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854-2023 占道作业交通安全设施设置技术要求.pdf

DB11T 854-2023 占道作业交通安全设施设置技术要求.pdf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 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384949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11T 854-2023 占道作业交通安全设施设置技术要求.pdf

5.1.3车道数变少标志

封闭情况,选择车道数变少标志图案,如图5,

用以告示车辆改道行驶,用于借用对向车道或改道于便道的作业区,设置于警告区中点附近, 图6a)用于作业方向道路完全封闭,车辆借用对向车道或便道通行时。 图6b)用于作业方向道路未完全封闭,一部分车辆借用对向车道通行,一部分车辆在原方向车道 行驶的情况。 图6c)用于作业方向道路完全封闭,车辆借用同向便道通行时。

DB36/T 1204-2019 生态茶园建设技术规范5.1.5橙色箭头标志

DB11/T854—2023

用以指示车辆离开作业区所在道路、绕过作业区返回到原路的绕行路径,如图7。橙色箭头附 行路线沿线原有指路标志的支撑结构上,箭头指向绕行路线的方向。箭头的高度宜不小于所附着 志的字高

用以指示前方道路作业封闭的绕行路线,如图8。设置于作业区封闭路段前方的交叉口 箭头表示绕行路线

DB11/T854 2023

用以引导作业区行车方向,提示道路使用者前方线形(行驶方向)变化,注意谨慎驾驶。 于作业区线形(行驶方向)变化处,图10设置于作业区隔离设施端部、渠化设施端部等处。 尺寸取值按照GB5768.2的相关规定执行

5.1.8注意交通引导人员标志

图10竖向线形诱导标

图11注意交通引导人员

5.1.9出口关闭标志

DB11/T854—2023

用以表示高速公路或快速路的出口因作业关闭的情况,宜附着于关闭出口的2km、1km、5 口预告标志和出口标志上,字高不低于50cm。根据需要,可于关闭出口的前一个出口前增加设 以辅助标志说明关闭出口的名称或编号,

当作业区影响驾驶人对出口的判断时,用以指示出口,可根据需要设置。字高不低于50cm。 助标志说明出口的名称或编号。

5.1.11行人、非机动车通道标志

当作业区占用人行道、非机动车道时,用以指示临时的行人和非机动车绕行通道,设置于绕行 适当位置

图14行人、非机动车道

DB11/T854 2023

5.1.12移动作业标志

图16移动作业标志安装于工程车后部示例

5.2作业区道路交通标线

DB11/T854—2023

5.2.1作业区交通标线为临时性标线,用于管制和引导作业期间的交通流。 5.2.2作业区交通标线应根据作业区交通组织的需要,按照GB5768.3的相应规定选用 5.2.3作业区交通标线颜色为橙色,尺寸应符合GB5768.3的规定, 5.2.4夜间无照明的作业区应采用反光标线材料。

5.3作业区交通安全设施

交通锥的基本形式如图17所示。图17a)用于高速公路、快速路和速度较高的其他道路上的 或夜间作业的作业区,其上白色部分逆反射系数值不应低于GB/T18833一2012规定的ⅢI类;图 般用于白天作业或低速道路上的作业区,其上白色部分逆反射系数值不应低于GB/T18833一20 的I类。其他技术要求应符合GB/T24720的规定。如附录A中图A.1示例,

锥的间距应按表6取值。上游渐变段即在上游过渡区的渐变段,其交通锥间距应小于等于2m 段交通锥间距应小于等于4m。非渐变段交通锥间距应根据作业区所在道路限速不同进行选择,

消能桶又名防撞桶,色彩鲜明,对碰撞车辆有吸收能量、衰减缓冲的作用,顶部可安装施工 技术指标应符合JT/T596的规定。如附录A中图A.8所示

防撞隔离墩又名防撞墩,其上宜有黄黑相间色,顶部可安装黄色施工警告灯,技术指标应符合GA 的规定。如附录A中图A.9所示

5.3.5塑料注水(砂)隔离栏

塑料注水(砂)隔离栏又称水码,其上宜有黄黑相间色,顶部可安装黄色施工警告灯。如附录A 中图A.10所示。

挂装在施工作业车辆后部,用于吸收碰撞车辆能量,保护施工作业人员和设备安全的一种装置。如 附录A中图A.11所示

用以阻挡车辆及行人前进或指示改道,设于因作业被阻断路段的两端或周围。其规格应符合GB 5768.4的规定。如附录A中图A.12所示

用于全天作业,高度不应低于1.8m。距离交叉路口20m范围内,工作区挡板0.8m以上的部分 应采用通透式围挡且满足视距要求。如附录A中图A.13所示。

5.3.10作业信息显示屏

5.3.11安全员模型

对过往车辆和行人起到警示作用的人形模型,可设置于作业区上游过渡区或缓冲区。如附录A中图 A.16所示。

5.3.12占路施工公示牌

6占道作业交通安全设施的设置

DB11/T854—2023

6.2快速路的占道作业

商贸展销大厦施工方案.docDB11/T 202

业区间距不应小于1000Ⅲ。 6.2.3占用多条车道时,具体设置示例参见附录B中的图B.3和图B.4。上游过渡区内应增设消能桶。变 换多个车道的上游过渡区渐变段宜采用折线形式,即在相邻车道之间宜加入不小于20m直线段。 6.2.4位于快速路的占道作业,当需要在单向三车道及以上道路的中间车道进行作业时,应与相邻一侧 车道同时封闭。 6.2.5对于快速路辅路上的占道作业,作业区布置可参照主干路的要求。 6.2.6快速路占道作业交通安全设施见表7。白天时段作业使用作业区标志、交通锥等设施。夜间增设 照明安全设施等。

表7快速路占道作业交通安全设施表

6.3主干路、次干路的占道作业

6.3.1位于主干路、次干路的全天作业应采用工作区挡板、塑料注水(砂)隔离栏、消能桶等安全隔离 设施。 6.3.2作业区借用对向车道组织交通时,宜设置对向缓冲区、对向过渡区和对向警告区。 6.3.3作业区在平面交叉口影响范围内时,具体设置示例参见附录B中的图B.5至图B.11。 6.3.4作业区远离交叉口占用多条车道作业时,具体设置示例参见附录B中的图B.12和图B.13。 6.3.5夜间进行的主干路、次干路的占道作业宜使用反光标志和标线。 6.3.6主干路、次干路占道作业宜尽量避免占用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对于需要占用非机动车道和人行 道的情况,应在周边恢复出可供行人和非机动车通行的道路,设置提示和引导标志,确保安全通行。 6.3.7主干路、次干路占道作业交通安全设施参见表8。白天时段作业使用作业区标志、交通锥等设施。 夜间增设照明安全设施等

6.4.1占道作业封闭一条车道,另外一条车道供双向通行时,应在作业区两端分别安排旗手,对车辆进 行指挥和引导。条件允许时,可在过渡区外一定距离双向设置可移动信号灯。具体设置示例参见附录B 中的图B.14。 6.4.2因作业而封闭的路段,应该在路段两端交叉口处设置禁止驶入的标志,并设置绕行标志。 6.4.3支路占道作业尽量避免占用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对于需要占用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的情况,应 在周边恢复出可供行人和非机动车通行的道路,设置提示和引导标志,确保安全通行。 6.4.4支路占道作业时,可设置塑料注水(砂)隔离栏、路栏等,保障占道作业周边机动车、非机动车 和行人的安全。设置的塑料注水(砂)隔离栏、路栏等避免遮挡行人和非机动车视线。 6.4.5支路占道作业交通安全设施参见表9。白天时段作业使用作业区标志、交通锥等设施。夜间增设 照明安全设施等。

表9支路占道作业交通安全设施表

DB14/T 813-2013 脱硫石膏改良碱化土壤技术规程6.5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占道作业

6.5.1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中同一路段前后相同车道的占道作业,上下游作业区的间距不足1000m时, 可合并设置;超过1000m时,宜分开单独设置,并在下游的作业区前端设置施工标志。 6.5.2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中同一路段前后不同车道的占道作业不宜同时进行,当确需同时进行占道作 业时,高速公路作业区间距不宜小于1000m,一级公路作业区间距不宜小于500m。 6.5.3警告区内应设置施工标志、车道数变少标志、限制速度标志,上游过渡区内应设置作业区标志、 闪光箭头板,在上游过渡区起点至下游过渡区终点之间应设置交通锥,缓冲区内应设置消能桶、闪光箭 头板和路栏等设施,终止区应设置解除限制速度标志。全天作业在上游过渡区起点至下游过渡区终点之 间应设置塑料注水(砂)隔离栏。 6.5.4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占用一条车道作业时,具体设置示例参见附录B中的图B.15和图B.16。双向 六车道高速公路封闭两车道借用路肩作业时,具体设置示例参见附录B中的图B.17。 6.5.5单向三车道及以上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因作业区同时封闭两条及以上车道时,宜在每条车道设 置上游和下游过渡区;占用中间车道作业时,应与相邻一侧车道同时封闭。 6.5.6作业区借用对向车道时,在借用的对向车道开始端应设置对向缓冲区、对向过渡区和对向警告区, 指引对向车辆注意避让;在借用的对向车道结束端应设置线性诱导标或可变箭头信号指引车辆驶回原车 道。具体设置示例参见附录B中的图B.18、图B.19和图B.20。 6.5.7作业区位于加速车道时,加速车道上游主线路段应设置作业距离标志,其距离汇流点不宜小于表 2规定的警告区最小长度。匝道上应设置作业区距离标志,如果匝道长度小于规定的警告区最小长度, 作业区距离标志应设置于匝道起点附近。作业区的上游过渡区应延长至匝道内,并应在汇流点前适当位 置设置停车或减速让行标志和标线。下游过渡区可不设置,渠化设施应设置至加速车道终点处,具体设 置示例参见附录B中的图B.22和图B.23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