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桥梁耐久性砼垫块技术要求桥梁耐久性砼垫块技术要求是确保桥梁结构长期稳定和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砼垫块主要用于支撑钢筋与模板之间的间距,从而保证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均匀性和设计要求。以下是关于桥梁耐久性砼垫块技术要求的简要介绍:
其次,垫块的尺寸和形状需严格符合设计图纸要求,以确保钢筋与模板之间的距离准确无误。这不仅关系到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还直接影响钢筋的防腐蚀性能和桥梁的整体耐久性。一般情况下,垫块的厚度偏差应在±1mm以内,表面平整度也需满足施工标准。
此外,为了增强垫块在施工过程中的稳定性,其表面应具有一定的粗糙度或防滑纹路,防止在浇筑混凝土时发生位移。同时,垫块的安装位置和数量应合理分布,确保钢筋网片的固定效果,避免因局部应力集中而影响桥梁质量。
最后,环保性和经济性也是选择砼垫块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垫块材料应符合绿色环保要求,生产过程中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同时,通过优化设计和选材,降低施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桥梁耐久性砼垫块的技术要求涉及材料性能、尺寸精度、安装稳定性等多个方面,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执行,以保障桥梁工程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1)按照铁科技[2004]120号文颁布的《客专梁技术条件》第3.4.6条要求:“预制成品梁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在90%保证率下不应小于30mm ”。—— 注:指梁体顶板顶层位置。
(2)第3.4.9条表3第3项要求:“保护层厚度 在90%保证率下不小于35mm”。—— 注:指梁体除顶板顶层以外位置。
6.梁体混凝土耐久性6项指标要求:
按照铁科技[2004]120号文颁布的《客专梁技术条件》第5.3.2条表5第34~37条及第5.4.2条要求:
“梁体混凝土/桥面防水层保护层细石混凝土耐久性:
(1)抗冻性; (2)抗(水)渗性; (3)抗氯离子渗透性;
(4)抗碱-骨料反应;(5)抗裂性; (6)护筋性(即抗腐性)。”
1.《客专梁技术条件》:“形状(宜为工字形或锥形)应有利于钢筋的定位”,与模板接触应采用点接触或线接触方式,以保证梁体表面外观质量;
2.垫块与钢筋结合处应设限位槽,使其定位准确,以保证绑扎紧固度和稳定性;
3.表面设有锚固沟槽(或肋),以确保与梁体混凝土的握裹面和粘结强度。
呈梅花型均匀布置,梁底同一截面不得超过2块。“构件侧面和底面的垫块至少应为4个/m2”。梁底构造筋不得产生下挠变形。
(1)抗压强度:混凝土垫块应高于构件梁体混凝土强度。
(2)混凝土耐久性:应不低于梁体混凝土耐久性能6项指标。垫块应与梁体同等寿命,其抗腐能力应高于构件本体混凝土,且保证梁体的耐久性。
2.外形外观:尺寸偏差 有效厚度允许误差0~+3mm;
qgdw 10248.3-2016 输变电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实施管理规程 第3部分:变电(换流)站建筑工程施工3.保护层厚度检验项次:
按照铁科技[2004]120号文颁布的《客专梁技术条件》第3.4.9条表3中第3项要求:
“梁跨中、梁两端的顶板顶底面、底板顶底面、两腹板内外侧面、梁两端面、挡碴墙侧面和顶面,各20点。抽样总数不小于600点,并按不同部位分别统计。”
4、铁道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在生产许可证检验时,对其材质进行确认,并进行抗压强度抽查试验、耐久性指标核查及保护层厚度抽查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