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3/T 2367-2022 公路路面预防养护技术规范.pdf

DB43/T 2367-2022 公路路面预防养护技术规范.pdf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3 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384268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43/T 2367-2022 公路路面预防养护技术规范.pdf

6.4.2水泥混凝土路面预防养护措施包括:更换填缝料、裂缝修补、板底压浆、板块修补、错台处理 和坑洞修补等,预防养护对策的选取可直接根据路面病害选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6.4.3当有多个预防养护技术可供选择时,可按本文件附录A的方法进行效益费用比较,从中选择出 效益费用最佳的预防养护对策。

7.1.1路面预防养护工程设计应包括调查与检测评价、技术设计、材料组成设计、交通组织设计等内 容。 7.1.2预防养护工程设计应遵循分段设计、分类处理的基本原则,以设计单元为单位进行设计,设计 单元长度应满足养护施工最小长度的要求。 7.1.3应根据需要对路面技术状况进行详细的调查和检测,对路面病害成因进行准确分析和判断。 7.1.4预防养护工程宜实行动态设计,当路面技术状况、材料情况等与设计阶段相比发生重大变化时, 应及时变更设计。 7.1.5预防养护涉及的交通组织设计,应符合G5768.4、JTG5421和JTGH30的有关规定

GA/T 1688-2020 全国公安监所网上检查督导系统维护规范1 路面调查应包括基础资料调查、养护历史调查及原施工图设计相关资料调查;路面检测包

DB43/T2367—2022

面技术状况检测、专项数据检测。

7.2.2预防养护工程设计时应采用检测时间不超过6个月的路面技术状况检测数据,超出检测时间的 应按JTG5210的相关规定重新检测。 7.2.3宜以1000m为评价单元,对路面技术状况进行评价。高速公路可分车道进行调查和评价。 7.2.4沥青路面专项数据检测与分析应满足下列要求: a)对于主要病害为裂缝的路段,应对其裂缝发展层位、发展形态、影响面积等进行专项调查, 分析裂缝产生原因,确定出现的裂缝病害是否适用灌缝、贴缝等技术。 b)对于主要病害为车辙的路段,应进行调查,分析车辙产生的原因,确定出现的车辙病害是否 适用预防养护技术。 c)对于主要病害为唧浆、坑槽等水损坏的路段,应对面层材料品质和空隙率、基层开裂情况、 路基路面排水系统等进行专项调查,判断路面渗水情况及排水系统的排水效果, d)对于磨光、泛油等抗滑性能不良的路段,应对其油石比、路表面纹理特征及表面层集料性能 进行专项调查,判断引起路面抗滑性能不良的原因。 7.2.5水泥混凝土路面专项数据检测与分析应满足下列要求: a)对于主要病害为填缝料损坏的路段,应分析填缝料损坏产生原因,确定能否直接更换填缝料。 b)对于主要病害为路面裂缝的路段,应分析裂缝产生原因,确定能否直接灌缝。 c)对于主要病害为板角断裂、边角剥落、坑洞等表面破损的路段,应进行调查,分析表面破损 产生原因,确定出现的板角断裂、边角剥落、坑洞等病害是否适用预防养护技术。 d)对于主要病害为错台、板底脱空或唧浆的路段,应判断错台、板底脱空或唧浆病害是否由于 板底脱空造成的。 7.2.6应根据调查评价情况划分路面预防养护设计单元。设计单元应由性质相似的评价单元合并而成, 并应考虑养护施工最小长度、交通组织等要求。

技术设计应以设计单元为单位,可按图2所示的

图2预防养护技术设计流程

7.3.2技术设计应考虑下列主要因素:

DB43/T 23672022

a) 路面技术状况。 b) 路面病害类型、严重程度及成因。 c) 公路等级、交通荷载等级。 d) 养护标准和养护目标。 e) 各种预防养护技术的特点。 f)当地工程经验、符合规范要求的原材料及技术的可行性。 g)养护资金情况。 h)其他因素。

7.3.3应统筹考虑技术因素、环境因素、经济因素

a)技术因素应主要考虑技术有效性、技术成熟度、施工难易度、施工资源可获得性等。 b)环境因素比选应主要考虑资源节约、能源节约、噪音、空气污染、水污染等。 c)经济因素比选应主要考虑工程造价、使用寿命等。 d)交通因素比选应主要考虑施工效率与工期、封闭交通时间、交通组织方式等。 7.3.4可按本文件附录A进行不同预防养护方案的效益费用分析。

7.5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

7.5.1应根据施工图设计成果,编制预防养护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 7.5.2根据工程情况和具体措施,预防养护施工图设计文件应包括下列全部或部分内容:

5.2 根据工 a)总体设计。 b) 路面设计。 c) 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设计。 d) 筑路材料说明。 e) 施工组织计划。 交通组织设计。 g)施工图预算。

8.1.1 预防养护技术应根据公路等级、交通量及组成,参照地区成熟经验选用适宜的施工工艺。 8.1.2预防养护技术拟采用的原材料、混合料等应进行相应的室内试验,技术指标检测合格后再用于 施工。

DB43/T2367—2022

DB43/T23672022

DB43/ 辆的影响

8.2.1灌缝和贴缝适用于路面产生的裂缝病害,包括纵向裂缝、横向裂缝等。 8.2.2开槽灌缝应采用加热型密封胶,不开槽灌缝可使用加热型密封胶或常温型密封胶;贴缝材料宜 采用热黏式贴缝胶,也可采用自黏式贴缝胶,其工艺可分为直接贴缝和灌缝后贴缝。

8.2.3灌缝和贴缝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a)应根据路面裂缝的具体情况确定开槽灌缝的尺寸,宽度×深度宜为12mm×12mm、12mm× 18mm、15mmX15mm或15mm×20mm b)采用开槽机、灌缝机、清干机等专用灌缝设备,应按开槽、清洁、干燥、灌缝与养生等流程 作业。 c)灌缝材料应填充饱满,灌缝材料性能稳定后才可开放交通。 d)施工环境温度应高于5C,在路面表面干燥状态下施工,避免在潮湿、霜冷等气候条件下施 工

a)贴缝前应将裂缝及其两侧范围内的泥土杂物、污染物、散落物等清理干净,清理范围相比贴 缝带宽度两侧宜各多出80mm,无凸起、凹陷、松散,保证裂缝作业面平整。 b) 贴缝胶应从裂缝一端粘贴,其长度不小于整条裂缝长度,贴缝胶应处于裂缝中间部位;遇不 规则裂缝,可将贴缝胶断开,按裂缝走向粘贴;贴缝胶结合处应形成80mm~100mm的重叠。 c)贴缝完成后宜采用贴缝机、铁滚等进行碾压,达到贴缝无气泡、皱褶,保证贴缝胶与路面充 分结合、黏结紧密。 d)施工环境温度应高于5℃,在路面表面干燥状态下施工,避免在潮湿、霜冷等气候条件 下施工。 .2.6灌缝和贴缝施工过程材料的质量控制要求应符合表8的规定。

表8灌缝和贴缝施工过程材料质量检查与要求

8.2.7灌缝施工工程质量控制要求应符合表9的规定。

表9灌缝施工质量过程质量控制要求

DB43/T 23672022

表9灌缝施工质量过程质量控制要求(续)

注:不开槽灌缝时,开槽尺寸指标不适用

2.8 贴缝施工过程质量控制要求应符合表10的

表10贴缝施工过程质量控制要求

.1雾封层适用于表面有松散麻面、渗水、沥青老化且抗滑性能较好的路面,其适用的各等级公 兄水平应符合表11的规定。

表11 雾封层适用的各等级公路路况水平

8.3.2雾封层可采用还原剂类或乳化沥青类两类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a)还原剂类雾封层材料主要由饱和芳香烃类物质组成,能改善老化沥青性能。还原剂类雾封层 材料的技术性能应满足JT/T1264的要求。 b)不含砂雾封层用乳化沥青的技术性能应满足JTGF40审喷洒性乳化沥青的要求,喷洒前需稀释 的,喷洒过程中材料应保持性能稳定。 c)含砂雾封层用乳化沥青类材料的技术性能应满足JT/T1330的要求。 8.3.3雾封层施工工艺应符合下列规定: a)施工前应将原路面(如龟裂、车辙、坑槽等)病害进行处治后,再进行雾封层施工。 b)采用沥青洒布车或专用喷涂工具按要求的洒布量喷洒或喷涂专用雾封层材料。 c)雾封层材料的洒布量应根据原路面技术状况、表面致密程度、粗糙度、路面渗水、松散麻面情 况合理确定。 d)喷洒的起点和终点位置宜预铺油毛毡,保证起点、终点断面整齐。为避免污染标线与沿线构 造物,应在施工前对道路人工构造物、路缘石、标线等外露部分作防污染遮盖。 e)雾封层应在气温高于10C以上时施工,雨天、路面潮湿情况下不应施工。 f)雾封层的养生时间应根据材料的品种和气候条件确定。雾封层干燥成型前车辆和行人不应通行。

3.3.2雾封层可采用还原剂类或乳化沥青类两类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a)还原剂类雾封层材料主要由饱和芳香烃类物质组成,能改善老化沥青性能。还原剂类雾封层 材料的技术性能应满足JT/T1264的要求。 b)不含砂雾封层用乳化沥青的技术性能应满足JTGF40申喷洒性乳化沥青的要求,喷洒前需稀释 的,喷洒过程中材料应保持性能稳定。 c)含砂雾封层用乳化沥青类材料的技术性能应满足JT/T1330的要求。

8.3.3雾封层施工工艺应符合下列规定

DB43/T23672022

工过程材料质量检查与要求

D 雾封层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要求应符合表13

雾封层施工过程质量控制要求

8.3.6雾封层外观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a) 表面应均匀一致,流淌、露白、条痕、泛油、油斑等累计面积不得超过受检面积的0.6%。 b) 纵、横接缝处应顺直、美观,无多洒、漏洒。 c)雾封层材料不得污染道路人工构造物、路缘石、标线等设施和构造物。

8.4碎石封层和纤维碎石封层

8.4.1 碎石封层和纤维碎石封层适用于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需要改善抗滑等使用性能的沥青路面, 其适用的各等级公路路况水平应符合表14的规定

南昌绿地新里梵顿公馆售楼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封层和纤维碎石封层适用的各等级公路路况水平

2 碎石封层和纤维碎石封层材科应符合下列规定: a)碎石封层可采用(改性)乳化沥青、热沥青等。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含量应不小于60%,宜 不小于62%;改性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含量应不小于62%,宜不小于65%。其他的技术要求 应符合JTGF40的有关规定。 b)纤维碎石封层用改性乳化沥青技术要求应符合JTG5142中BCR型的有关规定。 C) 碎石封层和纤维碎石封层应选择坚硬耐磨的玄武岩、辉绿岩、石灰岩等岩石破碎而成的单 粒径碎石,其技术要求应满足表15的有关规定。

表15碎石封层用集料技术要求

DB43/T 2367—2022表15碎石封层用集料技术要求(续)技术要求项目试验方法二级及以上公路三级和四级公路磨光值”≥42≥38T0321表观相对密度≥2.6≥2.5T0304吸水率/%≤2.0≤3.0T0304坚固性/%≤12≤12T0314针片状含量/%≤10≤10T0312水洗法<0.075mm颗粒含量/%≤1≤1T0310软石含量/%≤1≤1T0320注:“当碎石封层和纤维碎石封层用作表面层时,需满足磨光值要求。8.4.3按碎石粒径的不同,碎石封层和纤维碎石封层可分为砂粒式、细粒式和中粒式三类,其对应的碎石规格不宜大于4.75mm、9.5mm和16mm;按施工层数的不同,碎石封层和纤维碎石封层可分为单层式和双层式两种。对性能有较高要求的路段,可采用纤维碎石封层或双层式封层。8.4.4碎石封层和纤维碎石封层的碎石用量和结合料用量应根据原路面的表面状况、交通荷载等级、施工经验、施工季节等,考虑碎石粒径和施工层数确定。单层式碎石封层和纤维碎石封层材料规格和用量应符合表16的规定,双层式碎石封层和纤维碎石封层材料规格和用量应符合表17的规定。表16单层式碎石封层材料规格和用量碎石规格/mm碎石用量/(㎡/1000m²)乳化沥青用量/(kg/m²)砂粒式3~54~71. 2~1. 55~86~91. 5~1. 8细粒式7~108~111. 8~2.19~1210~132. 1~2. 4中粒式12~1513~162. 4~2. 7注:具体用量应经现场试铺确定。表17双层式碎石封层材料规格和用量碎石规格/mm碎石用量/(㎡/1000m²)乳化沥青用量/(kg/m")第一层第二层第一层第二层第一层第二层7~103~56~92~51. 2~1. 50. 7~1. 09~125~89~124~71. 5~1. 81. 0~1. 312~157~1012~156~91. 8~2. 11. 3~1. 68.4.5必要时可采用沥青拌和站对碎石封层和纤维碎石封层所用碎石进行沥青预裹覆或烘干除尘处理。8.4.6碎石封层可采用同步碎石封层车施工,同步完成结合料和碎石洒(撒)布;也可采用沥青洒布车和碎石撒布车的异步施工方法,异步施工应确保工序紧密衔接。对于热沥青等胶结料,应采用同步碎13

DB43/T23672022

8.4.7纤维碎石封层应采用专用设备施工,专用设备应具备改性乳化沥青喷洒、纤维撒布、 及精确计量功能。

硬加密报文格式及分析V1.1.pdf8.4.8碎石封层施工工艺应符合下列规定:

a)碎石封层和纤维碎石封层施工前,应彻底清除原路面上的泥土、杂物并保持干燥,裂缝、坑槽 等病害应预先进行处治。 b)胶结料、碎石的洒(撒)布应均匀,厚度一致;局部缺料或料过多处,应人工适当找补或清除。 c)异步碎石封层施工时,首先应按设定的洒布量喷洒胶结料,然后立即撒布碎石。使用乳化沥青 时,碎石撒布应在乳化沥青破乳之前完成。 d)材料洒(撒)布完成后,应及时用轮胎压路机碾压3~4遍。碾压速度不宜超过3km/h,每次 碾压轮迹重叠约300mm。 e)碾压完成后允许中型以下车辆通行,车速应不超过20km/h。 f)每天施工结束前,应采用适宜机具扫除路面上多余的集料。 g)胶结料喷洒的起点和终点位置宜预铺油毛毡,保证横断面整齐。 h)双层或多层碎石封层时,每层均应按上述要求施工。使用乳化沥青时,两层施工间隔宜不少于 24h。 i)在开放交通初期的12h内,宜设专人指挥交通或设置障碍物控制行车速度,车速宜不超过 40km/h。 4.9碎石封层和纤维碎石封层施工中应对现场材料质量进行抽样检测,质量控制要求应符合表18 规定。

8.4.9碎石封层和纤维碎石封层施工中应对现场材料质量进行抽样检测,质量控制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