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湾弃土场治理方案313.doc

沙湾弃土场治理方案313.doc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doc
资源大小:1.2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394483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沙湾弃土场治理方案313.doc

排土作业区配备质量合格、适合相应载重汽车突发事故救援使用的钢丝绳(多于4根)、大卸扣(多于4个)等应急工具。

排土作业区,应配备指挥工作间和通讯工具。

排土场与国家铁(公)路干线、航道、高压输电线路的铁塔等重要设施的安全防护距离宜为最终堆置高度的1.0~1.5倍。与居住区、村镇、工业场地的距离应大于最终堆置高度的2倍

排土场进行排弃作业时东莞生态园大道桥涵工程施工方案,应圈定危险范围,并设立警戒标志,无关人员不应进入危险范围内。

任何人均不应在排土场作业区或排土场危险区内从事捡矿石、捡石材和其他活动。

未经设计或技术论证,任何单位不应在排土场内回采石材。

排土场运转过程中,排土场关键点应有警示标志、安全保障等措施。

排土场四周防洪、溢洪,场内排水设施。

由于汇水面积较小,采用截洪沟排洪形式。

排土场与村镇、居住区及其他设施的卫生防护距离,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要求。

植被、种植树木,绿化排土场周围山岗及其周围,与临近农用天地形成隔离带。

为了防止闲人及牲畜进入排土场,在四周设铁丝网围拦。

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受大气降水补给,大气降雨时,大部分雨水沿地表汇入冲沟,少部分渗入地下,建筑场地为斜坡地形,利于地表水排泄,而地表粉质粘土属弱透水层,不利于地下水渗透、径流,所以整个场地地下富水性差,水量较小。

治理措施:弃土堆坡前设置反滤体,减少堆坡土体的含水量;弃土场周边及顶部设置断面为1×2m的周界截洪沟;于各分级边坡底部平台设置断面为0.3×0.4m的平台排水沟。从而形成完善的排水系统。

因没有详细的地形图,无法正确的计算汇水面积,所以新修建的排洪沟过水截面面积要略大于现状冲沟的平均截面面积,保证不利条件下能正常排洪。

5、弃土场安全设施设置与管理

为了满足排土场管理人员的生活和休息,设计建筑面积为12.0m2的管理用房,位于弃土场边缘公路旁。管理用房的用水、用电由就近的水源点和电源点引入。

弃土场夜间不作业,不设照明;管理用电直接由附近电源直接输送。

弃土场值班房一部,或采用无线通讯设备。

5.3 弃土场的安全管理

在弃土场的日常运行管理中,要保证排土场不发生失稳现象,边坡监测非常重要,监测包括边坡位移,包括两部分,位移检测、变形观测,特别是边坡沿沟向位移检测。

① 测点布置的原则。要布置在相对较危险部位,特别是坡顶,为便于分析比较,观测基点要布置在既固定又安全且通视性好的位置。

② 测点安装。每次监测的测点要一致,可在待测部位埋设150×201×400mm的混凝土桩,并在其顶面打入φ10mm、长300mm的圆钢钉,钢钉中央刻"十"字为中心,周围刻画为10×10mm的边线,每次监测时都须将棱镜置于"十"字中心。

③ 监测的方法及精度要求。监测在监测基点用全站仪测量,要求测量按二等或三、四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进行。

④ 监测周期。可分为定期与不定期监测,边坡稳定无位移时,每月至少监测一次,当边坡有位移时,当缩短监测周期,每旬或周监测一次,明显位移时,则一日监测一次。

⑤ 监测资料整理与分析。监测获得的资料,应及时在计算机内存贮、整理与分析,从中掌握边坡位移情况,分析可能的影响范围及危害程度。

⑥ 监测设计。当边坡运行到一定时期时,业主当委托具有监测设计资质的单位进行监测设计和施工。

6、安全、环境保护及卫生

6.1 弃土场地质灾害预测与防治

一般而言,弃土场可能造成的主要地质灾害有滑坡、滚石、泥石流,针对地质灾害,设计提出治理措施。

弃土场位于基岩上,该地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地形较陡,地形条件利于地表水自然排水。

目前,该弃土场内虽然未见及产生大的滑坡和地面塌陷与泥石流等灾害,但由于该区年降雨量较大,雨季期间的长时间降雨或暴雨之后,存在山间洪流,造成水流不畅或形成小型泥石流的可能,极易造成突发洪流,应引起高度重视。

在生产过程中要加强对场区环境的观察、检查,特别在雨季期间,一旦发现地质灾害产生的隐患和先兆,及时进行处理,防患于未然。

在弃土场修排水沟,防止雨季洪水冲洗,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

设置截(排)洪沟,挡截和导出地表水体至溶区之外,缩小库区汇水面积,以明沟排水为主。

尽量不破坏原有自然植被,搞好矿山绿化,美化场区环境。

为确保矿山安全生产,必须认真贯彻执行矿山安全规程,安全规程及工种操作规程等有关规定。

(1)弃土场等要害部位设置专人警卫,并配置专用消防设施。

(2)设置安全职能部门,加强安全,加强管理和监查,所有上岗人员必须进行“三级”安全教育。

定期对排土场等污染源进行监测,指导环保和三废治理工作正常进行,确保环境保护和职工的身体健康。

为了防止闲人及牲畜进入排土场,在四周设铁丝网围拦。

不破坏原有自然植被,搞好绿化,美化场区环境。

①《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4);

②《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12);

③《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

④《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18)。

①《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②《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③《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18;

④《一般工业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11。

6.2.2 污染源及治理措施

堆积碴石外坡覆山坡土0.5m,种植草皮护坡,防止扬尘。

弃土场关场时覆土0.8m,进行覆耕或种植经济林木,防止扬尘。

少量直接运输至弃土场深埋处理。

弃土场对土地利用和景观生态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弃土场在服务期满后采取绿化、复垦措施,可以使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可使破坏的生态环境得到一定的补偿,该区虽位于于重要城市交通干道旁,因此,弃土体前缘边坡采用钢筋混凝土格构护坡,格构中覆土植草。则可以满足景观需要。因此,项目的改造后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

绿化在防止水土流失、防止污染和美化环境等方面起着特殊作用。绿色植物具有保持土壤、防止水土流失、吸附粉尘、净化空气、减弱噪声、调温调湿、改善小气候等功能。因此,除统一规划、加强污染物治理外,尚需在建设项目进行的同时搞好环境绿化,这对保持水土具有积极作用。针对该项目的主要特点,宜选择水土保持能力好,吸滞粉尘性能好的、易活、易长的树木和花草。

为防止水土流失和恢复植被景观,本项目将有计划地对场区进行复垦,弃土场完成后,最终场区顶面覆盖自然土0.5~0.8m,并均匀压实,再加营养土0.2m,以满足今后复垦种植要求,弃土场面形成3.37%的平整斜坡以利排水。

6.2.4 环境影响评价

项目在其改造和堆存过程中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但在采取了相应有效的防治措施并加强严格管理后,基本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

水土保持是防止改造时期水土流失的重要工作,也是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手段,必须及时做好这项工作,弃土场改造时期清基会有弃土,应选取稳定场地专门堆放,并做好截洪沟,护好边坡和坡角,防止水土流失。

6.3 职业安全与卫生

总图布置满足卫生防护距离;

湿式作业,喷雾洒水,可以有效减少运石车辆的粉尘污染;

对地表可能塌陷区建立警戒标志,避免冲击地压和岩崩;

建筑截洪沟、拦石坝,预防泥石流灾害;

排土场进行排弃作业时,应圈定危险范围,并设立警戒标志,无关人员不应进入危险范围内;

任何人均不应在弃土场作业区或排土场危险区内从事捡矿石、捡石材和其他活动;

未经设计或技术论证混凝土工程模板分项工程监理交底.doc,任何单位不应在弃土场内回采石材。

总之,三叉坝弃土场改造工程,在技术上是可行的,经济上是合理的,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地区的发展和当地经济建设,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有较好的推动作用。

(1)通过增设排水沟、截洪沟、坝底水沟等工程完善了弃土场的排水系统。

(2)对现有的堆积物形成的高边坡通过削坡,在下方砌筑反滤石坝,控制边坡角度、高度,增设平台等措施实施处理后能够满足规程、规范对抗滑稳定性要求。

(1)本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加强管理,严格按照有关规范、规程执行。

(2)由于施工进度、质量有严格要求46.振动冲击夯操作安全技术交底,选择有资质、有相关经验的施工队伍施工。

(3)排水设施的泄流量计算是在全程畅通的条件下进行的,如果排水设施被泥砂淤塞,过水断面减小,加之弃土场区管理不善,也会引发安全问题。建议在雨水较多的季节,加强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