。
A. 隔板组装后水平剖分面应完好无损,剖分面处的结合面自由结合时,间隙不大于0.08mm,或每隔一个螺栓拧紧后,其间隙应不大于 0.03mm。
B. 底座支承面和机体支座底面应紧密结合,自由状态下,宜用 0.03mm 的塞尺检查,不得塞入为合格。
C. 隔板装进机体时,应自由地落入槽中,无卡涩现象。隔板装配后,隔板与隔板及隔板与机体中心的偏差应小于 0.05mm。
离心式压缩机的转子是离心式压缩机的转动部件。转子包括:主轴、叶轮、轴套、平衡盘、推力盘、联轴器等旋转元件。
A. 转子清洗后应检查表面无锈蚀、损伤、变形、裂纹等缺陷。
B. 测量转子主轴的轴颈及装配轴端密封装置处轴的直径尺寸、轴颈的圆度、圆柱度并做好记录。
C. 转子吊装应使用专用工具,吊装时转子应保持水平状态。
D. 转子就位后,应测量主轴颈、密封装置配合处轴颈、联轴器轴颈、推力盘端面、叶轮的外缘、密封环外径、叶轮进气侧端面及平衡盘等各部位的径向跳动值和端面跳动值,其值应符合制造厂的规定。否则,当转子装入机体内会因跳动值过大,而与静止不动的固定件产生摩擦或引起推力轴承磨损、磨偏等,还会引起机组在运行时振动数值超标。
(4) 轴端密封装置的组装
离心式压缩机的转子与固定件(动、静件)之间都有一定的间隙,机体内的高压气体会从间隙处泄漏,为了减少或避免泄漏,因此在机体的两端,设有前、后轴密封装置,密封装置有迷宫式、充气式、浮环式、机械密封式等。
迷宫密封是一种非接触的密封结构。密封元件之间没有摩擦,允许有很高的相对运动速度。
a. 各密封片应无裂纹、卷曲等缺陷,镶装牢固,安装方向应正确;
浮环密封由内浮环和外浮环组成,浮环内表面衬有巴氏合金,浮环与轴套之间的间隙较小,
浮环可以浮动。密封油进入时,在浮环与轴套之间形成一层油膜,以此起到密封作用,所以又称油膜密封。
a. 内外浮环的合金表面不应有气孔、夹渣、重皮、裂纹等缺陷;
b. 浮环与密封体的接触面应光滑,无碰伤、划痕等缺陷,且接触应良好;
c. 浮环可以相对于轴颈作径向浮动,浮环的径向间隙一般为轴径的 0.5‰至 1‰倍;
d. 浮环密封组装后,应活动自如,不得有卡涩现象。
机械密封是由两个垂直于轴线的密封元件的平直表面互相贴合,并做相对转动,而构成的密封装置。
a. 机械密封各零件不应有损伤、变形、密封面不应有裂纹、擦痕等缺陷;
b. 装配过程中,零件必须保持清洁,动环及静环的密封面应无灰尘和异物;静环安装后应能沿轴向灵活移动;
c. 安装后盘动转子应转动灵活;
d. 机械密封的隔离气系统及密封系统必须保证清洁无异物。
(5) 上、下机体闭合:这是离心式压缩机安装的重要工序之一。
A. 上、下机体闭合是一项隐蔽工序的施工,闭合前以下各项施工记录应齐全:
a. 径向轴承、止推轴承各部间隙;
b. 转子中心位置、水平度、转子主要部位跳动值;
c. 机体水平剖分面的水平度及剖分面的接触状况;
d. 上、下机体内各动、静配合件的配合间隙。
B. 机体闭合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a. 检查确认机体内部清洁无异物;
b. 检查确认机体内的紧固或定位螺栓应拧紧、锁牢;
c. 在机体剖分面上均匀地涂抹密封剂;
d. 螺栓的紧固顺序:应从机体中部开始,按左右对称分两步进行,先用 50~60%的额定力矩拧紧,再用 100%的额定力矩紧固;
e.机体闭合后,盘动转子应转动灵活,内部应无异常音响和摩擦及卡涩现象。
联轴器是驱动轴与主机轴之间传递动力的联接装置。压缩机常用的联轴器主要有刚性联轴器和弹性联轴器两大类。
A. 各种联轴器均应按图纸要求组装;
B. 联轴器的联接螺栓是经过称重的,因此各联轴器之间的螺栓不能任意互换;
C. 无键联轴器应用液压装配专用工具严格按图纸要求进行安装;
D. 联轴器组装后应盘车检查转子转动情况。
4.7 管道与机器的联接
离心式压缩机组安装后,需要与机组重要部位联接的管道,有工艺气进、出管道;蒸汽进、出管道;密封油管;润滑油管;控制油、冷却水管等;这些管道与机器联接时应符合以下要求:
1. 管道与机器联接前必须经过试压、吹扫、清洗合格,油路管道还必须经过酸洗,彻底清除管内异物;
2. 工艺管道与机组联接时,应在联轴器和机体上用百分表监测其径向位移。转速大于6000r/min 的机器,径向位移不应大于 0.02mm;转速小于或等于 6000r/min 的机器,径向位移不应大于 0.05mm;
3. 配对法兰在自由状态下,应与机器法兰平行且同心,其偏差应符合表5 规定;
表5 法兰连接允许偏差 单位:mm
4. 配对法兰面在自由状态下的间距,以能顺利插入垫片的最小距离为宜。
4.8 油系统的油冲洗
(1)润滑油系统:对机组的各轴承、增速机、齿轮联轴器等供油起润滑作用,并能带走转动部件运转中所产生的热量;
(2)密封油系统:对压缩机轴端密封装置(浮环密封、机械密封)提供密封用油;
hy/t 0314-2021标准下载 (3)调节控制油系统:为汽轮机调速、保安装置提供动力控制油。
(4)油系统的设备:
一般有主油泵、备用油泵、油冷却器、油过滤器、油箱、油气分离器、油蓄能器及高位油箱等。
由于机组转速很高,油中含有异物,将严重损坏轴瓦、轴颈、齿轮及各密封装置,油中的杂质还可能会堵死调节控制系统的各个油的通道而引起调节和控制失灵,导致使机组不能平稳运转或造成设备事故,因此油系统清洗及冲洗工作是一项需要高度重视的工作。
油系统的清洗工作应分三步进行:
(1)机械或人工方法22矿棉板吊顶工程分项技术交底,除去设备及管道内的尘土、泥沙、石块、锈皮、焊渣等杂物;
(2)用酸洗和吹洗方法,除去设备及管道内的铁锈、油污等;
(3)油循环冲洗及鉴定验收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