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长途通信干线光缆传输系统线路工程验收规范长途通信干线光缆传输系统线路工程验收规范是为了确保光缆线路工程的质量和性能达到设计要求而制定的一套标准化验收流程。该规范涵盖了从光缆敷设、接续到测试的各个环节,旨在保障光缆线路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
首先,规范明确了光缆敷设的基本要求,包括路由选择、施工工艺及环境条件等。光缆敷设需遵循设计图纸,确保光缆不受外力损伤或过度弯曲。同时,对管道光缆、直埋光缆和架空光缆的不同敷设方式提出了具体的技术指标和操作规范。
其次某坝长江大桥工程主桥施工组织设计 ,光缆接续是验收的重要环节。规范对接头盒的安装、光纤熔接损耗、接头保护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光纤熔接损耗应控制在设计范围内,以保证信号传输质量。接头盒的密封性和抗拉强度也是重点检查内容。
再次,测试与评估是验收的核心部分。规范要求对光缆线路进行全程衰减、反射损耗、光纤背向散射曲线等关键参数的测试,并记录数据以供分析。此外,还需对光缆的绝缘电阻、接地电阻等电气性能进行检测,确保线路符合安全标准。
最后,验收规范还强调了竣工资料的整理和归档,包括施工记录、测试报告、隐蔽工程签证等文件,为后续维护提供依据。通过严格执行该规范,可以有效提升长途通信干线光缆系统的整体质量,满足现代通信网络的高要求。
2) 标石应当埋设在不易变迁、不影响交通与耕作的位置。如埋设位置不易选择,可在附近增设辅助标记,以三角定标方式标定光缆位置。
3) 标石有字的一面应面向公路;监测标石应面向光缆接头;转弯标石应面向光缆弯角较小的方向。
4) 标石按不同规格埋深,一般普通标石埋深60cm,出土部分40cm;长标石埋深80cm,出土部分70cm。标石周围土壤应夯实。
标石应统一刷白色。标石编号应为白底红色正楷字,字体应端正;编号应以中继段为编号单位,按传输方向A端至B端编排。
标石的符号、编号应一致,可参照图3.2.17所示。
图3.2.17 标石编写格式
3.3 管道光缆敷设安装
新建管道的路由、人(手)孔等应按设计要求建筑,一般应符合下列要求:
1.管道埋深(管道顶部距地面)应符合设计,一般不小于0.8m。
2.管道在田地、山村等地点建筑时,管道埋深应取决于不妨碍正常耕作、种植、小型灌溉渠的疏浚为前提。进入人(手)孔处的管道底部距人(手)孔内地面及管道顶部距人(手)孔内上覆面的净距均应不于0.3m;采用成品手孔时可视情况确定。
3.管道和其它地下管线及建筑物之间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表3.3.1规定。
表3.3.1 管道和其他地下管线及建筑物之间的最小净距 单位:m
注1:主干排水管后敷设时,其施工边沟与管道间的水平净距不宜小于1.5m;
注2:当管道在排水管下部穿越时,净距不宜小于0.4m,通信管道应作包封,包封长度自排水管两侧各加长2m;
注3:在交越处2m范围内,煤气管不应做接合装置和附属设备;
注4:如电力电缆加保护管时,净距可减小至0.15m。
管道光缆的孔位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由上至下,由两侧至中间排列。管道在光缆敷设前必须进行管孔的清刷和试通。
孔径大于Ø90mm的水泥管道或Ø100mm的塑料管道,应一次敷设三根或四根子管,多根子管的总等效外径一般不大于孔径的85%。
子管在人(手)孔内伸出长度一般为20cm;本期工程不用的子管应及时安装塞子封堵。
管道光缆敷设,可采用机械牵引或人工牵引。一般情况下,牵引力不宜超过2000N。一次牵引长度以500m为宜,最多不应超过1000m。
敷设管道光缆,当张力较大时,可采用石蜡油、滑石粉等作为润滑剂,禁止使用有机油脂。光缆在管道出口处应采取保护措施,避免损伤光缆外护层。
管道光缆在人(手)孔内,应紧靠人(手)孔壁,采用波纹塑料软管保护并用尼龙扎带绑扎在搁架上;人(手)孔内光缆,应排列整齐。
光缆接头盒在人(手)内,宜安装在常年积水水位以上的位置并采用保护托架或其它方法承托。光缆接头盒及预留光缆盘留可按施工图设计规定方法安装固定。
人(手)孔内的光缆应有醒目的识别标志或光缆标志牌。
长途干线光缆采取塑料管道敷设时,还应符合《长途通信光缆塑料管道工程验收规范》的相关规定。
3.4 架空光缆敷设安装
架空光缆线路距地面和其它建筑物的距离应符合表3.4.1的规定。
表3.4.1 架空光缆线路与其他建筑物间距表
注:上述间距应为光缆在正常运行期间应保持的最小间距。沿铁路架设时间距必须大于4/3杆高。
架空光缆的加挂方式,按设计规定。一般为附加吊线架挂或自承式,吊线架挂一般采用电缆挂钩或螺旋式安装。
光缆杆路按设计要求采取新建杆路或在原有杆路上加挂光缆。每条吊线一般只宜架挂一条光缆。
吊线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吊线程式必须符合设计规定,一般为7/2.2和7/3.0(中负荷区、重负荷区和超重负荷区)。当杆距较大时应按设计要求采用正副吊线跨越装置等措施。
2.吊线安装加固应用穿钉(木杆)或吊线抱箍(水泥杆)和三眼单槽夹打或用吊线担、压板安装;吊线的终结、假终结、泄力结、仰府角装置以及外角杆吊线保护装置等,应按本地网架空线路的相关规范处理。
拉线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拉线程式选择:终端杆拉线应选择比吊线大一级程式;角杆拉线,当角深不大于13m时,拉线同吊线程式。角深大于13m时,应选择比吊线大一级的程式;中间杆当两侧线路负荷不同时,应设置顶头拉线。拉线程式应与拉力较大的一侧的吊线程式相同;抗风杆和防凌杆的侧面拉线同吊线程式,防凌杆的顺线拉线同吊线程式;假终结、泄力结、长杆档和角深大于3m的高主拉桩杆,拉线同吊线程式。
避雷线和接地线应按设计要求装设。光缆吊线一般应每隔300~500m利用电杆避雷线或拉线接地,每隔1Km左右加装绝缘孔子进行电气断开。
架空光缆垂度应根据光缆结构及架挂方式确定。吊线的原始垂度可参照附录G。
架空光缆在角杆、吊档杆、顶档杆上应做伸缩预留。普通杆一般每3根杆应做杆上伸缩预留弯。伸缩预留弯安装应符合图3.4.8所示。
图3.4.8 光缆杆上伸缩预留弯示意图
光缆在引上杆应采用钢管保护,高度大于0.5m,视管径应穿两根以上子管,下部延伸至人(手)孔内或地下;上部长于钢管口以上30cm。钢管上方管口以及子管管口应作堵塞处理。光缆引上后应作伸缩预留弯,其安装应符合图3.4.9所示。
图3.4.9 引上光缆安装及保护示意图
光缆吊线挂钩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挂钩的距离为60cm。挂钩在吊线上的撘扣方向应一致,挂钩托板安装整齐。
光缆接头盒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号杆应按设计规定进行标志。号杆的字或牌的长度,最末一个字符或杆号牌的边缘应距地面2.5m;杆号面向街道或公路。一个中继段内杆号应采用同一种方法书写(喷漆)或钉牌。号杆应整齐、美观、清晰。
光缆与架空电力线路交越时,应将交越作绝缘处理。光缆在不可避免跨越临近有火险隐患的建筑设施时,应采取防火保护措施。
架空光缆在市区内敷设时,应符合市话架空线路的有关规定。
采用OPGW和ADSS等电力专用电缆时,应符合相关的电力专业工程验收规范的要求。
跨越大河、山谷等特特殊地段采用飞线架设时,应严格按施工图设计要求敷设安装。
3.5 水底光缆敷设安装
水底光缆的结构、规格应符合施工图设计规定。
水底光缆按设计规定的敷设方式进行。
水底光缆的埋深应根据河流的水深、通航及河床土质等情况确定:
1.水下的埋深要求:枯水季节水深小于8m的区域,河床不稳定或土质松软时,光缆埋入河底深度不小于1.5m;水深大于8m区域,将铠装光缆布放在河底,可不加掩埋;在冲刷严重和极不稳定的区域,应将光缆埋设在变化幅度以下,如遇特殊困难埋深应不小于1.5m。在有疏竣规划的区域,应将光缆埋在规划深度的1m以下;同时光缆作适当预留;石质或半石质河床,埋深应不小于0.5m,并在上方采取保护措施。
2.岸滩部位埋深要求:土质比较稳定的地段,光缆埋深应不小于1.2m;洪水冲刷或土质松散不认定的地段应适当加深。光缆上岸的坡度宜小于30°,超过时应采取加固措施。
水底光缆的敷设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安装预留长度可按下列要求进行:
1.有堤的河流,水底光缆应伸出堤外不宜少于50m。无堤的河流,应根据河岸的稳定程度,岸滩的冲刷程度确定,水底光缆伸出岸边不宜少于50m。
2.河道,河堤有拓宽或改变规划的河流,水底光缆应伸出规划堤50m外。
3.土质松散易受冲刷的不稳定岸滩部位,光缆应作适当预留。
注:实际应用中,应结合施工方法和技术装备水平综合考虑取定。
注:表中l代表布放平面弧度的弦长,ƒ代表弧线的顶点至弦的垂直高度,ƒ/ι代表高弦比。
db42/t 1093-2015 湖北省地方标准《装配式叠合楼盖钢结构建筑技术规程》水底光缆长度可按下式计算:
L=(L1+ L2+ L3+ L4+ L5+ L6)×(1+α) (式3.5.5)
式中: L——水底光缆长度(单位:m);
L1——水底光缆两终端间现场的丈量长度(单位:m);
L2——终端固定、过堤、“S”形敷设、岸滩、预留及接头等项增加的长度(单位:m);
L3——两终端间各种预留增加的长度(单位:m);
L5——水下立面弧度增加的长度山西博物馆模板拆除施工方案,应根据河床形态和光缆布放的断面计算确定(单位:m);
L6——施工余量,根据不同施工工艺考虑取定(单位:m);其中拖轮布放时,可为水面宽度的8%~10%;抛锚布放时,可为水面宽度的。3%~5%;埋设犁布放时应另行计算;人工抬放时一般不可不加余量。
α——自然弯曲增长率,根据地形起伏情况,取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