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小区建设工程项目策划方案.doc

住宅小区建设工程项目策划方案.doc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doc
资源大小:0.1 M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387264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住宅小区建设工程项目策划方案.doc

3、建立生产例会及联席办公会制度

坚持每日碰头协调会,检查落实当天施工计划完成情况,未完成计划的原因,及时解决影响进度、质量、安全、文明施工、交叉施工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相应的措施,安排布置第二天的施工计划。

建立每周例会制度,及时解决工程施工中出现的进度质量文明施工等问题,为下一步生产工作提前作好准备。

举行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联席办公会议,及时解决施工生产中出现的问题。

组织措施主要包括:落实施工准备进度控制的部门及具体人员,进行控制任务和管理职能的分工;进行项目分解,建立编码体系;确定进度协调工作制度湖光小区3#住宅楼工程普通型钢悬挑脚手架施工方案,包括各种会议举行时间、地点、内容、参加人员等;影响进度目标实现的干扰和风险因素分析。

第五章 工程质量及安全管理

1、必须一次性通过质量监督机构对本工程质量的检查。

2、项目部的分项工程0返工率;

4、质检、试验资料完整;

1、合同期内杜绝重伤、死亡事故

2、轻伤事故频率控制在1.5%以内

3、施工人员、工人安全教育必须达到100%

4、单项安全技术措施必须有针对性

5、施工用电达到部颁标准

6、“三宝”、“四口”防护达标

7、各种脚手架搭设达标

8、施工机具防护齐全有效

9、模板工程达到部颁标准

10、塔吊达到部颁标准

11、施工现场安全达标率100%

12、施工现场文明施工达标率100%

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

2、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GB/T50430)

3、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

4、建筑内部装修防火及验收规范(GB50354)

5、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

6、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

7、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

8、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

9、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

10、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 11、住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规范(GB50327)

根据各项目部对施工质量与安全的考核采取一定的奖惩制度。

监理应每日详实填报监工日报表并将工程进行情形于每月初一、十六检讨进度,记录于表中。

优选劳务队伍,实行优质优价,加强教育,提高质量意识

不断对全体参施人员进行质量教育及培训,提高他们的质量意识,严格执行ISO9002标准,从而达到加强对施工每一环节质量控制的目的。

不允许各分包单位私自转包

自检:班组完成施工工序后,组织自检;

交接检:工长在自检完成后,对已完工序进行检查:

专检:项目部质检员对班组完成的工序进行检查。

“三检”完成以后,由工长填写检验评定表,专职质检员核定。最后请工程监理或甲方核查。

隐蔽工程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质量检查员、工长、班组长参加检查,并做出较详细的文字记录。所有隐蔽项目,须在甲方、监理、设计认可签字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测量员放线后,由技术负责人、质检员复验后,报请监理或甲方验线。

4、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实行“两申请”

砼浇灌申请、拆模申请,由工种负责人提出,经理部技术负责人审批;商品混凝土到场后,检查各项资料,测试混凝土坍落度,并填写商品混凝土监控记录,包括混凝土出机时间、到场时间、浇筑时间、坍落度等。

5、各分项、分部工程及最终质量检验,不合格的项目按有关控制程序处置后,再复核,合格后方可放行。抓好交底、检查、验收环节,实行全过程、全员的质量监督,使每道工序均处于受控状态。

6、特殊过程的质量控制

本工程的特殊施工过程有:地下室防水、剥肋滚压直螺纹连接、房间防水、屋面防水、钢结构、预应力施工。

项目经理部技术人员将总公司的特殊过程作业指导书,发给工种负责人和班组长,加以学习。实行岗位质量责任制,并实行专项检验。由质量检查员负责过程检查和记录。特殊过程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7、对采用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进行控制,四新项目必须经过充分的技术准备,经总工程师批准方可实施。

1、及时与各施工单位沟通,解决施工单位在施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2、协调好各施工单位之间的关系,使其能互相配合,互相理解,发挥最大的团队合作能力

1、要严格按照分户验收的各项规范、标准验收合格

2、对于验收不合格的要及时要求各施工单位限期整改,对于不能及时整改合格的要追究其相关责任

1、图纸审查的时间原则上定于工程正式开工(指已签署开工报告并已批准)后10天内进行。由项目部和建设单位协商,定下具体时间后请建设单位通知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参加。若设计单位因故在规定时间内不能提供整套施工图纸,在征得甲方同意后可采用分阶段会审方式进行。

2、项目主任工程师应组织各专业工程师、施工、质检人员熟悉图纸,深入了解设计意图和设计要点,掌握施工的关键部位,澄清图纸中的疑点。

3、加强各专业之间的配合,最大程度上发现图纸中存在的问题,减少或消灭漏查项目,消除设计缺陷,把图纸中的差错纠正施工之前。

4、向设计单位提出建设性意见,使设计更加先进、合理和便于施工,以保证不出现因为图纸差错而给安全优质环保的完成施工任务造成障碍,为编制施工方案和施工准备创造条件。

5、设计单位对设计意图和施工单位的图纸会审意见进行说明和解答。

6、设计交底内容由项目部负责详细记录,并由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四方签字,形成图纸会审记录。

7、设计单位当时决定不了的问题,由设计单位确定后补办洽商或设计变更,并及时发放有关单位。

2、一线工人必须是熟练技术工,要有良好的质量意识和责任心;

3、项目部内部要有一整套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明确责任

4、不能以次充好、偷工减料,弄虚作假,不严格按规范施工,

1、应组织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有针对性地制定设备、材料进场检验要求、检验程序和检验方法,明确各环节具体负责人

2、材料、设备供应单位要制作并提供标的样品。建设方、施工方和监理方应按照招标文件中的技术要求和相关技术标准对进场材料、设备进行封样,在施工现场封存。供应商提供的产品运到施工现场后,要严格执行报验程序,对封样与到场产品进行比对,与封样不一致的不得使用。

3、重要设备应按照供货合同中约定的厂内初检的相关内容,于发货前在生产厂内进行初检。厂内初检由建设单位组织专业监理工程师、供货合同双方共同监督设备重要参数出厂试验的全过程,确认产品是否符合合同约定的技术要求。 4、材料、设备进场时,采购单位要提前通知监理单位,监理工程师必须实施旁站监理。监理人员对进场的材料必须严格审查全部质量证明文件,按规定进行见证取样和送检,对不符合要求的不予签认。监理人员在检验批验收过程中,发现材料、设备存在质量缺陷的,应该及时处理,签发监理通知,责令改正,并立即向主管部门报告。未经监理工程师签字,进场的材料、设备不得在工程上使用或者安装,施工单位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5、涉及安全和重要使用功能的材料、设备进场后,除严格依照相关标准进行见证取样复验外,单一种类材料必须按照合同采购总量的1%(不少于1组的试样)取样,对其产品全部性能指标按照国家相应产品质量检测标准进行检测。

6、材料的取样和送检工作应100%在监理单位见证下进行,未经检验的不得使用,检验不合格以及不符合合同约定的严禁使用,必须清出施工现场。

7、设备安装工程未经系统检测,不得组织工程验收。经检测发现主要设备存在严重缺陷,不符合相关技术质量标准或者不满足合同约定的,必须更换并重新检测。 

附:设备材料进场验收程序  供货单位按照合同约定,与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协商设备、材料进场时间——→监理方、施工方及建设方现场验收——→监理方审查出厂证明、质保单等证明资料并鉴证是否符合要求——→施工方在监理方鉴证下取样送检——→符合资质规定的单位检测、试验——→检测、试验报告单经监理方、建设方签证后分别存档。

1、施工单位向监理公司提交《样板引路工程施工方案报审表》,报审表中为样板工程的施工技术方案,方案应详细全面。

2、《样板引路工程施工方案报审表》通过甲方及监理工程师审核通过后,施工单位按照方案进行样板工程的施工;

3、样板工程施工完成后,提请监理公司与甲方进行验收;

4、《样板工程验收记录》下发后,样板确认后,由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对施工班组进行交底,监理单位监督检查,并作好书面记录。   5、施工单位开始组织大规模施工,大规模施工必须达到样板工程标准。

4、全员参与。说明质量问题不仅仅是质量检查人员的职责,而是人人有责。团队的每个成员都要以主人翁的心态认识自己的工作使命,加强内部沟通,识别容易出现质量风险的职责边界,把质量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的人头上,并且通过培训把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团队精神在项目质量管理上也要充分体现,成功的项目都比较强调团队精神、合作精神,应该说,项目管理流程本质上就要求员工之间的互相协调和理解。

5、供方互利。指与上游供应商建立长期互利的合作伙伴关系。放弃单纯以价格指标决定采购的政策和杀鸡取卵的短期行为,开放与供应商的沟通渠道,相互信任,共享技术成果及商业信息,联手进行质量改进活动,在合作双赢的基础之上谋求双方长远利益的最大化。

6、持续改进。就是把追求质量精益求精作为组织永恒的目标,不断识别改进机会,不断提高质量目标,不断采取改进措施,从而实现质量的螺旋上升。

1、鼓励施工过程中采用新的住宿、商业、娱乐、停车一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先进的施工设备和工艺

1、施工前认真研究图纸,学习,应用新的施工工艺

2、要优化施工顺序,注意操作水平,明确质量标准,提高质量档次

3、要认真分析质量通病的原因并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1、通过检查,记录,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来发现已发生的及潜在的质量问题,进而分析与解决问题,从而做到真正实施纠正措施与预防措施。

1、创造正常施工条件:国内外大量统计资料表明,工程质量事故大多数发生在施工期,而且事故往往影响施工的正常进行,只有及时、正确地处理事故,才能创造正常施工条件。   2、确保建筑物安全:对结构裂缝、变形等明显的质量缺陷,必须作出正确的分析、鉴定,估计可能出现的发展变化及其危害性,并作适当处理,以确保结构安全。对结构构件中的隐患,如混凝土或砂浆强度不足,构件中漏放钢筋或钢筋严重错位等事故,都需要从设计、施工等方面进行周密的分析和必要的计算,并采用适当的处理措施,排除这些隐患,保证建筑物安全使用。 3、满足使用要求:建筑物尺寸、位置、净空、标高等方面的过大误差事故;隔热保温、隔声、防水、防火等建筑功能事故;以及损害建筑物外观的装饰工程事故等,均可能影响生产或使用要求,因此,必须进行适当的处理。   4、保证建筑物具有一定的耐久性:有些质量事故虽然在短期内不影响使用和安全,但可能降低耐久性。如混凝土构件中受拉区较宽的裂缝;混凝土密实性差;钢构件防锈质量不良等,均可能减少建筑物使用年限,也应作适当处理。   5、防止事故恶化,减少损失:由于不少质量事故随时间和外界条件而变化,必须及时采取措施,避免事故不断扩大而造成不应有的损失。例如持续发展的过大的地基不均匀沉降,混凝土和砌体受压区中宽度不大的裂缝等均应及时处理,防止发展成倒塌而造成人身伤亡事故。   6、有利于工程交工验收:施工中发生的质量事故,必须在后续工程施工前,对事故原因、危害、要否处理和怎样处理等问题作出必要的结论,并应使有关方面达到共识,避免到工程交工验收时,发生不必要的争议而延误工程的使用。   7、防止事故再发生:防止同类事故或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而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针对实际存在的事故原因而采取相应的技术组织措施,称之为纠正措施。例如沉桩设备功率太小,导致沉桩达不到设计要求,应采用更换设备的纠正措施。利用适当的信息来源,调查分析潜在的事故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技术组织措施,称为预防措施。例如从钢材市场情况获悉,钢筋不合格品比例不小,相应采取加强原材料采购质量控制等措施,防止不合格材料进场,同样能有效地防止事故的再发生。因此采取必要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可以从根本上消除事故再发生。

入住前要组织总包、监理三方进行质量检查华酸洗车间与轧钢、精整、退火车间工程施工方案,发现问题要及时整改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