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后浇带的问题

关于后浇带的问题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rar
资源大小:4.12 KB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407431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关于后浇带的问题

后浇带是建筑工程中用于解决混凝土收缩、温度变化及沉降问题的一种施工技术。它是在结构施工过程中,预先在某些部位留出的临时性缝隙,待主体结构完成并经过一段时间(通常为4060天)后再进行填充和浇筑。后浇带的主要作用是释放混凝土因温差、收缩和不均匀沉降产生的内应力,从而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后浇带一般设置在结构受力较小或变形敏感的部位,如高层建筑的基础与上部结构之间、长条形结构的中部等。其宽度通常根据工程需求设计,一般为800mm至1200mm。后浇带的施工需要严格控制时间,过早浇筑可能无法充分释放应力,而过晚则可能导致结构开裂或其他质量问题。

后浇带的材料选择也很重要,通常使用比原结构强度高一级的微膨胀混凝土进行浇筑,以补偿混凝土收缩带来的不利影响。此外砖条形基础施工方案,后浇带的清理和防水处理也是关键环节,必须确保无杂物、无积水,并采取有效的防水措施,避免渗漏问题。

后浇带的应用虽然能有效改善结构性能,但也增加了施工工序和管理难度。因此,在设计和施工时需综合考虑工程特点、气候条件以及施工周期等因素,确保后浇带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同时减少对工期和成本的影响。

后浇带,也称施工后浇带。按作用分可分为三种:用于解决高层主体与低层裙房的差异沉降者,称为后浇沉降带;用于解决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者,称为后浇收缩带;用于解决混凝土温度应力者,称为后浇温度带。后浇带一般可同时考虑几种作用,但终究是临时性的措施,待将该处混凝土补齐后,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所以施工也有特点。多年来,我们在后浇带施工实践中,体会到有如下几个问题值得注意:        1、后浇带两侧的隔断做法。后浇带两侧宜采用钢筋支架铅丝网或单层钢板网隔断,钢筋支架的钢筋直径及间距设置视构件断面大小而定,以支撑稳定为原则,铅丝网的网眼一般不宜过大,以避免灌注混凝土时跑浆,如网眼偏大,可在网外粘贴一层塑料薄膜,并支挡固定好,以承受灌注混凝土时的挤压力,并保证不跑浆,待混凝土凝固后,薄膜即可撕去,钢筋支架亦可除去,而铅丝网则留在后浇带两侧,即永久留在后浇带内。     2、采取措施确保后浇带处钢筋的准确位置。后浇带一般预留700—1000mm,  常用者为800mm宽,是考虑施工操作的需要,钢筋应保证准确位置而连续不断,对于板,单层钢筋下应设置垫块,双层钢筋应设置支架,对于梁,底部钢筋亦应加垫块,上部钢筋一般直径较大,可不用支架,但应注意的是在后浇带部位应设马道通过,不应直接踩钢筋。     3、后浇带补齐混凝土后的整体连接问题。采用钢筋支架铅丝网隔断,后浇带两侧混凝土应局部干硬一些,即水灰比小一些,既保证槎捣密实,又不跑浆,使侧面混凝土强度和其它混凝土一致。在浇注混凝土前,应将后浇带处侧面混凝土凿毛,清刷干净,底部碎屑清除彻底。     4、后浇带灌注混凝土的时间问题。当高层采用天然地基,或以摩擦为主的桩基时,由于高层沉降量较大,应待高层主体结构完成后,再浇注后浇带;当高层主楼基础座在卵石层或基岩上,或以端承桩为主的摩擦桩时,由于高层沉降量较小,可根据施工期间的沉降观测,确定在高层主体结构施工到一定高度时,灌注后浇带。     5、后浇收缩带,后浇温度带灌注混凝土的时间问题。前述后浇带主要是指后浇沉降带,或者同时也是收缩带和温度带,即同时起到三种作用。如果后浇收缩带单独设置,则灌注混凝土的时间宜在设带后的两个月之后,这样估计可以完成混凝土收缩的60%以上,如确有困难时也不宜少于一个月;如果后浇温度带单独设置,则灌注混凝土的时间宜选择在温度较低时,不要在热天补齐冷天留下来的后浇温度带。     鉴于后浇带的范围日益广泛,不仅用于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连接处,对于超长的多层或高层框架结构,虽不存在差异沉降问题,但为解决钢筋混凝土的收缩变形或混凝土的收缩应力,也采用后浇收缩带或后浇温度带,因此,后浇带的施工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后浇带应按设计要求预留,一定要留企口缝,并按规定时间灌注混凝土,灌注前应将表面清理干净,将钢筋加以整理或施焊,然后浇注早强、无收缩水泥配制的混凝土或膨胀混凝土,浇注后加强养护。施工中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强监督与检查,以确保后浇带的施工质量。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