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室外给水设计规范是指导城市和工业区供水系统设计、建设和管理的重要技术文件。它主要涉及水源选择、水质标准、水量需求预测、输配水管网布置、泵站设计、水处理工艺以及安全运行等方面,旨在确保供水系统的安全性、经济性和可靠性。
根据规范要求,首先需对水源进行科学评估,优先选择水质优良、水量充足且便于取用的水源。其次,在水量预测方面,应综合考虑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公共设施用水及消防用水等需求,并留有适当余量以应对未来增长。在管网设计中,需合理规划管径、材质和布局,保证水流畅通并减少能耗与漏损。同时,为保障水质安全,必须设置完善的水处理设施,如沉淀、过滤、消毒等工艺环节。
此外,规范还强调了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和应急处置的重要性。例如,鼓励采用智能化监控系统提高管理水平,减少水资源浪费;在突发事件下(如地震或污染事故),要具备快速响应能力,确保供水不间断。总之,室外给水设计规范为实现高效、可持续的城市供水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支持。
考虑药剂消耗与供应时间之间的差异所需的储备量,简称药剂周转储备量。
gb/z 38766-2020标准下载2.0.46 饮用水除氟 drinking water defluorinate
通过物理化学作用,将饮用水中过量的氟除去。
2.0.47 混凝沉淀法 coagulation sedimentation
采用在水中投加具有凝聚能力或与氟化物产生沉淀的物质,形成大量胶体物质或沉淀,氟化物也随之凝聚或沉淀,后再通过过滤作用将氟离子从水中除去的过程。
2.0.48 活性氧化铝法 activated aluminum process
采用活性氧化铝滤料吸附、交换氟离子将其从水中除去的过程。
2.0.49 再生 regeneration
离子交换剂或滤料失效后,用再生剂使其恢复到原型态交换能力的工艺过程。
2.0.50 反冲洗 backwash
当滤料层截污到一定程度时,用较强的水流自下而上对滤料进行冲洗。
2.0.51 冲洗强度 intensity of back washing
冲洗滤池时,单位滤池面积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水量。其计量单位通常以L/(m2•s)。
2.0.52 反冲洗滤层膨胀率 backwash bed expansion
反冲洗时水流通过滤料层时,滤料层发生膨胀的程度,以滤料层厚度的百分比计。
2.0.53 吸附容量 sorption capacity
滤料或离子交换剂吸附某种物质或离子的能力。
2.0.54 电渗析法 electrodialysis
在外加直流电场的作用下,利用阴离子交换膜和阳离子交换膜的选择透过性,使一部分氟离子等透过离子交换膜而迁移到另一部分水中,从而使一部分水淡化而另一部分水浓缩。英文简称ED。
2.0.55 电渗析器 electrodialyzer
利用离子交换膜和直流电场,使水中电解质的离子产生选择性迁移,从而达到使水淡化的装置。
2.0.56 脱盐率 rate of desalination
在采用化学或离子交换法去除水中阴、阳离子过程中,它们去除的量占原量的百分数,是表明设备除盐能力的数值。
2.0.57 脱氟率 rate of defluorinate
除氟过程中氟离子去除的量占原量的百分数,是表明设备除氟能力的数值。
2.0.58 倒极器 transition electrode unit
在电渗析工艺中用于倒换电极极性的装置。
2.0.59 浓水 concentrate
在电渗析过程中,在相邻的阳离子交换膜与阴离子交换膜之间形成一隔室。在通直流电的情况下,水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各自会作定向迁移,阳离子向负极迁移,阴离子向正极迁移。由于离子交换膜的选择透过性,在这室内阴、阳离子不断进入而使离子数量增多,水溶液浓度增大,这隔室内的水称为浓水。
2.0.60 淡水 unconcentrate
电渗析过程中,阴、阳离子不断迁移出使离子数量减少,浓度降低的水称为淡水。
2.0.61 极水
在电渗析过程中,在电极和膜之间隔室内的水称为极水。
2.0.62 酸洗 acid cleaning
采用酸去除离子交换膜设备上的不溶于水的沉积物的过程。
2.0.63 反渗透 reverse osmosis
在膜的原水一侧施加比溶液渗透压高的外界压力,原水透过半透膜时,只允许水透过其他物质不能透过而被截留在膜表面的过程。英文简称RO。
按一定技术要求将反渗透膜组装在一起的组合构件。
2.0.65 保安过滤 cartridge filtration
水从过滤精度一般小于5μm的微滤滤芯的外侧进入内部,微量悬浮物或细小杂质颗粒物被挡在滤芯外部的过程。
2.0.66 清洗 cleaningup
当反渗透膜被钙沉积物或氧化物或胶体或有机物沉积或细菌等污染到一定程度,去除这些污染物的过程。
2.0.67 污染指数 fouling index
综合表示进料中悬浮物和胶体物质的浓度和过滤特性,是表征进料对微孔滤膜堵塞程度的一个指标。
2.0.68 饮用水消毒系统 drinking water disinfection system
饮用水处理中完成消毒过程的全系统。
2.0.69 液氯消毒法 chlorine disinfection
将液氯气化后通过加氯机投入水中接触完成氧化和消毒目的的方法。
2.0.70 氯胺消毒法 chloramine disinfection
氯和氨按一定比例和顺序投入水中生成一氯胺和二氯胺接触完成氧化和消毒目的的方法。
2.0.71 二氧化氯消毒法 chlorine dioxide disinfection
将现场发生的二氧化氯通过投加装置投入水中接触完成氧化和消毒目的的方法。
2.0.72 臭氧消毒法 ozone disinfection
将臭氧通过投加装置投入水中接触完成氧化和消毒目的的方法。
2.0.73 紫外线消毒法 ultraviolet disinfection
利用波长紫外线光在水中照射一定时间完成消毒目的的方法。
2.0.74 氯源 chlorine source
液氯消毒系统中完成液氯气化向加氯机提供氯气的部分。
2.0.75 氯(氨)吸收装置 chloramine (ammonia) absorption system
液氯(氨)钢瓶库房发生氯(氨)泄漏事故时,将气化的氯(氨)气体吸收中和后按达标要求排放的全套装置。
2.0.76 三卤甲烷(THMs) Trihalomethanes (THMs)
饮用水氯化消毒副产物,包括氯仿、溴仿、二溴一氯甲烷和一溴二氯甲烷四种化合物。
饮用水氯化消毒副产物;饮用水标准毒理学项目。
2.0.78 亚氯酸盐 Chlorite
饮用水二氧化氯消毒副产物;饮用水标准毒理学项目。
2.0.79 溴酸盐 Bromate
臭氧消毒副产物;饮用水标准毒理学项目。
2.0.80 甲醛 formaldehyde
臭氧消毒氧化副产物;饮用水标准毒理学项目。
2.0.81 沉淀和澄清 sedimentation and clarification
水中悬浮颗粒依靠重力作用,从水中分离出的过程称为沉淀。澄清则是利用活性泥渣层去除水中杂质来达到清浊分流的过程。
2.0.82 沉淀池和澄清池 sedimentation and clarification tank
完成沉淀和澄清过程的构筑物。
2.0.83 混合 mixing
使投入的药剂迅速均匀地扩散于被处理水中以创造良好的凝聚反应条件的过程。
2.0.84 机械混合 mechanical mixing
介质液体通过机械提供能量,改变介质流态变化达到混合目的。
2.0.85 水力混合 hydraulic mixing
消耗介质液体自身的能量,通过流态变化达到混合目的。
2.0.86 絮凝 flocculation
1完成凝聚的胶体在一定的外力扰动下相互碰撞、聚集,以形成较大絮状颗粒的过程。曾用名反应。
2 高分子絮凝剂在悬浮固体和胶体杂质之间吸附架桥的过程。
2.0.87 隔板絮凝池 spacre flocculating tank
水流以一定流速在隔板之间通过而完成絮凝过程的絮凝池。
2.0.88 机械絮凝池 machanical flocculating tank
机械絮凝池是通过机械带动叶片而使液体运行以完成絮凝的絮凝池。
2.0.89 折板絮凝池 plate flocculating tank
蒙城至蚌埠高速公路路面施工组织设计水流以一定流速在折板之间通过而完成絮凝过程的絮凝池。
2.0.90 栅条(网格)絮凝池 grid flocculating tank
栅条(网格)絮凝池是在沿流程一定距离的过水断面中设置栅条或网格,通过栅条或网格的能量消耗完成絮凝过程的絮凝池。
2.0.91 平流沉淀池 horizontal flow sedimentation tank
【河北图集】j16z606-1: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排水检查井(带书签)水沿水平方向流动的沉淀池。
2.0.92 异向流斜管(斜板)沉淀池 tube (plate) settler
池内设置斜管(斜板),水自下而上经斜管(斜板)进行沉淀,沉泥沿斜管(斜板)向下滑动的沉淀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