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水管井技术规范

供水管井技术规范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rar
资源大小:322.23 KB
标准类别:水利标准
资源ID:406273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供水管井技术规范

供水管井技术规范是对供水管井的设计、施工、验收及运行管理等方面作出具体规定的技术文件,旨在确保供水管井的安全性、经济性和高效性。以下是关于供水管井技术规范的简要介绍:

供水管井是通过钻探或挖掘方式在地下含水层中建造的一种取水设施,主要用于城市供水、农业灌溉和工业用水等。为保证供水管井的建设质量与长期稳定运行,相关技术规范应运而生。这些规范涵盖了选址、设计、施工、验收以及后期维护等多个环节。

1.选址与勘察:在供水管井建设前,需进行详细的水文地质勘察,明确含水层的位置、厚度、渗透性及水质状况。选址应避开污染源,确保水源安全可靠。

2.设计要求:设计阶段需综合考虑水量需求、地下水动态变化及井管材料选择等因素。井深、井径、滤水管长度及筛孔尺寸等参数需根据实际地质条件精确计算,以优化取水效果并减少能耗。

3.施工标准:施工过程中必须遵循严格的技术规程,包括钻井工艺、井壁固结、滤水管安装及洗井处理等。同时,应对施工质量进行全程监控,确保成井后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4.验收与检测:成井后需进行全面验收,包括抽水试验、水质分析及井结构检查等。只有达到规范规定的出水量和水质标准,才能正式投入使用。

5.运行与维护:供水管井投入运行后,需定期监测水位、水量和水质变化,并及时清理淤积物或修复损坏部件。此外,还应采取措施防止过度开采导致的地下水枯竭或地面沉降等问题。

总之,供水管井技术规范为科学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地下水资源提供了重要指导,对保障供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建标1999101号

本规范由国家冶金工业局负责管理,冶金工业部 武汉勘察研究院负责具体解释工作,建设部标准定额 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一九九九年四月十三日

录等。 在执行本规范过程中,希望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 和科学研究,认真总结经验,注意积累资料。如发现 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交武汉 市冶金大道177号冶金部武汉勘察研究院《供水管井 技术规范》国家标准管理组【****430080,传 真(027)86861906],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规范主*单位、参*单位和主要起草人: 主*单位:冶金工业部武汉勘察研究院 参*单位:中国市*工程西南设计研究院 中国煤田地质总局 冶金工业部勘察研究总院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昆明勘察 院 合肥工业大学 主要起草人:胡琏张锡范叶贵钧李天成 蒋本昌邱掌珠

文等。 在执行本规范过程中,希望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 和科学研究,认真总结经验,注意积累资料。如发现 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交武汉 市冶金大道177号冶金部武汉勘察研究院《供水管井 技术规范》国家标准管理组【****430080,传 【(027)86861906],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规范主*单位、参*单位和主要起草人: 主*单位:冶金工业部武汉勘察研究院 参*单位:中国市*工程西南设计研究院 中国煤田地质总局 冶金工业部勘察研究总院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昆明勘察 院 合肥工业大学 主要起草人:胡琏张锡范叶贵钧李天成 蒋本昌邱掌珠

1.0.1为统一供水管并工程的设计和施工的技术要求,特测定本 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生活用水和工业生产用水管井工程的设计、 施工及验收。 1.0.3供水管井的设计与施工,应在取得现行国家标准《供水水 文地质勘察规范IGB]27规定的勘探阶段的水文地质资料后进 行。当资料不能满足管井的设计或施工时,应补做相当于勘操阶段 的水文地质勤察工作,或按勘探开采井进行,勘探开采井应同时遵 守现行国家标准《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J27和本规范的规 定。 1.0.4供水管井所使用的材料,应采用具有出厂合格证的产品, 当无出厂合格证时,应经检查试验证明合格后,方可使用。生活用 供水管井及其有关材料,应采用无污染和无毒性材料, 1.0.5供水管井必须经正式验收后,方可投入使用。 1.0.6供水管井工程的设计、第工及验收,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 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规范的规定。

3.1.1设计管井时,应明确下列主要内容: 】 水的用途、需水量(或井数)及水质要求; 2拟建井区的范围: 3 给水设计意图和建设进度; 4用户的其他要求等。 3.1.2 2 管井设计前,应搜集建井地区的有关资料,并应进行现场 踏勘。 3.1.3管井设计应根据需水量、水质要求和建井地区的地质及水 文地质条件进行。并宜符合下列要求: 1 靠近主要用水地区: 2井群布置合理,平均井间干扰系数宜为25%~30%; 3 井位与建(构)筑物应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3.1.4井群设计时,应留有备用管井。备用管井的数量宜按设计 水量的10%~20%设置,井不得少于口。

3.1.1设计管井时,应明确下列主要内容: 】 水的用途、需水量(或井数)及水质要求; 2拟建井区的范围: 3 给水设计意图和建设进度; 4用户的其他要求等。 3.1.2 2 管井设计前,应搜集建井地区的有关资料,并应进行现场 踏勘。 3.1.3管井设计应根据需水量、水质要求和建井地区的地质及水 文地质条件进行。并宜符合下列要求: 1 靠近主要用水地区: 2井群布置合理,平均井间干扰系数宜为25%~30%; 3 井位与建(构)筑物应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3.1.4井群设计时,应留有备用管井。备用管井的数量宜按设计 水量的10%~20%设置,井不得少于口。

3.1.5井群设计时,应根据建井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和需水量、 水质要求,布置长期观测网,对地下水开采动态进行监测。地下水 长期观测网的布置和长期观测孔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供 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ICBJ27的规定。

3.1.5井群设计时,应根据建井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和需水量、 水质要求,布置长期观测网,对地下水开采动态进行监测。地下水 长期观测网的布置和长期观测孔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供 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IGB]27的规定。 3.1.6管井结构设计,宜包括下列内容: 1井身结构: 2井管配置及管材的选用: 3 填砾位置及滤料规格: 4封闭位置及材料: 5井的附属设施。 3.1.7井径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开口井径: 2 井段数量及变径: 3安泵段井径: 4开采段井径: 5终止井径。 3.1.8对已有不符合设计要求或不适用的管并,应提出回填或处 理方案

含水层埋深、开采段长度、过滤器类型及钻进工艺等因素综合确 定。 3.3.3安泵段井管内径,应根据设计出水量及测量动水位仪器的 需要确定jtt327-2016 公路桥梁伸缩装置通用技术条件,并宜比选用的抽水设备标定的最小井管内径大 50mm 3.3.4松散层地区非填砾过滤器管井的开采段井径,应比设计过 滤器外径大50mm, 3.3.5管井深度设计,应根据拟开采含水层(组、段)的理深、厚 度、水质、富水性及其出水能力等因素综合确定。 3.3.6沉淀管长度,应根据含水层岩性和井深确定,宜为2~ 10m。 3.3.7基岩地区管井井身结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上部有覆整层或不稳定岩层时,应设量并整管、下部开 采段岩层破碎时,应设置过滤器: 2当同时在覆盖层取水时,覆盖层段的管井设计应按松散层 管井的要求进行: 3安泵段部位,应设置井管: 4井段长度、数量及其变径位置,应根据岩层情况、成井工艺 和钻进方法确定。 3.3.8基岩地区不下过滤管井的开采段井径,应根据含水层的 富水性和设计出水量确定,并不得小于130mm. 3.3.9松散层地区管井封闭位置的设计,宜符合下列规定: 1井口外圈,应封闭: 2水质不良含水层或非开采含水层井管外圈,应封闭。 3.3.10基岩地区管井封闭位置的设计,宜符合下列规定: 1覆盖层不取水时,井管外圈应封闭: 2覆层取水时,应按本规范第3.3.9条的规定执行。覆盖 层井管底部与稳定岩层间宜封闭: 3非开采含水层井管变径间的重叠部位,应對闭; 4水质不良含水层(或上部已污染含水层)与开采含水层间 应封闭。 3.3.11管井的设计,应有测量水位的孔眼,并应防止杂物的进 人。 3.3.12管井的管材,应根据水的用途、地下水水质、井深、管材强 度、无污染和经济合理等因素综合确定。

含水层埋深、开采段长度、过滤器类型及钻进工艺等因素综合确 3.3.3安泵段井管内径,应根据设计出水量及测量动水位仪器的 正。 需要确定,并宜比选用的抽水设备标定的最小井管内径大 5Omm 3.3.4松散层地区非填砾过滤器管井的开采段井径,应比设计过 滤器外径大50mm, 3.3.5管井深度设计,应根据拟开采含水层(组、段)的埋深、厚 度、水质、富水性及其出水能力等因素综合确定。 3.3.6沉淀管长度,应根据含水层岩性和井深确定,宜为2~ 10m。 3.3.7基岩地区管井井身结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上部有覆整层或不稳定岩层时,应设量并整管、下部开 采段岩层破碎时,应设置过滤器: 2当同时在覆盖层取水时,覆盖层段的管井设计应按松散层 管井的要求进行: 3安泵段部位,应设置井管: 4井段长度、数量及其变径位置,应根据岩层情况、成井工艺 和钻进方法确定。 3.3.8基岩地区不下过滤管井的开采段井径,应根据含水层的 富水性和设计出水量确定,并不得小于130mm. 3.3.9松散层地区管井封闭位置的设计,宜符合下列规定: 1井口外圈,应封闭: 2水质不良含水层或非开采含水层井管外圈,应封闭。 3.3.10基岩地区管井封闭位置的设计,宜符合下列规定: 1覆盖层不取水时,井管外圈应封闭: 2覆层取水时,应按本规范第3.3.9条的规定执行。覆盖 层井管底部与稳定岩层间宜封闭: 3非开采含水层井管变径间的重叠部位,应對闭; 4水质不良含水层(或上部已污染含水层)与开采含水层间, 应封闭。 3.3.11管井的设计,应有测量水位的孔眼,并应防止杂物的进 八。 3.3.12管井的管材,应根据水的用途、地下水水质、井深、管材强 度、无污染和经济合理等因素综合确定。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