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客运专线验收标准160号文《客运专线验收标准160号文》是中国铁路系统为确保高速铁路建设质量而制定的重要技术规范文件。该文件全称为《高速铁路工程验收标准》(铁建设[2010]160号),由原铁道部于2010年发布,旨在统一高速铁路工程建设的验收标准,保障工程质量、安全性和运营可靠性。
160号文适用于时速200公里及以上的客运专线铁路工程验收,涵盖了从设计、施工到验收的全过程管理要求。其主要内容包括:线路工程、轨道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路基工程、站场工程、通信信号工程、电力牵引供电工程以及环境保护等专项工程的验收标准和技术指标。文件强调了对关键工序和隐蔽工程的严格管控,要求施工单位按照设计图纸和技术规范施工,并通过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质量检验。
此外,160号文还明确了验收程序和组织方式db13(j)/t 8388-2020标准下载,规定了静态验收、动态验收、初步验收和正式验收四个阶段的具体要求。通过多层次、多环节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高速铁路工程达到设计目标和运营需求。
作为中国高速铁路建设的重要指导性文件之一,160号文为中国高铁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同时也为后续相关标准的完善奠定了基础。其科学性和严谨性得到了行业内外的高度认可。
粗级 3.7~3.1
中级 3.0~2.3
细级 2.2~1.6
配制混凝土时宜优先选用中级细骨料。当采用粗级细骨料时,应提高砂率,并保持足够的水泥或胶凝材料用量,以满足混凝土的和易性;当采用细级细骨料时,宜适当降低砂率。
当所用细骨料的颗粒级配不符合表4.3.2的要求时,应采取经试验证明能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措施后,方允许使用。
采用天然河砂配制混凝土时,砂的有害物质含量应符合表4.3.5的规定。
表4.3.5 砂中有害物质含量
细骨料的碱活性应采用砂浆棒法进行检验,且细骨料的砂浆棒膨胀率应小于0.10%,否则应采取抑制碱—骨料反应的技术措施。
当采用以专门机组生产的人工砂或混合砂配制混凝土时,人工砂及混合砂的压碎指标值应小于25%;经亚甲蓝试验判定后,人工砂及混合砂的石粉含量应符合表4.3.7的规定。
表4.3.7 人工砂及混合砂中石粉含量
粗骨料应选用级配合理、粒形良好、质地均匀坚固、线胀系数小的洁净碎石,也可采用碎卵石,不宜采用砂岩碎石。
粗骨料的最大公称粒径不宜超过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2/3(在严重腐蚀环境条件下不宜超过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1/2),且不得超过钢筋最小间距的3/4。配制强度等级C50及以上混凝土时,粗骨料最大公称粒径不应大于25mm。
粗骨料应采用二级或多级级配,其松散堆积密度应大于1500kg/m3,紧密空隙率宜小于40%,吸水率应小于2%(用于干湿交替或冻融循环下的混凝土应小于1%)。
当粗骨料为碎石时,碎石的强度用岩石抗压强度表示,且岩石抗压强度与混凝土强度等级之比不应小于1.5。施工过程中碎石的强度可用压碎指标值进行控制,且应符合表4.4.4的规定。
若粗骨料为碎卵石,碎卵石的强度用压碎指标值表示,且应符合表4.4.4的规定。
表4.4.4 粗骨料的压碎指标(%)
注:水成岩包括石灰岩、砂岩等;变质岩包括片麻岩、石英岩等;深成的火成岩包括花岗岩、正长岩、闪长岩和橄榄岩等;喷出的火成岩包括玄武岩和辉绿岩等。
表4.4.5 粗骨料的坚固性指标
粗骨料中的有害物质含量应符合表4.4.6的规定。
表4.4.6 粗骨料的有害物质含量(%)
粗骨料的碱活性应首先采用岩相法检验。若粗骨料含有碱—硅酸反应活性矿物,其砂浆棒膨胀率应小于0.10%,否则应采取抑制碱—骨料反应的技术措施。不得使用具有碱—碳酸盐反应活性的骨料。
外加剂应采用减水率高、坍落度损失小、适量引气、能明显提高混凝土耐久性且质量稳定的产品。外加剂与水泥之间应有良好的相容性。外加剂须经铁道部鉴定或评审,并经铁道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验合格。
外加剂的性能应满足表4.5.2的要求。
表4.5.2 外加剂的性能
外加剂的匀质性应满足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8076的规定。
拌合用水可采用饮用水。当采用其他来源的水时,水的品质应符合表4.6.1的要求。
表4.6.1 拌合用水的品质指标
用拌合用水和蒸馏水(或符合国家标准的生活饮用水)进行水泥净浆试验所得的水泥初凝时间差及终凝时间差均不得大于30min,其初凝和终凝时间尚应符合水泥国家标准的规定。
用拌合用水配制的水泥砂浆或混凝土的28d抗压强度不得低于用蒸馏水(或符合国家标准的生活饮用水)拌制的对应砂浆或混凝土抗压强度的90%。
拌合用水不得采用海水。当混凝土处于氯盐环境时,拌合水氯离子含量应不大于200mg/L。对于使用钢丝或经热处理钢筋的预应力混凝土,拌合水氯离子含量不得超过350mg/L。
养护用水除不溶物、可溶物可不作要求外,其他项目应符合表4.6.1的规定。养护用水不得采用海水。
烧失量和氧化镁、三氧化硫、氧化钙、氧化钠、氧化钾的含量按GB/T176—1996进行,氯离子含量试验按JC/T420进行,比表面积、细度、凝结时间、安定性、强度按相应水泥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
细度、需水量比、烧失量、含水量、三氧化硫含量、碱含量、氧化钙按GB1596—2005进行; 氯离子含量按GB/T18736—2002进行。
比表面积、活性指数、含水率、三氧化硫含量、氯离子含量、烧失量按GB/T18046—2000进行;需水量比、氧化镁含量、碱含量按GB/T18736—2002进行。
烧失量、氯离子含量、二氧化硅含量、比表面积、需水量比、含水率、活性指数按GB/T18736—2002进行。
碱活性首先采用TB/T2922.1—1998对骨料的矿物组成和碱活性矿物类型进行检验,然后采用TB/T2922.5—2002对骨料的碱—硅酸反应膨胀率进行测定。
碱活性首先采用TB/T2922.1—1998对骨料的矿物组成和碱活性矿物类型进行检验。若骨料含有碱—硅酸反应活性矿物,则采用TB/T2922.5—2002对骨料的碱—硅酸反应膨胀率进行试验;若骨料含有碱—碳酸盐反应活性矿物,则采用TB/T2922.4—1998对骨料的碱—碳酸盐反应膨胀率进行试验。
减水率、含气量、抗压强度比、常压泌水率比、对钢筋的锈蚀作用、相对耐久性指数、收缩率比按GB8076—1997进行;压力泌水率比、坍落度保留值按JC473—2001进行。
有害物含量、凝结时间差、抗压强度比按JGJ63—89进行。碱含量按GB/T176-1996进行。
5.0.9 混凝土拌合物性能
坍落度、含气量、泌水率、凝结时间试验按GB/T50080—2002进行。
5.0.10 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抗压强度、弹性模量试验按GB/T50081—2002进行。其中,施工控制试件应进行同条件养护。抽检试件应在现场同条件养护脱模后再转入标准养护至规定龄期进行试验。标准试件成型后应在标准条件下养护至规定龄期进行试验。
5.0.11 混凝土耐久性
抗冻性按GBJ82—85进行,试验龄期为56d。
当混凝土采用自然养护时,耐久性试件成型后应在标准条件下养护至规定龄期进行试验。当混凝土采用蒸汽养护时,耐久性试件应在现场同条件脱模后再转入标准养护至规定龄期进行试验。
施工和监理单位应确定并培训专门从事混凝土关键工序施工的操作人员和试验检验人员。
应针对设计要求、施工工艺和施工环境等因素的特点,会同设计、监理各方,共同制定施工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与保证措施。
应制定严密的施工技术方案,特别应制定明确的混凝土养护措施方案。
应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和健全的施工质量检验制度,加强对施工过程每道工序的检验,发现与规定不符的问题应及时纠正,并按规定作好记录。
应明确施工质量检验方法。质量检验方法和手段应符合本技术条件的规定以及国家和铁道部的相关标准要求,检验结果应真实可靠。
应针对不同混凝土结构的特点和施工季节、环境条件特点进行混凝土试浇筑,验证并完善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应根据设计要求、工程性质以及施工管理要求,在施工现场建立具有相应资质的实验室。
施工前形成的主要施工技术文件至少应包含以下内容:
1 保障混凝土耐久性的施工组织设计。
2 混凝土施工质量保证体系及其验证制度。
3 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要求及其检验方法。
4 落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所提出的特殊要求的具体措施。
5 按照混凝土验收标准的要求对施工试件所做出的具体规定。
6 混凝土搅拌、运输、浇筑、振捣、养护等工序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及其检验方法。
7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及其连接缝施工的专门操作细则和质量检验方法。
8 实体混凝土质量检验评定方法。
db44/t 1084-2012 宽带光纤接入(fttx)工程施工监理规范9 设计和施工技术文件未明确的混凝土专项检查的方法、设备及标准。
混凝土原材料进厂(场)后,应对原材料的品种、规格、数量以及质量证明书等进行验收核查,并按有关标准的规定取样和复验。经检验合格的原材料方可使用。对于检验不合格的原材料,应按有关规定清除出厂(场)。
混凝土原材料进场(厂)后,应及时建立“原材料管理台帐”,台帐内容包括进货日期、材料名称、品种、规格、数量、生产单位、供货单位、“质量证明书”编号、“复试检验报告”编号及检验结果等。“原材料管理台帐”应填写正确、真实、项目齐全,并经监理工程师签认。
混凝土用水泥、矿物掺合料等应采用散料仓分别存储。袋装粉状材料在运输和存放期间应用专用库房存放,不得露天堆放,且应特别注意防潮。水泥储运过程中,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装运水泥的车、船应有棚盖。
2 贮存水泥的仓库应设在地势较高处,周围应设排水沟。
3 在装卸、搬移过程中不得抛掷袋装水泥。
4 应按品种、强度等级分批堆垛,堆垛高度不宜大于1.5m。堆垛应架离地面0.2m以上,并距离四周墙壁0.2~0.3m,或预留通道。
乌鲁木齐某滨河公园施工组织设计5 临时露天堆放时应上盖下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