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第三册施工技术组织方案与措施.doc截桩切割线由经过引平培训的截桩人员,依据每根桩上的测量标志自行引测。
截桩标高测量质量保证措施:
⑴ 每次测高时,RTK背包要到就近的控制点上进行比对中桥后张法预应力组合箱梁施工方案,求取相等条件下的改正常数,并到前次放好的标志上进行验证。
⑵ 塑料水管使用前要把两个端头握在一起,观察两端头的水面是否等高,排除气泡后才能投入使用。使用中水管要虚离桩体,用其余手指作柔性减震,克服桩体晃动所引起的偏差。
1.6.2 桩顶偏位测量
截桩后,在桩顶安放十字架,根据十字架上的刻画进行调整,使十字架上的GPS天线到达桩心位置。采用RTK数据采集的方法测取桩心坐标,计算桩心偏位。
由于此桩心坐标要用于套箱底板的开孔,以及计算群桩轴线偏位,精度要求较高,所以不能采用按时间秒数随机记录的方法,而是要注意观察屏显数据随桩体晃动的变化情况,选取晃动中心值进行记录,每根桩记录三次,内业处理时X、Y两个方向分别取中间数值。
在条件成熟的区位,也可采用全站仪测取桩心坐标,此时仪器要打开跟踪设置,观测、记录的方法类同GPS操作。
1.6.3钢套箱安装放线
钢套箱的安装线,可依据实测的桩心偏位进行放样。也可采用RTK背包沿桩边进行放样。安装线标记校核的方法如下:
(1)两平行标记线的间距应与计算值相符;
(2) 每组承台同向边线标记应8点共线;
(3)每组承台两组端线的标记应符合设计的承台间距。
安装标记应注意保护,导向槽钢要按承重梁宽焊接在标记对侧,并留出适当的安装余量。
1.6.4钢套箱安装实时定位
套箱安装时,先根据放样标记粗定位,再用RTK背包细定位,满足设计要求以后再放松吊钩(图1.6.4)。细定位所记录的最后数据,用于计算钢套箱的安装偏位。至于钢套箱的安装斜度,是由沿套箱顶面四周均匀观测四点的高程来计算的。
图1.6.4套箱安装细定位
套箱的安装精度,由于招标文件没有明确的要求,暂按50mm进行控制,与群桩轴线允许偏位一致。
按50mm限差试算GPS基准站的控制半径为8公里:
5+5×8 =45mm (由于定位要多次读数,测量误差实际还要小得多)。
在条件成熟的部位,优先选用全站仪进行细定位。
1.7.1 RTK快速静态测量
RTK快速静态测量的概念是:
⑴ 象RTK那样接收基准站的差分数据进行解算;
⑵ 象静态测量那样GPS天线固定不动;
⑶ 由于观测的时间较短,所以加上了“快速”两个字。
钢套箱安装加固、封底稳定后,在钢套箱顶部四周的纵横轴线附近做出转点,采用RTK快速静态方式测量点位坐标。测量时在手簿上依据10毫米的要求,设置卫星数据解算值的收敛精度,并观察坐标变化取其晃动中心按下记录键。一般情况下记录三到五次再次取均值,便可保证放样的精度。
把转点坐标按相应的局部坐标系进行转换,转换后的新坐标实际就是转点到轴线的距离,按此距离修正到轴线即可。修正时注意要把钢尺平行(或垂直)于相应的钢梁摆放(图1.7.1)。
图1.7.1承台轴线放样
放样后轴线点的校核方法为:
(1)对于分离式正向承台(图1.7.2),其中间“2、4、6、8”4个点成一直线,可以用细线绳绷直检验;另外,点1、5和点3、7代表了墩距,可以用钢尺丈量后和理论墩距对比来检验。
图1.7.2分离式承台轴线放样
图1.7.3整体式承台轴线放样
对于带有转角的轴线,一个排架分两次设立两个局部直角坐标系。正坐标系控制承台顶面以下的施工,扭坐标系控制外露钢筋和墩柱的施工。这两个坐标系本身以及两者之间,仍然具有轴线之间和点位之间的几何关系,只要按照这些关系量距校对,便可避免放样失误。尤其是两次独立放样,如果点位关系吻合,那就说明放样精度更高。
按照5+5ppm的公式计算,基准站的控制距离只能达到1公里,因此采用动态放样时基准站要就近设站。当距离超限时可按下述方法放样。
1.7.2 快速静态测量
快速静态测量的概念是:
象静态测量那样,GPS天线安置在观测点上不动;观测数据也仍然采用商业软件“后处理”;不同之处只是观测时间较短。例如规范规定,在6颗共用卫星的情况下,可以只观测20分钟。
测量时一般设置每5秒钟记录一个数据,如果共视卫星较多,可适当减少观测时间。内业解算时应注意调用输入了“转换七参数”的软件。解算高程采用单点约束效果较好,解算平面采用两点约束效果较好。
静态放样与校对的方法同动态放样。如发现某点误差过大,可按相邻点位的坐标计算两点距离,用距离交会进行修正。
综上所述,必须坚持“边放样边校对”的基本原则,确保承台轴线的放样质量。在有条件的区域,优先采用全站仪进行承台轴线的放样和校对。
承台顶部标高控制,依次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1) 在距离水准点较近的情况下,采用常规水准抄平;
(2) 在距离基准站较近的情况下,采用RTK快速静态高程;。
(3) 在距离基准站较远的情况下,采用快速静态高程。
对于承台上各点的GPS高程,只能作为水准仪的后视点。在正式放样承台顶面高程时,要把水准仪安置在套箱横梁上,后视所作GPS各点,取平均仪高后再放样抄平。
不论采用何种方法抄平,都必须先和其它承台以前放样的标志进行比对。
等到下部混凝土固结后,再把承台顶面坡度线标高放样到外露钢筋上。
1.7.4 外露钢筋位置控制
外露钢筋的位置,用所放样的承台轴线来控制。外露钢筋的垂直度,由钢筋绑扎人员用线垂(垂球)控制。外露钢筋绑扎完成后,要先由测量人员进行复测、监理工程师验收后,再进行承台混凝土的施工。
1.8.1 墩柱边线、标高的放样
墩柱边线和高程的放样应依据承台贯通测量的成果在承台顶面放出墨线标记。
1.8.2 底层墩柱的安装定位
根据在承台顶面放出的墩柱边线墨线标记,精心安放导向短柱,导向短柱的垂直度用线垂进行控制,标高用水准仪进行控制,导向短柱的位置、垂直度和标高符合精度要求后,再注浆锚固固定。
墩柱安装时,通过定位短柱控制墩柱安装的安装位置,墩柱的垂直度控制可在相邻承台上安置全站仪,先用镜头对准下部轴线,检查轴线的对齐精度,然后抬高镜头检查墩柱的垂直度。另一个方向的位置和斜度,采用读取墩柱上下坐标的方法来控制。
1.8.3 顶(中)层墩柱的安装定位
顶(中)层墩柱的安装定位同样采用导向短柱强制对中的方法,墩柱的垂直度控制方法同底层墩柱。
1.8.4 激光铅垂仪控制墩柱的安装
在仪器通视、安全的情况下,采用两台激光铅垂仪控制墩柱的安装。具体操作如下(图1.8.3):
图1.8.3 激光准铅仪控制墩柱的安装
在承台纵横轴线上的适当位置分别安放激光铅垂仪,量取柱面上下两点到光心的距离(a、b)调整墩柱的位置和斜度;
1.9.1 垫石轴线放样
垫石安装轴线采用1″级全站仪按坐标法进行放样。放样后测取轴线交点坐标作为校核,并记录交点坐标备用。
1.9.2 垫石的标高放样
垫石标高用水准仪统一控制整个排架座石的标高。水准仪要后视多点取平均仪高。
1.9.3 桥墩间距控制
放样垫石轴线时所记录的交点坐标,用于计算相邻桥墩的纵横间距,并通过用1″级全站仪直接测距的方法进行校核。桥墩间距误差按照规范要求控制在5mm。
在施工到相邻标段时,要测取两标段的墩距、标高等贯通误差。
只有在桥墩间距和贯通误差符合精度要求时,才能进行垫石施工。
1.10.1 打桩偏位
按照“海上远距离GPS打桩定位系统”输出的打桩记录数据和实测偏位填写打桩综合记录。
1.10.2 钢套箱安装
按照钢套箱安装时RTK的实测数据填写钢套箱安装偏位记录。
1.10.3 承台外伸钢筋
承台外伸钢筋,依据放样中心线量取的数据填写偏位记录。
1.10.4 墩柱偏位
依据安装时全站仪观测的最后数据填写安装偏位。
依据安装时水准仪、钢尺测取的最后柱高填写安装偏位。
1.10.5 垫石偏位
依据精确放样的墩顶纵、横轴线,量取墩顶垫石的实际偏位值。依据精确引测的墩顶高程,用水准仪测量各垫石的顶面标高,计算垫石的标高偏差。
1.10.6 墩距偏位
依据全站仪观测的坐标数据,计算两墩顶轴线间的实际墩距,与设计值进行比较后求得墩顶的偏位。
1.10.7 贯通偏位
依据已测取的和相邻标段的贯通报告填写贯通偏位。
1.11 测量资料管理
⑴ 测量资料包括控制点交接验收及复测资料,施工控制网测量及验收资料,施工放样记录、施工偏位及竣工测量记录,沉降观测资料、测量仪器的鉴定资料等。
⑵ 所有测量资料均应用不能擦去的墨水书写或打印,所有记录、计算资料均应有校核。
⑶ 需要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备案的测量资料应及时报批、报备。除监理工程师有特殊要求以外,所有测量资料均应按照质保体系中相应的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执行。
1.12 人员和测量仪器配置
表1.12.1 测量人员配置表
总人数:16人。其中:高级技师1人,工程师2人;助理工程师3人;高级工5人;中级工5人。
表1.12.2 主要测量仪器配置表
1.13 施工测量质量管理流程图
1.14 施工测量安全管理
1.14.1严格遵守国家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严格遵守xx市有关上述各方面相应的管理条例。严格遵守本单位有关的操作规程。
1.14.2 进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水上作业必须穿好救生衣,高空作业必须系好安全带。
1.14.3 测量仪器设备使用时要有防晒、防雨、防雷击设施。
1.14.4 注意风暴、地震等灾害预报,提前采取保护措施。
沉降与桥墩冲刷监控技术方案
2.1.1 沉降监测点的设置
⑴ 在每个承台的桩基完成,吊装钢套箱后,在安装在桩顶的钢吊梁上设置临时沉降监测点;
⑵ 临时沉降监测点随各个施工步骤向上传递,在承台混凝土浇注至顶面时,在承台混凝土顶面的四周各设置一个永久沉降监测点,每个承台共设四个沉降监测点;
⑶ 沉降监测点在钢吊梁上刻线标记,永久沉降监测点在承台混凝土顶面预埋圆头铜棒。
2.1.2 沉降监测点的观测
⑴ 临时沉降监测点采用GPS静态高程观测,条件许可时可采用水准仪精密观测;
⑵ 永久沉降监测点采用水准仪精密观测,在一等水准网建立后采用徕卡NA30003精密数字水准仪进行观测。利用每个承台上的永久沉降监测点建立水准控制网。作业时,每测站观测16次,每段往返观测的路线最长为2公里。
⑶ 沉降观测的精度计算:
电子水准仪的引平精度为±0.4mm/1km,接续观测16次后的精度为:
±0.4mm÷√16 =±0.1mm/km,满足了沉降观测的精度要求。
当水准路线超过1公里时,分别从两头的起算点向中间引测。
2.1.3 沉降监测点的观测频率
施工过程中,在每次加荷后,进行一次观测,并详细记录每次观测前的加荷情况;在加荷完成后,每二至三个月进行一次观测。
2.1.4 沉降监测资料的整理
⑴ 沉降监测资料应及时进行整理,根据沉降监测资料,及时绘制沉降曲线及图表,发现沉降速率异常时,应及时报告业主、监理工程师及设计单位,并加密观测;
⑵ 竣工验收时沉降监测点及监测资料移交有关部门。
由于桥墩所处水域的水动力条件复杂,并存在不确定因素,因此设计要求对桥墩部位的冲刷情况进行监控。
2.2.1桥墩冲刷监控点的设置
在每个承台四周各设置一个桥墩冲刷监控点,每个承台共设4个桥墩冲刷监控点。
2.2.1桥墩冲刷监控点的观测
⑴ 承台顶面的标高作为高程起算点。泥面标高用水砣测量。水砣重为8公斤。砣绳采用直径3mm钢芯钢丝绳,并在绳上插入长度记。
⑶ 冲刷深度测量资料作为竣工资料进行管理。
工程试验与检测技术方案
3.1试验检测机构设置
为保证整个工程质量得到全面有效的控制,使所有试验检测仪器和设备均满足技术规范、设计及业主要求,在XX岛施工基地内组建中心试验检测室,在横沙预制场内组建预制场试验检测室, 中心试验检测室的室内面积不少于130 m2, 预制场试验检测室的室内面积均不少于130 m2。
试验检测配备技术力量雄厚,人力、仪器、设备等资源配置先进、合理,检测能力全面建筑商住楼安全施工组织设计,并建立检测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的检测管理程序。
本工程拟设立的试验室,应配置水泥、钢材、砂石料检验及混凝土试验(包括含气量测定)的全部试验仪器和设备,以便在施工过程中对混凝土施工质量进行及时有效的控制,外加剂材料检验将委托监理工程师认可的有相应资质的试验单位进行。
3.2试验检测人员配置(含预制构件厂)
主要试验检测人员一览表
3.3 试验检测仪器、设备配置
试验检测仪器、设备的配置均按工程需要配置,按规定的周期进行送验或自检,取得计量合格证。所有的仪器、设备设有专人负责进行操作和保养,并且有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试验检测仪器、设备如下表:
主要试验检测仪器、设备一览表
主要试验检测仪器、设备一览表(续前表)
湖北省XX市南郊YY村特殊构筑物施工方案3.4 试验检测室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