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拉方案及计算书

张拉方案及计算书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rar
资源大小:12.2 KB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407014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张拉方案及计算书

张拉方案及计算书是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的重要技术文件,主要用于指导预应力筋的张拉操作,并确保施工过程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标准。以下是关于张拉方案及计算书的简要介绍(约400字):

张拉方案及计算书是对预应力结构中张拉工序的具体规划和技术分析。其主要内容包括张拉顺序、张拉力值、伸长量控制、锚固措施以及施工安全注意事项等。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案编制和精确的计算,可以有效保证预应力结构的质量和安全性。

在张拉方案中,首先需要明确张拉的顺序。对于复杂结构,如连续梁或大跨度桥梁,合理的张拉顺序能够避免结构变形过大或受力不均的问题。其次,根据设计图纸提供的预应力筋规格、张拉控制应力及弹性模量等参数,结合相关规范,进行张拉力和理论伸长量的计算。实际施工时,通过对比实测伸长值与理论值运动场塑胶跑道施工方案,可判断张拉过程是否正常。

此外,计算书中还应对各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如温度变化对伸长量的影响、孔道摩擦损失等。针对这些问题,需采取相应措施,例如调整张拉端位置或增加超张拉系数,以补偿可能产生的应力损失。

最后,张拉方案还需考虑现场施工条件,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同时,所有数据记录应完整准确,为后续验收提供依据。总之,张拉方案及计算书是预应力工程施工的核心技术文件,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和使用性能。

施工现场应具备经批准的张拉程序和现场施工说明书。

现场已有具备预应力施工知识和正确操作的施工人员。

锚具安装正确,对后张构件,混凝土已达到要求的强度。

施工现场已具备确保全体操作人员和设备安全的必要的预防措施。

实施张拉时,应使千斤顶的张拉力作用线与预应力筋的轴线重合一致。

1. 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应力就符合设计要求,当施工中预应力筋需要超张拉或入锚圈口预应力损失时,可设设计要求提高5%,但在任何情况下不得超过设计规定的最大张拉控制应力。

2. 预应力筋采用应力控制方法张拉时,应以伸长值进行校核,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的差值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规定时,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的差值应控制在6%以内,否则应暂停张拉,请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予以调整后,方可继续张拉。

3. 预应力筋张拉时,应先调整到初应力б0 ,该初应力宜为张拉控制应力的бcon的10%~15%,伸长值应从初应力时开始测量。预应力筋的实际伸长值除量测的伸长值外,必须加上初应力以下的推算伸长值。对后张法构件,在张拉过程中产生的弹性压缩值一般可省略。

预应力筋张拉的实际伸长值△L(mm),可按①式计算;

△L=△L1+ △L2

式中:△L1——从初应力至最大张拉应力间的实测伸长值(mm)

L2——初应力以下的推算伸长值(mm),可采用相邻级的伸长值。

4. 必要时,应对锚圈口及孔道摩阻损失进行测定,张拉时予以调整。

5. 预应力筋的锚固,应在张拉控制应力处于稳定状态下进行,锚固阶段张拉端预应力筋的内缩量,应不大于设计规定。

1. 对力筋施加预应力之前,应对构件进行检验,外观和尺寸应符合质量标准要求,张拉时,混凝土强度须达到设计强度的90%以上。

2. 预应力筋的张拉顺序:一半横梁钢束→腹板束→顶板束→底板束→顶板横向束→剩下的一半横梁钢束的顺序,对称均匀张拉。

3. 使用能张拉多根钢绞线或钢丝的千斤顶同时对每一钢束中的全部力施加应力,但对扁平管道中不多于4根的钢绞线除外。

4. 预应力筋张拉端的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对曲线预应力筋或长度大于等于25m的直线预应力筋,宜在两端张拉,对长度小于25mm的直线预应力筋,可在一端张拉。

②曲线配筋的精轧螺纹钢筋应在两端张拉,直线配筋的可一端张拉。

③当同一截面中有多束一端张拉的预应力筋时,张拉端宜分别设置在构件的两端。预应力筋采用两端张垃时,可先在一端张拉锚固后,再在另一端补足预应力值进行锚固。

整体现浇时腹板通长布置,在联端两端张拉,逐跨现浇时

腹板束在每道施工缝处交错锚固,每道施工缝锚固总钢束的一半左右,剩下的另一半通过连接器接长到下一施工缝锚固。

⑤ 顶板束布置在支点附近的顶板内,整体现浇时,在箱内高100cm×80cm入孔张拉,采用逐跨现浇时,一端锚头预埋在砼内,另一端在施工缝处张拉。

⑥ 底板束布置在靠近腹板的底板内,整体现浇对箱梁内设齿块张拉。采用逐跨现浇时,在每个施工缝处根据需要或通过或用连接器连接或张拉锚固。

5.预应力筋的张拉顺序:0→初应力15%бcon→30%бcon→

1.03бcon→бcon(锚固)测出各分级的伸长量,作出记录,并用理论伸长量进行校核,持荷结束后,打开高压油泵截止阀,张拉卸油压缓慢地降到零,活塞回程,卡片即自动跟进锚固,卸下工具锚、千斤顶、限位板。

6.滑丝和断丝的处理:在张拉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会导致预应力钢筋的破断或滑移,其结果会使预应力钢筋受力不均,甚至使构件不能建起足够的预应力,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滑丝和断丝的数量,使之不超过设计规定的数值。对于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的滑丝和断丝现象,应使用千斤顶锚,更换钢束后重新张拉并锚固。

1.当预应力筋为直线时: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PP 与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P相等,以主线11联第一跨顶板束为例进行计算:采用400吨进行张拉。

K

72.56

=1.9MPa

K

72.56

=4.7 MPa

K

qj 2806-1996 gr-3无机高温胶粘剂规范 72.56

=17.9 MPa

K

72.56

=18.5 MPa

所有预应力筋为直线时类似计算。

建筑设计质量问题案例分析手册-装配式建筑案例分册v1.0(上海市建设工程设计文件审查管理事务中心2021年3月)2.当预应力筋为曲线时: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按下式计算:

曲线预应力钢绞线张拉时,用平均张拉力PP代替直线预应力绞线张拉力p即可,其他相同于直线段预应力钢绞线张拉,在这里就不再述。

按此公式,算出各个阶段的理论伸长量,与实际量测的伸长量进行对比,校验。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