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结构运营模态测试与辨识技术规程.pdf

桥梁结构运营模态测试与辨识技术规程.pdf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2 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383898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桥梁结构运营模态测试与辨识技术规程.pdf

2当有线测试需要多个采集仪时,采集仪之间要进行时间同步。宜采 用GNSS或北斗卫星导航时钟同步技术,采集时钟同步误差误差不超过 0.1ms; 3采集仪位置应远离电磁十扰源,或采用静电屏蔽设备阻隔干扰源对 采集仪的电磁干扰; 4用放大特性相同的多路放大器和记录特性相同的多路记录仪,同时 测记各测点的振动响应信号; 5当采集仪有存储功能时,采集的数据可以存储在采集仪本地;当采 集仪没有存储功能时,数据可以存储在外接电脑上。采集的数据应按测 试工况进行统一规则编号。 4.2.7当桥址有市政供电时,宜采用市政供电。当桥址没有市政供电时 应根据测试设备选择UPS供电或者发电机供电。 4.2.8应根据测试时间,提前联合桥梁管理方向当地交管部门申请交通 管制措施,制定并发布交通管制通告。

4.3.1实验室工作准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未在有效检定期内的传感器应进行校准,校准方法应符合现行国 家标准《振动与冲击传感器的校准方法》GB/T20485的有关规定; 2选用激振器进行人工激振时,激振器的校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机械振动与冲击机械导纳的试验确定第2部分:用激振器作单点平动 激励测量》GB/T11349.2的有关规定。

4.3.2现场测试工作准备应符合下列

测试系统的安装、调试、保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1)测试系统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传感器应与被测构件牢固连接,可选用栓接、胶接、焊接 磁吸的安装方式,安装位置误差应小于0.01m,灵敏度主 轴方向应与测量方向一致; 通信线缆的连接线路宜选择传感器与采集设备之间最短路 径;光缆的弯曲半径应大于缆线外径的20倍,光缆拼接时 平均拼接损耗不应大于0.05dB;屏蔽电缆的弯曲半径应不 小于缆线外径的15倍,接头应平直无应力。 ) 广 测试系统的调试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系统通电调试前应进行供电设备电压波动检查,对于60 V及以上直流电源的电压波动不得超出±10%,对于60V 以下直流电源的电压波动不得超出王5%,对于220√交流 电源的电压波动不得超出土5%; ②系统各信道应通过敲击传感器附近构件结合示波进行连通 性检查,并应准确记录各信道与传感器物理位置的对应关 系;系统各信道宜选用三通道法对噪声水平进行评定,各 频率平均噪声水平不宜超过10μg/√Hz; ③当存在两个及以上数据采集仪或采用无线传感器时,宜对 各信道间的同步性进行检查,同步误差不宜大于0.1ms。 5 1 测试系统应采取适宜的防振、防水、防风和防晒保护措施。

①系统通电调试前应进行供电设备电压波动检查,对于60 √及以上直流电源的电压波动不得超出王10%,对于60V 以下直流电源的电压波动不得超出王5%4套住宅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鲁班奖),对于220V交流 电源的电压波动不得超出土5%; ②系统各信道应通过敲击传感器附近构件结合示波进行连通 性检查,并应准确记录各信道与传感器物理位置的对应关 系;系统各信道宜选用三通道法对噪声水平进行评定,各 频率平均噪声水平不宜超过10μg/√Hz; ③当存在两个及以上数据采集仪或采用无线传感器时,宜对 各信道间的同步性进行检查,同步误差不宜大于0.1ms。 测试系统应采取适宜的防振、防水、防风和防晒保护措施。

2激振设备的准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选用激振器进行人工激励时,激振器在安装时不得磕碰: 安装位置偏差不得大于5cm,激振器施力方向与结构表面的垂直度应满 足测试要求,激振器工作时不应有异响或异常振动: 2)当选用车辆进行人工激励时应对车辆进行称重。 3对于交通标志、施工警告灯、导向标和锥形交通路标的安放应符 合交通组织方案的要求。

4.4.1预测试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于自然环境激励方式的预测试时长不应少于15min,对于人工激 励方式应进行不少于1个工况的预测试: 2预测过程中,当桥梁响应超过测试方案的规定时,应对激振参数 进行调整。 4.4.2正式测试应符合下列规定: 1测试前应确认传感器设置参数、数据参数、测试环境、加载条件 符合测试方案的要求: 2当采用人工激励时,应随时观察桥梁结构的状态,若出现异常应 立即暂停测试,待全面检查并确认激励不会对结构造成损伤后方可恢复 测试;

4.4.2正式测试应符合下列规定:

3测试时应由专人进行现场记录,记录内容应包括大气状况、试验 荷载参数、传感器规格、灵敏度、编号、连接通道号、适配器、采集仪 采样频率、滤波频率、换算系数和各种异常情况。 4.4.3每个工况测试完成后,应对测试数据进行检查和初步分析,若测 试数据存在异常突变、零点严重偏离、电磁干扰异常、噪声过大,应在 排除设备故障和干扰后再重新进行测试。

5.1.1桥梁结构模态参数辨识工作应包括数据预处理、模态参数识 果展示。

结构模态参数辨识工作应包括数据预处理、模态参数识别、结

动位移响应数据、动应变响应数据;实验模态参数识别应联合采用响应和 激励数据。

5.1.3工作模态参数识别结果应包括频率和振型,宜包括阻尼比;实验模 态参数识别结果应包括频率、振型和阻尼比,宜包括模态质量。 5.1.4桥梁结构模态参数宜采用两种及以上的识别方法SH/T 3501-2021 石油化工有毒、可燃介质钢制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pdf,并应对识别出的 参数宜进行对照检查

5.2.1数据预处理应舍弃错误数据并将原始数据修复成反映桥梁响应和激 励的特征数据,可分为监测数据预处理和现场测试数据预处理。 5.2.2监测数据预处理应包括响应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处理,以及同步 性检查。 1响应数据的完整性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于缺失和常量异常响应数据应采用深度学习法或差分法进行 判别,并应将判别出的异常响应数据舍弃; 2)对于常量加噪声异常响应数据应采用功率谱分析进行判别,若

功率谱中不存在显著峰值,应将异常响应数据舍弃。 2响应数据的准确性处理应符合以下规定: 1)对于跳点异常响应数据宜采用國值法进行检查,并宜采用中值 滤波法或均值插补法对异常响应数据进行修复; 2)对于漂移和偏移响应数据宜采用差分滤波法或去趋势项法进行 修复,修复后的响应数据均值宜为零; 3)对于高频噪声响应数据应采用低通滤波法进行剔除,滤波截止 频率不应低于待分析结构自振频率的2.4倍; 4)对于多测点响应数据宜采用标准差对比法进行增益一致性检查 若某测点响应数据出现局部增益突变而其他测点响应数据增益不变,应对 局部增益突变的异常响应数据进行舍弃。 3各测点响应数据的同步性可采用互功率谱法、互相关函数法、目回 归滑动平均模型法或最小误差范数法进行检查,数据时延误差应小于0.1 mso

5.2.3现场试验数据若用于工作模态识别,其预处理可参考本规程5.2.2的

规定;若用于实验模态识别,其预处理应包括激励和响应数据的相干性检 查、互易性检查、线性检查和同步性检查。 1在相干性检查中,应取两组及以上的激励和响应数据计算相干函数 平均值,检查在结构频率处相干函数值,相干函数值应不低于0.95; 2在互易性检查中,应对激励点与响应测点位置互换前后的两组测试 数据进行频响函数计算,应将两组频响函数积分面积交集与并集的比值作 为相似度计算值并检查两组频响函数之间相似度,相似度应不低于0.95; 3在线性检查中,宜利用作用于同一激励点的两种及以上不同大小的

激励数据、及相应的响应数据进行频响函数计算,检查不同组频响函数之 间相似度,相似度应不低于0.95; 4对于激励和响应数据的同步性可采用外因输入自回归模型法进行检 查,数据时延误差应小于0.1ms。

5.3工作模态参数识别

5.3.1工作模态参数识别应包括数据分析时长选择、功率谱分析、模态参 数识别、结果校核

1对于大跨径桥梁主梁的模态参数识别,分析数据时长不宜少于30 min; 2对于大跨径桥梁主梁以外的部件或中小跨径桥梁的模态参数识别 分析数据时长不宜小于10min。 5.3.3对于工作模态参数识别所需的数据宜采用Welch法进行功率谱分析 其中窗函数宜采用汉宁窗或切比雪夫窗,窗长宜设为2"个采样点,V宜保 证谱线分辨率低于0.01Hz,相邻窗的重叠程度不宜小于50%。 5.3.4工作模态参数识别方法可参照本规程表5.3.4进行选用,方法的实施 步骤可参考本规程附录C,并宜符合下列规定: 1当仅进行频率识别时天台湖滨花园外脚手架专项施工方案,宜选用频域峰值法或增强频域分解法,方法 中的功率谱分析应符合本规程第533条的规定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