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2022冬季施工要点.doc(一)冬期施工配制混凝土宜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采用蒸汽养护时,宜选用矿渣硅酸盐水泥。
(二)冬期施工混凝土配合比应根据施工期间环境气温、原材料、养护方法、混凝土性能要求等经试验确定,并宜选择较小的水胶比和坍落度。
(三)混凝土拌合物的出机温度不宜低于10℃污、雨沟槽土方施工方案,入模温度不应低于5℃。
(四)混凝土运输、输送机具及泵管应采取保温措施。当采用泵送工艺浇筑时,应采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对泵和泵管进行润滑、预热。
(五)混凝土浇筑前,应清除地基、模板和钢筋上的冰雪和污垢,并应进行覆盖保温。
(六)混凝土分层浇筑时,分层厚度不应小于400mm。在被上一层混凝土覆盖前,已浇筑层的温度应满足热工计算要求,且不得低于2℃。
(七) 采用加热方法养护现浇混凝土时,应考虑加热产生的温度应力对结构的影响,并应合理安排混凝土浇筑顺序与施工缝留置位置。
(八)冬期浇筑的混凝土,其受冻临界强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采用蓄热法、暖棚法、加热法施工时,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配制的混凝土,不应低于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值的30%;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配制的混凝土时,不应低于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值的40%。
3.强度等级等于或高于C50的混凝土,不宜低于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值的30%。
4.对有抗冻耐久性要求的混凝土,不宜低于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值的70%。
5.对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宜小于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值的50%。
6.当采用暖棚法施工的混凝土中掺入早强剂时,可按综合蓄热法受冻临界强度取值。
7.当施工需要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时,应按提高后的强度等级确定受冻临界强度。
(九)混凝土结构工程冬期施工养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3.对不易保温养护,且对强度增长无具体要求的一般混凝土结构,可采用掺防冻剂的负温养护法进行施工。
4.仍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可采用暖棚法、蒸汽加热法、电加热法等方法,但应采取降低能耗的措施。
(十)混凝土浇筑后,对裸露表面应采取防风、保湿、保温措施,对边、棱角及易受冻部位应加强保温。在混凝土养护和越冬期间,不得直接对负温混凝土表面浇水养护。
(十一)模板和保温层应在混凝土达到要求强度,且混凝土表面温度冷却到5℃后再拆除。对墙、板等薄壁结构构件,宜延长模板拆除时间。当混凝土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大于20℃时,拆模后的混凝土表面应立即进行保温覆盖。
(十二)混凝土强度未达到受冻临界强度和设计要求时,应继续进行养护。工程越冬期间,应编制越冬维护方案并进行保温维护。
(十三)冬期施工混凝土强度试件的留置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的有关规定外,尚应增设与结构同条件养护试件,养护试件不应少于2组。同条件养护试件应在解冻后进行试验。
(一)基坑支护冬期施工宜选用排桩和土钉墙的方法。
(二)采用液压高频锤法施工的型钢或钢管排柱基坑支护工程,除应考虑对周边建筑物、构筑物和地下管道的振动影响外,还应满足在冻土上施工时,采用钻机在冻土层内引孔,引孔的直径应大于型钢或钢管的最大边缘尺寸的要求。
(三)基坑支护采用排桩施工时,基坑土方开挖应待桩身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时方可进行。
(一)在负温度下进行钢结构的制作和安装时,应按负温度施工的要求,编制钢结构的制作和安装施工组织设计。
(二)钢构件在正温度下制作,负温度下安装时,施工中应采取有调整偏差的技术措施。
(三)钢结构在负温度下放样时,切割、铣刨的尺寸,应计入在负温度下钢材收缩的影响。
(五)在负温度下露天焊接钢结构时,宜搭设临时防护棚。雨水、雪花不得飘落在炽热的焊缝上。
(六)在负温度下厚钢板焊接完成后,在焊缝两侧板厚的2~3倍范围内,立即进行焊后热处理,加热温度宜为150~300℃,并宜保持1~2小时。焊缝焊完或焊后热处理完后应采取保温措施,并使焊缝缓慢冷却,冷却速度不应大于10℃/min。
(七)在温度低于0℃的钢构件上涂刷防腐涂层前,应进行涂刷工艺试验。涂刷时必须将构件表面的铁锈、油污、边沿孔洞的飞边毛刺,等清除干净,并保持构件表面干燥。可用热风或红外线照射干燥,干燥温度和时间应由试验确定。雨雪天气或构件上有薄冰时不得进行涂刷工作。
GBT 33242-2016 数字城市智能卡应用技术要求.pdf2.长安街西延(门头沟段)热力管线工程
3.长辛店二十五路道路工程
4.3座排水泵站运行维护项目劳务分包工程
5.通马路道路工程拆改移项目
7.林萃路(五环路~回南北路)道路工程3#标段
8.丰草河北路(西四环路~西站南路)道路环保工程
一个完整的群体建筑室外工程施工组织设计10.北清路(京新高速~京承高速)快速化改造工程拆改移2#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