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07、JGJ22-2012钢筋混凝土薄壳结构设计规程.pdf式中:Y一结构重要性系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程结构 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153等的规定; S一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作用组合的效应设计值,对 持久设计状况和短暂设计状况应按作用的基本组 合计算,对偶然设计状况应按作用的偶然组合计 算,对地震设计状况应按作用的地震组合计 算; R一结构构件的抗力设计值,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
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计算;在抗震 设计时,应除以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YR;对壳板 及其边缘构件。Y应取10
厂区道路施工工艺质量实施细则22薄壳结构构件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应根据不同要求 按下式进行验算:
式中:S一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作用组合的效应设计值; C一结构构件达到正常使用要求所规定的裂缝宽度、 形等的限值。 3.2.3薄壳结构的耐久性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 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 3.2.4壳板的自重荷载可按壳板的实际总重力折算成平均厚 的重力进行计算。 3.2.5对旋转壳、圆柱面壳和双曲抛物面扭壳,应考虑风荷载 对壳板的影响;对扁球壳、双曲扁壳、双曲抛物面扁扭壳和膜型 扁壳,可不考虑风荷载对壳板的影响。对各类壳体均应考虑风荷 载对边缘构件的影响。 3.2.6壳体表面的风荷载取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 构荷载规范》GB50009的规定。单个旋转壳的风荷载体型系 数可按表3.2.6的规定采用。对复杂体型的壳体结构,当跨 度较大时,应通过风洞试验或专门研究确定风荷载体型系 数。 3.2.7壳体水平投影面上的雪荷载取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的规定。壳面积雪分布系数μ 为取值与壳面类型有关,对旋转壳(包括扁球壳)和圆柱面壳, 其值可按表3.2.7的规定采用;对双曲扁壳、双曲抛物面扁扭壳 口膜型扁壳,其值可取1.0。
5对旋转壳、圆柱面壳和双曲抛物面扭壳,应考虑风荷载 对壳板的影响;对扁球壳、双曲扁壳、双曲抛物面扁扭壳和膜型 扁壳,可不考虑风荷载对壳板的影响。对各类壳体均应考虑风荷 载对边缘构件的影响
2.6完体表面的风荷载取值应算合现行同产一
P衣回的风荷载取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 构荷载规范》GB50009的规定。单个旋转壳的风荷载体型系 数可按表3.2.6的规定采用。对复杂体型的壳体结构,当跨 度较大时,应通过风洞试验或专门研究确定风荷载体型系 数。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的规定。壳面积雪分布系数 付目现们国家标 的取值与壳面类型有关,对旋转壳(包括扁球壳)和圆柱面壳 其值可按表3.2.7的规定采用;对双曲扁壳、双曲抛物面扁扭 和膜型扁壳,其值可取1.0。
表3.2.6旋转壳的风荷载体型系数网
表3.2.7旋转壳和圆柱面壳的积雪分布系数
3.2.8薄壳结构的抗震验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抗震设防烈度低于或等于7度时,对周边支承且跨度不 大于24m的薄壳结构可不进行抗震验算,对跨度大于24m的薄 壳结构应进行水平抗震验算; 2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或9度时,对各种薄壳结构均应进 行水平和竖向抗震验算;对跨度不大于24m的薄壳结构进行竖 向抗震验算时,其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在8度和9度时可分别取 重力荷载代表值的10%和20%、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g时 可取重力荷载代表值的15%进行计算; 3对体型复杂、悬挑较大或跨度大于24m的薄壳结构,宜 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进行抗震计算;对其中特别不规则的薄壳 结构应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多遇地震下的补充计算,并应符合现
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规定。 3.2.9薄壳结构应进行稳定性验算。对于在均布荷载作用下、 形状规则的圆形底旋转壳、双曲扁壳、圆柱面壳和双曲抛物面扭 壳,其稳定性可分别按本规程的相关规定进行验算
3.2.10壳体的受力裂缝控制等级要求和裂缝控制验算应符
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当壳板 截面承受拉力时20kV及以下配电网工程设备材料价格信息(2020年上半年)(定额[2020]37号 电力工程造价与定额管理总站2020年9月25日).pdf,最大主拉应力标准值不宜大于3倍混凝土抗拉 强度标准值
殊要求者外,对荷载标准组合或准永久组合并考虑荷载长期作用 影响下的挠度值,在跨度大于7m时不宜大于跨度的1/400,在 跨度不大于7m时不宜大于跨度的1/250
3.2.12边缘构件自身平面内的刚度应满足对壳板的约束要求。
3.2.13对装配整体式薄壳结构的预制构件,应进行装配过程中 的承载力、稳定性、裂缝控制验算。验算荷载应包括自重、施工 荷载和吊装动力荷载等。对大型构件,在运输和安装时应设置临 时支撑。
3.3壳体的构造和配筋
3.3.1壳体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预应力混凝土壳 体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40。 3.3.2壳板的厚度不应小于50mm。壳板的厚度除应符合承载 力要求外,还应根据壳板的钢筋布置、保护层厚度、施工质量、 结构稳定性、壳板和辅助构件的变形控制等因素确定,同时应符 合结构的防火要求。在壳板接近边缘和支承构件的部位,宜增厚 至中部厚度的2~3倍,并应配置抗弯钢筋。壳板增厚区应平滑 过渡,过渡区的长度不应小于厚度增加值的5倍。
土方及基坑防护施工方案1壳板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 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