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GB/T 16491-2022 电子式万能试验机.pdf引伸计系统应符合JB/T6146一2020中5.2的规定。 引伸计系统应有调零和(或)清零的功能。 注1:引伸计系统由引伸计和试验机的变形信号测量显示单元组成,也称为变形测量系统。 注2:“引伸计"指位移测量装置,包括指示或记录该位移的系统
GB/T 16491—2022
5.5.2引伸计系统的各项允许误差和相对分辨力
引伸计系统的标距相对误差、示值误差、示值进回程差、分辨力应符合JB/T6146一2020表2
GB/T17581-2021 真空管型太阳能集热器.pdf5.6.1位移测量系统的指示装置的分辨力不应低于0.001mm。
控制系统应采用闭环控制方式,应具有应力、应变、位移三种控制方式。在不同控制方式转换过程 中试验机运行应平稳,无影响试验结果的振动和过冲,
5.7.2应力(力)控制
在可控制的应力(力)速率范围内: 对于0.5级试验机,应力(力)速率相对误差的最大允许值应为土1%,应力(力)保持相对误差 的最大允许值应为土1%; 对于1级试验机,应力(力)速率相对误差的最大允许值应为土2%,应力(力)保持相对误差的 最大允许值为应为土2%。 制造者应在产品说明书或技术文件中给出试验机能够控制的应力(力)速率范围。
5.7.3应变(变形)控制
在可控制的应变(变形)速率范围内: 对于0.5级试验机,应变(变形)速率相对误差的最大允许值应为土1%,应变(变形)保持相对 误差的最大允许值应为士1%; 对于1级试验机,应变(变形)速率相对误差的最大允许值应为土2%,应变(变形)保持相对误 差的最大允许值应为土2%。 制造者应在产品说明书或技术文件中给出试验机能够控制的应变(变形)速率范围。
电气系统应符合GB/T2611一2022第7章的规定。
5.10.1试验机应有力的过载保护装置,当施加的力超过试验机最大容量的2%~10%时,过载保护装
GB/T 16491—2022
5.10.2 试验机应有超过移动横梁极限位置保护装置,当横梁移动到设定的上、下极限位置 置应立即动作,使其自动停止移动。
试验机工作时的噪声声级,应满足下列要求: 对于最大容量小于500kN的试验机,不超过70dB(A); 对于最大容量不小于500kN的试验机,不超过75dB(A)。
5.12耐运输颠簸性能
试验机在包装条件下,应能承受运输颠簸试验而无损坏。运输颠簸试验后,试验机不经调修(不包 括操作程序准许的正常调整)应满足本文件的全部技术要求。
试验机的基本要求、装配质量、机械安全防护和外观质量应符合GB/T2611一2022第4章、第6章 和第10章的规定
试验机应在5.1规定的环境与工作条件下进行检验。在检验测力系统和引伸计的过程中,温 支动范围不宜大于2℃
检验试验机用的标准仪器、量具和检具包括: a)符合GB/T13634规定的标准测力仪或对力的测量能够准确到土0.1%以内的专用检验砝码; b)最大允许测量误差为土1%的同轴度自动测试仪(或准确度与其相当的其他测量装置)或重锤; c)表面粗糙度测试仪; d)洛氏硬度计; e)分辨力为1/100s的秒表; f)0mm~30mm量程的百分表、0mm~1mm量程的千分表、1000mm量程最大允许误差为 0.2mm的钢直尺; g)0.02mm/m的水平仪; h)2级声级计; i)符合JB/T6146—2020中6.2.1规定的引伸计标定器; D 绝缘电阻测试仪; k)耐电压测试仪;
钢制或铜与铝制的同轴度检验试样(标距不小于100mm,标距部分直径通常为10mm或 12mm,标距部分与两头部的同轴度为60.02mm);
钢制或铜与铝制的同轴度检验试样(标距不小于100mm,标距部分直径通常为10mm或 12mm,标距部分与两头部的同轴度为60.02mm);
GB/T 164912022
1 各种试样(试样的数量应与拉力钳口的套数相同,试样的截面尺寸应适合各种圆试样和板试 的拉力钳口)
6.3.1试验机在进行力值检测前,应按6.3.2对其一般工作性能进行检测,只有当试验机处于良好的工 作状态才能进行以后的各项检测。 6.3.2在试验机上安装一个拉伸试样,然后对试样缓慢加力直至试验机的最大力再缓慢卸除。在加 力、卸力的过程中,检查试验机的总体情况,是否符合5.3.1的规定,观测检验夹头,是否符合5.3.2.2的 规定。在施加试验机的最大试验力后,拉伸试样不应产生塑性变形。 6.3.3根据试验机最大容量,宜按下列方法检测加力系统同轴度,若试验机配置多套夹头,应分别对每 一夹头进行检测。 a)对于不大于5kN的试验机,使用重锤法检测。检测时在上夹头中心吊一重锤,重锤的中心与 下夹头中心的同轴度不超过2mm/500mm。 b)对于大于5kN的试验机,使用6.2b)规定的同轴度自动测试仪和6.2m)规定的检验试样进行 检测。检测时,将检验试样夹持在相应夹具上,并将同轴度自动测试仪的变形测量装置安装到 检验试样的标距之间。施加试验机最大力的1%的初始力,在试验机(2%~4%)最大力的范 围内按顺序在不同试验力下检测5个点。测量检验试样相对两侧的弹性变形,在相互垂直的 方向上各测2次。检测中使用的最大力不超过检验试样的弹性极限。 同轴度e按公式(1)计算。
Lmax△L ×100% △L
检验每次测量的结果是否符合表4的规定。 注:同轴度自动测试仪可由同轴度检验试样和两支引伸计组成,也可由贴有应变片的检验试样及配套仪表组成。 6.3.4如可能,对应每种夹头的最大钳口,使用试验机最大力的80%以上的力做一根试样的拉断试 验,检查钳口的夹持和及钳口的损伤等情况,是否符合5.3.2.3和5.10.3的规定。 6.3.5通过实际测量或观测检查钳口、压板、弯曲试验装置的支座和标尺,是否符合5.3.2.4、5.3.3.1、 5.3.3.4、5.3.4.2和5.3.4.3的规定。 6.3.6压板工作表面的粗糙度用6.2c)规定的表面粗糙度测试仪检测,是否符合5.3.3.2的规定。 6.3.7压缩试验装置的压板以及弯曲试验装置的压头和两支承应使用洛氏硬度计[见6.2d)]进行硬度 检测,是否符合5.3.3.3和5.3.4.1的规定。 6.3.8移动横梁的水平度使用6.2g)规定的水平仪检测。检测时,将水平仪放在横梁中间,在横梁移动 范围内至少4个位置上进行检测:是否符合5.3.51的规定
6.3.9横梁移动速度的检测方法如下:
在试验机标称的横梁移动速度范围内任选5个以上速度测量点,以该速度移动规定的时间t((见 表7),移动的距离为D。使用秒表并按速度的高低选用适合的千分表、百分表或钢直尺测量移动时间 t;和移动距离D;,并按照公式(2)计算横梁移动速度V:。不同的横梁移动速度范围,横梁宜移动的时 间见表7。速度低于0.05mm/min,可不进行检测。
检测时应记录每次检测的时间和对应的横梁移动距离并计算移动速度,每个速度测量点检测3 次,求横梁移动速度平均值V: 横梁移动速度相对误差w按公式(3)计算,检查结果是否满足5.3.5.2的规定
6.3.10横梁移动速度和允许施加的试验力可通过对试样做拉伸或压缩试验进行检测。检测时,应根 据试验机的最大容量和横梁移动速度是否大于50mm/min的情况对试样进行加力试验,检测结果是 否符合5.3.5.3的规定
6.4.1观测检查和分辨力的判定
5.4.1.1、5.4.1.3和5.4.1.4的规定。 应在试验机的电动机和控制系统均启动、在零试验力的情况下按5.4.1.2的规定通过观测和计算来 判定力指示装置的分辨力
6.4.2零点漂移的检测
试验机经规定时间的预热后,使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如测力系统的力范围有多挡,则置于最小 测量范围的挡位,在规定时间内检测零点漂移,是否符合5.4.1.5的规定。 零点漂移按公式(4)计算
6.4.3允许误差和相对分辨力的检测
试验机的力使用6.2a)规定的标准测力仪(或专用检验砝码)进行检测。检测时应根据试验机的级 别正确选择标准测力仪的级别,测力仪测量误差的最大允许值不大于被检试验机力的示值误差最大允 许值的三分之一。 试验机测力系统相对分辨力a、示值相对误差α、示值重复性6和示值进回程差v按GB/T16825.1 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是否符合5.4.2的规定。 零点相对误差f。按公式(5)计算。
GB/T 164912022
F:0 ×100% FL
在零试验力状态下,检测试验机测力系统的鉴别阔。施加0.25%F,的力后,应至少产生1个数 量的变化
6.5引伸计系统的检测
引伸计系统的一般要求、各项允许误差和分辨力按JB/T6146一2020第6章规定的方法进行 是否符合5.5的规定
6.6位移测量系统的检测
6.6.1观测检查横梁位移测量系统分辨力,是否符合5.6.1的规定。 6.6.2横梁位移测量系统示值相对误差选用6.2f)规定的合适量具进行检测。检测时,在移动横梁的 工作范围内至少选2个间隔进行测量,每个间隔测量3次。横梁位移示值相对误差9D按公式(6)计 算,检查结果是否符合5.6.2的规定。
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应按GB/T22066一2008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和评定,判断是否符合5.8的 规定。
电气系统应使用绝缘电阻测试仪和耐电压测试仪进行测量、试验和观测检查,是否符合5.9日 规定。
6.10安全保护装置的检查
6.10.1选择一个在试验机最大力下不产生屈服的试样装夹到试验机上,启动试验机缓慢施加力,当施 加的力超过试验机最大容量的2%~10%时,观察过载保护装置是否符合5.10.1的规定。
6.10.2启动试验机,让移动横梁以试验机最高速度移动,当移动横梁达到其工作范围的上、下极限位 置时,限位装置是否符合5.10.2的规定。
6.11.1试验机噪声使用6.2h)规定的声级计检测。检测时,启动试验机,当试验机达到最大试验力 80%时,将声级计的传声器面向声源水平放置,距试验机1.0m,距地面高度为1.5m,绕试验机四周测 量不应少于6点,取各测量点测得的最大值Nmx,按照6.11.2对其进行修正,修正后的结果为试验机 的噪声,是否符合5.11的规定。 6.11.2测量试验机噪声前,应先测量背景(环境)噪声。背景噪声N应至少比试验机工作时测量的最 大噪声N,mx低3dB(A)。若N,mx与N。的差值△N小于或等于3dB(A),则测量结果无效。若差值 △N在3dB(A)~10dB(A)范围内,应根据表8选取相应值对测量值进行修正。
试验机噪声按公式(7)计算:
6.12耐运输颠簸性能的试验
7 =Nimax N
将试验机包装件装到载重量不小于4t的载重汽车车厢后部,在公路的上进行100km以上的 顶簸试验。 试验机运输颠簸试验后,不经调修,按第5章要求进行全面检验,是否符合5.12的规定。
6.13其他要求的检查
检查试验机的基本要求、装配质量、机械安全和外观质量,是否符合GB/T2611一2022第4章 章和第10章的规定
7.1.1出厂检验项目为第5章除5.8和5.12以外的全部要求。取得合格证方能出厂 7.1.2出厂检验的实测数据应记人出厂合格证中。
7.1.1出厂检验项目为第5章除5.8和5.12以外的全部要求。取得合格证方能出厂
7.2.1型式检验项目应为第5章规定的全部技术要求
型式检验项目应为第5章规定的全部技术要求。
GB/T 164912022
7.2.2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a)新产品试制或老产品转厂生产的定型鉴定或型式评价时; b)产品正式生产后,其结构设计、材料、工艺及关键的配套元器件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 能时; c)产品长期停产后恢复生产时; d)国家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提出进行型式试验的要求时
框架结构定型组合钢模板的安装与拆除分项工程质量技术交底卡7.2.2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
7.3.1对于出厂检验,每台试验机出厂检验项目的合格率应达到100%方为合格。 7.3.2对于型式检验,如样品出现不合格项,则判定样品为不合格品。当批量不大于10台时,抽样1 台,若检验后样本为不合格品,则判定该批产品为不合格批;当批量为11~50台时,抽样2台,若检验后 样本中有1台不合格品,则判定该批产品为不合格批;当批量大于50台时,抽样5台,若检验后样本中 出现2台或2台以上的不合格品,则判定该批产品为不合格批。
7.3.1对于出厂检验,每台试验机出厂检验项目的合格率应达到100%方为合格。 7.3.2对于型式检验,如样品出现不合格项,则判定样品为不合格品。当批量不大于10台时,抽样1 台,若检验后样本为不合格品,则判定该批产品为不合格批;当批量为11~50台时,抽样2台,若检验后 样本中有1台不合格品,则判定该批产品为不合格批;当批量大于50台时,抽样5台,若检验后样本中 出现2台或2台以上的不合格品,则判定该批产品为不合格批。
8.1.1试验机应有铭牌建筑工程新体系工法介绍PDF 71页.pdf,其内容包括:
a)产品名称; b)型号; c)试验机最大容量; d)试验机级别; e) 出厂日期、出厂编号; f制 制造厂名称或标志。 8.1.2应在产品铭牌上或产品使用说明书上标明本文件编号和名称。
8.2.1试验机的包装应为防水、防尘、防锈组合的复合防护包装。 8.2.2试验机的包装应符合JB/T6147—2007中5.6.1、5.6.4和5.6.6的规定。 8.2.3包装箱上的收发货标志和储运图示标志,应符合JB/T6147一2007第6章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