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实施技术指南.pdf1设置于公路路侧的(含构造物,如路肩墙等)A、SB、SA级混凝土护栏 的构造要求见图5.1.8一1、图5.1.8一2。设置于中央分隔带的混凝 土护栏两侧采用相同的迎交通面的形状。 5.1:9桥梁护栏改造 桥梁护栏的防护等级至少应满足表5.1.3“有可能造成重大伤害的区间 (路侧危险程度3级)”的规定,若防护等级不满足该要求时,应对原有护栏进 行改造。 桥梁主体结构改建时,应结合桥梁结构的形式设计建造新的桥梁护栏。 桥梁主体结构满足桥梁规范的荷载要求,知识对桥梁护栏进行改造时,应充 分考虑桥梁的上部结构形式。桥梁护栏与桥梁主体结构之间的连接设计,应保证 在改建施工以及承受哦车辆冲击荷载时不破坏桥梁的主体结构。 空心板桥的桥面比较薄,可采用嵌入式结构设置护栏的基础,有条件的情况 下可以采用植入后固定钢筋的方法加强基础与桥面的连接 T梁或箱梁结构的桥梁,护栏基础与桥梁结构的连接应分析桥梁主体结构, 优先考虑植入后固定钢筋的墙连接方式,不具备条件是可参照空心板桥的弱连接 方式。 桥梁护栏的上部结构可以采用混凝土护栏、钢管护栏以及波形护栏,具体结 构形式可参照路基段护栏的安全性。对于大桥以及可能的碰撞角度较大的桥梁不
5.2.1标志设置考虑因素
山区公路交通标志设置应注意: 1)根据公路线形、视距条件、同时考虑交通量、交通组成、车速等交通状况 以及历史事故情况、路侧情况等,合理设置警告、禁令标志。 2)避免沿线标志林立的情况。 2平原区公路交通标志设置应注意: 1)指路标志的设置应根据其在整个路网中的地位、作用以及与相连公路的关系 进行总体布局。 2)平面交叉的标志设置应注意路权、通行优先权以及相应的指路标志的设置,
标志形式宜选择单柱悬臂式钢筋工手册 (第二版).pdf,也可使用双注式。路侧条件允许时,标志支撑 形式应尽量采用单柱是,也可利用路侧山石采用附着式。 永久性交通标志不得侵入公路建筑限界,路侧柱式、附着式安装高度应在 100^250cm之间。悬臂式、门架式、高架附着式安装高度应符合公路建筑限界的 净高要求。路侧安装的标志板下缘至路面的高度,可根据是否妨碍行人活动或版 面信息是否被遮挡而定,无行人活动的录侧标志可取下限,临时性标志不受此限 柱式安装标志板的内缘、悬臂标志和门架标志的立柱内边缘距吐露肩边缘的距离 不应小于25cm(土路肩硬化的以硬化路面外边缘计)。设置于桥梁上的交通标志,
受空间或力学条件的限制,其立柱基础可与混凝土护栏一体,但需作特殊处
山区公路设有避险车道的场所,应设避险车道标志。该标志设在避险车道引 道端头醒目位置。可在避险车道引道起始端前1km或500m位置,设避险车道预 告标志
提示“请勿疲劳驾驶”、“系安全带”、“严禁乱扔弃物”、“严禁酒后驾车”等 有助于交通安全的标志,其他类似标志版面设计应采取统一风格。设置这些标志 时,应注意结合事故情况、主要交通标志设置情况,不宜多设。 观景台、小型停车区标志
在沿路开辟的观景台和小型停车区处,应在入口附近设置停车场所标志。 减速丘标志 设置减速丘的地方,应设置警告标志,并应配合相应的减速丘标线,以提示 驾驶员减速行驶。为了帮助驾驶员理解减速丘警告标志含义,可以再警告标志下 设辅助标志。
5.2.6限速标志设置
限速标志的限速值可以取自由流状态下第85位车速,并在一定范围内调整。 实际设立限速标志时可能需要考虑以下的其他因素: 公路等级、特征、路肩条件、线形和视距等。 路侧土地使用和环境。 2 停车需求和行人活动。 一个时间段的事故记录、 设置限速标志时,可以分车型分别限速,如客车、火车;也可以分时间或天气分 别限速,如专门的夜间限速标志。 对于设立了限速标志的一般公路,应对公路特征或周围土地使用情况发生了重大 变化的路段的限速标志进行再评估。
在设置指路标志前,首先应对设计路段周围的公路网有一个比较清晰地了解, 认清各节点的情况以及各节点间的连接,这是进行指路标志设计的基础。 1A 在交通指路信息的传递交流过程中,驾驶员、交通图、交通标志等均是交通 信息的载体,不同载体富含的指路信息的内容、广度和深度、服务对象、可记忆 性等均不相同,在传递指路信息中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同的。指路标志要告诉公路 使用者的信息要素由于受版面限制,有很大的局限性,而公路使用者对指路的要 求往往由于目的不同,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因此仅仅依靠标志来达到完全指路是 很困难的。公路使用者到没有去过的地方旅行时,可辅以公路地图等手段,预先 选择好行驶路线(出口在什么地方,转向什么路线),再利用指路标志确认路线, 以便顺利到达目的地, 3指路标志的设置,需要作品能够和考虑公路功能、等级、交通特点等多方面 因素。设计人员进行指路标志设计时应结合公路特点进行灵活设计。 4指路标志应当提供系统、全面的信息,同时避免信息过载现象的出现。 1)指路标志应当提供前方达到或交叉线路的信息、所在地的信息,从充分发挥
路网功能和方便公路使用者的角度考虑,还可以提供公路编号的信息和“东、西、 南、北”方向信息。 2)为避免一块标志版面发布过多信息,可参照已有经验,将平面交叉指路标志, 路线编号指示标志、方向指示标志及地点距离确认标志分设于不同的版面,并按 照一定的距离间隔分布于平面交叉周围。 5指路标志信息的系统性、连贯性要求: 1)在一条公路上不同时期先后设置的标志,更应该注意连贯性。 2)公路沿途的地名指示应层次分明,地名、路名、路线编号相互呼应。 6砼一公路标志设计的标准、设置原则、风格、规格应保持一致性,
5.2.7.2指路信息分级体系及选用原则
1由出发地到目的地的路径指引,指路标志信息要素应该包括对前方路线名、 地点、方向的指引和确认目的地附近行政区域、著名地点、所在地的指引|,以及 公路沿线设施的指引。 2指路信息分级体系及选用原则主要依据公路的服务对象而确定。路网服务对 象可分为本地交通流和外地交通流两种。 3选择平面交叉指路标志信息要素时,应根据公路行政等级确定;不同行政等 级公路平面交叉时,选择不同等级的指路标志信息要素,
5.3.1 一级公路路段设置车道边缘线及车道分界线 一级公路路段设置车道边缘线及车道分界线,线宽15cm。
5.3.2双向两车道路面中心线
双向车道路面中心线原则上画单线,下列情况可以考虑画双线: 路面宽度足够,为了规范车辆在车道内行驶而不侵入对向车道(双线的间距 根据路面宽度、车道宽度确定); 2 双向超车的管理规定不同,一个方向充许超车而另一方向不允许。
5.3.3车行道边缘线
同向同意断面上的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的分界线,应视为机动车道的边缘线 应画白色实线。在机动车需要跨越边缘线的地方可画白色虚线。线宽15cm,受 路面宽度限制时可采用10cm的线宽,
在跨线桥、渡槽等的墩柱或侧墙端面上、隧道洞口、收费岛岛头或人行横道上 的安全岛的壁面上宜施画立面标记,提醒驾驶员注意在车行道或近旁有高出路面 的障碍物,以防止发生碰撞
路段横向减速标线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设置在减速路段上,另一种设置 在减速路段起点前。二者标线形式不同,即标线宽度、间距、组数等有区别。无 论设置哪一种,都应注意横向标线的抗滑能力至少不低于路面的抗滑能力的要求 尤其是设置在弯道上的横向标线。 路段横向减速标线设置在需要减速的路段上。标线宽度、间距、个数不变, 仅起提示作用,告知驾驶员路况不良,应该减速。 路段横向减速标线,设置在减速路段的起点前,提醒前方需要减速行驶,例 如设置在连续下坡路段即将进入弯道前。
在视线不良、急弯、车道数或车道宽度有变化及连续急弯陡坡等路段应设置 轮廓标,设计速度大于或等于60km/h的公路和国省道干线公路宜全线设置轮廓 标。 2在气候条件恶劣、线形条件差和事故多发地段应设置反光性能高的轮廓标或 采用尺寸较大的反射器。 3轮廓标一般设置在公路的土路肩上或附着在路侧护栏上。轮廓标形式可根据 公路是否设置护栏以及所设护栏的形式,选用附着式或柱式轮廓标。双向行车的 隧道内壁上附着的轮廓标应为双向反光。二级及二级以下等级公路,路侧轮廓标 也是双向反光。 4轮廓标在公路前进方向左、右侧对称设置。一级公路整体式设置了中央分隔 带的以及一级公路分离式,按行车方向,左侧设置黄色轮廓标,右侧设置白色轮 廓标;二级及二级以下等级公路,按行车方向,左右两侧的轮廓标都是白色。
在受上体、树木或房屋等阻挡,及其他使驾驶员难以明了前方线形走向,易发生 交通事故的小半径弯道外侧,可视具体情况设置一定数量的线形诱导标。
线形诱导标的尺寸,设计速度大于或等于80km/时,可选用600mm×800mm,设计 速度小于80km/h时,可选用400mm×600mm,最小不得小于220mm×400mm。 2线形诱导标的设置数量、间距 线形诱导标的设置应根据曲线半径、曲线长度、偏角大小确定。偏角较小(小 于或等于7°)的曲线路段,可在曲线重点位置设一块诱导标;偏角较大(大于 7°),曲线较长的弯道,可根据需要设置若干块诱导标,应保证驾驶员在曲线范 围内连续看到不少于三块诱导标。
一般情况下,使用指示性线形诱导标,为蓝底白团;在经常发生驶出路外事故、 事故严重度较高或需强烈警示驾驶员注意的曲线路段,可使用警告性线形诱导标 为红底白图案。黄底黑图案。黄底黑图案线形诱导标用于施工区。 2 线形诱导标板的下缘至路面的高度应为120~150m,版面应尽可能垂直于驾驶 员视线
5.4.4示警桩、示警墩
作为轮廓标的一种形式,示警桩、示警墩的设置位置同轮廓标,只是间距不同。 示警桩间距4~6m,示警墩间距2m。
5.7.1避险车道类型
避险车道设置,应首选上坡制动床型避险车道。当因空间位置所限不能建造 上坡制动床型避险车道时,可选择建造沙堆避险车道,但应保持沙子松散、干燥。
应根据连续长大下坡路段货车失控事故情况、坡度、坡长、货车占交通量的 百分比以及事故的严重程度等因素,综合考虑是否设置避险车道
避险车道应设置在能拦住大部分失控车辆的地方,一般设置在: 连续长大下坡或陡坡路段接小半径曲线前方(在车辆驶入小半径曲线前,宜沿 曲线切线方向设置避险车道)。 2连续长大下坡路段的下半部。 还应考虑设置地点的具体地形条件。
5.7.4避险车道结构参数
条完善的避险车道由避险车道引道、避险车道、服务车道及配套交通设施 组成。
引道连接着主线和避险车道,为主线和制动床之间提供了一定的偏移量,避 免制动床沙砾飞溅回主线影响主线交通,并为驾驶员提供了充足的反应时间和空 间,操作车辆安全地驶入避险车道。 在引道上,驾驶员应能看清避险车道的全貌,引道的终点应设置为方形。避 险车道引道长度应能保证失控车辆驾驶员有充分的反应时间、足够的空间操纵车 辆驶入避险车道
服务车道应紧靠制动床,以便拖车和维护车辆的使用。服务车道的宽度应至 少为3m,其表面应硬化,也可以用砾石铺砌。应避免失控车辆的驾驶员误把服 务车道作为避险车道使用。 4配套交通设施 为了拖出失控车辆,设置锚块固定拖车时必须的。锚块通常沿着制动床以 50~100m的间距设置。在制动床之前30m也应设置一个锚块,以便于拖车拖出失 控车辆。 如有条件,可提供照明,以便夜间的驾驶员可以更好地识别避险车道 如有条件,可布设一定的监控设备,以便失控车辆进入避险车道后及时得到 救助,并加强对失控车辆驶入避险车道的入口速度、车辆驶入轨迹等的检测。
在坡顶宜提供连续长大下坡路段、坡长、平面线形和避险车道位置等信息。 在避险车道之前至少设置两块避险车道预告标志(前1km、前500m),在避险车 道引道入口前应设置避险车道标志,引导失控车辆驶入避险车道。 5.7.6避险车道的运营管理和养护
加强宣传,使驾驶员了解避险车道的作用、怎样使用避险车道、使用避险车 道将会发生什么、怎样从避险车道出来。 2养护 1)在避险车道每次被使用、失控车辆被拖出避险车道制动床之后,尽快铺平制 动床集料。即使没有车辆驶入避险车道,也要定期翻松集料,以免集料被压实, 每次翻松至少60cm深。 2)冬季注意防止制动床集料冻结。
0.1.12 公路安全保障工程所使用的设施产品 公路安全保障工程所使用的设施产品须经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检测YD/T 3345.2-2018 接入网技术要求波长路由方式 WDM-PON 第2部分:PMD层.pdf,取得合格 证,并经工地检验确认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使用,
6.1.2其他安全保障工程项目
本章未包括的其他安全保障工程项目,可根据相关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或根据 设计文件和其他相关规范执行。
7 波形梁钢护栏产品应符合《高速公路波形梁钢护栏》(JT/T281)及《公路 三波形梁钢护栏》(JT/T457)的规定。 2 护栏立柱、波形梁、防阻块及托架的安装 护栏立柱、波形梁、防阻块及托架的安装应符合设计和施工的要求。 土基压实度 为保证护栏的整体强度,路肩处护栏立柱、基础处理及中央分隔带的土基压 实度均不应小于设计值。达不到压实度要求的路段不应进行护栏立柱打入施工。 石方路段和挡土墙上的护栏立柱的理深及基础处理应符合设计要求。 + 波形梁护栏的端头处理及桥梁护栏过渡段的处理 波形梁护栏的端头处理及与桥梁过渡段的处理应满足设计要求,
6.2.2具体检测项目及技术指标
比凝工 混凝土所用的水泥、砂、石、水及外掺剂的质量、规格必须符合有关规范的 要求淮安市经济开发区轮窑安置小区模板工程施工方案,按规定的配合比施工。 混凝土护栏预制块件 混凝土护栏预制块件在吊装、运输、安装过程中,不得断裂。 混凝土护栏块件之间、护栏与基础之间的连续 混凝土护栏块件之间、护栏与基础之间的连续应符合设计要求。 混凝土护栏块件的几何尺寸 混凝土护栏块件标准段、混凝土护栏起终点及其他开口处的混凝土护栏块件 的几何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 混凝土护栏的地基强度、埋入深度 混凝土护栏的地基强度、理入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混凝土护栏块件的损边、掉角长度每处不得超过20mm,否则应予以及时修 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