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现浇钢筋混凝土板的构造负筋和分布钢筋配筋探讨现浇钢筋混凝土板是建筑结构中常见的受力构件,其配筋设计直接关系到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构造负筋和分布钢筋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
构造负筋:构造负筋通常设置在板的支座部位,用于抵抗因支座处弯矩反向而产生的拉应力。在实际工程中,由于板的中间区域受正弯矩,而支座附近可能产生负弯矩,若不配置构造负筋,支座处容易出现裂缝。因此,构造负筋能够有效防止裂缝扩展,并增强板的整体性。一般情况下,构造负筋的直径和间距根据规范要求确定,且需满足最小配筋率的要求。
分布钢筋:分布钢筋与受力钢筋垂直布置,主要功能是将荷载均匀传递给受力钢筋,同时固定受力钢筋的位置,避免施工过程中钢筋移位。此外,分布钢筋还能控制板面温度变化和收缩引起的裂缝。在设计时,分布钢筋的直径通常较小,但需要保证足够的数量以满足抗裂和刚度需求。
综合来看,构造负筋和分布钢筋虽非主要受力钢筋,但在现浇钢筋混凝土板的设计中不可或缺。它们不仅提高了结构的抗裂性能,还增强了整体刚度和稳定性,对延长结构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工程中,应结合具体荷载条件、跨度大小及材料特性,合理选择钢筋规格和布置方式,以实现经济与安全的平衡。
现浇钢筋混凝土板的构造负筋和分布钢筋配筋探讨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面板除按计算配置纵向 受力钢筋外,还应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2002)(简称《混凝土规范》)的规定配置必要的构 造钢筋和分布钢筋。合理配置钢筋混凝土板的构造钢 筋和分布钢筋,不仅有利于保证楼(屋)面板的正常 使用,也有利于提高混凝土板的耐久性。 钢筋混凝土板的构造钢筋主要是指:1)板简支边 的上部构造负筋;2)单向板的受力钢筋与梁平行时, 沿梁方向布置的与梁垂直的上部构造负筋;3)控制板 温度、收缩裂缝的构造钢筋。 合理布置构造钢筋,就是要按《混凝土规范》的 要求限制构造钢筋的最小直径、最大间距,保证构造 钢筋有必要的配筋面积。比如上述第1,2项的板上部 构造负筋,按规范要求,其直径不宜小于8mm,间距 不宜大于200mm,配筋面积不宜小于受力钢筋面积的 三分之一。笔者认为,此构造负筋的配筋率也不宜小 于该方向板截面面积的0.15%。否则,当板的受力钢 筋的配筋率小于0.45%时,会出现板支座上部构造负 筋的截面面积反而小于分布钢筋面积的不合理现象。 对“配筋面积不宜小于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三分 之一”有两种不同的理解:1)不论受力钢筋和构造钢 筋是否采用同一强度等级的钢筋,一律将受力钢筋面 积除3作为构造钢筋的配筋面积;2当受力钢筋的强 度等级高于构造钢筋时,将受力钢筋的面积换算成与 构造钢筋强度等级相同的钢筋的面积,然后除以3作 为构造钢筋的配筋面积。显然,后一种构造钢筋的配 筋方法较合理。 控制板温度、收缩裂缝的构造钢筋,按规范要求 其间距为150~200mm,纵横两个方向的最少配筋面 积不宜小于板截面面积的0.1%;主要是在板的未配筋 表面配置。已配置钢筋的部位,只要板的上、下表面 纵横两个方向配筋率均不小于0.1%,可不配置温度、 收缩钢筋。在板的未配筋表面另配的温度、收缩钢筋 应与已配的钢筋按受拉要求搭接。 钢筋混凝土板的分布钢筋,主要是指:1)单向板 (两对边支承板,长短边之比≥3的四边支承板)底面 处垂直于受力钢筋的分布钢筋;2)垂直于板支座上部 负筋的分布钢筋;3)2<长短边之比<3的四边支承板,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审图所北京100044)
宜按双向板计算配筋;当按单向板计算配筋时垂直于 板底受力钢筋的分布钢筋。 长短边之比<2的板应按双向板计算配筋。 当钢筋混凝土板按单向板设计时,除沿受力方向 布置受力钢筋外,尚应在垂直受力方向布置分布钢筋 单位长度上分布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宜小于单位宽度上 受力钢筋的15%,且不宜小于该方向板截面面积的 0.15%;分布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250mm,直径不宜 小于6mm;对集中荷载较大的情况,分布钢筋的截面 面积应适当增加,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 当地下室外墙按单向板(以楼板和基础底板为支 承点的单跨、双跨或多跨板)计算墙的竖向受力钢筋 配筋时,除墙的竖向受力钢筋应满足计算和最小配筋 要求外,墙的水平分布筋也应满足受弯构件最小配筋 率要求,而且墙的水平分布筋的强度等级应与墙的竖 向受力钢筋相同。 板的分布钢筋和支座构造负筋如图1所示。
迎宾大道高架桥+上册第一部分(图纸)(b)单向板的分布铜能和支座构造负篇
(b)单向板的分布铜筋和支座构造负篇
图1板支座构造负筋及分布钢筋配筋示意 应当指出,对于普通梁板类受弯构件,混凝土强 度等级宜采用C20~C35,不宜过高;当板的受力钢筋 选用HRB335级钢筋或HRB400级钢筋时,可以获得 比选用HPB235级钢筋更好的性价比,因而也更经济, 注:两对边支承板称为单向板;长短边之比等于和大 于3的四边支承板,工程上通常按单向板设计计算。 参考文献 [11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