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石拱桥加固设计及施工简介石拱桥作为传统桥梁的重要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价值。然而,由于长期使用、自然老化或荷载增加等原因,许多石拱桥需要进行加固设计与施工以延长其使用寿命并确保安全性。石拱桥的加固设计及施工主要围绕增强结构承载力、改善稳定性以及保护原有风貌展开。
加固设计方面:首先需对桥梁进行全面检测,包括材料强度、裂缝分布、基础沉降等关键指标,以此为基础制定科学合理的加固方案。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1)增设钢筋混凝土套拱或外包钢构件,提高拱圈的整体刚度;2)采用碳纤维布或预应力技术对薄弱部位进行补强;3)通过灌浆修复拱石间的缝隙,恢复结构完整性;4)优化桥面铺装层,减轻自重同时分散车辆荷载。
施工环节:应遵循“最小干预”原则,在保证加固效果的同时尽量保留原桥特色。施工前要搭建临时支撑体系,避免因施工操作导致桥梁进一步损伤。此外,还需注意季节性因素影响(如雨季防水措施),并严格控制施工精度,确保新旧结构良好结合。最后,完工后应对桥梁重新评估验收,并建立长期监测机制,及时发现潜在问题。
总之,石拱桥加固是一项技术性与艺术性兼具的工作,既要满足现代交通需求,又要尊重历史文化遗产,为后代留下宝贵财富。
中图分类号:U448.225.72
石拱桥加固设计及施工简介
级,挂车一100。其中一岸桥基为软弱破碎带,并有地泉 涌出。超重车为国产平板挂车(型号CP200一14.6), 18轴72轮组,轴距1.6m,挂车全长17.19m,宽 3.43m。每轴重130.34kN,挂车自重382.2kN,满 载后总重2346.12kN
现场检查,桥台未产生位移,拱轴线亦未变形、 主拱圈砌筑完好;无风化、剥蚀、开裂等现象。超重车 荷载产生的重力效应大于原桥设计的抗力效应。故直 接按超重车的轴距、轴重,在无铰拱内力影响线最不利 位置布载并验算。结果在拱脚处产生极大的弯拉应力
取代以前常用的Φ25mm圆钢。如果发现爬杆已经 弯曲,要视具体情况尽快处理。若弯曲程度不大,可 采取绑条焊方法弥补;若弯曲较为严重,应切去爬杆 上部,另换新杆,新杆与混凝土接触面应垫以10mm 厚钢靴。
1.6矩形墩台直边“鼓肚”
这种现象在修建大截面矩形墩台时比较严重, 这主要是由于固定模板的围圈(一般是槽钢)法向刚 度不足所致。为此,必须采用截面较大的型钢围圈 在围圈和模板之间用短钢筋作腹杆焊接固定,这样 就形成了水平桁架体系,大大增加了模板的法向刚 度,避免了“鼓肚”现象的出现。
以上所述几个问题,在墩台滑模施工中较为常 见,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够对大家 有所帮助,使滑模工艺更好地为桥梁建设服务。
采用内壁现浇钢筋混凝土拱圈的永久性加固方 案,即在原石拱圈拱腹内布锚杆,使石拱圈与钢筋混 凝土拱圈构成复合式拱圈。通过复合式拱圈增强砖 石的抗弯拉应力和整体刚度。钢筋混凝土拱圈采用 板式截面,厚0.45m,宽8.0m。受拉受压区主筋为 Φ22,间距200mm。石拱圈锚深600mm,Φ16钢筋、 间距1000mm,双向锚杆与双层主筋焊接,分布筋 采用08钢,筋间距按200mm×200mm进行布置。
为正确评定桥梁结构及施工质量的可靠性,应习 水县习犁公路有限公司的要求,贵州省交通科学研究 所检测中心于2000年10月对该桥进行了静载测试
5.1测试项目、仪器设
主要测试项目包括:应变、挠度和位移。加载车 采用6辆40t的载重车,模拟组合。该车为10轮卡
许瞻光:石拱桥加固设计及施工简介
车,车长7.2m,宽2.5m,前轮与后轮间距3.57m 后轮轮距4.87m。每一级荷载均须过磅。主要测试仪 器有:UCAM一70A多通道静态应变仪,高精度位移 百分表,精密水准仪,苏光J经纬仪等。
本桥共设20个应变观测点,22个挠度观测点,主 要布置在跨中、L/4及拱脚处。跨中最大挠度为 1.8mm,综合各级荷载,最大挠度修正值为2.0mm。 规范规定正负挠度的最大绝对值之和应小于 L/1000,验算荷载挂车可增加20%。实测的最大挠 度为2.0mm,小于L/1000=26mm(l.= 26340mm)及验算荷载作用下的最大挠度31mm。 在6级荷载作用下相对残余应变小于20%的占 总数的65%,说明大多数介质处于弹性工作状态。试 验结果说明,加固后的桥梁可以满足240+超限运输的 需要。
该桥加固后,改善系数已达到140%,完全可以 满足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桥梁加固是未来交通运 输的一个重要课题。对原构造物采用现浇钢筋混凝 土加固,虽然费用较低,但工期较长,混凝土振困 难,劳动强度大湖北黄石现代有轨电车一期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尤其在超限工况下,混凝土裂缝超 出规范要求。今后应研究高流态自密实混凝土在现 浇混凝土及加固中的应用,这种混凝土无需振捣就 具有高强、高效、节能的特点。如能进一步扩大该施 工方法的应用范围,对桥梁建设必将起到助推作用。
[1]杨文渊,牛犇,桥梁维修与加固.北京:人民交通出版 社,1997 [2] 贵州省交通科学研究所,习水县大小拱桥带载检测报 告.2000. 。” [3] 3 公路砖石及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J022一85). [4] 1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一89). [5] 1 中国土木建筑百科词典(桥梁卷).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104国道天台段一期工程完工
2001年12月7日,浙江省“四自工程”一104国道天台段一期复线沥青路面工程完工。该公路走 关始丰六桥,终于天台与临海交界处至界岭,全长11.3km,沥青路面宽9m,投资额2100万元,桂 技术标准进行建设,行车时速60km/h,2001年5月开工,施工单位克服施工难度大、时间紧、性务 困难,在抓好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工程进程,保质保量地完成施工任务。
2001年12月7日,浙江省“四自工程”一104国道天台段一期复线沥青路面工程完工。该公路起于天 台城关始丰六桥,终于天台与临海交界处至界岭,全长11.3km,沥青路面宽9m,投资额2100万元,按二级 公路技术标准进行建设,行车时速60km/h,2001年5月开工,施工单位克服施工难度大、时间紧、性务重等 多种困难,在抓好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工程进程,保质保量地完成施工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