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钢-混组合梁界面用环氧砂浆.docxd) 产品停产6个月后,恢复生产时;
e)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结果有较大差异时。
以同一原料、工艺、配方、规格生产的30 t产品为一批,不足30 t时应按一批计。
每一项性能检验,应至少取自3个检验批次,每一批次应至少抽取一组样品。每组样品数量不应少于单次检验样品总量。将3组样品随机混合均匀,分成三等份温州市九龙鞋业有限公司厂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其中一份用作检验,一份用作复检,另一份保存8个月,且应在保质期内,以备有疑问时提交指定的检验机构复验或仲裁。
7.5.1 出厂检验判定
型式检验报告在有效期内,且出厂检验结果符合要求,可判定该批产品检验合格。
7.5.2 型式检验判定
产品经检验,各项性能指标均符合5.1和5.2条的要求,则判定该批产品合格。若有一项不满足要求时,应从复检样品中加倍取样复检,复检仍不满足要求时,该检验批应为不合格。如有两项及以上不满足要求时,该产品应为不合格。
8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产品包装上应有下列标志:
b) 主要成分及使用方法;
c) 贮存期及贮存要求;
d) 生产单位名称、地址及商标;
e) 净含量、生产批号、生产日期以及检验合格的标识。
环氧砂浆的粉体宜用袋装,液体宜用桶装。包装应清洁、干燥,不应影响产品质量和安全。
运输过程中应避免日晒雨淋,防止撞击、挤压产品包装,装卸车时不应损伤包装,不应混入杂物。
产品应贮存于干燥、通风的场所,避免火种和曝晒,隔离热源。贮存温度应为5℃~40℃。
(规范性) 有效承载面积率测定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环氧砂浆的有效承载面积率。
符合JC/T 726要求的水泥胶砂试模,尺寸为140mm×80mm×5mm的玻璃板、塑料纸、钢丝刷、刮刀、抹布、碳酸钙粉、腻子粉。
a) 在玻璃板与环氧砂浆接触面粘合一层透明塑料纸,将玻璃板架在已抽去中间两块隔板的水泥胶砂试模顶部的中间位置。
b) 将拌和好的环氧砂浆从玻璃板的一侧缓慢倒入试模中,直至玻璃板另一侧有环氧砂浆溢出为止。
c) 将试件放在标准条件下养护,养护期间禁止移动和振动试模。养护24h后脱模。
d) 脱模后,用钢丝刷清理硬化后试件的顶表面(与玻璃板接触表面),完整暴露出表面气孔和空隙。用工业重质碳酸钙粉调制的腻子粉填补表面气孔和空隙,然后用刮刀和抹布清除表面多余的腻子。
用分辨率不低于20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对处理后的试件表面进行拍照,将照片导入图像处理软件,截取试件中间部位的矩形区域,观测总面积不小于6000㎡,将截取的矩形区域进行二值化处理,计算黑色像素所占百分比,即为有效承载面积率。
有效承载面积率为黑色像素所占图片总像素的百分比,精确至0.1%。
每组应取3个试件测试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组试件的有效承载面积率,精确至1%。
(规范性) 压剪粘结强度测定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环氧砂浆的压剪粘结强度。
试验机的加载能力,应使试件的破坏荷载处于试验机标定满负荷的20%~80%之间。试验机力值的示值误差不应大于1%。试验时所用的夹具应能使试样对中、固定,不产生偏心和扭转作用,试验机应能连续、平稳、速率可控地施荷。
图B.1 压剪粘结强度试验装置示意图
应采用1Cr18Ni9Ti不锈钢。基材尺寸为50 mm×70 mm×10 mm,采用非抛光面粘结。试件制备前,基材表面应经过喷砂或其他机械方法的糙化处理。
试验所用混凝土试块的尺寸应为70.7 mm×70.7 mm×70.7 mm。混凝土强度为(45~55)MPa。
常规试验,每组试件不应少于5个;仲裁试验,试件数量应加倍。
环氧砂浆的配制与固化条件,应按其产品技术条件和工艺说明书的要求施行。将搅拌好的环氧砂浆分别涂抹在两块粘结基材上,对合时轻轻揉压,确保粘结均匀,环氧砂浆层厚度应为5 mm,压剪粘结强度试件胶结面积为50mm×50mm。压剪粘结强度试件示意图如图B.1所示。
图B.2 压剪粘结强度试件示意图
将制备完成后的试件放置于标准条件下,静置养护7d后检测。
试件经7d养护后,应立即在标准条件下测试。
将试件放置于力学试验机的加载装置中并对中,以5 mm/min的速度进行加载,直至试件破坏。记录试件破坏时的载荷值,并观察破坏形式。
压剪粘结强度应按式(B.1)计算:
f — 压剪粘结强度,MPa;
F — 试件破坏时的载荷值,N;
A —粘结面面积,2500 mm2。
每组试件数量不应少于5个,以测试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组压剪粘结强度的试验结果。
试验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受检环氧砂浆的名称、牌号、批号和来源;
试验时环境的温度、湿度;
力学试验机的型号、量程、加载速度;
试样的破坏载荷、压剪粘结强度及其平均误差;
试验中出现的偏差和异常现象;
(规范性) 正拉粘结强度测定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环氧砂浆的正拉粘结强度。
试验机的加载能力,应使试件的破坏荷载处于试验机标定满负荷的20%~80%之间。试验机力值的示值误差不应大于1%。试验时所用的夹具应能使试样对中、固定,不产生偏心和扭转作用,试验机应能使拉力平稳地增加。
试验所用机具应采用钢材加工而成,其形状及尺寸如图C.1所示。
a)钢标准块 b)钢夹具
图C.1 试样夹具及标准块尺寸
试件应为钢标准块与混凝土试块的组合件。测量正拉粘结强度的试件应由受检测的环氧砂浆、混凝土试块和钢标准块相互粘结而成,其几何形状如图C.2所示。
图C.2 试件组成示意图
常规试验,每组试件不应少于5个;仲裁试验,试件数量应加倍。
环氧砂浆的配制与固化条件,应按其产品技术条件和工艺说明书的要求施行。
试验所用混凝土试块的尺寸应为70 mm×70 mm×40 mm。混凝土强度为(45~55)MPa,试块使用前应切缝,预切缝尺寸应为40 mm×40 mm,并应位于试块的中心,切缝深度应为(2~3) mm,缝宽度应为(1~2) mm,如图C.3所示。
图C.3 混凝土试块尺寸示意图
钢标准块宜采用45号碳钢制作,表面应经过喷砂或其他机械方法的糙化处理。
在混凝土试块的中心位置,用受检环氧砂浆将钢标准块粘贴在混凝土试块上,各层之间应该对中,环氧砂浆层的厚度应为5 mm。
将制备完成后的试件放置于标准条件下,静置养护7d后检测。
试件经7d养护后,应立即在标准条件下测试。
将制备好的试件放入拉力试验机的夹具中并对中,以3 mm/min的速度进行加载,直至破坏。记录试件破坏时的载荷值。
正拉粘结强度应按式(C.1)计算:
f— 正拉粘结强度,MPa;
F — 试件破坏时的载荷值,N;
A — 钢标准块的粘结面面积,mm2。
混凝土内聚破坏:混凝土试块内部发生破坏;
环氧砂浆内聚破坏:环氧砂浆层内部发生破坏。
环氧砂浆层与混凝土之间的界面破坏;
环氧砂浆层与钢标准块之间的界面破坏。
粘结面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破坏形式。
若破坏形式为混凝土内聚破坏,且混凝土内聚破坏面积占粘结面85%以上,可判定为合格;否则应为不合格。
试验结果的表示与评定
每组被测试件不应少于5个。单个试件的f值与该组试样的算术平均值的误差不超过±15%时为有效值。应至少取3个有效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组正拉粘结强度的试验结果。
试验结果用正拉粘结强度的试验结果和破坏形式共同表示。
试验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受检胶粘剂的名称、牌号、批号和来源;
制备试样的工艺条件;
试验时环境的温度、湿度;
拉力试验机的型号、量程、加载速度;
试样的破坏载荷、破坏形式、正拉粘结强度及其平均误差;
试验中出现的偏差和异常现象;
(规范性) 与钢丝绳粘结抗剪强度测定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环氧砂浆的与钢丝绳粘结抗剪强度。
试验机的加载能力,应使试件的破坏荷载处于试验机标定满负荷的20%~80%之间。试验机力值的示值误差不应大于1%。试验机应能连续、平稳、速率可控地施荷。
试验配备的夹持器及其夹具,应能自动对中,使加载与试样的轴线始终保持一致。
试件应由受检环氧砂浆、直径为5mm的钢丝绳与钢套筒相互粘结而成,如图D.1所示。试件剪切面长度为(36±0.2)mm,即钢丝绳埋深为7.2dr(dr为钢丝绳直径)。
(a)试件底座 (b)钢套筒 (c)试件安装 (d)试件
1 — M24标准件;
2 — 退刀槽,D=26;
3 — M24标准螺纹;
6 — 填充环氧砂浆;
图D.1 与钢丝绳粘结抗剪强度试件尺寸示意图
试验用钢套筒应采用45号碳钢制作。套筒内壁应有螺距为4 mm、深度为0.4 mm的梯形螺纹。
试验用钢丝绳应符合GB/T 9944的要求。钢丝绳的公称直径应为5mm,结构应为1×7,材料牌号应为6Cr19Ni10。
常规试验,每组试件不应少于5个;仲裁试验,试件数量应加倍。
钢丝绳和钢套筒,应经除锈、除油污;套筒内壁应无毛刺;粘结前,套筒应用丙酮清洗一遍。
钢丝绳的直径以及套筒的内径和深度,应用量具测量,精确至0.05 mm。
粘结完成后的试件放置于标准条件下,静置养护7d后检测。
试件经7d养护后,应立即在标准条件下测试。
试验时应将试件对称地夹持在夹具中,夹持长度不应少于50 mm。
开动试验机,以3 mm/min的速度进行加载,直至破坏。记录试件破坏时的载荷值并观察破坏形式。
与钢丝绳粘结抗剪强度应按式(D.1)计算:
fw— 与钢丝绳粘结抗剪强度,MPa;
F — 试件破坏时的载荷值,N;
l — 粘结面长度,mm;
d — 钢丝绳的公称直径,mm。
试验结果的表示与评定
每组被测试件不应少于5个。单个试件的fw值与该组试样的算术平均值的误差不超过±15%时为有效值。取5个有效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组与钢丝绳粘结抗剪强度的试验结果。
试验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受检环氧砂浆的名称、牌号、批号和来源;
试样的制备方法及养护条件;
试样的编号及其剪切面的尺寸;
试验时环境的温度、湿度;
拉力试验机的型号、量程、加载速度;
试样的破坏载荷、与钢丝绳粘结抗剪强度及其平均误差;
试验中出现的偏差和异常现象;
(规范性) 压缩弹性模量测定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环氧砂浆的压缩弹性模量。
试验机的加载能力,应使试件的破坏荷载处于试验机标定满负荷的20%~80%之间。试验机力值的示值误差不应大于1%。试验机应能连续、平稳、速率可控地施荷,配备的压力板应能进行平衡调整。
符合JC/T 726的水泥胶砂成型试模。
测试压缩弹性模量的试件应为长方体,尺寸应为40 mm×40 mm×160 mm。
常规试验,每组试件不应少于3个;仲裁试验,试件数量应加倍。
试件成型后应在标准条件下静置养护不少于7 d。
a) 试验开始前,先将试件表面与上、下承压板面擦拭干净。
b) 在试件相对的两个浇筑面上安装应变测量装置,其标距长居中布置在试件的长度轴向上。应变测量装置安装时,应保证不使试件弯曲和损坏,应变测量装置的夹具和试件间不得有任何滑动。
c) 将试件安放在试验机下压板中心位置,试件的中心应与试验机下压板中心对准。调整试验机,使上压板表面与试样端面平行。
d) 以200N/s的速率均匀加荷,直到应变达到0.0022,记录此时的荷载N1,均匀卸载。
e) 重复步骤d)至少2次,保证试件和压板的位置准确,应变测量装置应准确地指示读数。如果在N1荷载下,单个应变值不在应变平均值的±10%的范围内,应重新将试件对中。重复操作,如果仍不能使差值减少到这个范围内,则该样品应舍弃不用。
f) 上述步骤完成后,把试件重新加载至N2,N2为N1的10%,把应变测量装置示值归零。然后在N2与N1之间重复加荷、卸荷,共循环4次。测定此时应变的增量。
压缩弹性模量应按式(E.1)计算:
— 压缩弹性模量,GPa;
— 测量应变时所采用的标距,80mm;
△P — 荷载增量,为N1和N2的差值,N;
A — 试件承压面积,1600mm²;
△L — 与荷载增量对应的标距L0内的变形增量,mm。
试验结果的表示与评定
取同一批材料中三个试件的压缩弹性模量的平均值JC/T 2169-2013标准下载,精确到0.1 GPa。
试验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受检环氧砂浆的名称、牌号、批号和来源;
试样的制备方法及养护条件;
试样的编号,试验中上限荷载N1和下限荷载N2;
现浇定型模板施工工艺标准试验时环境的温度、湿度;
拉力试验机的型号、量程、加载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