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工程各环节施工作业指导书,一个字绝!498页PPT可下载!.doc

桥梁工程各环节施工作业指导书,一个字绝!498页PPT可下载!.doc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doc
资源大小:39.1 M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389511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桥梁工程各环节施工作业指导书,一个字绝!498页PPT可下载!.doc

④一孔内进行爆破作业时,其他孔内不得留有施工作业人员,必须全部撤离至安全地带。

挖孔时必须采取孔壁支护,支护方式可采用就地浇筑混凝土或便于拆装的钢、木支撑。支护结构应通过检算。无法拆除的木框架支撑不得用于摩擦桩。

护壁混凝土强度不得低于15MPa ,当作为桩身混凝土的一部分时,不得低于桩身混凝土的强度等级。第一节混凝土护壁(原地面以下1m)径向厚度为20cm,宜高出地面20~30cm,使其成为井口围圈,以阻挡井上土石及其它物体滚入井下伤人,并且便于挡水和定位。等厚度护壁如图2所示。

该方法适用于各类土层110kV双龙-石港变线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每挖掘0.8~1.0m深时,即立模灌注混凝土护壁。平均厚度15cm。两节护壁之间留10~15cm的空隙,以便混凝土的灌注施工。

混凝土搅拌坍落度宜为14cm左右。

为了进一步提高柱身砼与护壁的粘结,也为了砼入模方便,护壁方式可采用喇叭错台状护壁。

遇有局部或厚度不大于1.5m的流动性淤泥和可能出现涌沙时,应加强护壁或降水措施,必要时采用钢护筒防护。

挖孔至设计高程后,孔底应清除积水,并应进行孔底处理,做到平整、无松渣和泥污等软层。当地质条件与设计不符时,应会同有关单位妥善处理。成孔检验合格后,应立即安装钢筋笼,浇筑混凝土。

4.4.1钢筋笼的制作

(1) 对于较短的桩基,钢筋笼宜制作成整体,一次吊装就位。对于孔深较大的桩基,钢筋笼需要现场焊接的,钢筋笼分段长度不宜少于18m,以减少现场焊接工作量。现场焊接须采用单面帮条焊接。

(2) 制作时,按设计尺寸做好加强箍筋,标出主筋的位置。把主筋摆放在平整的工作平台上,并标出加强筋的位置。焊接时,使加强筋上任一主筋的标记对准主筋中部的加强筋标记,扶正加强筋,并用木制直角板校正加强筋与主筋的垂直度,然后点焊。在一根主筋上焊好全部加强筋后,用机具或人转动骨架,将其余主筋逐根照上法焊好,然后吊起骨架搁于支架上,套入盘筋,按设计位置布置好螺旋筋并绑扎于主筋上,点焊牢固。

(3)钢筋骨架保护层的设置方法:

钢筋笼主筋接头采用双面搭接焊,每一截面上接头数量不超过50%,加强箍筋与主筋连接全部焊接。钢筋笼的材料、加工、接头和安装,符合要求。钢筋骨架的保护层厚度可用焊接钢筋“耳朵”或转动混凝土垫块,见图3。设置密度按竖向每隔2m设一道,每一道沿圆周布置8个。

4.4.2 骨架的运输无论采取何种方法运输骨架,都不得使骨架变形,当骨架长度在6m以内时可用两部平板车直接运输。当长度超过6m时,应在平板车上加托架。如用钢管焊成一个或几个托架用翻斗车牵引,可运输各种长度的钢筋笼,或用炮架车采用翻斗车牵引或人工推,也可运输一般长度的钢筋笼。

4.4.3 骨架的起吊和就位

钢筋笼制作完成后, 骨架安装采用汽车吊,为了保证骨架起吊时不变形,对于长骨架,起吊前应在加强骨架内焊接三角支撑,以加强其刚度。采用两点吊装时,第一吊点设在骨架的下部,第二点设在骨架长度的中点到上三分点之间。对于长骨架,起吊前应在骨架内部临时绑扎两根杉木杆以加强其刚度。起吊时,先提第一点,使骨架稍提起,再与第二吊同时起吊。待骨架离开地面后,第一吊点停吊,继续提升第二吊点。随着第二吊点不断上升,慢慢放松第一吊点,直到骨架同地面垂直,停止起吊。解除第一吊点,检查骨架是否顺直,如有弯曲应整直。当骨架进入孔口后,应将其扶正徐徐下降,严禁摆动碰撞孔壁。然后,由下而上地逐个解去绑扎杉木杆的绑扎点及钢筋十字支撑。当骨架下降到第二吊点附近的加强箍接近孔口,可用木棍或型钢(视骨架轻重而定)等穿过加强箍筋的下方,将骨架临时支承于孔口,孔口临时支撑应满足强度要求。将吊钩移到骨架上端,取出临时支承,将骨架徐徐下降,骨架降至设计标高为止。将骨架临时支撑于护筒口,再起吊第二节骨架,使上下两节骨架位于同直线上进行焊接,全部接头焊好后就可以下沉入孔,直至所有骨架安装完毕。并在孔口牢固定位,以免在灌注混凝土过程中发生浮笼现象。

骨架最上端定位,必须由测定的孔口标高来计算定位筋的长度,并反复核对无误后再焊接定位。在钢筋笼上拉上十字线,找出钢筋笼中心,根据护桩找出桩位中心,钢筋笼定位时使钢筋笼中心与桩位中心重合。

然后在定位钢筋骨架顶端的顶吊圈下面插入两根平行的工字钢或槽钢,在护筒两侧放两根平行的枕木(高出护筒5cm左右),并将整个定位骨架支托于枕木上。

4.5.1 在灌注混凝土前应对孔径、孔深、孔型全部检查并报监理工程师,经检验合格后方可灌注混凝土。

4.5.2 混凝土采用集中拌合,自动计量,罐车运输,泵送混凝土施工,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混凝土的浇筑入模温度不低于+5℃,也不高于+30℃,否则采用经监理工程师批准的相应措施。

4.5.3 灌注支架采用移动式的,事先拼装好,用时移至孔口,以悬挂串筒,漏斗底口。从高处直接倾卸时,其自由倾落高度一般不宜超过2m以不发生离析为度。当倾落高度超过2m时,应通过串筒、溜管或震动溜管等设施下落;倾落高度超过10m时,并应设置减速装置。

4.5.4 混凝土分层浇筑,分层厚度控制在30~45cm。振捣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振动器的振动深度一般不超过棒长度2/3~3/4倍,振动时要快插慢拔,不断上下移动振动棒,以便捣实均匀,减少混凝土表面气泡。振动棒插入下层混凝土中5~10cm,移动间距不超过40cm,与侧模保持5~10cm距离,对每一个振动部位,振动到该部位混凝土密实为止,即混凝土不再冒出气泡。

4.5.5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按有关规定要求制作检查试件。

4.5.6 对于1m直径挖孔桩,如果桩身较长,混凝土振捣操作有困难时,可采用水下混凝土方法灌注。水下混凝土浇灌方法详见“冲击钻孔桩混凝土灌注”。

钻孔桩采用小应变检测。对质量有问题的桩,钻取桩身混凝土鉴定检验。

5 质量控制及质量检测

5.1 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见表3和表4

表3 人工挖孔允许偏差

表4 挖孔桩钢筋骨架允许偏差

5.2.1 挖孔过程中,应经常检查孔的净空尺寸、平面位置。

5.2.2 挖孔和施作护壁必须交替连续作业,不宜中途停顿,以防坍孔。

5.2.3 挖孔至设计高程后,孔底应清除积水,并应进行孔底处理,做到平整、无松渣和泥污等软层。成孔检验合格后,应立即安装钢筋笼、浇筑混凝土。

6.1 防坍塌安全技术措施

6.1.1 搞好孔口防护规划,防止地表水进入孔内。

6.1.2 在开挖过程前根据不同地质情况做好护壁方案设计,在开挖过程中必须认真复核地质情况,根据不同地质条件严格做好孔壁防护工作。

6.1.3 对于需要砼防护的孔壁,严格按规定的进尺开挖,护壁砼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拆模.

6.2 孔内通风安全措施

6.2.1 人工挖孔桩应做好孔内通风,当孔深大于5m,应采用通风管往孔内送风措施。操作工人工作2小时左右,应到孔外休息。

6.2.2 对于特殊地质的地段,在挖孔过程中,应做好有害气体的检测。

6.2.3孔内爆破后应先通风排烟15min并经检查无有害气体后,施工人员方可下井继续作业。

6.3.1 对于提升架钢丝绳,应有不小于10倍的安全储备,并定期检查其磨损情况。

6.3.2 吊斗装渣不能太满,防止碎渣散落。

6.3.3 下孔操作人员应戴好安全帽,对于特殊孔位、还应系好救生绳。

根据不同地质条件,施工单位应做好安全应急预案,险情发生时,有相应的处理措施;事故发生后,有相应的救助方案。

7.1 减少环境污染措施

7.1.2 经常对施工场地及周围环境进行打扫,疏通排水管道和沟渠,定期进行消毒,以保持驻地卫生。

7.2 降低施工噪音的措施

7.2.1 对施工机械和施工作业程序进行控制,使噪音降到最低限度。

7.2.2 爆破施工应合理安排好时间。

7.2 防止大气污染的措施

7.3.1 对施工便道定期压实和洒水,减少灰尘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7.3.2 对各种施工机械、车辆进行严格的废气排量检测,对排量不合格的机械、车辆坚决予以停用。

7.4 防止水源污染的措施

7.4.1 在施工区设置临时的施工及生活污废水汇集设施,防止污废水直接排入河流和排灌系统中。

7.4.3 采取可靠的方法防止车辆停放和维修区产生的机油和燃油泄露。

7.5.1 施工时应尽量保护用地范围之外的现有绿色植被。对因临时用地破坏的绿色植被,在用地期满或工程完工后及时恢复。

7.5.2 严格控制施工期间破坏植被的面积,除了不可避免的工程占地、砍伐以外,不得发生其它形式的人为破坏。

7.6.1 整个施工活动中,遵照国家《水土保护法》和本合同段水土保持的要求,严格执行水土保护的各项规定,坚持节约用地。

7.6.2 合理布置施工场地,生产、生活设施尽量少占耕地,施工尽量不破坏原有植被,不损坏用地范围外的耕地、水渠,保护自然环境。

冲击钻灌注桩作业指导书

适用于卵石、坚硬漂石、岩层及各种复杂地质的桥梁桩基施工。

2.1.1 根据设计文件和环保要求,结合现场情况,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工艺细则。

2.1.2 按有关规定和设计要求进行试桩,确定施工工艺参数和检验桩的承载力,并应具有完整的试桩资料。

2.1.3施测墩台及孔位控制中线,做好护桩。

2.2.1 在旱地上应清除杂物,换除软土,平整压实,场地位于陡坡时,可用枕木或型钢等换搭设工作平台。

2.2.2 在浅水中宜用筑岛或围堰法施工,筑岛面积应依据钻孔设备大小等决定。

2.2.3 钻孔场地在深水中或淤泥较厚时,可搭设水上工作平台施工,平台搭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平台应能支撑钻孔机械、护筒加压、钻孔操作及浇筑水下混凝土等施工过程中的所有静、活荷载,并保持坚固稳定,同时应满足各项有关施工作业和施工设备安全进、退场的要求。

(2)工作平台可利用浮吊或打桩船打入钢筋混凝土桩或钢管桩作为基桩,顶面纵横梁和支撑架可用木料、型钢、万能杆件、钢桁架或其他材料搭设。当流速不大,且河床地质条件较好、承载力较高时,也可部分利用钻孔桩钢护筒加高兼作基桩设置作业平台,但钢护筒刚度、埋深等必须同时满足基桩的设置要求。

(3)当水流平稳时,钻机可设在组合船舶或浮箱上钻孔,但必须锚碇稳固。

(4)当水流速较大,但河床较平顺时,可采用薄壁浮运沉进,就位后灌水下沉,落床,在其顶面搭设工作平台。

(5)水上工作平台的设置应考虑泥浆的循环、过滤和排放的要求

2.2.4 在场地布置中安排泥浆循环净化系统。

根据工程备好各种所需材料,对有溶洞的地质,还需备好各种应急物资。

2.4 人员配备(劳动力组织采用内部队伍组织模式,施工人员要结合现场确定的施工方案、机械、人员组合、工期要求进行合理配置)主要人员见表1《冲击钻灌注桩施工主要劳力安排表》

3.1相关部门提供的该工程的地质勘察报告、水文地质资料、桩基工程施工图及图纸会审资料。

3.2施工现场环境和邻近区域内的地下管线(管道、电缆)、地下构筑物、危险建筑物、精密仪器车间等的调查资料。

表1 冲击钻灌注桩施工主要劳力安排表

2.5机械配备见表2《冲击钻灌注桩施工主要机械配置表》

表2 冲击钻灌注桩施工机械配置表

3.3主要施工机械及其配套设备的技术性能资料,所需材料的检验和配合比试验,对所需的材料必需作材料的物理性能试验,并委托有资历的试验室根据所用的原材料作好混凝土的配合比试验。

3.4 测量人员已对钻孔桩位置进行了测量,并标出其中心位置,并在纵横向设了护桩。

3.4 钻机司机等操作人员已进行了安全技术教育培训。

施工准备→埋设钻孔护筒→搭设作业平台→桩机就位→钻孔→成孔检测→清孔→安放钢筋笼→安放导管→浇筑水下混凝土→拔出导管、护筒→基桩检测。见图1《冲击钻钻孔桩施工工艺流程图》。

人员机械进场,进行桩位详细测量放样,标明具体位置,钻机就位,各种原材料进场。

钻孔前应设置坚固不漏水的护筒:

4.2.1 钢护筒在旱地或水中均可使用,筒壁厚度可根据钻孔桩径、埋深和埋设方法选定,一般钻孔桩可为4~12mm,必要时可根据钻孔桩孔径、埋设方法和深度通过计算确定。

4.2.2 钢筋混凝土护筒可在水深不大的钻孔中使用余杭市某污水管道工程顶管施工方案,筒壁厚度为8~10cm。

4.2.3 护筒内径应大于钻头直径40cm。

图1 冲击钻钻孔桩施工工艺流程图

4.2.4 护筒顶面宜高出施工水位或地下水位2m,并高出施工地面0.5m,其高度应满足孔内泥浆面高度的要求。

4.2.5 在岸滩上护筒埋置尝试为:黏性土、粉土不小于1m,砂类土不小于2m,当表层土松软时,宜浆护筒埋置在较坚硬密实的土层中至少0.5m;埋设时应在护筒四周回填黏土并分层夯实;可用锤击、加压或振动等方法下沉护筒。

4.2.6 在水中筑岛护筒宜埋入河床面以下1m左右,在水中平台上设置护筒,可根据施工最高水位、流速、冲刷及地质条件等因素确定埋深,必要时打入不透水层;在水中平台上下沉护筒,应有足够的导向设备控制护筒位置。

4.2.7 护筒顶面中心与设计桩位允许偏差不大于5cm不锈钢储罐酸洗施工方案,倾斜度不大于1%。

钻孔施工应根据地层情况制造泥浆护壁。选择和备足良好的造浆黏土或膨润土,造浆量为2倍的桩的混凝土体积,泥浆比重可根据钻进不同地层及时进行调整。泥浆性能指标如下: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