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布线系统讲义

综合布线系统讲义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rar
资源大小:506.41 KB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407967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综合布线系统讲义

综合布线系统(PDS,PremisesDistributionSystem)是一种模块化、灵活性极高的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的信息传输系统。它通过统一的规划和设计,将语音、数据、图像和各种控制信号等不同类型的通信需求集成到一个通用的布线平台中,为用户提供高效、可靠的通信服务。

综合布线系统主要由六个子系统组成: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子系统、垂直子系统、管理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和建筑群子系统。这些子系统相互配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网络架构。其核心特点包括标准化、模块化、开放性和可扩展性,能够适应未来技术发展和用户需求的变化。

在实际应用中,综合布线系统采用双绞线、光纤等高性能传输介质,支持高速数据传输和多种通信协议。相比传统的专用布线方式,综合布线系统具有更高的性价比、更强的兼容性和更长的使用寿命。它不仅简化了网络部署和维护过程,还显著提升了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综合布线系统已成为现代智能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办公大楼、工业园区、学校、医院等领域。通过对布线系统的科学规划与实施,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满足日益增长的信息通信需求,同时为未来的升级和扩展预留空间。因此山东大酒店室内精装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综合布线系统不仅是当前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也是未来智能化社会发展的关键支撑技术之一。

——信道长度是综合布线系统中极为重要的指标。它是分别根据传输媒质的性能要求(如对称电缆的串音或光缆的带宽)与不同应用系统的允许衰减等因素来制定的。为了便于在工程设计中使用,在表3中列出了链路级别和传输媒质的相互关系,表中还列出了可以支持各种应用级别的信道长度。由于通信、计算机等领域的技术不断发展,在表3中规定的综合布线系统所支持的国际标准各种应用的目录并不完整,未能列入目录的某些应用也可被综合布线系统所支持,具体应根据通信行业标准中链路要求规定的内容办理。

表3 传输媒质可达到的信道长度

——此外,国内外厂商目前正在研制六类线(传输速率200MHz)和七类线(传输速率600MHz),其标准也在商讨制订中。所以在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中,应充分注意相关技术的发展动态。

——2.综合布线系统各段缆线的最大长度

——综合布线全系统网络结构中的各段缆线传输最大长度必须符合图2中所示的要求。这是因为网络传输特性的限制,为保证通信质量所确定的。图2中的A、B、C、D、E、F、G表示相关段落缆线或跳线的长度。楼层配线架到建筑群配线架之间如采用单模光纤光缆作为主干布线时,其最大长度可延长到3000m。若采用国外产品不能满足我国通信行业标准规定的最大长度要求时,应设法采取技术措施,进行切实有效地调整。

——3.对称电缆布线链路性能指标和主要参数

——根据我国通信行业标准规定,对称电缆布线链路性能指标和主要参数有以下几个:

——对称电缆布线链路的特性阻抗分别有标称值之内。

——(3)近端串音衰减

——在综合布线系统任意两个线对之间,串音信号从主串回路发送端到被串回路近端的衰减即是近端串音衰减。其值包括布线链路两端的设备电缆和工作区电缆及连接硬件、跳线在内(但不包括设备的连接插座)。链路的近端串音衰减应大于或等于表5中所列值连成的折线。

表5 线对间最小近端串音衰减值

——回波损耗又称反射衰减,它因链路特性阻抗的变化而产生。在综合布线系统的对称电缆布线链路的任一接口处,测试出的回波损耗应大于或等于表6中数值所连成的折线。

表6 对称电缆布线链路的最小回波损耗

——(5)衰减/近端串音衰减(ACR)

——链路的衰减与近端串音衰减的差值简称为衰减/串音比(ACR),以dB为单位。衰减/串音比RACR用下式计算:

——αc——任意两个线对间的近端串音衰减(dB)

——α——链路衰减值(dB)

——A、B、C级链路的ACR值可以利用表5中线对间最小近端串音衰减值与表4中的链路衰减值直接相减得出,所以不专门列表。但是D级链路的ACR值不能用公式直接得到,其ACR值应大于表7中所列数值连成的折线。D级链路要求同时符合链路最大衰减值、线对间最小近端串音衰减值和衰减/串音比值的要求,也就是说,D级链路除满足表4和表5规定要求外,还应有一定的富余度,才有可能满足ACR的要求。D级链路的最小ACR见表7。

表7 D级链路的最小衰减/串音比

——(6)环路直流电阻

——综合布线系统链路的环路直流电阻值应小于表8中的指标它是按综合布线系统链路级别和信道长度给定的数值。

表8 最大环路直流电阻

——注:1.100Ω对称电缆的环路直流电阻值应为19.2Ω/100m。

———2.150Ω对称电缆的环路直流电阻值应为12Ω/100m。

——综合布线系统链路的最大传播时延应小于表9中的指标。水平布线链路的最大传播时延应小于1.0μs

——(8)纵向变换损耗和纵向变换转移损耗

表10 最小纵向变换损耗和纵向变换转移损耗

——此外还有转移阻抗,它适用于屏蔽的对称布线链路。具体要求尚在考虑中。

——4.光缆布线链路性能指标和主要参数

——光缆布线链路性能要求适用于在一个传输窗口中只使用单一波长的情况。

——(1)多模光纤和单模光纤波长传输窗口参数

——在综合布线系统中,常用的多模光纤和单模光纤链路的波长传输窗口参数见表11。

表11 多模光纤和单模光纤波长传输窗口参数

——(2)光缆布线链路的衰减

——光缆布线链路在规定的传输窗口测出的最大光衰减不应超过表12中的规定。表中指标已包括链路接头与连接插座的衰减在内。由BI.I类和A1b类光纤组成的光缆,如使用在多个布线链路(如水平布线链路加主干布线链路)组成的长光缆布线链路中时,其衰减不应超过11dB。这个指标仅适用于BI.I类和B1b类光纤,其它型号的光纤可能有更严格的要求,所以是不适用的。

表12 光缆布线链路的衰减(dB)

——目前,单模光纤布线链路的光学模式带宽在国际上尚无规定。多模光纤布线链路的最大长度为2km,因此链路最小光学模式带宽不应大于表13中规定的数值。

表13 多模光纤布线链路的最小模式带宽

——光缆布线链路的任一接口测得的光回波损耗应大于表14中的数值。

表14 最小光回波损耗

——此外,还有最大传播时延,在某些应用系统中有这种专门要求,在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时应了解其需要,以便在光缆布线链路中考虑。

——在综合布线系统中所用的主要布线部件和其它的技术要求,如电气特性、机械物理性能及屏蔽接地要求等,因内容较多,受篇幅所限,在这里不作详细介绍。

附注:《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和《数字通信用对绞/星绞对称电缆》各部分名称和编号:

1.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

2.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

3.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

4.数字通信用对绞/星绞对称电缆

5.数字通信用对绞/星绞对称电缆

6.数字通信用对绞/星绞对称电缆

7.数字通信用对绞/星绞对称电缆

第三讲 综合布线系统与外界的配合

——本讲概述综合布线系统对房屋建筑、计算机网络系统、有线电视、闭路监视电视、建筑自动化系统和消防通信之间,在工程建设时某大桥施工组织设计 ,设计和施工方面的配合协调事宜。

——智能化建筑中都配备有各种公用设施(如水、气、电、通信和计算机系统等)和相应的设备(如建筑自动化的控制、显示和信号设备等),它们都是附属在建筑中的关键部分和基础设施,为建筑物的使用者服务,起到保证生产活动、居住生活和公共服务等正常进行的重要作用。如果没有这些关键部分和基础设施或虽有这些设施,但因工程质量低劣而无法正常运行,将会降低智能化建筑的使用价值。作为通信和计算机系统等基础设施的联系纽带——综合布线系统,它与房屋建筑、电视和楼字自动化系统及其它设施都有密切关系,它们存在于同一个整体内,既是相辅相成、彼此结合的统一体,又有各自独立的不同性质。因此,作为智能化建筑配套的基础设施——室内通信线路综合布线系统,在综合布线系统的工程设计和安装施工时,必须经常与房屋建筑和各种设施的设计及施工单位配合协调,采取统一考虑和妥善处理方式,及时解决问题,以保证达到智能化建筑正常发挥其智能化功能的目的综合布线系统外界配合的具体内容如下所述。

一、与土建设计和施工的配合

——由于综合布线系统所需的电缆竖井、设备间和交接间等设施,以及暗敷管道、线槽、洞孔等都与房屋建筑同时设计和施工,因为它们都属于永久性的房屋建筑中的组成部分,所以在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和施工时,应紧密相互配合,切不可互相脱节或发生矛盾,避免造成不应有的损失或遗留难以弥补的后患,这些都关系到智能化建筑的主体功能和综合布线系统的服务质量。与土建设计和施工的配合有以下几个主要部分:

——1.通信线路引入房屋建筑部分

——综合布线系统都需对外连接,其通信线路的建筑方式应采用地下管道引入,以保证通信安全可靠和便于今后维护管理(包括直埋电缆或直埋光缆穿管引入方式),具体配合的主要内容有:

——(1)综合布线系统通信线路的地下管道引入房屋建筑的路由和位置导轨支架和导轨安装技术交底,应与房屋建筑设计单位协商决定。它是由房屋的建筑结构和平面布置、建筑物配线架的装设位置。与其它管线之间有元互相影响或矛盾等因素综合考虑的。如地下管道引入部分有可能承受房屋建筑的压力时,应建议在房屋建筑设计中改变技术方案或另选路由及位置,也可建议采用钢筋混凝土过梁或钢管等方式,以解决通信线路免受压力的问题。

——(2)引入管道的管孔数量或预留洞孔尺寸除满足正常使用需要外,应适当考虑备用量,以便今后发展,要求建筑设计中必须考虑。为了保证通信安全和有利于维护管理,要求建筑设计和施工单位在引入管道或预留洞孔的四周,应作好防水和防潮等技术措施,以免污水和潮气进入房屋。为此,空闲的管道管孔或预留洞孔及其四周都应使用防水材料和水泥砂浆密封堵严。这部分施工应与房屋建筑施工同步进行,以保证工程的整体性,提高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

——建筑物配线架均设于专用设备间内,它是综合布线系统中的枢纽部分。为此,在设备间的有关设计和施工应注意以下几点: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