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打桩工艺标准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打桩工艺标准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rar
资源大小:15.21 KB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406149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打桩工艺标准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是一种常用的地基处理方式,其打桩工艺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材料要求: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的主要材料包括水泥、砂、石子和钢筋。水泥应符合国家标准,强度等级不低于42.5;砂应为中粗砂,含泥量不超过3%;石子粒径一般在531.5mm之间,含泥量不超过1%;钢筋需按设计要求选用,并进行力学性能检验。

2.制作工艺:预制桩应在工厂或现场预制场内制作。模具应平整光洁,脱模剂涂抹均匀。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得少于1.5分钟景观绿化工程施工方案,确保拌合物均匀。振捣采用机械振捣,避免过振或漏振。养护可采用蒸汽养护或自然养护,保证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起吊。

3.打桩工艺:打桩前需对场地进行平整和清理,确保桩机行走路线坚实稳定。根据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打桩方法,如锤击法、静压法或振动法。锤击法常用柴油锤或蒸汽锤,静压法则适用于软土层。打桩过程中应严格控制贯入度和标高,确保桩身垂直度偏差小于0.5%。

4.质量控制:打桩完成后需进行承载力检测,常用静载试验或高应变法。桩身完整性检测可采用低应变反射波法。若发现断桩或偏位等问题,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如补桩或注浆加固。

通过严格执行以上标准,可以确保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施工的质量与安全,满足建筑物的承载力要求。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