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矿井安装工程监理细则3

某矿井安装工程监理细则3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rar
资源大小:36.67 KB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405876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某矿井安装工程监理细则3

7.1.2 回填土下沉:应虚铺土超过规定厚度或冬期施工时有较大的冻土块,或压实不够遍数,甚至漏压,坑(槽)底有机物或落土等杂物清理不彻底等造成。这些问题均在施工中认真执行规范规定,检查发现后及时纠正。

7.1.3 回填土夯压不密实:应在夯压前对干土适当洒水加以润湿;对湿土造成的“橡皮土”要挖出换土重填。

7.1.4 在地形、工程地质复杂地区内的填土db12/ 596.1-2015标准下载,且对填土密实度要求较高时,应采取措施(如排水暗沟、护坡等),以防填方土粒流失,造成不均匀下沉和坍坍等事故。

7.1.5 填方基土为杂土时,应按设计要求加固地基,并妥善处理基底的软硬点、空隙、旧基、暗塘等。

7.1.6 回填管沟时,为防止管道中心线位移或损坏管道,应用人工在管子周围填土夯时,并应在管道两边同时进行,直至管顶0.5m以上,在不损坏管道的情况下,可用机械回填和压实。

在抹带接口处、防腐绝缘层或电缆周围,应使用细粒土料回填。

7.1.7 填方应按设计要求预留沉降量,如设计无要求时,可根据工程性质、填方高度、填料种类、密实要求和地基情况等与建设单位共同确定(沉降量一般不超过填方高度的3%)。

8、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桩基工程监控要点

8.1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要点:

8.1.1放线定桩位时要注意控制点是否保持良好的状态,是否应复测控制点;

8.1.2套管位置应埋设正确稳定,套管与孔壁之间应用黏土填实,套管中心线与桩孔中心线偏差不大于50mm;

8.1.3 套管的埋设深度:在黏土中不宜小于1m,在砂土中不宜小于1.5m,并应保持孔内泥浆高出地下水位1米以上;

8.1.4钻孔机就位必须加设扶正器,以保持钻机平稳,不发生倾斜位移;

8.1.5 钻机机架和机管上应作出控制标尺,以便在施工中观测、记录;

8.1.6钻孔时防止表层土受震动塌陷,钻孔不要让泥浆水位下降,并应经常测定泥浆的比重;

8.1.7成孔时要严格测量孔深和桩尖持力层情况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8.1.8孔底清理及排渣:孔底清理应控制孔底500mm的泥浆比重为1.25,排渣可通过高压射水将沉渣悬浮于泥浆之中;

8.1.9钢筋笼放前应绑好砂浆垫块,吊放时对准孔位,吊直扶稳,缓慢下沉,并按照设计位置进行固定,防止上浮;

8.1.10停止清孔后应立即浇注混凝土;应保证隔水栓的隔水效果,并使隔水栓顺利排出,隔水栓处理不好将严重影响混凝土的浇注质量;

8.1.11水下混凝土应连续施工,导管底端应始终埋入混凝土中0.8~1.3米,导管的第一节底管长度应大于等于4米;

8.1.13应严格控制实际浇注混凝土量,充盈系数必须大于等于1,保证桩顶不得偏底,凿除泛浆后保证暴露的桩顶达到设计标高、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

8.1.14钢筋笼应在隐蔽工程验收合格的前提下,确保安放牢固、标高留置正确。

对于灌注桩的钢筋验收除去确保满足施工规范及设计要求之外,整个钢筋笼安放牢固、标高留置正确也是相当重要的。事实证明,基础开挖过程中,由于找不到钢筋笼的钢筋而无法处理桩头锚筋的现象常有发生,纠其原因主要是钢筋笼固定不牢固,标高留置不正确造成。而由此造成的桩的处理却是周期长且投入大,给工程带来的影响相当大。

8.1.15桩位复核及钻机就位应进行严格的控制。桩位的复核应分两步进行,一是桩位放线,一是桩机就位后钻头对桩位的精确程度,这两步直接影响整个桩位的水平位移验评结果。

8.1.16入岩界面的确认应采用“双控”的方法。即根据地质报告计算而得的标高和钻孔取得的岩心样本符合设计要求。一般地,地层是起伏变化的,因此,仅依靠其中一种方法来确定入岩界面是不可靠的,行之有效的办法应当是“双控”。

8.1.17控制沉渣厚度是确保桩基成桩质量的关键之一。沉渣厚度对单桩承载力有很大的影响。对沉渣的控制分两个方面进行:一是桩端进入持力层达到设计要求进行洗孔后,沉渣符合规定才能安放钢筋笼。二是钢筋笼就位固定好后应进行第二次测量。首次测量的沉渣厚度仍必须符合规定要求,否则进行第二次洗孔。只有两次测量的结果均满足施工及验收规范后才能进行混凝土浇注。

8.1.18浇注混凝土的导管必须有严格的控制措施。混凝土浇注用导管的不良操作会导致发生灌注桩的桩身质量问题,主要表现为桩身混凝土夹泥、断桩等现象。为此,控制导管的操作应侧重以下两个要点,一是导管底部距离孔底应控制在300~500mm之间,二是导管上拔必须保证导管埋入混凝土2~6m,尤其是用吊车上拔导管更应严格控制。

8.1.19严格控制首盘混凝土的灌注量。按照规范规定:首盘混凝土的灌注量必须保证导管埋入混凝土0.8m以上。因此,监理人员应强调施工单位在施工组织设计中根据桩径大小按照现场的混凝土搅拌、浇注的机具设施进行严格的计算,以满足规范规定。严禁无具体措施浇注首盘混凝土。

8.1.20混凝土的浇注必须连续。混凝土的浇注必须连续,每根桩的浇注时间必须控制在首盘混凝土的初凝之前。这样,要求施工单位计算好时间,并提出备用措施,以防止由于浇注时间超过控制时间,造成桩的报废。

8.1.21隔水栓应有良好的隔水效果,并能保证顺利排出。采用什么样的隔水栓应经过充分的论证和试验,严禁随意选用隔水效果无法保证的隔水栓。

8.1.22浇注混凝土的塌落度必须控制在180~220mm的范围内。

8.2.1单桩静压试验:

8.2.1.1试验加载及量测装置;可根据现场条件采用锚桩横梁反力装置、压重平台反力装置或锚桩压重联合反力装置。加载千斤顶的合力中心应与桩的轴线重合。荷载可用放置千斤顶上的应力环、应变式压力传感器直接测定,或采用连接于千斤顶的压力表测定油压后换算荷载。桩的沉降量可通过对称安装的百分表或位移传感器测得。

8.2.1.2加载方法;加载应均匀、无冲击、分级进行。每级加载量应按试验要求精度确定,并不大于预计最大荷载的1/10。

8.2.1.3沉降观测;每级加载后,在第一个小时内每隔15分钟测读一次,以后每隔半小时测读一次,每次测读沉降值计入实验记录表。每级卸载值为每级加载值的2倍。每级卸载后隔15分钟读一次残余沉降,读两次后隔半小时再读一次沉降既可以进行下一次卸载。全部卸载后,隔3~4个小时侯再读一次残余沉降。根据试验记录可整理出桩顶荷载P(吨)与桩顶下沉量S(毫米)的关系图。

8.2.2单桩静摧试验:

8.2.2.1试验加载及量测装置;一般用油压千斤顶横置于两试桩之间(加水平荷载,同时检测两根试桩),或将千斤顶置于试壮与两根锚壮之间。用百分表测量桩顶水平位移。压力传感器设在千斤顶与试桩之间。

8.2.2.2加载方法;加载应均匀、无冲击、分级进行。每级加载量不大于预计最大载荷的1/10,按逐级循环加载方式,直至最大水平惟一大于或等于50mm为止。

8.2.2.3水平位移观测;每级加载后,恒载4分钟测读水平位移,完成一个加载循环。每级荷载如此循环5次后进行下一级加载。记录试验时间T(小时)、水平位移Xo(毫米)及水平荷载Ho(吨),即可得到Ho—T—Xo曲线、Ho—△Xo/△Ho曲线及LgHo—LgXo曲线。

8.2.2.4单桩水平承载力的确定;单桩水平临界荷载可根据Ho—T—Xo曲线突变处的前一级荷载、Ho—△Xo/△Ho曲线第一直线的终点或LgHo—LgXo曲线拐点所对应的荷载为水平临界荷载。单桩水平极限荷载可由Ho—T—Xo曲线明确陡降处的前一级荷载Ho—△Xo/△Ho曲线第二直线段的重点荷载来确定。

8.2.3 单桩静拔实验:

8.2.3.1实验加载及量测的装置:用油压千斤顶加载,用测力传感器测量上拔力,用百分表测量桩的拔出位移。静拔力必须作用在桩的轴线上。

8.2.3.2加载方法:加载应均匀、无冲击、分级进行。每级加载量不得大于预计最大荷载的1/10。

8.2.3.3拔出位移观测:与单桩静压方法相同。

8.2.3.4单桩抗拔力的测定:根据P—S曲线、S—Lgp曲线及s—t曲线等综合确定。

8.2.4桩的高应变动力试验(CASE—GOBLE法):

8.2.4.1高应变动力试验方法也属于桩的无损检测方法,但要求用高能量重锤冲击桩顶。

凯司法可以实现以下检测目的:确定桩的极限承载能力;检验桩身结构的完整性;检测打桩时的柱身应力,选择合理桩长及测定打桩锤的效率;采用CAP—WAP分析程序可模拟出桩测及桩端阻力分布,并得出与静载实验相应P—S曲线。

8.2.4.2试验仪器及设备:打桩分析仪主机及附属的压力传感器、加载度传感器、记录仪、绘图仪等。

8.2.4.3检测方法:首先在桩顶安装压力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并将传感器与放大、记录分析仪连接。用力锤或力棒敲击桩顶,同时记录敲击力信号及桩顶加速度相应信号。

8.2.4.4桩的质量判定:根据实测时域波形与信号处理所得的频谱图综合分析判定桩的质量。

8.2.5 桩的低应变动力试验(瞬时动力法)

8.2.5.1试验仪器及设备:便携式桩击测试仪及配套的力锤、传感器、放大器、记录打印设备等。

8.2.5.2 检测方法:与凯司法相同。

8.2.5.3 桩的质量判定:根据实测桩顶震动响应波形综合分析桩的质量。

9、地基与基础工程监控要点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医院)9.1.1 地基的几何尺寸、槽底标高、土质状况均应与设计相符。

9.1.2 严禁扰动基底土壤。基槽内不得有积水。当雨季或挖好后不能及时进行下一道工序时,应在设计基底标高上留150~300mm的土层不挖,待下一道工序开始前挖除。

9.1.3 基槽开挖深度不得超过基底设计标高,对于个别超挖时,应用与基底土相同的土料补填并夯实至要求的密实度或用碎石类土夯实。

9.1.4 检查基底土质,对不符合设计要求的土质,应作妥善处理,否则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对冬季施工的基槽,不能出现基土遭受冻结现象,否则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灰土的配合比,含水量均应符合设计要求,灰土铺设前应拌和均匀db1311t 003—2021 中小学校食堂建设和管理规范,虚铺厚度应符合表8—5的规定。

灰土最大虚铺厚度(mm) 表8—5

灰土的质量标准,可用环刀取样,所测的干重应符合表8—6的规定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