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港罗泾港区二期工程圈围工程

上海港罗泾港区二期工程圈围工程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rar
资源大小:70.81 KB
标准类别:水利标准
资源ID:406259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上海港罗泾港区二期工程圈围工程

上海港罗泾港区二期工程圈围工程是上海市为提升港口综合能力、优化区域布局而实施的一项重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该项目位于宝山区罗泾地区,旨在通过围垦和土地整理,进一步拓展港区的陆域面积,为后续码头建设、物流仓储及配套设施提供充足的空间支持。

该工程采用先进的围堤技术和环保施工工艺,确保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主要施工内容包括:修建海堤、吹填造地以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工程设计充分考虑了防洪、抗台等要求,提高了区域整体防护能力。同时,通过对周边水系的合理规划,有效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罗泾港区二期圈围工程完成后2018甬 dx-15 宁波市装配式建筑预制率计算细则,将显著增强上海港的货物吞吐能力和集疏运效率,助力其在全球航运枢纽中的地位进一步巩固。此外,该项目还将带动临港产业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为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2).每条吸沙船(200m3/h)每天的采砂量为1600 m3;4条改装的吸沙船每天采砂量为6400 m3。

(3).按1条链斗式挖泥船和4条改装吸沙船配置,每天采砂效率为10400 m3,大于堤身施工每天最大需用量8350 m3可满足施工需要。

3. 运砂泥驳配置及效率分析

砂源采用瑞丰砂沙尾,运距约5公里,每条泥驳周转频率按2小时,每条泥驳每天可周转按3次计算,每条泥驳每天可运砂约1050 m3左右,即此处沙源地共配置9条泥驳每天可完成9450 m3的土方,满足每天采砂9100m3的运砂要求。

4、吹泥船及趸船配置及效率分析

(1) 吹泥船(800 m3/h)主要完成堤芯土方和泥库备砂的施工任务,外棱体施工4层充泥管袋,内棱体施工2层充泥管袋后即可开始吹填堤芯土,堤芯土方及泥库备砂约55万立方米,1艘吹泥船每天的工作效率为6400立方米,86日历天可完成施工任务,满足施工要求。

(2) 趸船主要完成侧堤、临时泥库棱体、顺堤离泥库较远处的充泥管袋棱体约20万立方米土方,配备3条趸船,每条船上各配置6台6寸泥浆泵和150kw发电机2台,每天工作效率为2900立方米(20立方/小时.台×8小时×6台×3艘),即70日历天可完成.满足施工需要。

5、顺堤泥库内泥浆泵配置及效率分析

本工程顺堤三只临时泥库1200米范围内充泥管袋前期土方施工采用吹泥船吹入泥库备砂,再用泥浆泵从泥库取砂充袋施工棱体,后期可将大堤堤芯用充泥管袋小棱体格成临时泥库,再将泥浆泵全线均衡布置取堤芯沙充袋施工棱体。主堤充泥管袋土方约15万立方米,计划配置15台泥浆泵,3台250kw发电机,每天可完成2400立方(20立方/小时.台×8小时/天×15台),即63天可完成施工任务,满足施工需要。

后附:供砂船舶布置平面示意图

第五章 围堤工程主要工序的施工技术方案及控制

施工技术方案与施工方法是施工组织设计的核心,方案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工程进度、质量和技术经济指标。因此,我们十分重视,认真制定并作科学合理的安排。编制施工技术方案的原则是依据工程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工艺,抓工程的关键部位,全面落实施工技术规范,严格按照施工图纸,按时优质完成施工任务。

附工程施工工艺流程图

工程开工后首先根据业主单位的领桩对本工程平面控制点、临时水准点进行加密保护,并及时对施工现场原地形地貌进行测量,将结果及时报监理工程师复核。

(1)建设单位提供的测量控制点。

(2)设计定位图、施工图。

(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4)水电工程测量规范(SL52-93)

本工程测量定位按照设计施工图中的要求进行放样定位,在工程的不同部位布置基线,采用全站仪坐标放样。

施工测量控制网作为在施工中的放样依据,也作为位移观测依据。控制网必须每一个月复核一次,控制网采用全站仪测设(测边、测角),按工程测量技术规范的技术要求进行。

水准点作为工程标高放样和沉降观测的依据。水准点设置明标,点位位置设在不受影响,地基坚实,便于保存的地点,埋设深度在冰冻层以下0.5M,并浇筑砼,中间插Φ30mm半圆头钢筋,定期复核、检测,复测结果向监理工程师报告。

根据设计图纸和现场测放控制点坐标,计算堤轴线、边线控制点定位放样资料,测量资料的计算必须由二人用二种方法计算一致后才能进行实地放样。

测量放样时,采用极坐标法用全站仪进行定点放样。

趁低潮进行放样工作,按测量规范要求,用棱镜定位后,将桩打插就位。

现场测量放样时,沿堤轴线方向每隔50m测一组控制桩(轴线桩和边线桩)。堤中心线控制桩采用钢管桩,桩打插必须牢固并且定位准确。控制桩上设小红旗标志。放样结束后,立即向监理单位报验,验收合格后方可利用。

在施工过程中,对控制桩要经常进行复核校检,并进行保护,施工过程中若发现桩偏倒、毁坏等,现场要及时追查原因并修复。将检测结果及时报监理工程师审核。

(1) 施工定位采用全站议进行,首先进行各项目的轴线、控制点放样(放样全部按照坐标放样)各细部的放样采用J2经纬仪配合钢尺放样,标高放样用Ⅲ等水准测量方法进行。

(2)施工测量应密切配合各项工程的施工,严格施测,各分项目工程的位置、标高、垂直度必须保证设计和规范要求。

7.测量人员及仪器配备

测量级长由富有施工测量经验的工程师担任,配合测量技术工人5人,辅助人员5人。

施工测量人员把主要测量标志统一编号,绘制在施工总平面图上,并注明各有关相互间距离,角度关系及高程,以免发生差错,在施工期内为了防止测量标志位移,各主要测量标志应设有保护桩,并定期检测。

5.3 抛石护滩、临时抛石棱体及灌砌块石护脚

5.4圈围堤身工程主要工序施工方案

1. 清基及基垫布铺设

根据设计施工图,本工程抛石护滩下铺设基垫布二层。

(1).基垫布沿堤轴线铺设,铺设前要将基底杂草、芦苇根茎,各种杂物、块石等清理干净。

(2).施工程序:测量放样→基垫布制作→清基、清障→监理验收→基垫布铺设→压排→监理验收。

(3).施工技术措施和施工方法

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堤身滩地上有芦苇和障碍物的,用人工先将滩地上面杂草割掉,将根茎拔除,清除的杂草及障碍物堆放在不受潮水影响的地方,集中处理。

A.本工程滩地较低,基垫布铺设采用改装的铺排船人工配合抢潮进行施工。基垫布铺设完成后,及时用袋装碎石进行压排固定,严禁用块石进行压排。

B.为保证基垫布的质量及使用功能,布在运输、贮存、施工过程中要防止阳光曝晒,对已老化的布坚决不能用在工程上,在施工过程中如发现有破损现象,则应在其上另覆一块布,每侧的搭接长度不小于规定值。铺设时保证连续性,不出现扭曲、折皱、重叠,力求平整,不宜拉得过紧,应略有松驰。

施工用砂源采用外来砂,沙料的及时充足供应是堤身充泥管袋棱体施工的关键。顺堤施工时用挖泥船(吸泥船)取沙,泥驳运入现场,首先用趸船直接充袋施工临时泥库,待泥库棱体达到3.0m标高后即可用吹泥船开始向泥库内备砂,泥库棱体完成后, 吹泥船循环向泥库内备砂,在泥库内布设泥浆泵进行泥库两侧堤身充泥管袋棱体。由于本工程滩地较低在侧堤和距泥库较远处也用趸船直接充袋施工。

工艺流程:定位→铺袋→充泥→固结→回冲→棱体饱满→加袋搭接施工下一只袋

(3)编织袋充填施工的步骤和方法

①.为确保工程质量和要求,在大规模充填施工前,先进行试充试验,以取得有关参数(如泥浆浓厚度、布袋尺寸、屏浆压力、屏浆时间、固结速度和沉积率等),以指导大面积的充填作业提供依据。

②.采用交通船配合人工铺设袋布,侧堤施工趁落潮露滩时由人工将袋体摊铺就位,作好固定和管口联结,编织布袋的缝合线要垂直轴线,然后启动泥浆泵开始充填,充填过程中注意观察泥浆的流量、流向和流速,及时调整输送管口的方向,以免袋体受力不均而导致变形移位,泥浆泵管在施工时要视实际情况转动角度保证袋体的平整。

③. 当袋体逐步充满后,在屏浆期间要十分注意对屏浆压力的控制,以防止布袋破裂。

④. 袋体的充填高度根据充填试验及土料的情况而定,每层袋体厚度控制在0.4~0.5M范围内。面积较大的袋子则可稍厚,不到理想厚度,采用二次充填,但每层袋保证在一潮水过程中完成。施工时还需特别注意同一层袋体的厚度基本保持一致,以便于施工下一层袋和质量控制。

⑤. 编织袋充填棱体在施工时应分层铺设,与堤轴线保持平行或垂直预制箱梁(板梁)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堆迭整齐,上、下层交错排列,不得留有通缝,袋体与袋体间不能留有空隙,铺袋时要压袋施工,压袋长度以0.7~1.0m。

⑥.袋体在滤水完毕之前,不宜在其上部充填另一只袋体。

⑦. 当下层管袋不平整时,为防止上层管袋在吹填过程中的水平位移,用袋装砂或袋装碎石进行固定。但严格禁止用块石,保护编织布袋的完整性,另外棱体在未固结之前可以踩袋,但不允许无目标走动。

⑧. 在施工过程中,应经常对棱体进行检查,如发现布袋有损坏处要及时在上面覆盖一张编织布,用针线缝合,以防土方流失。

⑨.充填管袋土方时,要掌握好每天的潮位情况,根据施工进度情况,合理安排每天的工作,低潮应抢吹标高较低的袋子,潮水较高时则吹填上层袋子,以加快施工进度。

⑩. 编织袋充填外棱体吹填结束后,要注意棱体的保护,尤其是平台以下部分,外坡临时采用土工布覆盖保护,在土工布上铺袋装碎石,并用块石进行压重保护。防止外棱体的损坏。

.本工程充泥管袋分两阶段实施,第一阶段为合拢节点,整个棱体标高达到+4.25m,内棱体标高达到+4.5m,累计充泥管袋方量约为26万m3,第二阶段为堤身加高充泥管袋,累计充泥管袋约为6万m3。

①.施工用吹泥船施工,砂源、吹泥船型号及配置见第四章中阐述。

内、外棱体吹填至一定的高度形成泥库后即在堤身沿堤轴线方向每隔100m增做编织袋充填小格埂q/gdw 11709.3-2017 电动汽车充电计费控制单元 第3部分:与车联网服务平台通信协议,并设溢流口,以便泥浆表层溢流后沉积形成堤芯土。溢流口随着泥库土方加高而逐渐加高,溢流口的高度应始终比泥面土方高20~50cm。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