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是我国建筑行业用于指导和规范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重要技术标准。该规范旨在确保混凝土结构工程的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保障建筑物的安全性、耐久性和适用性。
本规范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及一般构筑物中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质量验收,内容涵盖了原材料、模板工程、钢筋工程、预应力工程、混凝土工程以及现浇结构和装配式结构等关键环节。规范明确了各分项工程的施工工艺要求、质量控制要点及验收标准,并规定了检验批、分项工程和分部工程的验收程序。
规范强调过程控制与验收相结合的原则,要求施工单位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和技术标准进行施工军品出口管理条例,同时通过自检、专检和监理验收等多级检查机制,确保工程质量。此外,规范还对涉及结构安全的关键项目设置了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总体而言,《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为混凝土结构工程提供了系统化、标准化的质量管理依据,对提高建筑工程质量、降低施工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应用中,应结合具体工程项目的特点,严格遵循规范要求,确保工程达到预期的设计目标和使用功能。
1HPB235级钢筋末端应作180°弯钩,其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2.5 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 2当设计要求钢筋末端需作135°弯钩时,HRB335级、HRB400级钢筋的弯弧 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3钢筋作不大于90°的弯折时,弯折处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 检查数量:按每工作班同一类型钢筋、同一加工设备抽查不应少于3件。 检验方法:钢尺检查。 5.3.2除焊接封闭环式箍筋外,箍筋的末端应作弯钩,弯钩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 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箍筋弯钩的弯弧内直径除应满足本规范第5.3.1条的规定外,尚应不小于受 力钢筋直径; 2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对一般结构,不应小于90”;对有抗震等要求的结构 应为135°; 3箍筋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对一般结构,不宜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对有抗震等 要求的结构,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 检查数量:按每工作班同一类型钢筋、同一加工设备抽查不应少于3件。 检验方法:钢尺检查。
1HPB235级钢筋末端应作180°弯钩,其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2.5 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 2当设计要求钢筋末端需作135°弯钩时,HRB335级、HRB400级钢筋的弯弧 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3钢筋作不大于90°的弯折时,弯折处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 检查数量:按每工作班同一类型钢筋、同一加工设备抽查不应少于3件。 检验方法:钢尺检查。
1箍筋弯钩的弯弧内直径除应满足本规范第5.3.1条的规定外,尚应不小于受 力钢筋直径; 2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对一般结构,不应小于90”;对有抗震等要求的结构: 应为135°; 3箍筋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对一般结构,不宜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对有抗震等 要求的结构,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 检查数量:按每工作班同一类型钢筋、同一加工设备抽查不应少于3件。 检验方法:钢尺检查。
5.3.3钢筋调直宜采用机械方法,也可采用冷拉方法。当采用冷拉方法调直钢筋时, HPB235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4%,HRB335级、HRB400级和RRB400级钢筋的 冷拉率不宜大于1% 检查数量:按每工作班同一类型钢筋、同一加工设备抽查不应少于3件。 检验方法:观察,钢尺检查。
检查数量:按每工作班同一类型钢筋、同一加工设备抽查不应少于3件。 检验方法:钢尺检查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
5.4.2在施工现场,应按国家现行标准《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钢 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的规定抽取钢筋机械连接接头、焊接接头试件作力学性 能检验,其质量应符合有关规程的规定。 检查数量:按有关规程确定。 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接头力学性能试验报告。
上接头。接头末端至钢筋弯起点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钢尺检查。
5.4.4在施工现场,应按国家现行标准《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
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的规定对钢筋机械连接接头、焊接接头的外观进行检查, 其质量应符合有关规程的规定。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
纵向受力钢筋机械连接接头及焊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35倍*(*为纵向受力 钢筋的较大直径)且不小于500mm,凡接头中点位于该连接区段长度内的接头均属于 司一连接区段。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机械连接及焊接的接头面积百分率 为该区段内有接头的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与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 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 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受拉区不宜大于50%; 2接头不宜设置在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梁端、柱端的箍筋加密区;当无法避 开时,对等强度高质量机械连接接头,不应大于50%;
3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构件中,不宜采用焊接接头;当采用机械连接接头 时,不应大于50%。 检查数量:在同一检验批内,对梁、柱和独立基础,应抽查构件数量的10%,且 不少于3件;对墙和板,应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查10%,且不少于3间;对大空 间结构,墙可按相邻轴线间高度5m左右划分检查面,板可按纵横轴线划分检查面 抽查10%,且均不少于3面。 检验方法:观察,钢尺检查。 5.4.6同一构件中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宜相互错开。绑扎搭接接头中 钢筋的横向净距不应小于钢筋直径,且不应小于25mm。 钢筋绑扎搭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1.3I(L为搭接长度),凡搭接接头中点位于 该连接区段长度内的搭接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钢筋搭 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为该区段内有搭接接头的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与全部纵向受力 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图5.4.6)。 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 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梁类、板类及墙类构件,不宜大于25%; 2对柱类构件,不宜大于50%; 3当工程中确有必要增大接头面积百分率时,对梁类构件,不应大于50%;对 其他构件,可根据实际情况放宽。 纵向受力钢筋绑扎搭接接头的最小搭接长度应符合本规范附录B的规定。 检查数量:在同一检验批内,对梁、柱和独立基础,应抽查构件数量的10%,且 不少于3件;对墙和板,应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查10%,且不少于3间;对大空 间结构,墙可按相邻轴线间高度5m左右划分检查面,板可按纵、横轴线划分检查面: 抽查10%,且均不少于3面。 检验方法:观察,钢尺检查。
图5.4.6钢筋绑扎搭接接头连接区段及接头面积百分率 注:图中所示搭接接头同一连接区段内的搭接钢筋为两根,当各钢筋重 径相同时接头面和百分率为50%
性天勾十职奶可 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箍筋直径不应小于搭接钢筋较大直径的0.25倍; 2受拉搭接区段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5倍,且不应大于 100mm; 3受压搭接区段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10倍,且不应大于 200mm; 4当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直径大于25mm时,应在搭接接头两个端面外100mm 范围内各设置两个箍筋,其间距宜为50mm* 检查数量:在同一检验批内,对梁、柱和独立基础,应抽查构件数量的10%,且 不少于3件;对墙和板,应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查10%,且不少于3间;对大空 间结构,墙可按相邻轴线间高度5m左右划分检查面,板可按纵、横轴线划分检查面 抽查10%,且均不少于3面。 检验方法:钢尺检查。
钢筋安装时,受力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和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钢尺检查。
5.5.1钢筋安装时,受力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和数量必须符合设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1711.工程造价增涨预留费,钢尺检查。
6.1.1后张法预应力工程的施工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预应力专业施工单位承 担。 6.1.2预应力筋张拉机具设备及仪表,应定期维护和校验。张拉设备应配套标定, 并配套使用。张拉设备的标定期限不应超过半年。当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反常现象时 或在千斤顶检修后,应重新标定。 注:1张拉设备标定时,千斤顶活塞的运行方向应与实际张拉工作状态一致; 2压力表的精度不应低于1.5级,标定张拉设备用的试验机或测力计精度不应低于土2%。 6.1.3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应进行预应力隐蔽工程验收,其内容包括: 1预应力筋的品种、规格、数量、位置等; 2预应力筋锚具和连接器的品种、规格、数量、位置等; 3预留孔道的规格、数量、位置、形状及灌浆孔、排气兼泌水管等; 4锚固区局部加强构造等。
6.2.1预应力筋进场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 等的规定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检查数量:按进场的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 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
检查数量:每60t为一批,每批抽取一组试件。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 注:当有工程经验,并经观察认为质量有保证时,可不作油脂用量和护套厚度的进
6.2.3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按设计要求采用,其性能应符合现
6.2.4孔道灌浆用水泥应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其质量应符合本规范第
定。孔道灌浆用外加剂的质量应符合本规范第7.2.2条的规定。 检查数量:按进场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 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 注:对孔道灌浆用水泥和外加剂用量较少的一般工程,当有可靠依据时,可不作材料性能的 进场复验。
6.2.5预应力筋使用前应进行外观检查,其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1有粘结预应力筋展开后应平顺,不得有弯折,表面不应有裂纹、小刺、机械 损伤、氧化铁皮和油污等; 2无粘结预应力筋护套应光滑、无裂缝,无明显褶皱。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 注:无粘结预应力筋护套轻微破损者应外包防水塑料胶带修补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严重破损者不得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