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混凝土缺陷处理措施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缺陷,如蜂窝、麻面、裂缝、孔洞等。这些缺陷不仅影响建筑物的外观,还可能降低结构的耐久性和承载能力。因此,针对不同类型的混凝土缺陷,需要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
1.蜂窝和麻面:蜂窝是指混凝土表面出现较多的松散颗粒和空隙,而麻面则是指混凝土表面粗糙且有小凹坑。处理这类缺陷时,通常先清除松散部分,用清水冲洗干净后,使用高强砂浆或细石混凝土修补。为确保修补质量,应保证新旧混凝土结合牢固,并注意养护。
2.裂缝:裂缝是混凝土中最常见的缺陷之一,可能由温度变化、收缩、荷载等因素引起。对于细微裂缝一孔跨径36m钢筋混凝土圆弧拱桥人行天桥施工方案,可采用表面封闭法,用环氧树脂或聚氨酯材料进行涂覆;而对于较宽或深层裂缝,则需采用压力灌浆法,将修补材料注入裂缝内部以恢复结构完整性。
3.孔洞:孔洞是指混凝土中较大的空隙,通常由振捣不足或模板漏浆造成。修补时需彻底清理孔洞内的杂物和松动部分,然后用高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或砂浆填充,并充分振实。
4.露筋:当钢筋未被混凝土完全包裹时会出现露筋现象。处理时,首先清除锈蚀部分,再用砂浆或混凝土覆盖裸露钢筋,确保其保护层厚度符合设计要求。
综上所述,混凝土缺陷的处理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选择合适的修补材料和工艺。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加强质量控制,可以有效减少缺陷的发生,从而提高工程质量和使用寿命。
2 当板面受力钢筋和分布钢筋的直径均小于10mm时,应采用钢筋支架支撑钢筋,支架间距为:当采用φ6分布筋时不大于500mm,当采用φ8分布筋时不大于800mm;支架与受支承钢筋应绑扎牢固。当板面受力钢筋和分布钢筋的直径均不小于10mm时,可采用马蹬作支架。马蹬在纵横两个方向的间距均不大于800mm,并与受支承的钢筋绑扎牢固。当板厚h≤200mm时马蹬可用φ10钢筋制作;当200mm≤h≤300mm时,马蹬应用φ12钢筋制做;当h>300mm时,制作马蹬的钢筋应适当加大。 3. 混凝土构件的轴线、标高等几何尺寸偏差 1 )施工过程中的测量放线应由专人进行,各种测量仪器应定期校验。 2 )主体混凝土施工阶段应及时弹出标高和轴线的控制线(如墙面1m线、地面方正控制线等),准确测量,认真记录,并确保现场控制线标识清楚。监理单位要对其进行复核。 3)模板支撑完成后,要测量、校正模板的标高和平整度,若有偏差随时调整。 4 )严格控制现浇板厚度,在混凝土浇筑前应做好现浇板板厚度的控制标识,每2延长米内设置一处。
5 )楼(地)面水平结构构件施工完成后,在柱、墙上抄出水平控制线,以控制住宅工程的建筑标高。 6 )模板的背楞统一使用硬质木材或金属型材,统一加工尺寸。浇筑混凝土墙板、柱时,在现浇楼面埋设φ48的钢管,增设斜撑,以增强模板的刚度和平整度。 7 )根据混凝土的侧压力,墙、柱自楼面向上根据施工方案采取下密上疏的原则布置对拉螺栓。 8 )模板支撑完成后,要全面检查模板的几何尺寸,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清模,刷好脱模剂,模板用清水充分湿润,按操作规程振捣。
适当选用石子的最大粒径
优化混凝土配合比,规范运输
钢筋密处用带刀片的振捣棒
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搞好计量。
严格控制混凝土搅拌时间,振捣密实。
分层下料,棒棒相接不漏振。
自由倾落高度不超过2米。
经常观察模板,及时修。
严格执行施工缝技术处理措施
严格分层下料,正确振捣,严防漏振。
采用正确拆模方法,控制好拆模时间。
十二、板面不平整轴线位移
梁用振捣棒,板用平板振捣器,除模板四周弹好标高线外,还应作一些与板厚相同的标志,随浇随移动。
混凝土达不到1.2MPa不能上人。应在混凝土上垫放脚手板,随浇、随退、随盖,测量时走脚手板。
模板支设方案正确,操作认真。
位置线要弹准确,及时调整误差,以消除误差累计。
防止振捣棒冲击门口模板,预埋件坚持门洞口两侧混凝土对称下料。
1 用皮数杆控制柱箍筋位置和间距,并作为绑扎固定检查验收的依据,见右图。
2 墙体钢筋绑扎时设置水平、竖向梯格筋,以控制保护层厚度、截面尺寸和钢筋位移,梯格筋端部刷防锈漆,见下图。
3 柱子钢筋绑扎时设置外置式箍筋框dbj51/t 105-2018 四川省第三卫生间设计标准(附条文说明),以控制纵筋间距、保护层厚度、截面尺寸和钢筋位移等,见右图。
4 为保证柱子垂直度、表面平整度等指标,圆柱采用定型钢模板,、方柱均采用18mm厚木夹板。见右图。
5 后浇带、施工缝处分隔模板作开圆洞处理,以便水平钢筋贯穿,见下图。
6 为防治顶板、墙体阴角处漏浆,支设顶板模板时,在龙骨侧面靠墙处(或顶板侧模靠墙处)粘贴海绵条,见下图。
7 梁底模板留置清扫口,浇注砼前用鼓风机吹出残留在梁内的锯末、杂物,见下图。
楼板水电洞口采用预制整体定型模板预留杨家坝室外道路管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严禁事后开凿,见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