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公路工程工地建设标准化指导151页(含标准化申请表.doc

[江苏]公路工程工地建设标准化指导151页(含标准化申请表.doc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doc
资源大小:10.1 M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388838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江苏]公路工程工地建设标准化指导151页(含标准化申请表.doc

4.3 办公、生活区场地要求

4.3.1办公区、生活区应进行封闭管理,宜采用通透美观的围栏进行封闭。

4.3.2各队部院内应公示队部负责人和各技术工种负责人公示牌(应包括本队工人人数),应在队部驻地办公区醒目位置张挂耐久硬质标语,反映“精细化管理、标准化施工”总体目标和企业文化特色等内容。

4.3.3队部驻地办公、生活区内场地及主要道路须采用砼硬化处理,并设置良好的排水系统某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及连接道路工程(实施)施工组织设计,保持排水畅通,雨后场内无积水。场内除硬化外的区域宜进行绿化,种植成本低,易成活的花木,做到现场绿化、美化、净化、亮化。

4.3.4消防要求:每栋办公楼、宿舍楼应配备4~6套灭火器,消防砂箱(0.5m3)1个。

4.4 机械设备停放场地要求

4.4.1停车区应划好停车位,有条件的宜搭设防雨(晒)棚,应划分专门的机械停放区,机械停放区应满足各队机械停放要求。

4.4.2机械停放区应采用砼硬化处理,出入口附近应能保证汽车的出入安全,出入口处须张贴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机械停放区内应张挂每类机械操作规范,注意事项等图表。

4.4.3机械停放区宜设置设备冲洗器具。

5 混凝土拌和站标准化

5.1.1 以标段为单位集中设置、也可以相邻标段联合设置,集中拌和;拌和站应尽量靠近主体工程施工部位,减少混凝土运输距离。

5.1.2 拌和站周围必须有满足施工需要的水源,且远离居民区。

5.2.2 合理布置拌和站搅拌机组、砂石料场、水泥库房、试验室(含标养室)、办公室以及职工宿舍等的平面位置。拌和楼的办公区及生活区应同其他区用砖墙等隔离开。

5.2.3 拌和站必须设避雷针,数量满足覆盖整个搅拌站;同时设置不少于1处的安全标语,搅拌主机立柱粘贴反光纸。

5.3.1 拌和站须修建围墙封闭;场地必须使用C20及以上标号混凝土全部硬化,厚度不小于20cm;进、出拌和站便道采用20cm厚C25混凝土硬化。

5.3.2 拌和站场地内设排水系统及污水处理池,严禁场地积水。拌和站场内应布设完善的排水系统,沟通各区域内的排水沟,站内生产生活污水不得直接排放,必须集中排水处设置多级废水沉淀池后排放,减少污水排放对附近水体的影响。

5.3.3 水泥罐基础以桩基基础或扩大基础为宜,并设专用接地网与楼体、粉料仓保证可靠的电气连接;计算机控制系统应设有独立的接地网。

5.3.4在每一个罐体绘制“xx市省干线公路工程”以及施工单位简称,两者竖向平行绘制,字体醒目,便于识别。

5.3.5 设置信号管理系统,保证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搅拌系统与控制室的联系。

5.3.6 作业平台、给料仓、骨料仓、水泥仓等涉及人身安全的部位均应设置安全防护装置;传动系统裸露的部位应有防护装置和安全检修保护装置。

5.3.7 拌和站与办公区及生活区或周围其他建筑物的距离不得小于单个水泥罐的高度且不小于20m。

5.4.2 搅拌主机为封闭式强制型;料仓不少于3个,需设防雨棚,且料仓间挡板具有足够高度,防止串料;配料机应支腿加固。为了探测水泥筒仓内水泥储存量,筒仓内应设置料位指示器;为便于从筒仓内取样检测,应设置专用取样口;为了保证安全,筒仓顶部必须设避雷装置。

5.4.3 搅拌控制室安装1台分体式空调,保证各部电气元件正常工作。

5.4.4 拌和站搅拌设备要求采用质量法自动计量,水、减水剂计量必须采用全自动电子称量法计量,禁止采用流量或人工计量方式,保证工作的连续性、自动性,电脑控制且具备打印功能。

5.4.5 搅拌机操作房前醒目位置应悬挂砼配合比标识牌,标识牌采用镀锌铁皮制作,尺寸0.6 m×0.8m,油漆喷涂确保不褪色,数字采用彩笔填写,字迹工整清晰。标识牌内应包括以下内容:砼设计与施工配合比(含外加剂),粗细骨料的的实测含水量及各种材料的每盘使用量等。

5.4.6 拌和站应配置不少于3个水泥罐,混凝土中使用的外加剂和粉料如需设罐装设施的则相应增加。确保水泥搅拌温度,做到检验合格后再用。水泥储存罐应配备必要的除尘设置。

5.5.1 砂石料场采用厚50cm的混凝土隔墙分隔,高度不低于2.5m,必须确保各个料仓间不串料,并设置相应的质量状态标识,标识包括材料名称、产地、规格、数量、进料时间、检验状态、试验报告号、检验批次等。同时,砂石料贮放区必须设置顶棚,细集料须采取覆盖措施,防尘防雨。

5.5.2 袋装水泥、减水剂等集中存放在库房内,库房采用彩钢板搭设,高度、面积必须满足堆放数量的要求,下部铺设木板,高度为离地面30cm。

5.6 混凝土搅拌运输车

5.6.1运输车数量不少于5辆,且应满足混凝土浇筑连续性的需要。

5.6.2 运输车储料罐必须密封、不漏浆,容量不小于6m3。

5.7.1 根据场地条件合理设置废水沉淀池和洗车池,布设排水系统,设置明显标示;设置合理的三级以上的过滤池对污水排放。

5.7.2 地面应定期洒水,对粉尘源进行覆盖遮挡。

5.7.3 每次混凝土拌和作业完成后,及时清洗机具,清理现场,做到场地整洁。

5.7.4 临近居民区施工产生的噪音不应大于现行的《建筑施工场界噪音界限》(GB12523)的规定,否则应进行监控。

5.7.5 应根据需要设置机动车辆、设备冲洗设施、排水沟及沉淀池,施工污水处理达标后方可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或河流。

5.7.6 施工机械设备产生的废水、废油及生活污水不得直接排入河流、湖泊或其他水域中,也不得排入饮用水附近的土地中。

5.7.8 水泥、粉煤灰等材料进料时,要注意材料罐顶的密封性能,当粉尘较大时,应暂时停止上料,待处理完后方可继续。

5.7.9 定期、专人进行拌和站的清理和打扫,保持拌和站内卫生。

5.7.10电缆架设宜采用电缆沟敷设,如采用架空敷设,架空线路的最低点距地面垂直距离不小于3.5m,需穿越施工便道或场地时亦可采用从硬化地面下预埋钢管穿过,电缆敷设必须采用三相五线制,并保证足够的安全距离。

6 钢筋加工场标准化

6.1.1钢筋加工场以施工标段为单位集中设置,合理选择设置地点,减少二次搬运量,做到加工与施工互不干扰。

6.1.2易产生粉尘、有害气体的加工场、存放场应采取除尘、有害气体净化措施,且远离生活区、居民区,尽量将加工厂设于场地下风向。

6.2.1钢筋加工场必须实行封闭管理,可釆用通透式的围栏或彩钢板进行围护,钢筋加工场应作硬化处理并做好排水。钢筋加工棚内地面应用5cm 厚C15 砼进行硬化,有车辆行驶区砼硬化厚度为12~15cm。

6.2.3配备桁吊或龙门吊,并设置防10级台风的保护措施。按照其使用功能分为:原材料堆放区、钢筋下料区、加工制作区、半成品堆放区。

6.2.4钢筋加工区、成品堆放区应搭设钢筋加工棚,加工棚顶棚及结构原则采用钢结构搭设。

6.3.1 钢筋应垫高堆放要离地20cm 以上,下部支点应以保证钢筋不变形为原则。

6.3.2钢绞线的存放应保持干燥,防止被雨水淋湿。

6.3.3已经加工好的钢筋半成品应编号堆放,在旁边设置钢筋加工标识牌,标明其型号、规格、长度、编号等参数,防止用错。

6.4.1场内施工用电应规范管理,各作业区用电回路分开设置,加设断路器和漏电保护器。

6.4.2照明设施应加设网罩防护。

6.4.3场内消防设施符合防火要求。钢筋加工棚内应设置4Kg干粉灭火器2套,灭火砂箱(1.0M3)1个,铁锹2把,铁桶2只。

6.5.1钢筋加工场应实行封闭管理,储存区、加工区、成品区布设合理。项目部应根据钢筋加工制作的工艺需求配置功能齐全的加工制作设备,所有的钢筋加工设备都应安装在设置防雨棚的制作加工区内。

6.5.3 焊接、切割场所应设置禁止标志、警告标志。木工加工区应设置禁止标志。安全通道应设置禁止标志。使用氧气、乙炔等易燃易爆场所应设置禁止标志和明示标志。加工场出人口和场内应设置禁止标志和警告标志。用电场所应设置警告标志。易发生火灾场所应设置警告标志。消防器材放置场所应设置提示标志。各作业区应设置分区标识牌。

6.5.4机械设备应悬挂机械操作安全规定公示牌(即安全操作规程)和设备标示牌。

6.5.5 各种原材料、半成品或成品应按其检验状态与结果、使用部位等进行标识。

6.5.6钢筋加工的龙门吊必须是由专业厂家生产,使用前须获得有关部门的鉴定,严禁使用自行组装的门吊。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持证上岗。

6.5.7 在加工制作区应悬挂各号钢筋的大样设计图,标明尺寸、部位,确保下料及加工准确

6.5.8各种机械加工设备必须经有关部门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并且作好验收合格记录,以备检查。

6.5.9 为满足钢筋加工的精确度,须使用数控钢筋加工设备。钢筋加工应制作钢筋定位胎架,半成品钢筋安装绑扎须在定位胎架上完成。建议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如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

6.5.10 作业人员需有工班长带领进入施工现场。现场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的安全帽应区分。安全监察人员应佩戴袖标(牌)。

6.5.11施工机械设备产生的废水、废油及生活污水不得直接排入河流、湖泊或其他水域中,也不得排入饮用水源附近的土地中。

6.5.12加工剩余的短小材料或废料要合理回收,充分利用。

6.5.13 严禁将不易腐化的合成材料、化工原料等擅自埋入地下。

7.1.1 以施工标段为单位集中设置,也可相邻施工标段联合设置。结合标段预制梁板的尺寸、数量和具体架设要求等选址。

7.1.2 预制场除用地困难情况并由建设单位批准外,一般不应设在主线上,以方便、合理、安全、经济和满足工期为原则。

7.2.1 预制场一般设置办公生活区、材料堆放区、钢筋加工区、混凝土拌制区、预制区、存梁区、小型构件预制等。各施工区域布置应合理,场地占地面积应满足施工需要。

7.2.2 在进入预制场路口处明显位置设指路牌1块;场内相应位置设场地平面图、工艺流程图(分预制、张拉、压浆等)、质量检验标识牌(分预制、钢筋、张拉等)、安全警示牌、安全操作规程(龙门吊、张拉机具等)、文明施工牌等各1块。在机械设备的醒目位置悬挂机械操作安全规定公示牌。

7.2.3吊装作业区、安全通道应设置禁止标志;龙门吊设置与高压线保持安全距离,司机岗位职责、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牌(0.8m×0.55m)随机挂设,“施工重地,注意安全”警示牌(0.6m×0.4m)置于龙门吊下。预制场的制梁区、存梁区、构件加工区等各生产区域应设置明示标示。钢筋绑扎区在明显位置应设置标识牌。张拉台座两端应设置指令标志,并设置防护板。台座两端设防护网和安全警示标志。

7.2.4办公生活区应与生产区域隔开,并按照项目经理部的标准化建设要求进行建设(如办公生活区不是结合项目部一起建设的)。

7.2.5原则上预制场应实施进行半封闭管理,宜采用隔离栅或通透式围栏进行围护,并设置出入口门卫管理。

7.2.6 预制场标准化建设的规模,应结合预制梁的数量和预制工期等参数来规定预制场规模和相关设备配备,具体要求如下表。

以标段计算,预制梁小于400片不建议自建预制场,提倡在相邻标段采购或购成品梁;预制梁大于400片必须自建预制场。

7.3.1 桥梁预制场设置在填方路堤或线外填方场地时,为防止产生不均匀沉降变形而影响桥梁预制的质量,应对场地分层碾压密实,并对台座基础进行加固。

7.3.2 钢筋加工区、混凝土拌制区均须设防雨棚,并使用20cm 厚C20混凝土硬化,存梁区地面压实后铺设10cm石屑并设置2%~3%坡度,以利排水。运输便道采用20cm厚C25混凝土硬化。

7.3.3 预制场应设50cm×50cm砖砌排水沟排放施工废水、养护水、收集雨水并汇入沉淀池,沉淀池设置规格为长4m、宽3m、高1m,污水处理达标后方能排放。

7.3.4 钢筋加工区设防雨棚,高度满足施工需要。

7.3.5 预制场所有的电器设备按安全生产的要求进行标准化安装,所有穿过施工便道的电线路采用从硬化地面下预埋管路穿过或架空穿越。采用由满足施工机械设备用电最大负荷要求的变电站供电,电力架设须满足三相五线制要求,同时设置250KW柴油发电机组作为备用电源。变压器设置的安全距离要符合相关规范规定。

河堤工程六标施工组织设计7.3.6移梁或浇筑砼用的起重龙门特种设备必须经当地计量及安监部门验收合格并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后方可使用。起重龙门必须按照规定装设防雷设施和接地电阻。

7.3.7预应力张拉使用预应力智能张拉系统,相关设备必须经由相应资质的计量部门标定合格并提供标定证书后方可使用。

7.4 台座布设和模板

7.4.1台座基础采用框架式基础,不能用重力式,台座采用C30钢筋混凝土现浇,预制梁底板宜采用不锈钢(若使用钢板厚度应为7~8mm);台座长度按每片梁设计长度每端头长出10 cm;台座横向做成水平,纵向按设计预设反拱(适用于后张法,先张法不需要)。

7.4.2 台座纵横向间距应充分考虑施工作业空间,纵向间距一般以7m为宜。

7.4.3 存梁区台座混凝土标号采用C25,存梁区混凝土台座尺寸采用2m×2m×0.5m,根据预制梁大小可稍加调整,以满足使用要求。

7.4.4 预制区设置自动喷淋养护设备,采用喷淋养生。场地内必须根据梁片养生时间及台座数量设置足够的梁体养生用的自动喷淋设施,喷淋水压加压泵应能保证提供足够的水压,确保梁片的每个部位均能养护到位SL/T 799-2020 水利数据目录服务规范.pdf,尤其是翼缘板底面及横隔板部位。在台座侧面预先设置ф8cm的养生供水管,设置与喷淋设施对接接头。空心板、小箱梁芯孔内应采用喷淋养护方式。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