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高处作业吊篮装拆和使用.doc因此,电流就是衡量通过导体电量强弱程度的物理量。
电流的基本单位是“安培”,简称“安”以符号A表示;根据需要,电流单位也可采用kA(千安)、mA(毫安)、μA(微安),它们的关系如下:
例如,每秒通过导线10库仑电量、10秒通过导线100库仑电量或1分钟通过导线600库仑电量时,电流强度都是一样的,均为10安培。
2.电压:和水位的意义类似,带电物体也有电位。俗话“水往低处流”,指的是高处水位和低处水位存在水位差,形成水流。带电物体的正电荷也是从高电位流向低电位。我们通常把大地的电位作为零电位,当带正电荷的物体和大地接触时,正电荷会流入大地;当带负电位的物体和大地接触时,大地的正电荷会流入物体抵消负电荷。因此任何带电物体和大地接触时,就会和大地同电位,用电设备的接地措施,就是消除电位差,避免电流对人的威胁和伤害。
在导线和用电设备组成的电路中,任意两点的电位差称为“电压”全套土建工程技术交底,用符号U表示。电压的基本单位是“伏特”,简称“伏”以V表示;根据需要,电流单位也可采用
kV(千伏)、mV(毫伏)、μV(微伏),它们的关系如下:
3.电阻和电阻率:自然界的物质有绝缘材料和导体材料之分,前者几乎没有传导电流的能力,常用于阻隔电流之用,确保用电安全。橡胶、塑料、木材、瓷器和石料等非金属均属此类;后者具有传导电流的能力,如铜、铝、铅、锡及钢铁等金属均属此类。导体在传导电流的同时,又存在阻碍电流通过的特性,这种特性称为“电阻率”,用符号ρ表示,电阻率因材料而异,且和温度有关。导体阻碍电流的性能不仅和电阻率有关,而且和导体的长度成正比,和导体的横截面积成反比。我们用“电阻”这一物理量来衡量导体的导电性能,用符号R或r表示。电阻的基本单位是“欧姆”以Ω表示,根据需要,电阻也可以采用kΩ(千欧)、MΩ(兆欧),它们的关系是:1kΩ=103Ω;1MΩ=106Ω;
已知导体的材料及尺寸,可用下式计算出它的电阻值:
;式中L为材料的长度(m);S为材料的横截面积(mm2)。
电阻率的单位一般用Ω·mm2/m表示;大地土壤的电阻率单位用Ω·m2/m(即Ω·m)表示。
电阻越大,导体越不易通过电流;相反,电阻越小,越容易通过电流。因此在同样电压下,传送相同的电流(即电阻相等),电阻率小的材料在同样长度时可采用较小的截面,更省料。例如,铝的电阻率ρL=0.029Ω·mm2/m,如使用5mm2、100m长的铝芯导线传送电流,按上列公式计算,可知电阻R为0.58Ω;同样的电阻,使用同样长度的铜芯导线,由于铜的电阻率ρT=0.0175Ω·mm2/m,比铝材要小,根据按上列公式的逆运算,可知铜芯导线的截面积只需3mm2。另外铜材比铝材具有更好的机械强度,故铜导线比铝导线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
4.欧姆定律:电流、电压和电阻是电学的三个最基本的物理量,它们的相互关系可用“欧姆定律”类阐明:在电路中,电流的大小与电阻两端的电压高低成正比,而与电阻的大小成反比,并可用下列公式表示:
根据欧姆定律,可解释电路中的两种常见现象:当导线断裂或电路打开时,形成相当大的绝缘电阻,电流就等于零,此时称为“断路”或“开路”。如果带电导线没有经过负载(用电器),直接和另一导线相碰,如进电“火线”和回路“地线”相碰,此时,由于电阻很小,会产生很大的电流,瞬时的高温足以熔化熔断保险装置,这就称为“短路”或“碰线”。
三、交流电的产生和输送
1.交流电的产生:由于电流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当其大小及方向始终保持不变的电流称为直流电,一般由化学反应产生,如干电池、蓄电池提供的就是这类电流;当其大小及方向随时间作有规律变化的电流,就称为交流电,发电厂和燃油发电机产生的就是这类电流。
我们可从感应生电来了解交流电的产生原理。当导线(发电机的转子)在磁场(发电机定子)中旋转时,就作切割磁力线运动而产生电流。在一对磁极中旋转一周,即一个循环,由于磁极极性改变一次,电流方向也改变一次。如果,转子在P对磁极的定子中转动,每分钟的转速为n转,那么,电流每秒的循环次数为:
它的单位是“赫兹”或周/秒。我国电力工业的频率是50赫兹(50周/秒)。欧洲和日本等国采用的频率也有60赫兹的。频率的倒数T=l/f即称为周期,表示循环一次所需的时间,单位是“秒”。一个国家的电工频率是固定统一的,因此发电机的磁极数和转速成反比,如一对磁极的发电机转子转速为3000转/分,二对磁极的就为1500转/分。
根据欧姆定律知道,要输送强大的电流必须有较高的电压和较小的电阻,但是,导线的电阻受到其截面积的限制,因此一般多采用高电压方式输电,(从几千伏到几十万伏),同时为了减少输电损耗及避免导线发热,输电电压越高,输电线的截面就越大。
由于广大用电户的电器的是380V三相电或220V的单相电,还有需要更低电压或直流电源,因此变压和整流成为输电中常用的二项技术。
(1)变压:发电厂或电站产生的电流以高压输入电网,尚不能直接进入各用电户,必须经多级变压,将万伏乃至数十万伏的高电压降至380伏或220伏的低电压,方可被用电户使用,这一过程称为“变压”,由设置在各变电站、变电所内的变压设备来完成,根据需要,可在一定范围内的用电区域设置不同容量的变压器。变压器根据电磁感应原理,由输入和输出端的分立线圈组成,为避免电热产生的高温,由冷却油进行冷却。它的输入端称为初级端,相应线圈称为初级线圈;它的输出端称为次级端,相应线圈称为次级线圈。用户需要更低的电压,如工矿企业的低压灯、数控设备、商务办公的电子信息系统、居民家庭的电视、空调、音响等电器,一般在设备中均装置了最后一级变压器。
(2)整流: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使用直流电源,如直流电动机、电子产品、充电器等,进入电子信息时代,弱电的应用更为广泛,由于干电池、蓄电池的容量有限,产品及产电成本都较高,更困难的是经常充电带来的不便,以至无法实现连续工作。
交流电以其容量大、生产成本低、输送方便等优点被广泛使用。把规律性变化的交流电改变成电流大小、方向恒定的直流电,称为“整流”。整流的方式通常有机械整流式:如直流发电机或电动机的整流子;线圈感应(电感)式:如日光灯具的整流器;电子整流式:利用电子管或半导体的晶体材料制成二极管、三极管进行整流,这在电子产品和数字电路中大量使用。
1.电功:发电厂生产和输出的电流,通过各种用电设备和器具,可转化成不同形式的能量,如电灯转化为光能;音响设备转化为声能;电动机带动机械转化为机械能;电热水器转化为热能等。因此电流通过用电设备(负载)就会做功,称为“电功”,它是“电”的能量的体现,故也称“电能”,其基本单位是“焦耳”(瓦秒)。电功和负载二端的电压U、通过负载的电流I、以及通电的时间成正比,根据欧姆定律,当然与负载的电阻有关,可用下列公式表示:
;式中电压单位为伏,电流单位为安,时间单位为秒。
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用“千瓦时”作为电功的实用计算单位,1千瓦时即通常所说的“l度电”,以kW·h表示
2.电功率:在各种形式的能量中,我们把单位时间内所耗的能量(即所做的功),称为“功率”,因此用电负载在单位时间内所耗的电能,就称为“电功率”,以符号P表示,根据上述电功的含义,电功率可用下式表示:P=UI=I2R=U2/R;它的基本单位是“瓦特”简称“瓦”,以W表示。式中电压单位为伏,电流单位为安。在实际应用尤其在工程中,常以“千瓦”作为电功率计算单位,以kW表示,功率的其他单位有“马力”、英制及电工“马力”,分别以PS、hp表示,这些单位的关系如下:
1kW=1000W=1.36PS=1.341hp(英制)=1.34hp(电工);
1PS=735W;1hp(英制)=745.7W;1.34hp(电工)=746W;
在交流电路中,电网上的电流所作的功包括二部分,其中大部分用于用电设备的耗能,即有功电流作的功,其相应的功率称为“有功功率”;另一小部分则用于电力产生和输送过程中的电感磁场、电容等的能量交换之中,不能表示用电设备实际的电能消耗,无功电流耗去的功率称为“无功功率”,其单位为“乏”或“千乏”,对一个供电系统来说,无功功率是不变的常数。
低至0.5以下,造成电能的浪费。
P=S·cosφ;Q=S·sinφ;S=;
有关三相电路的计算,详见本章第二节。
第二节基本电路和常用电气元件
用导线连接电源和负载电阻(用电设备),组成的电气回路称为电路。
一、单相交流电的电路及计算
单相交流电一般由火线和零线连接负载电阻,组成电路,按负载的接入方法分为串联和并联二种基本电路。
电路的总电阻(等效电阻)R=R1+R2=11Ω
二个负载电阻产生的电压降,即端电压分别为:U1=I·R1=100V;U2=I·R2=120V;
因此,电源电压U=U1+U2=100+120=220V;
由以上的计算分析,可知道串联电路的特性是:
(1)各负载二端的端电压因各负载的电阻而异,电阻越大,则形成压降越大;
(2)电源电压等于所有负载端电压(电压降)之和;
(3)电路的等效电阻等于各负载电阻之和;
(4)通过各负载的电流相同,且等于电路的系统电流。
通过二个负载电阻的电流分别为:
电路回路的总电阻(等效电阻):
由以上的计算分析,可知并联电路的特性是:
(1)通过各分支电路的电流,因其负载电阻而异,电阻越大,则电流越小;
(2)电路回路的总电流,等于各分支电流之和;
(3)各分支负载的二端电压相同,都等于电源的电压;
(4)电路回路的等效电阻,其倒数等于各分支负载电阻的倒数和。
3.电路连接方式的选用:由于串联和并联电路的不同特性,不同的用电场合应选择不同的连接方式。串联电路因为每个负载电阻不同而获取的电压不同,因此会影响电器设备的使用;同时在同一回路内不能实现各电器设备的单独控制,某段负载的断路又会影响其他负载的使用。因此,一般的用电户及同一户的各类用电设备,在总电路中均采用并联方式,而单向的控制开关、按钮等均须和相应用电设备串联在电路中。对电路有降压要求或保持电流恒定要求的场合,应采用串联方式,如电动机的降压起动,必须在定子绕组的电路中串接电阻或阻抗:测量电路电流时,电流表也必须串联在被测电路内。
并联电路除了广泛应用于几乎所有用电器具设备外,对有分路或双向控制要求、电压的相对稳定要求等场合,应采用并联方式,如照明的分路器及双向开关、电容器、电压测量表、功率(电度)表等,必须并联入电路。
在工矿企业的实际电气线路中,往往是串联和并联组合使用,在家用电器的线路板上,串联和并联的组合使用更为普遍。
二、三相交流电的电路及计算
使用三相交流电的用电设备如电焊机、电动机、电炉等,和供电线路有类似的二种电路连接方式,即“星形”(Y)接入法和“三角形”(△)接入法。由于大部分三相用电设备各相的阻抗是相同的,和供电电源组成的电路,称为对称三相电路,下面我们只讨论对称三相电路的电路及其基本计算方法。
对称三相电路采用星形(Y)连接时,所耗总功率(视在功率)S,应等于各单相电路功率之和,即每相电路功率的三倍,可计算如下:
三角形(△)连接的对称三相电路,所耗总功卒(视在功率)S.也应等于各单相电路功率之和铁路建设项目监理企业信用评价办法(铁总建设[2018]123号 中国铁路总公司2018年7月).pdf,即每相电路功率的三倍:
从以上计算可知,对称三相电路何论采用星形(Y)或三角形(△)接入方式,所耗功率和计算公式相同。
在电路中用来连接电源和用电设备,除了导线以外,为了控制、保护、电量参数(电压、电流等)的变换,必须按需要接人多种器件,这些器件称为电气元件。按其适用的电压范围,可分为低压电气元件、中压电气元件及高压电气元件三类。中、高压电气元件一般适用于1000V电压以上的电路中,如大扭矩、大功率的直流电动机和发电机组,各种输配电线路中等。在我们机械设备中,使用的是1000V电压以下的低压电气元件,尤以24V~500V的电气元件更为广泛。按其在电路中的作用,低压电气元件又大致可分为控制元件、保护元件及功能元件三类。
1.控制元件:主要用来控制电路“断开”和“接通”的切换如闸刀开关、铁壳开关、
直接起动的倒顺开关,各类照明和信号开关等;用来切换电路相序、调整电阻大小或分支电路多少,即控制电动机的转向、转速及单机或多机运转,如蝶形开关、万向转换开关等,由于具有在宜接启动电动机前的选择功能,往往称为“选择开关”;用来操作电动机或其他用电设备运转,如起重机的凸轮控制器、主令控制器、各类电动机启动器(电磁式、星形降压式、自耦降压式等),这些多都为手柄式操作装置;由于电动机直接起动时会产生巨大的电流(可达额定电流的4~7倍)和电网上的过大压降,在许多中小功率、频繁起制动运转的电动机控制回路中,广泛采用按钮和接触器作为控制装置,实现间接起动。在无变压器的电路中,采用380V或220V操作按钮;为了安全起见,采用变压后的低压回路,使用不大于36V的低压按钮,用来控制电源“通”或“断”并传送信号至接触器。按钮一般有常开触点及常闭触点各一对,按需要可选用点动式或连续运行式,如用作急停开关的按钮,必须是非自动复位型。接触器用来接受按钮的信号,并由各触点接通或断开电源,实现电动机的运转或停止,按配用的电动机种类,可选用交流或直流接触器,分别有6对和5对触点
为了机械设备的安全运行,在各类限制、限位的安全装置中,如高度、行程、重量、力矩等的防超额安全装置中,都采用了行程开关,按外形结构可分为直动型(按钮式)、单轮型及双轮型(旋转摆动式)、起重机专用型;按复位功能有自动复位及非自动复位之分。箭种控制元件选用时,应注意适用的电压和电流范围T/CCMA 0095-2020标准下载,一般应高于电路的电压和电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