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水工结构工程篇)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水工结构工程篇)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rar
资源大小:83.21 KB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408230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水工结构工程篇)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水工结构工程篇)》是电力行业为规范水电站及其他水工结构工程施工与验收而制定的技术标准。该规范旨在确保水工结构工程的质量、安全性和可靠性,为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

本规范主要适用于水电站、水库、大坝等水工结构的施工和验收工作,涵盖了从基础开挖到混凝土浇筑、钢筋制作与安装、模板工程、预应力施工等多个环节的技术要求。它对施工工艺、材料选用、质量控制、试验检测以及验收程序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强调施工过程中的标准化、规范化操作,以保证工程质量和使用寿命。

规范中还特别关注环境保护与安全文明施工,要求在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同时保障作业人员的安全。此外,规范明确了各方责任,包括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设计单位在施工及验收阶段的具体职责,确保各环节紧密配合,共同推进工程顺利实施。

总体而言东苑公寓主楼客房装修翻新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水工结构工程篇)》体现了现代工程管理理念,融合了先进的施工技术和管理经验,为水工结构工程的高质量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

二、管子安装完成,待管线轴线、标高检验及接头水压合格并经阶段性验收后,方可浇筑包角混凝土。

三、在浇筑包角混凝土前,应清理底板上的浮土杂物,并冲水清洗。包角的角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混凝土包角浇筑应注意与管子底部接触处的密实性。包角混凝土也应留设沉降缝,其位置、数量与底板处留设的沉降缝相一致,沉降缝的宽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第五节 管 道 安 装

第2.5.1条 管道安装前应清除管基表面的浮土和各种杂物,并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下管铺设。

第2.5.2条 管子下沟前,应进行外观标志和编号的复查。对允许范围内的缺陷,必须经查清修补合格后方准下入沟槽内。

第2.5.3条 严禁将管子向沟底自由滚放。

第2.5.4条 采用绞磨、卷扬机和扒杆下管前,应检查地锚是否稳固可靠。

第2.5.5条 采用吊车下管时,吊车的使用除应符合第2.2.3条的要求外,还应注意吊车下管时沟槽边坡的稳定。

第2.5.6条 采用沟底龙门吊车安装管道时,应注意龙门吊车轨道的稳定和防止其出现过大的沉陷。管子运输车道的位置要便于管道安装作业,并不得损坏管基。

第2.5.7条 下管时,管子吊入沟槽作业面的下方不得有人。

第2.5.8条 不论采用何种机具下管的管子位置,应使其大体就位,避免在沟槽内多次搬运位移。

第2.5.9条 管子安装前必须逐根清理承口、插口的工作面以及密封圈上面粘连的泥砂等杂物。

第2.5.10条 在待装管的插口套上密封胶圈后,应使胶圈在插口各部位上粗细均匀并整理顺直,不得有扭曲、翻转现象。接头为滚动胶圈时,可放置在距插口端面10mm左右,并使其与止胶台等距离。为防止胶圈翻滚脱落,宜用小木楔临时塞住。

图2.5.11 管子用两点吊就位示意

1—吊车的吊钩;2—倒链;3—预应力管

第2.5.11条 管子采用两点吊进行就位时,可用三只倒链来调节管子的高低和左右位置,见图2.5.11。

第2.5.12条 管道安装时,待装管应缓慢而平稳地移动,待移动至距已装管的承口100~200mm时,宜用方木支在两管之间,防止因碰撞而损坏承插口。

第2.5.13条 对口时,应使插口端面与承口端面保持平行,并使两个端面的圆周间隙大致相等,以期安装就位准确。待装管的插口应缓慢地推入已装管的承口中,同时取去橡胶圈上防止脱落的临时小木楔。

第2.5.14条 大直径管道的安装可采用内拉方法,即将拉具的末端嵌固在已装管段的对口间隙中。已装管段的数量,可通过试验确定,一般不少于3节。在该段管节对口的间隙中,应嵌入硬木塞,以防止已装管对口间隙的改变,见图2.5.14。中、小直径管道的安装,根据具体情况可采用内拉或外拉方法。

图2.5.14大直径预应力管采用内拉法安装示意图

1—钢横梁;2—千斤顶;3—方垫木;4—被装管插口;

5—已装管承口;6—橡胶密封圈;7—活接头;8—钢拉杆;

9—双向螺杆;10—固定端锚具;11—硬木塞

第2.5.15条 每节管子的安装都必须按所设的施工测量控制点,仔细校测管道轴线和标高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做好施工记录。

第2.5.16条 每节管子安装完成后,应立即用专用量具从管壁内侧的对口间隙处(小径管在管壁外侧)检查密封胶圈是否进入工作面(检测点不少于4点),相邻承插口之间的对口间隙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检查点不少于3点)。确认检验合格并将管子垫稳后,才能将吊具缓慢松开。

管子安装完毕松开拉具时,应注意密封胶圈的回弹值。若回弹值反常,对口间隙超出允许误差值时,应分析原因,并予以处理。

第2.5.17条 每班安装前,对已安装好的前一节管应进行复查。如发现其位移,应重新校正复位并检验合格后,再继续进行安装。

第2.5.18条 预应力管与钢管连接处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为防止相邻两种管材由于刚度不同而产生接口的局部变形,以及防止管基产生不均匀沉陷,预应力管的管基应延伸至钢管底部一定长度。如设计未作规定时,其延伸长度宜取管径的2~3倍。

二、钢管的承、插口的构造及其加工精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加工精度要求可见第三章表3.5.10的规定。

三、接口部位安装完毕,并经接头水压试验合格后,为防止钢管温缩在接口部位产生过大的间隙,应按设计要求采取相应措施,一般宜增设钢筋混凝土抱箍或镇墩。

第2.5.19条 管道沿线的土壤或地下水对混凝土或密封胶圈有腐蚀作用时,应按设计说明及有关规定进行防腐处理。

第2.5.20条 负温下进行管道安装时,密封胶圈必须采取防止受冻变硬的措施。

第六节 管道水压试验

第2.6.1条 大直径预应力管道安装后的水压试验应符合下列要求:

图2.6.1 接头水压试验试压装置示意图

1—方胶带;2—胶内胎;3—进气门;4—水压圈;

5—小胶轮;6—管插口;7—压力表;8—进水门;9—排气门;

10—内拉杆;11—管承口;12—密封圈

一、管道安装后应及时进行接头水压试验。

二、接头水压试验宜采用专用接头水压试验装置,如图2.6.1所示。该装置要求加工精确,接触严密,移动灵活。

三、为防止已装管在接头水压试验时产生位移,在相邻两管间应用拉具拉紧。

四、接头水压试验压力值应取0.2MPa(2kgf/cm2),恒压5min,检查接头无渗漏者为合格,并做好记录。

五、当管子、管线安装技术检查资料完整,并经逐个接头水压试验合格时,可不再进行全线或分段水压试验。

第2.6.2条 中、小直径预应力管道安装后的水压试验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管道安装完成后应进行全线或分段水压试验,分段长度不宜超过1km。

二、全线或分段水压试验前,应编制水压试验方案,对堵头的位置、防止水压时的管线位移、水源及水压试验后的余水排除、水压试验装置的设置、试压顺序等均应有全面的考虑和安排。

三、全线或分段水压试验的压力值:设计工作压力小于或等于0.6MPa(6kgf/cm2)时,应取工作压力的1.5倍;当设计工作压力大于0.6MPa(6kgf/cm2)时,应取工作压力加0.3MPa(3kgf/cm2)。

四、管道全线或分段水压试验前,必须将试压段管道两侧至管顶的土方回填分层夯实,必要时回填至管顶以上500mm。管线的镇墩与锚固结构等均应完成后才能进行水压试验,以防止管线位移或变形。为观察水压试验时管道接口的密封情况,在承插口接头的局部范围处可先不回填,待水压检验合格后再行回填。

五、水压试验时应先对管道充水和排气(在管线高点处设排气阀)。充满水后的浸泡时间:管径≤1000mm时为48h;管径>1000mm时为72h。

六、水压试验的顺序为:先升压至设计工作压力后,检验试验段有无渗漏处;2h后再升压至水压试验的压力值,恒压10min,检查试验段如无渗漏现象,则水压试验为合格。

为保持水压值,允许向管道内补水。如再次检查接口及管道附件未发生破坏及漏水现象,则可进行管道渗水量试验。

第2.6.3条 管道渗水量试验方法及顺序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将水压升至试验压力值,关闭升压泵的阀门,记录压力下降0.1MPa所需的时间t1(min)。再开启升压泵,待管道压力恢复到试验压力值后,关闭升压泵的阀门,随即开启放水门向量水槽放水,记录压力下降0.1MPa所需的时间t2(min),同时测出在此时间内流入量水槽中的水量Q(L)。

二、渗水量的计算按下式:

式中 q——试验管段管道渗水量(L/min);

Q——压力下降0.1MPa经放水门流出的水量(L);

t1——未放水前职业教育特殊补助专项资金项目项下实训设备采购项目,试验段压力下降0.1MPa所经过的时间(min);

t2——经放水门放水后,试验段压力下降0.1MPa所经过的时间(min)。

三、试验段管道渗水量不大于表2.6.3的允许值时,渗水量试验为合格。如渗水量集中在少数接口渗出,仍应分析原因予以修复。

表 2.6.3 管道允许渗水量

注:1.表中允许渗水量指1km长的试验管段。实际试验段小于1km时,按比例折减。

施工组织设计_067钢柱的安装 2.允许渗水量按下式计算:

式中[q]——允许渗水量[L/(min·km)];

D——试验段的管内径(mm)。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