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铁路钢桥涂装标准》(TB∕T1527-2004).doc3.2.3 当旧涂层未锈蚀,劣化类型为2~3级起泡、裂纹或脱落时,用手动工具或动力工具清理损坏的区域周围疏松的涂层,并延伸至未损坏的涂层区域50mm~80mm坡口,局部涂相应底漆和面漆。如要保持涂层表面一致,可在局部涂面漆后,全部再覆盖面漆。
3.2.4 当旧涂层锈蚀,劣化类型为2~3级生锈时,应清除松散的涂层,直到良好结合的涂层区域为止,旧涂层表面清理应达到PSt31)级,未损坏的涂层区域边缘按3.2.2条要求处理,然后局部涂装相应防锈底漆和相应中间漆、面漆。如要保持涂层表面一致,可在局部涂面漆后,全部再覆盖面漆。
3.2.5 当旧喷锌或铝涂层发生锈蚀劣化类型为2~3级生锈时,应除去松动的锌或铝涂层和涂料涂层直到良好结合的锌或铝涂层区域为止“毛勒”伸缩缝施工工艺框图,钢表面锈蚀清理应达到Sa2.5级。对于未损坏的涂料和锌或铝涂层区域边缘按3.2.2条要求处理。对于电弧喷锌或铝涂层清理部位,也可改涂特制环氧富锌防锈底漆2道,然后涂装相应中间漆和面漆。
3.3 涂层质量要求
3.3.1 涂料涂层表面平整均匀,不允许有剥落、起泡、裂纹、气孔,允许有不影响防护性能的轻微桔皮、流挂、刷痕和少量杂质。
3.3.2 金属涂层表面均匀一致,不允许有起皮、鼓泡、大熔滴、松散粒子、裂纹、掉块,允许有不影响防护性能的轻微结疤、起皱。
3.4 涂装作业环境和涂装间隔时间要求
3.4.2 钢结构表面清理后应在4h内完成涂装锌、铝涂层,电弧喷涂锌或铝完成后应立即覆盖封孔剂。既有线利用列车运行间隔施工时,覆盖封孔剂或涂层前,应对锌或铝涂层表面作清洁处理。
PSt3:被清理的表面油漆涂层部分应粘附牢固完好无损,其它部分应无可见的油脂和污物,无粘附不牢的氧化皮、铁锈、油漆涂层和异物,金属基底要有金属光泽。
3.4.3 涂装涂料时作业环境要求:
水性无机富锌防锈底漆、酚醛漆、醇酸漆、聚氨酯漆、氟碳面漆不允许在气温5℃以下施工,环氧类漆不允许在10℃以下施工;
不允许在相对湿度80%以上,雨天、雾天或风沙场合施工。
3.4.4 涂装涂料涂层需在上一道涂层实干后,方可涂装下一道漆,底漆、中间漆最长暴露时间不超过7天,两道面漆间隔若超过7天时需用细砂纸打磨成细微毛面。
3.4.5 水性无机富锌防锈底漆和氟碳面漆的施工参照附录B的规定进行。
3.5 涂装施工安全
3.5.1 手工和动力工具除锈、喷射除锈和清除旧涂层等涂装前处理工艺安全,按GB 7692规定进行。
3.5.2 涂漆工艺中如贮存、涂料调制、涂装、干燥等劳动安全卫生技术要求按GB 6514规定进行,按该标准规定划出涂漆区、火灾危险区、电气防爆区。
3.5.3 锌、铝喷涂设备的安全操作、操作人员的安全保证和通风保健要求,按GB 11375规定。
4.2 表面粗糙度检验
4.2.2 表面粗糙度可用触针式表面轮廓仪测量。
4.2.3 测量峰谷深度可用指针式千分尺。
4.3 涂层表面质量检查方法采用目视法
4.4 涂层厚度的检测方法
4.4.2 涂料涂层厚度测量时,以钢梁杆件为一测量单元,在特大杆件表面上以10m2为一测量单元,每个测量单元至少应选取三处基准表面,每一基准表面测量五点,其测量分布如图1,取其算术平均值。
图 1
4.5 涂层附着力检测方法
5.2 在涂装过程中对温度、湿度和周围环境等涂装作业环境进行检验。
5.3 在钢梁涂装前对钢表面除锈等级和粗糙度大小进行检验。
5.4 在涂装过程中对涂装间隔时间和涂膜外观进行检验。
5.5 涂装过程中对底漆涂层、锌铝涂层以及完整的涂装体系的涂层厚度分别进行检验。涂料涂层涂装过程中,可以测量湿膜厚度以控制干膜厚度。不允许单独制备试片代替钢梁杆件作涂层厚度检验。
5.6 涂装过程可用抽样方法对涂层附着力进行检验,附着力检验可以是钢基体和涂层间附着力,也可以是完整涂装体系涂层间附着力。
磨料粒度与粗糙度的关系
A.1 磨料粒度与粗糙度的关系见表A.1。
表A.1 磨料粒度与粗糙度的关系
水性无机富锌防锈底漆、氟碳面漆施工要求
B.1 水性无机富锌防锈底漆施工要求
B.1.1环境要求如下:
a)气温:环境温度不低于5℃,室外施工时应避免底材被太阳直晒。
b)相对湿度:≤80%,不允许在相对湿度80%以上的天气、雨天、雾天或风沙场合施工。
B.1.2 施工注意事项如下:
a) 所有工具使用前应用清水冲洗,不能被油污污染。
b) 用强力搅拌机搅拌液体物料。
c) 逐步将锌粉搅入液体物料中。继续搅拌直到粉剂完全分散,直至混合料中无团块。不要一次混合过多的物料,以便在适用期内用完。切勿倒转次序,也不得改变混合比率。
d) 一般情况下,都不得进行稀释。
e) 用30目滤筛过滤混合物料以防止工具的堵塞。
f) 在施工过程中继续缓慢搅拌物料,以保持混合料的均匀状态。
g) 采用均匀、同向的湿喷涂,每次覆盖前一次的1/3~1/2,以避免空隙、漏涂和针眼。
h) 在焊点、断面、尖锐边缘、铆接点、栓接处及转角处的涂层厚度应适当,涂层过厚会出现裂纹。
j) 当涂层完全干燥后,用无损伤干膜层的厚度检测仪测量膜层厚度。如需要增加膜厚时,须待膜层干燥至可以操作时再喷涂。膜层厚度为80μm,允许范围为70μm ~100μm。
k) 当膜层干燥至可以进行操作时,用刷涂添补针眼、空隙、较小面积的破损和漏涂。面积较大时则采用喷涂。
l) 在施工期间和在最后涂层的固化期间应保持清洁净空气的流通。
m) 使用后立即用清水清洗工具。
n) 在水性无机富锌防锈底漆涂层上进行棕红云铁环氧中间漆涂装时应分为两步:1)将棕红云铁环氧中间漆稀释一倍,然后涂装;2)干燥后再正常涂装棕红云铁环氧中间漆到规定的干膜厚度。
B.2 氟碳面漆施工要求
B.2.1环境要求如下:
a)气温:环境温度不低于5℃,室外施工时应避免底材被太阳直晒。
b)相对湿度:≤80%,不允许在相对湿度80%以上的天气、雨天、雾天或风沙场合施工。
B.2.2 施工注意事项如下:
a) 喷涂的空气要干净,无油无水。
涂装时涂料粘度要合适。
熟化期:30min(即两组分混合均匀后,30min后使用)。
d) 氟碳涂料为双组分涂料,配漆时应严格按照要求的比例进行调漆。
1)按照当天涂料的用量及涂料的使用期,计划配制涂料,现用现配,用多少配多少;
2)配漆前后必须充分搅匀,配漆用品要分开使用;
3)使用前要将调配好的涂料用40目~100目的筛网过滤。
e) 涂漆间隔时间:中间漆与第一道面漆涂装间隔时间为24h~168h,超过168h时,表面应清理,必要时在涂装面漆前表面应用细砂纸轻轻打磨,再行涂装。应严格控制每道漆的干膜厚度。
4) 防止流挂、超薄和干喷,允许少量流挂,超薄可以补喷,干喷必须返工。
5) 自检喷涂质量:喷涂一个区段后,用眼观察湿膜,如湿膜湿润、丰满、有光泽,喷涂质量好;如湿膜光泽差、有粗糙感,则喷涂不均匀并且偏薄。可用湿膜测厚计帮助掌握厚度。
6) 补偿喷涂:在光泽差、有粗糙感的地方,可补喷加厚。干膜超薄的地方,在喷涂下一道漆时可加厚补偿。
7) 清洗用具:用少量相应稀料清洗喷具,至少清洗三次,用过的稀料可重复使用。
铁路钢桥用水性无机富锌防锈底漆技术条件
C.1.1 水性无机富锌防锈底漆由硅酸钾水溶液、锌粉等组成。锌粉应满足:总锌含量大于98%,金属锌含量大于94%,细度不低于325目。
C.1.2 水性无机富锌防锈底漆属自固型涂料,为双组分。
水性无机富锌防锈底漆应符合表C.1中的技术要求。
表C.1 水性无机富锌防锈底漆技术要求
C.3.1 样板制备:
C.3.2 自固化时间测定:将样板的2/3放入盛有蒸馏水或去离子水的烧杯中,调节水温为23±2℃,并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保持该温度。样板浸泡0.5h后,将试样取出,立即用手指擦拭已浸泡过的涂层,以目视检查手指上是否有涂层溶解物,试样上的涂层是否有起泡、脱落等现象。6h后涂层应无溶解、无起泡、无脱落现象。
铁路钢桥用灰色丙烯酸脂肪族聚氨酯面漆和氟碳面漆技术条件
D.1.1 灰色丙烯酸脂肪族聚氨酯面漆由脂肪族异氰酸酯和含羟基丙烯酸树脂、颜料、助剂及溶剂等组成。
D.1.2 灰色丙烯酸脂肪族聚氨酯面漆为双组份。
D.1.3 氟碳面漆由氟碳树脂和脂肪族异氰酸酯为基料、金红石型钛白粉和助剂等组成。
D.1.4 氟碳面漆为双组份。
DL/T 2223-2021 长波前冲击电压试验技术导则.pdf灰色丙烯酸脂肪族聚氨酯面漆和氟碳面漆应符合表D.1中的技术要求。
表 D.1 灰色丙烯酸脂肪族聚氨酯面漆和氟碳面漆的技术要求
铁路钢桥用无机富锌防锈防滑涂料技术条件
E.1.1 无机富锌防锈防滑涂料由硅酸钾水溶液(或水解硅酸乙酯溶液)、锌粉、铝粉、金刚砂等组成。锌粉应满足:总锌含量大于98%,金属锌含量大于94%,细度不低于325目。
E.1.2 无机富锌防锈防滑涂料属自固型涂料,为双组分。
无机富锌防锈防滑涂料应符合表E.1中的技术要求。
龙门吊施工方案表E.1 无机富锌防锈防滑涂料技术要求
E.3.1 样板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