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病害及防治技术研究

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病害及防治技术研究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rar
资源大小:16.61 KB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407125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病害及防治技术研究

沥青混凝土路面因具有施工便捷、行车舒适及维护方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公路建设中。然而,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自然环境、交通荷载及施工质量等因素影响,沥青混凝土路面常出现多种病害,如裂缝、车辙、坑槽、松散和水损害等,严重影响了道路的使用寿命和服务性能。

裂缝是常见的病害之一,包括温度裂缝、疲劳裂缝和反射裂缝。其主要成因是温度变化、材料老化及基层反射作用。防治措施包括优化混合料级配、选用改性沥青以及加强基层处理。

车辙则由高温下沥青混合料的抗剪能力不足引起,特别是在重载交通路段。可通过提高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采用抗车辙剂或改性沥青来减少车辙的发生。

水损害是由于水分渗入沥青混合料导致粘结力下降而引发的病害。预防措施包括严格控制施工质量,确保压实度,并使用抗剥落剂改善沥青与集料的粘附性。

综上,针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应从设计、材料选择、施工工艺及养护管理等方面综合施策,以延长道路使用寿命,保障交通安全与畅通。同时西安咸阳国际机场高速公路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推广新型材料和技术(如温拌沥青、再生沥青)也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标准规格以及质量提供材料,不仅满足了工程进度的需要,也确保了工程质量。

3、5、2施工配合比的控制调研中发现,在实际生产中,许多地方多年来形成了一种习惯,那就是严格按照实验室配合比

实际生产。但这种方法生产的混合料往往不到设计要求,有的甚至出现较大偏差,出现了“目标配合比设计”与“生产配

的情况,其原因就在于骨料的吸水性上。我国现行的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方法中,集料密度采用的是视密度,而在实际生

然条件、环境因素的影响,使生产配合比与实验室配合比出入很大。在高速公路的建设中,解决这个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

过试验路段确定生产配合比,加强现场监理,实行跟踪作业,定点、定量取样,取得试验数据后,指导生产,切实把质量

3、5、3混合料的拌和、摊铺和压实摊铺和压实两项工作是路面施工的重要环节。摊铺质量不好往往伴随着裂缝、车辙等病

程中除严格按《规范》要求施工外,还应着重控制摊铺温度、供料速度与前进速度相协调、防止大料滚动离析等环节。碾

喷水,保持高温,梯形迭进的原则。决不能片面追求平整度,进行低温碾压,降低压实度标准;低温碾压易造成空隙率多使路面渗水,导致早期破坏;过度碾压易造成构造深度偏小,甚至出现泛油病害,影响行车安全。碾压过程要及时、迅速

求。绝对不允许压路机中途急停、转向,一面发生推挤、拥包现象,从而影响平整度。山东省的经验:在日竹高速公路施

况,将抗滑表层的马歇尔试验制件采用了双面击实各75次的标准,压实度不低于98%,混合料空隙控制在6%以内,压实后经

都收到了良好效果。可见,压实措施好坏对沥青路面的平整度、防止水损坏和提高抗车辙能力都有很大影响。

3、5、4路基施工缺陷的影响从调查材料看,有些高速公路早期破坏与路基施工质量有关,特别是软土地区。路基软土地基

或挤淤处理不彻底、路基填筑压实度不足、路基填料的液限偏高、路堤不均匀沉降等都会导致路面的早期破坏。究其原因

期短、施工低栏为赶进度有关。

3、5、5桥梁施工缺陷的影响由于桥梁施工质量控制不足的影响,桥面沥青路面也时常发生早期破坏。通常发生在那些预拱

桥面沥青面层厚度达不到设计要求、简支梁桥伸缩缝施工质量差的桥梁结构上。由于桥面的变形条件和弹性状态受桥梁的

度控制,与一般路基上路面变形状态不同,未达到设计厚度的沥青面层往往受到剪切破坏。而且一旦有病害发生,便迅速

局部修复。这种类型的早期破坏在这次调研中并不鲜见。另外,由于桥头两端压实不足发生的不均匀沉降,也往往造成桥

3、5、6养护与管理 路面早期养护措施不及时、不完善等也是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产生早期破坏的原因。允许超载车辆进入

车辆控制不严则更是早期破坏的直接原因。

4、防止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发生早期破坏和损坏的对策 调研组的专家一致认为,在现有的规范和标准指导下,应该采取下

公路沥青路面的早期破坏。

4、1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并严格控制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设计、施工各项指标,严把质量关,科学合理地安排工期,不搞献礼

4、2将沥青路面科研工作与高速公路建设结合起来,改变科研与建设脱节的现状,特别是将科研结合在施工过程中,无疑

速公路沥青路面的建设水平,有效防止出现早期破坏。

4、3学习引进国外先进、成熟的技术。

4、4强化施工管理,提高工序控制的科学性。

4、5保证现场试验数据的完整和准确,杜绝弄虚作假。特别是沥青材料、砂石料的试验数据,必须做到抽样合理,数据真

料的路用性能。对高路堤、软基处理、填挖结合处、结构物两端填土等重点部位的施工重点监控,防止不均匀沉降影响沥

4、6重视并协调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压实度、均匀度、平整度和构造深度等指标,特别处理好平整度与压实度的关系。不

而牺牲压实度,而是要在保证压实度的基础上追求平整度,否则通车后的路面极易发生水破坏以及松散、车辙等早期病害

4、7不过分追求某些结构,例如透水面层,由于我国的高速公路沿线以及路面灰尘较多,更容易发生早期破坏。

4、8这里红市高速公路的排水设计,防止水损坏。

4、9重视半刚性基层的养护,防止反射裂缝的出现。

4、10交通执法部门与其它行业主管部门联合执法,大力打击超载运输,保证高速公路的正常使用。在当前不能杜绝超载车

况下,加强养护管理,防止病害的进一步发展;引进动态称重技术,改变现有收费方式,按实际吨位进行收费,将在一定

4、11加强养护管理,提高养护管理水平。经验表明,科学有效的养护不但保证了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服务性能,也是防止

发展、节省养护资金的有效手段。

5、目前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结构技术主要问题以及对现有有关沥青路面技术标准、规范的建议调研组认为:目前我国高速公

术存在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

5、1应用柔性路面理论指导半刚性基层路面结构的设计缺少系统研究分析的试验验证,导致目前在沥青路面面层厚度上看

5、2交通流不规范,超载车辆的轴重远远超过设计计算中标准的轴重;

5、3施工与设计脱节较大,规范应着眼于解决目前存在的高速公路的早期破坏,保证高速公路长期的服务水平;

5、4没有大修设计标准;

5、5缺乏专门的高速公路养护规范。具体的意见和建议如下:

5、5、1增加多层半连续体系的计算模式;

5、5、2《公路法》对超载有明确的禁止和处罚措施,但执行起来难度大,有的超载达10倍以上(单轴重达20吨,双轴重大

达70吨,而标称为2.5——14吨不等)。所以,在当前还未解决超载现象的情况下,需在规范中增加超载车的设计模式,增

用的详细规定,改变现有规范中交通量预测仅按车型分类与实际轴载并不匹配的规定;

5、5、3由于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不可避免会产生反射裂缝,常常需采用工布或土工格栅来延缓裂缝的发生或加劲处理,也

的,这与原有的层间完全接触条件假设并不一致,修订后的规范应考虑这些条件;

5、5、4建议对面层、基层、地基层仅作原材料的试验(压碎值、磨光值、磨耗率、坚固性等),不再强调混合料试验;

5、5、5在进行设计实验时,除砂与粉煤灰能搜集到外,期于材料不确定或需试验单位自己加工,与实际施工时的加工机具

配、形状及清洁程度等千差万别,这些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较大。因此建议对沥青面层、基层、底基层仅作原材料的试

值、磨耗率、坚固性等),不再强调混合料试验。另外压碎值等指标受集料颗粒形状影响较大,建议增加路面材料的立方

5、5、7增加高速公路大修设计内容,包括旧路服务水平评价、使用周期评估、大修设计标准以及弯沉衰减计算公式等。高

修不同于新建项目,也不同于普通公路的维修养护,原来对沥青路面的评价方法对高速公路不适应。对设计时采用的交通

限、合理的施工组织以减少交通干扰,对未整治段落、局部处理段落、罩面处理段落及更换了面层、基层的段落的质量检

发展考虑如何合理利用挖除的材料以及营运高速公路大修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等,都应做深入的总结和研究。提出一套以高

的、符合高速公路使用品质情况的评价方法及相关指标与标准、依据标准制定响应的养护维修对策已非常必要。另外,对

工组织、交通安全、标高协调提出指导性意见,对沉降、车辙、纵裂、横裂、龟裂等主要病害形式提出设计原则。

5、5、8改进土基摸量取值方法以及承载板测定土基回弹摸量的时样方法。在进行路面设计时,需要土基摸量参数,而先行

数仍按照1986年《公路柔性路面设计规范》的成果确定,而1986年《柔规》中土基摸量值均是在轻型压实标准条件下得到

年代,全国各省经过调查试验研究,提出了与气候、土质、水文条件及施工水平相适应的土基回弹摸量值,它反映了不同

点和规律性。但其数值是针对低等级道路提出的,对于高等级公路,由于设计要求、施工条件、规范标准的改变,其数值

考虑。高等级公路路基的填土高度普遍较以往一般公路的路基高东方华府悬挑式脚手架搭设施工方案20120630,路面厚度较以往一般公路的路面厚,而且通常有硬路肩

基排水有更明确的要求,特别是目前的高等级公路施工中,都采用了重型压实标准,对路床和路堤下部各层材料的质量提

在这种情况下,路基摸量的选定方法有改进的必要。

5、5、10设计指标的调整,对于沥青抗滑表层建议将双面击实由50次改为75次,另外对沥青混合料应提高动稳定度要求。

5、5、11进一步强调、材料的分级堆放、场地硬化以及其他的防离析、防污染的措施。

5、5、12进一步细化路面结构内部排水的内容,建议取消关于基层、底基层的级配要求。

南京东部路桥施工组织设计5、5、13增加路面结构层加铺时对路基沉降指标的要求以及过渡路面内结构的设计标准。

5、5、14增加SUPERPAVE内容,与国际接轨,主引进美国SHRP技术成果,在新版规范中两种指标共存,逐步过渡。

6、 沥青路面早期破损的防护通过以上分析,可看出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破损与沥青混合料、路面设计施工、交通气候条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